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演出市场调研

浙江演出市场调研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演出市场调研活动,课题组共设计5类调研问卷:2013年演出市场调查表文艺表演团体类、演出经营场所类、文化旅游类、演出经纪机构类及2013年演出市场消费者调研表。
浙江演出市场调研_文艺表演团体改革与竞争力研究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与实施情况

为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浙江演出市场发展现状,科学分析浙江演出市场发展特色、成绩与问题,为浙江演出市场下一阶段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对策和建议,课题组针对2013年度浙江演出市场发展进行综合研究,围绕演出市场主体要素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和广泛数据收集,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全省11个市演出市场进行抽样数据统计分析。定性研究主要是对杭州、宁波、金华等重点地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演出行业协会及有代表性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演出经营场所、票务公司等相关机构开展座谈、进行深度采访等。

2014年2月至5月,在浙江省文化厅指导下,课题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问卷调查。针对演出市场调研活动,课题组共设计5类调研问卷:2013年演出市场调查表文艺表演团体类、演出经营场所类、文化旅游类、演出经纪机构类及2013年演出市场消费者调研表。其中,前三类调研表格面向全省11个市97个县(市、区)发放,并请各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助进行;演出经纪机构类调研表向全省278家注册演出经纪机构下发;演出市场消费者调研表向杭州剧院、杭州大剧院、宁波大剧院、绍兴大剧院、嘉兴大剧院、湖州大剧院、舟山艺术剧院及杭州宋城演艺有限公司下发,并在各演出机构协助下开展消费者调研。

二是座谈会。课题组先后组织召开了近10场座谈会,调研了50余家演出机构。课题组先后与各地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演出行业协会及有代表性的演出机构进行了座谈,围绕演出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三是深度访谈。课题组先后走访20余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演出业协会、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演出经营场所、演出票务公司,重点围绕各演出机构发展现状、运作模式、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2.数据整理与分析情况

经过整理统计,课题组最终回收有效演出团体调研表157份,演出场所调研表72份,演出经纪机构调研表108份,票务公司调研表3份,消费者调研表104份,达到了调研问卷可信度和有效度的要求。课题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18畅0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作为了解演出市场发展规模与行业细分情况的基础。为增强调研报告统计数据深度和广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课题组还充分参考了近年出版的枟浙江省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枠相关数据,以便为调研报告夯实数据基础。

二、浙江演出市场总体发展概况

1.2013年演出市场总体规模约为21畅1亿元

从演出产业链结构分析,演出市场经营主体主要包括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演出票务公司等。通过对演出产业链环节上各个演出机构的发展规模、经营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演出市场总体发展规模(见图5-30)。

根据调研数据综合统计分析,2013年浙江演出市场共实现营业性收入为21畅1亿元,其中,文艺表演团体营业性演出收入约为11畅06亿元,演出经纪机构营业性收入约为4畅12亿元,旅游演艺企业营业性演出收入约为3畅5亿元,演出经营场所营业性收入约为1畅80亿元,票务公司营业性收入约为0畅62亿元(见图5-31)。

从细分演出市场角度分析,演出市场主要包括城市剧场演出、农村演出、文化旅游演出、演唱会以及其他各类演出。根据相关调研数据综合统计分析,2013年浙江城市剧场演出收入约为0畅5亿元,农村演出收入约为7畅56亿元,文化旅游演出收入约为3畅5亿元,演唱会收入约为2畅1亿元(见图5-32)。

图5-30 演艺业产业链

图5-31 2013年浙江演出市场营业收入分布

图5-32 2013年浙江细分演出市场收入构成

2.2013年演出总场次约22畅46万场

2013年浙江演出市场演出总场次约22畅46万场。其中,城市剧场演出4230场,农村演出200700场,文化旅游演出场次19670场,演唱会演出30余场(见图5-33)。

图5-33 2013年浙江演出市场演出场次分类

3.2013年演出市场吸引观众约7472畅30万人次

2013年浙江演出市场共吸引观众7472畅30万人次。其中,农村演出观众人次最高,约为6826畅24万人次,城市剧场演出观众人次261畅01万,文化旅游演出观众人次约为354畅66万,演唱会演出观众人次约为30畅39万(见图5-34)。

