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为什么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主要是一种货币现象,影响国际收支的根本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只要保持货币供给的增加与真实国民收入的增长相一致,就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与稳定。国际储备的减少,必然会使A国中央银行收缩国内信用。货币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将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从而影响一国的经济活动。最主要的是,货币论的重大缺陷在于它将国际经济关系的因果关系颠倒了。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前面介绍的几种分析方法强调的都是贸易收支的调整,而忽略了资本和金融项目。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资本流动或金融资产贸易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国际收支的构成中,其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已超过了经常项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成为国际收支理论中的主流。货币论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征,它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的国际收支理论。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最早的国际收支货币论,现代的货币论是传统的货币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推广应用。货币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德尔(R.A.Mundell)、约翰逊(H.G.Johnson)和弗兰克尔等。

货币论有三个基本经验假定:(1)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一国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在长期内货币需求是稳定的;(2)贸易商品的价格是外生的(至少对小国来说是如此),在长期内,一国价格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3)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

货币论并不强调贬值的作用,而是强调货币政策的运用。在金融当局调节货币供给达到适当水平时,国际收支也趋于平衡。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主要是一种货币现象,影响国际收支的根本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只要保持货币供给的增加与真实国民收入的增长相一致,就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与稳定。为了更好地了解货币论的内容,我们首先建立一个简化的货币理论模型。假定一国的货币需求Md是国民收入Y和利率r的稳定函数,P为物价水平,其货币需求方程为如下形式:

  Md/P=f(Y,r)         (25)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的货币供给Ms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国内创造部分D,这是通过银行体系所创造的信用;另一部分是来自国外的部分R,这是经由国际收支所获得的盈余(国际储备),D加F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m表示货币乘数。在现在的银行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每增加1单位D或F都将使该国货币供应量增加m单位。则有:

  Ms=m(D+R)          (26)

例如,如果某国一位出口商人收到外币付款,他会将该笔付款送到一家商业银行兑换成本国货币,并存入其银行账户。如果这家商业银行用不着外币,则会将外币送到中央银行去兑换成本币,于是中央银行积累了国际储备,而国际储备的积累会引起基础货币的扩张,并导致本国货币发行量增大。正是基于这一点,货币论将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都包括在一国货币供给中了。

假定最初的货币市场是均衡的,即Ms=Md。这意味着,如果货币当局扩大国内信贷(即提高D),货币供给就会超过货币需求,为恢复货币市场均衡,R就要减少,即国内信贷扩张会导致国际储备的减少,于是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如果货币当局减少国内信贷(降低D),那么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恢复货币市场均衡,R将上升,即国际储备增加,因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由此看来,不论如何来自货币市场的不均衡都完全反映在国际收支中。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是因为其国内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而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是因为其国内货币供给低于货币需求。将货币市场与国际收支直接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独考虑商品或金融市场变化的作用,这是货币论与国际收支其他调整理论的一个明显区别。

既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可归结于国内货币市场的不均衡,那么恢复国际收支平衡的途径也就在于恢复国内货币市场的均衡。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即使货币当局不采取措施,货币市场的不平衡也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它可以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机制自行消除,即货币供给通过国际储备的流动来适应货币需求。国际收支调整的具体过程如下:

假定A国的国际收支最初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如果A国金融当局增加国内货币供应,势必导致国内商品、劳务和有价证券价格的上升。这一趋势将使其出口商品丧失竞争能力,并促使A国居民把自己的钱少花在本国的商品和证券上,而多花在外国的商品和证券上。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这就意味着A国国际收支的恶化。从长期来看,B国收到这部分A国货币的人,一定会把这部分货币交给本国的中央银行换回本国货币,然后B国中央银行再把它们提交给A国中央银行,而A国中央银行只能从本国的国际储备中支付这部分货币金额。国际储备的减少,必然会使A国中央银行收缩国内信用。A国收缩国内信用的结果将会自动地调整A国国际收支的逆差。相反,如果国内货币供给由于某种原因小于货币需求,那么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国际储备增加。在国内基础货币D不变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国际储备的增加直至货币供给重新等于货币需求的时候才会停止,此时国际收支顺差消失。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的决定和调节。如果一个小国实行浮动汇率,那么货币需求将通过汇率的变化来适应货币供给,因此国际收支失衡是通过汇率的变化来消除的。具体过程为:如果一国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那么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意味着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小于外汇需求,于是逆差国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又引起国内物价上涨,从而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在货币市场趋于平衡的过程中,国际收支逆差逐渐缩小,直至消失。同样,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顺差,那么顺差国的货币将升值,国内价格下降,货币需求也随之下降,直至货币市场恢复平衡,汇率变动才会停止。此时,国际收支顺差消失。

货币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将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从而影响一国的经济活动。它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存量对收入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随着收入的增长,货币需求也增加,在没有货币存量的增加来适应这一需求时,国际收支倾向于顺差,这从历史资料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货币论是一种长期理论,而在短期内,货币需求并不是稳定的。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一开始主要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而不是收入与支出的水平。货币论还有一点困难,即在从货币供给变动到全部国际收支变动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会首先影响国内需求,因而国内产量有可能发生变动。货币论突出了货币在国际收支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忽略了其他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具有片面性。最主要的是,货币论的重大缺陷在于它将国际经济关系的因果关系颠倒了。它把货币因素看成是决定性的,而把收入水平、支出政策、贸易条件和其他实物因素看成是次要的,它们只有通过对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发生作用。实际上是商品流通引起货币流通,而不是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思考题

1.用图形说明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并说明出口增加或政府支出增加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2.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方法,分析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3.在一国经济中,假定人们将50美元加收入的80%用于消费,企业将200美元用于投资,国外消费者购买100美元的该国出口品,该国居民用于进口品的消费为收入的5%。

A.确定该国经济的均衡收入、储蓄和出口水平,并说明该国经济中的储蓄、进口、投资和出口是否达到了均衡。

B.在下图中画出(S-I)和(X-M)曲线以验证A中得出的结论。为什么它与(S+M)和(I+M)表示的含义相同?

img89

C.现在假定不断膨胀的商业乐观主义使计划投资增加300美元,该国经济的国外贸易乘数是多少?根据国外贸易乘数确定新的均衡收入水平。贸易平衡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S-I)和(X-M)还相等吗?解释其原因。

D.在B题图中表示的是投资增加产生的效应。该图是如何表示新增投资对收入和贸易余额带来的影响的?

E.如果出口需求增加100美元,而不是投资增加100美元,试比较两者对收入和贸易余额影响的区别。

4.说明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特征,并对之评析。

5.简述货币供求机制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过程。

6.根据资产组合分析法,当预期国外的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