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场调节机制

市场调节机制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在利用这些“共享性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身获得“共享性资源”的可能性,而且要认识到本企业所处的地位。利益获取机制对于企业空间扩张行为具有预测性和指导性的实质意义。纵向扩张是指企业把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或与企业价值链有关联的生产阶段从市场契约的关系转变为企业内部关系的过程。

9.3 市场调节机制

市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本质上是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分配和组合,即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也就是通过市场价格信号的变动引起资源的自由转移来配置资源。价格信号反映了供求关系,是供求机制作用的结果;通过价格机制的运动而启动竞争机制,竞争关系的展开形成资源的配置过程,反过来又调节供求关系,其结果是使资源在区域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6)

企业空间扩张的关键问题是企业怎样实现空间扩张?也就是在企业空间扩张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机制在起作用。为此,有必要逐层剖析企业成功扩张的实现机制。简单地讲,企业空间扩张的实现机制就是企业实现成功扩张的有效方法和路径。笔者认为,实现机制具体包括优势转化机制、利益获取机制、产业链接机制、组织裂变机制、资源吸纳机制、市场扩张机制和技术整合机制等。本文通过阐明这些机制的作用原理及内在规律,来探索企业实现成功扩张的方法和路径。

1.优势转化机制

在空间扩张过程中,企业能否将自身资源与迁入地的“共享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地把迁入地外生竞争优势转化为企业内生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成功扩张的关键。“共享性资源”包括配套协作网络、知识和信息、社会资本、市场网络、人力资源、区域品牌和区域文化等等外生竞争优势。

企业作为竞争单体,其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共享性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以及将自身资源与“共享性资源”有效整合的能力也各有差异。因此,优势转化是动态的、长期的一个过程,并不是企业“想做就做”、一蹴而就的事情。企业在利用这些“共享性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身获得“共享性资源”的可能性,而且要认识到本企业所处的地位。首先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企业规模以及所处的环境,还有企业在竞争中所拥有的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和所服务的市场,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劣条件,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其次根据自身具有相对优势的能力和资源特点及自己擅长于做的环节,利用“共享性资源”有选择地培育企业内生竞争优势,找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低成本优势,还是产品的核心技术优势,还是人力资源优势,或是营销优势,或是企业品牌优势,或是企业文化优势等,并以此为前提制定转化的目标和战略。优势转化机制既能弱化环境的约束作用,又能增强空间扩张的推动作用,是企业空间扩张的核心实现机制。

2.利益获取机制

利益获取机制对于企业空间扩张行为具有预测性和指导性的实质意义。企业空间扩张的动力来源是扩张收益,利益获取是企业空间扩张活动的引擎。扩张利益在经济学上是从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出发的,以最小的、最佳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①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在空间扩张的过程中必须以追求扩张效用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对扩张成本—收益进行预期分析。其中扩张成本函数为:

img34

C1表示机会成本,它主要由配套协作网络a1,知识和信息a2,社会资本a3,市场网络a4,人力资源a5,区域品牌a6,区域文化a7的机会成本所决定;C2表示过程成本,它主要由扩张过程中投入的人力b1、物力b2、财力b3所决定。C3表示沉淀成本,它主要由企业原有区位投资c所决定。

扩张收益函数为:R=R1+R2=f1(d1,d2,d3,d4)+f2(e1,e2,e3,e4

R1表示企业基于目标区位吸引力产生的收益,它主要由目标区位资源d1,目标区位市场d2,目标区位技术d3,目标区位政策d4;所决定:R2表示企业基于内在驱动力产生的收益,它主要由规模经济e1,范围经济e2,资本增值e3和企业家精神e4所决定。因此,成本收益分析作为利益获取机制的运作原理,它是了解和引导企业空间扩张行为的有效工具。用简单的公式表示:R>C。即预期收益>预期成本是企业空间扩张行为的运行准则。根据成本—收益计算,便可解释和预测企业空间扩张行为的倾向。反过来,企业也可以通过改变成本函数和收益函数,从而达到扩张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比如采取一些非正式制度来降低机会成本。此外,在企业空间扩张的过程中,目标区位凭借扩张效应可以获得区域利益,这也体现了利益获取机制的另一思想,就是企业与目标区位通过空间扩张实现利益的双赢和共享。

3.产业链接机制

所谓产业链,是指构成同一产业内所有具有连续追加价值关系的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关系,产业链是企业价值链在产业中的延伸。因此,产业链是建立在波特的价值链基础上的,合理的产业链接,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基础。产业链是一种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的形态,包括垂直分工和横向协作。企业空间扩张的状态与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链接机制的完善。产业链接机制强调企业通过空间扩张使产业链得以延伸,即产业链扩张,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对于企业来说,产业链扩张的具体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在原有的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产品线延伸进行扩张,即横向扩张;其二是沿着产业链中的上下游方向或与企业价值链有关联的生产阶段进行扩张,即纵向扩张。产业链扩张可以加强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企业的分工协作效应。产业链扩张可以引导企业由低附加值环节走向高附加值环节,它注重的是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增值环节。产业链扩张对企业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它容易使企业保留源自于协作配套网络的成本优势,而且使这种优势通过纵向的综合成本控制和横向的产品线拓展进一步强化。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自身的产品线延伸到区域外,通过加强与目标区位的合作来实现价值链接。围绕产业链进行扩张以获取最大化的产业扩张利益是产业链接机制的思想核心。其中横向扩张可分为单一化扩张、多品种扩张和多类别扩张。