图5-34 2013年演出市场吸引观众人次及分布图

4.2013年各类演出机构总数量约为1057家

2013年浙江的演艺产业机构数量达到了1057家,包括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演出经营场所以及演出票务公司。其中,文艺表演团体数量最多,共计733家,占机构总数的69畅4%;其次是演出经纪机构,共计260家,占比24畅6%;演出经营场所61家,占比5畅8%;此外还有3家票务公司(见图5-35)。

图5-35 2013年演出机构分布

三、浙江演出经营主体发展分析

1.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情况分析

文艺表演团体是指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等活动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浙江的文艺表演团体涵盖了戏曲、话剧、歌舞剧、木偶、皮影杂技等众多艺术类别,是浙江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文艺表演团体在发展趋势、布局结构、市场开拓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色与亮点。

(1)2013年浙江文艺表演团体基本情况

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浙江共有文艺表演团体733家,其中,国有文艺表演团体55家,集体文艺表演团体2家,民营文艺表演团体676家;从业人员24968人,其中国有文艺表演团体3619人,集体文艺表演团体73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21276人(见图5-36、图5-37)。

图5-36 2013年浙江文艺表演团体分类(团体性质)

图5-37 2013年浙江文艺表演团体演职人员构成

从演出场次、观众人次和演出收入分析,2013年各类文艺表演团体共实现演出场次22畅46万场,其中,农村演出20畅07万场;国内演出观众人次9272畅1万,其中,农村观众人次6826畅6万;演出收入11畅06亿元,其中,农村演出收入7畅56亿元(见图5-38、图5-39、图5-40)。

从隶属关系分析,县(市、区)级文艺表演团体数量最多,共计709家,占文艺表演团体总数96畅7%;其次是市级文艺表演团体,共计15家,占比2畅0%;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共计9家(见图5-41)。

从艺术种类上分析,地方戏曲类文艺表演团体最多,共计409家,占文艺表演团体总量55畅8%;其次是综合性艺术表演团体,共计105家,占比14畅3%;再次是滑稽剧、话剧类,共计93家,占比12畅7%;此外还有歌舞音乐类63家,占比8畅6%;其他还有京剧团、昆剧团共计29家,曲艺类22家及杂技魔术类12家(见图5-42)。

图5-38 2013年浙江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次分布图

图5-39 2013年浙江文艺表演团体观众人次分布图

图5-40 2013年浙江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收入分布图

图5-41 2013年浙江文艺表演团体构成(行政隶属关系)

从文艺表演团体布局情况分析,宁波、杭州、绍兴、丽水、温州等地拥有量位居前列,分别有155家、144家(含9家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129家、76家和74家。从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分布情况看,杭州、温州、绍兴、金华等地拥有量居于前列,分别是20家(含8家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8家、7家和5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文艺表演团体布局调整与演出市场发展关系日趋密切,布局结构更加合理(见图5-43、图5-44)。

图5-42 2013年浙江文艺表演团体分类(艺术类别)

图5-43 2013年浙江文艺表演团体区域分布

图5-44 2013年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区域分布

(2)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特点与趋势

第一,进一步深化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改革,结构调整成绩突出。在“五个一批”改革路径指导下,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工作完成阶段性任务,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在数量、性质、布局等方面都发生重大改变,结构调整成绩突出。首先,从数量上分析,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总体规模得到了进一步调整,由2012年的113家精简为2013年的55家,为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由注重“量”的发展向专注“质”的提高夯实了基础。通过改革,一批演出市场小、观众关注度低的“小、弱、散”型国有文艺表演团体通过撤销、整合、划转等方式完成了发展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在资本、人才、场地等方面进一步有效地资源整合,推动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竞争力的提高,为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做好了铺垫。其次,从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运营机制上分析,由原来事业单位属性改制为企业的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数量占优。在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有限公司、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等省级转企改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带动和示范下,浙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大部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根据发展实际转制为国有企业,在提高文艺表演团体竞争力、对接演出市场、形成良性人才流动机制等方面有了统一的体制、机制基础。最后,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布局调整实现突破性进展,演出市场的调节作用更加突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布局主要以行政区划层层设置,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发展局面。自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启动体制改革以来,布局结构调整一直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而逐步调整。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完成后,转企改制文艺表演团体成为发展主流和方向,这为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之间盘活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合作机制提供了制度基础。同时,改制后所有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必须都要面向市场、面向观众开展创作生产,演出市场的调节作用必将更加突出,这为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布局结构调整提供了内生动力,使调整由原来行政命令为主变为政府指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

第二,国有文艺表演团体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从目前发展趋势分析,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在深化体制改革推动下布局机构不断整合,数量进一步精简,目前还有55家,占浙江文艺表演团体总量的7畅5%。随着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完成以及改革持续深化,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布局结构还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数量还有继续精简的趋势。数量上不占优势的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同时面临多重发展压力:首先,提高市场竞争力,应对演出市场以及来自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竞争的压力;其次,继续扮演先进文化导向性、榜样性作用的角色,创作演出优秀新剧目的压力;再次,提升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影响力,打造知名文化品牌的压力;最后,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压力。当然,体制改革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文艺表演团体竞争力,这就要求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必须积极主动地转型升级,盘点现有发展资源,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在政府扶持、人才储备、场地设备等方面占有压倒性优势。首先,政府以财政拨款形式助推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以2013年为例,政府拨款总数达5畅4亿元,为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其次,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每年政府采购场次就有3800多场,占政府采购总量的86畅5%。最后,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人才储备占据绝对优势,绝大部分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都聚集在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综上所述,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要积极发挥现有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打造具有创新力、影响力、传承力和文化资本转换力的“四力型”文艺表演团体。

第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迅速,逐步成长为演出市场主体力量。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成熟,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成长和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根据调研数据资料统计分析,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呈现几大特点:首先是剧团数量较大,已经逐步发展为演出市场主要组成部分。从调研数据分析看,浙江活跃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有676家,占文艺表演团体总数92畅2%,演出收入10畅35亿元,占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总收入93畅5%,居于全国前列。不论是从剧团数量上还是从演出收入上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已经成长为演出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成为繁荣发展浙江演艺业的主要载体。其次,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深耕农村演出市场,积极服务基层广大观众。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浙江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全年农村演出场次近20万场之多,占所有文艺表演团体全年农村演出总场次的96畅6%,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演出市场,建设和谐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最后,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专注文化旅游演出市场,为推动演艺业和旅游业结合发展做出了新的探索。从目前发展现状分析,浙江文化旅游演出市场主要集中在杭州、舟山及东阳横店等旅游人群集聚地区。在开拓文化旅游演出市场方面,以杭州宋城艺术团有限公司、杭州金海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文化旅游演出市场地开发和培育,注重创新演出发展业态,开辟了演艺业发展新天地,成为开拓文化旅游演出市场的中坚力量。

(3)文艺表演团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规模普遍较小。从调研数据分析,目前浙江的文艺表演团体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的问题:一方面,从从业人员规模上分析,文艺表演团体平均每团34人,其中,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平均每团66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平均每团仅有31人,演职人员都普遍较少(见图5-45)。

图5-45 文艺表演团体平均每团从业人员规模分析

另一方面,从资产总额上分析,文艺表演团体平均资产为330畅13万元,其中,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平均每团1775畅63万元,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平均每团213畅22万元,资产总额都比较小(见图5-46)。

图5-46 文艺表演团体平均资产总额

从演出收入分析,文艺表演团体平均每团演出收入为150畅95万元,其中,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平均每团128万元,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平均每团151畅48万元。不论是从资产总量还是从年度演出收入来看,文艺表演团体普遍存在“小、弱、散”的问题(见图5-47)。

图5-47 文艺表演团体平均演出收入

第二,普遍缺乏高素质人才。从调研情况分析,人才是制约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不论是国有文艺表演团体还是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普遍都缺乏高素质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在演出市场日趋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下,高端管理营销人才更显得匮乏。其次,人才结构不均衡,创作、营销人才短缺。从抽样调研157家文艺表演团体统计数据分析,157家团体共有各类演职人员6109人,其中表演类4284人,创作类462人,营销类367人,其他人员989人,各占比率分别是70%、8%、6%、16%,可见创作类和营销类人才比率还相对比较低。从走访调研情况看,创作人才短缺是目前极为迫切的问题,目前看已经出现人才断档的情况,急需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最后,人才分布不均衡。目前,高级技术职称人才主要分布在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还缺乏吸引高级人才的优厚条件,成为影响其艺术水平提高的短板(见图5-48)。