单一化扩张指企业在目标区位扩张生产企业原有产品;多品种扩张是指企业在目标区位扩张生产多个品种的产品,但与原有产品同属一个类别;多类别扩张指企业在目标区位扩张生产新类别的产品,但与原有产品属于同一行业范围。这三者都是专业化扩张。

横向扩张可以提高生产能力、接近区域市场、实现规模经济等,是企业充分利用目标区位资源以便快速响应目标市场需求的经营模式。企业横向扩张的操作相对简单,有利于企业保留原有的优势,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拓展。

纵向扩张是指企业把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或与企业价值链有关联的生产阶段从市场契约的关系转变为企业内部关系的过程。按物质流动的方向又可分为:前向扩张和后向扩张。后向扩张能保证企业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渠道的稳定,获得供应链效应;前向扩张可以通过节省销售渠道开支,减少促销、运输、仓储、包装等费用,降低成本。

4.组织裂变机制

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通过对美国大型企业成长进行历史回顾发现,最大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的主要特征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多部门、分权式的组织结构。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埃克森)和商业的西尔斯公司等四家美国先驱企业的历史经验表明,扩张战略必须要与相应的结构变化相适应。

(1)企业空间扩张必然伴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随着企业在集群中的发展,企业组织在集群的利用效率降低,需要拓展新的空间来使企业组织优化,这是组织裂变的原始推动力。组织裂变机制的核心思想是以企业原有区位为母体,通过裂变形成企业子公司或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和管理等相关机构,由企业子公司再裂变为企业孙公司及相关机构,从而提高企业组织的运行效率。组织裂变机制表明,企业组织的控制力仍然集中在企业原有区位上。因此,合资、新建、并购等都可以成为企业组织裂变的有效手段。

在目标区位设立研发机构、采购机构、生产机构、管理机构和销售机构是最典型的组织裂变方式,这也是企业价值链环节所在区位的空间布局调整,通过企业跨区域设置这一系列机构,提高企业组织的运行效率,达到节流与挖潜的效果。应该说,企业对这些机构的组织控制力相对较强。在目标区位成立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是组织裂变的另一种具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产权结构,企业对子公司的控制程度要视股权比例而定。就合资企业而言,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在生产运营方面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企业对它的控制力肯定要低于对那些新设机构的控制力。所以前一种组织裂变方式不改变企业的产权性质,是企业内部权力关系、沟通结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的重新调整。后一种组织裂变方式是企业与目标区位企业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方式,是企业与目标区位企业的战略联盟。

企业组织裂变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主体的行政隶属关系,企业原有区位是空间扩张的重要根据地。也就是说,当企业空间扩张失效时,企业还可以退回原有区位,重新进行资本积累。企业组织裂变能够比较灵活地绕过目标区位对其设置的障碍和壁垒,节约企业空间扩张成本;同时可以降低资产专用性壁垒,减少企业的沉淀成本,提高资本运行效率;裂变后的企业对原来企业组织进行了优化,企业与裂变所形成的企业组织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导致它们内部联系比较紧密,企业不会失去驾驭组织控制的能力;裂变后的企业通过将原来的组织结构进行分设,一般是几个新设的机构加起来,比原来更加精简和高效;对企业来说,它依赖于区域已经形成的本地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集群经济的辐射效应,组织裂变机制最终实现了产业扩散。

所以说,组织裂变机制有利于实现企业成功扩张,裂变依赖于企业原有的组织控制能力。裂变后企业的运行、管理和调控,主要通过企业的先进管理系统如信息网络技术来完成,这是企业组织裂变的重要物质基础。企业如果不通过组织裂变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就有可能出现“社会堕化效应”,即低水平低效率的企业相互影响和扩散,使得区域内其他企业运行效率也趋向低下。

5.资源吸纳机制

对于资源匾乏型的企业,需要到目标区位吸纳所需要的资源。然而,资源并非越多越好,成功的企业往往更着眼于最优化使用资源并且控制资源,而不是贪图完全拥有资源。资源吸纳机制包括两个环节:首先,企业必须识别和评估存在于目标区位中的,并对企业具体经营活动有益的资源,并获得利用这些资源的权利。其次,企业还需要将获得的外部资源进行转化,使其与企业原有的资源进行融合,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才能有助于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提高。

随着企业获得目标区位资源的控制权,企业的资源持有量逐渐增加。可以用企业规模的大小等来反映。企业的资源吸纳效应先是随着资源持有量的增加而增加,这表示在企业资源缺乏时,可以通过对目标区位资源的获取和消化吸收获得经济效益。当达到某一点M时,企业持有的资源量已达到最佳,此时对目标区位资源的利用己经达到最大值。在M点之后,由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已相对过剩,如再从目标区位获取资源将会导致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所以,增加的资源持有量要确保能被企业消化吸收,从而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如果因为增加了资源反而影响了企业整体的效率,则并不具备资源吸纳效应。企业空间扩张应通过目标区位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加以合理配置、重新组合,以实现对目标区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必须注意的是,这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非是简单的各项资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而是能够通过重新整合规划,打造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