图5-48 文艺表演团体演职人员结构分布

第三,尚未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演艺业发展壮大并融入整个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从走访调研情况看,情况不容乐观。就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情况而言,政府依旧是其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社会投资凤毛麟角。筹资渠道的单一化对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多元化、多样性发展存在明显制约。同样,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而言,因目前绝大部分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规模小,盈利能力不强,难以吸引到社会资本的关注和投资,致使其往往要依靠自身渠道筹集发展资本,从而陷入发展与筹资相互影响的两难境地。缺乏多元、有效的投资渠道问题是目前制约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壮大的一大因素,如何破解尚需各方共同关注。

2.演出经纪机构发展情况分析

演出经纪机构是指在演出市场中从事文艺演出经纪活动,为表演者与观众提供中介服务,并收取经纪活动服务费,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演出经纪机构与演出市场之间关系十分紧密,表现为合作、互惠的共赢关系,是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推手。随着演出市场的繁荣发展,浙江演出经纪机构的数量在逐步增加,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

(1)2013年基本情况

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浙江共有演出经纪机构260家,从业人员约3978人,营业性收入约为4畅12亿元,发展势头良好。根据抽样调研数据统计分析,浙江20%演出经纪机构为国有企业,80%为民营企业,民营演出经纪机构是构成主体。从区域分布情况分析,演出经纪机构主要分布在杭州和宁波两个地区,特别是杭州地区演出经纪机构最多,占总数的51%。从从业人员角度分析,演出经纪机构从业人员范围在3—90人之间不等,员工10人及以下演出经纪机构占总数的60%,11—20人经纪机构占比19畅4%,其余各个层次均有2—4家不等,由此可见小微型演出经纪机构是构成主体。从从业人员结构上分析,20%从业人员拥有演出经纪证书,占比较小。

从开展业务范围角度分析,演出经纪机构主要经纪项目类别有项目经纪、演员经纪及两者兼顾。从抽样调研数据分析,67畅3%经纪机构兼营两个项目,23畅7%经纪机构主要从事项目经纪,其余9畅0%经纪机构仅从事演员经纪(见图5-49)。

图5-49 演出经纪机构主要经纪项目类别分布

从演出经纪机构收入来源分析,主要有以下几项:商业演出收入、公共服务类演出收入、商业服务类演出收入,中介类演出收入、自营类演出收入及演出衍生品收入。从抽样调研数据统计分析,演出经纪机构收入中商业服务类演出收入,即为企事业单位年会、包场等其他行业提供服务的演出收入占比38畅8%,高居第1位,其次是商业演出收入,占比30畅9%,收入最少一项是演出衍生品一项,约为1畅0%(见图5-50)。

图5-50 演出经纪机构收入来源分布

(2)发展特色及趋势

一是角色定位发生转变。随着演出市场发展的多元以及演艺业运营模式的转变和升级,演出经纪机构角色定位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单一项目经纪或者演员经纪向两者兼营方向发展。

二是经营项目多元化。当前,演出经纪机构根据演出市场发展变化,积极开拓各类演出市场,由原来主要开展中介类演出服务,发展到包括公共服务类演出、演出衍生品出售等多层次、多元化发展领域,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拓展了盈利范围。

三是开始朝整合资源方向发展。演出市场的急剧发展带来了演出经纪机构的快速革新。浙江部分演出经纪机构已经开始整合市场资源,搭建全国性、区域性巡回演出渠道和平台,建立系统运营体系,最大限度盘活演出市场。目前,浙江已经有演出经纪机构谋划上市相关事宜。

(3)存在的问题

一是门槛低,发展较为混乱。因为行业门槛低,目前浙江大多数演出经纪机构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混乱,缺乏长远规划,不利于建立良好市场秩序。二是人才缺乏。一方面,演出经纪机构本身就缺乏持证经纪人才;另一方面,经纪人才培养固守于原有理念,重视市场推销,忽视了专业知识培训,难以从整体上培养高端经营管理人才。三是缺乏相关政策措施。在我们走访调研过程中,很多演出经纪机构都反映演出经纪业发展缺乏相应政策措施支持,特别是在税收方面的大力支持,这影响了演出经纪机构的发展和壮大。