6.市场扩张机制

企业一开始就面对着市场这一基本的生存背景,企业一开始就受到市场的作用和影响,企业的生存能力亦以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为检验标准,企业的发展乃至企业的扩张也以其所占领的市场的扩大为基本条件。任何企业的发展变化,总是与其所处的市场背景的发展变化密切交织在一起。因此,企业空间扩张必然伴随着市场扩张。有人戏称:中国有多少个政府,就有多少个市场。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又仿佛道出了实情。市场扩张机制意味着企业必须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及时地发现目标区位的市场需求,将自己纳入到目标区位的市场中去。然而目标区位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企业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和经营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市场需求。因此,市场扩张机制的核心思想是基于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目的,对企业的产品进入目标市场采用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促销等手段,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场扩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企业通过不断自我改造和调整产品结构,才能获得市场扩张效应。一般来说,企业的市场扩张程度较高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就较高,企业利润率也较高。相应地,可以用利润率指标来衡量市场扩张程度。但是,用利润率指标来衡量企业市场扩张程度是相对的,因为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业平均利润率是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由盛转衰会降低产业平均利润率,但市场扩张程度却不一定降低,甚至可能提高,而在同一产业中,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其市场扩张程度是一致的。由此,我们通过企业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之间的关系将市场扩张效应与市场扩张程度的关系。市场扩张可以有多种方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理解市场。这就需要企业接近目标区位市场,了解目标区位中的潜在客户群。所以,企业在空间扩张中必须跨越地理的距离而充分掌握目标区位当地的客户群,通过本地化来融合需求,把握目标区位当地的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以与企业整体所面对的市场相整合。

7.技术整合机制

所谓技术整合,即企业综合运用相关知识,通过选择、提炼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而将这些设计与技术整合成为合理的产品制造方案与有效的制造流程的系统化过程与方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技术创新过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并直接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变化和迁移。事实上,即使是一些具有较好基础的企业,往往也需要借助技术整合来节约创新成本。技术整合就是一种有效地借助于目标区位的创新管理方法和规程、目标区位的知识技术开发新产品,实现企业经营绩效的过程。因此,目标区位技术能力的存在是企业空间扩张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技术整合是低成本、高效益地解决企业生产技术瓶颈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我们用S=F(T)来表示企业经营绩效与技术整合之间的关系,在此,S表示企业经营绩效,T表示技术整合程度,即目标区位技术与企业的结合程度,F表示技术整合的具体方式。在给定的某一时刻,企业的技术整合程度由企业的组织效率、企业基于扩张目标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以及企业原有技术积累的连续的相互作用所决定。在企业空间扩张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技术累积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动态连续相互作用。也就是说,技术整合与企业经营绩效是一个连续的关系。

从技术整合的具体方式来看,技术联盟和产学研合作创新是较为有效的技术整合方式。技术联盟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为实现技术创新而建立的合作,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展创新的做法。合作创新一般集中在新兴技术和高技术领域,以合作进行研究开发为主。由于技术创新的加快和技术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技术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日益突出,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越来越困难。因此,利用外部力量和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已成为企业整合技术进行创新的重要趋势。合作创新有利于企业优化创新资源的组合,缩短创新周期,分摊创新成本,分散创新风险。

综上所述,优势转化机制是企业空间扩张的核心机制,利益获取机制是企业空间扩张行为的原则导向,产业链接机制揭示了横向扩张和纵向扩张是企业空间扩张的有效路径选择,组织裂变机制揭示了以企业原有区位为根据地优化企业组织的理念,资源吸纳机制反映了企业对目标区位资源有效利用的基本原理,市场扩张机制反映了企业参与目标区位市场竞争的基本过程,技术整合机制阐明了技术整合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其中的技术联盟和产学研合作已成为空间扩张中技术整合的有效方式。这几大机制的现实运用是企业空间扩张制胜的法宝,企业可以运用其中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

(金晓燕,2006)

【注释】

(1)资料来源:游文霞王先甲冯霞文俊浩: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在计算机网络协议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科学. 2007(3).

(2)市场导向与资源导向资料来源于王先庆.产业扩张.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苏重基.现代企业区位选择研究[D],四川大学,2002.何云.李新春.企业跨地域扩张战略的初步研究——以广东工业类上市公司为例.管理世界,2000(6).

(3)政府调控部分更深入的研究请参阅苏重基.现代企业区位选择研究[D].四川大学,2002:136—146.

(4)苏重基.宏观经济调控应立足于创造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J],四川财政,2000(9).

(5)陈伟鸿王晓杰.民营企业区域迁移发展的政府行为法治化研究.法制研究. p59—63.

(6)市场调节机制部分更深入地研究请参阅金晓燕.集群企业空间扩张机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27—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