3.演出票务公司发展情况分析

演出票务公司主要是指从事演出活动的票务营销和市场推广的企业,为演出商和观众提供票务代理服务,并收取代理服务费用的经济组织。演出票务公司是演出业产业链上的重要的一环,对于沟通观众和演出市场,降低演出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1)2013年基本情况

2013年,浙江共有演出票务公司3家:中演票务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分公司(中演票务通)、北京红马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大麦网)、杭州光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快票网),其中,快票网是浙江唯一本土专业票务演出公司。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3家票务公司年度代理演出总场次749场,总出票量19畅54万张,全年票房总收入6191畅4万元。从代表艺术类别上分析,演唱会票务是票务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代理票房收入约有2808畅2万元,占比45畅4%,其次是话剧演出市场,约有931畅4万元,占比15畅1%,市场发展特色明显。

(2)发展特色、趋势及存在问题

浙江票务公司发展特色比较鲜明,从市场参与者结构上分析,3家票务公司层次鲜明,中演票务通、大麦网两家全国连锁型票务公司充分发挥其全国统一网络系统优势,占据了浙江演出票务绝大部分市场;快票网深挖本省主要是杭州演出市场,夹缝求生,努力拓展自身业务。从业务内容上分析,营利模式趋于多元。一方面,票务公司拓展代理领域,逐步从演出市场向旅游、体育等市场迈进。另一方面,演出票务公司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逐渐向集系统供应、票务代理、项目策划及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商方向发展。演出票务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也非常明显,由于票务业务入门门槛较低,一些演出场所、演艺企业纷纷建立自有票务系统,对票务公司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票务公司如何突围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观察。

4.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发展情况分析

演出场所特指为各种文艺演出活动提供场地服务的场所,是各类舞台艺术的展示平台,包括了专业剧场、影剧院、书场(曲艺场)、音乐厅及综合性场馆,是演艺产品与演艺消费汇集的地方。在本次调研活动中,酒吧、KTV、宾馆等不是主要依靠门票消费的演出场所不包括在调研范围内。从调研数据资料分析,浙江演出场所发展平稳,特色明显。

(1)2013年基本情况

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浙江营业性演出场所经营单位61家,座席数5畅9万,从业人员1129人,专业艺术表演演出场次4230场,观众人次261万人次,营业性收入1畅8亿元,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000万,演(映)出业务用房23畅88万平方米。根据调研数据分析,从演出场所性质看,国有演出场所53家,集体演出场所1家,民营演出场所7家,国有演出场所占据主导位置,在演出场次、观众人次、营业性收入等具有明显优势。从演出场所类型来看,专业剧院38家,占比62畅3%,影剧院18家,占比29畅5%,其中,专业剧场演出2990场,占比70畅7%,居于演出场所首位。从区域分布上看,杭州地区(含省本级和杭州市)演出场所最多,有11家,其他地区除衢州、舟山、丽水等地有1—2家外,其余都较为平均,都在5家以上。从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及演出收入上分析,杭州地区最高:演出场次1950场,占比46畅1%,观众人次117畅8万人次,占比45畅1%,演出收入2180畅3万,占比43畅6%(见图5-51、图5-52、图5-53、图5-54)。

图5-51 2013年浙江营业性演出场馆数量统计

图5-52 2013年浙江营业性演出场馆演出场次

(2)发展特点及趋势

一是区域性差异较大。根据调研数据分析,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台州等地演出场所运转良好,演出场次、收入稳步上升。其他一些地市演出场所发展困难,运作机制不畅。

图5-53 2013年浙江营业性演出场馆观众人次图

图5-54 2013年浙江营业性演出场馆收入
注:杭州数据包含省本级

二是院线联盟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目前,国内演出院线联盟发展迅速,已形成多条运作成熟、颇具规模的演出院线和联盟,对盘活演出场所、培育演出市场、节省运营成本具有积极作用。浙江院线联盟发展有两个方面的明显趋势:其一是各个演出场所加入各个剧院联盟,如杭州剧院加入中国国际演出剧院联盟、东部剧院联盟等,在盘活演出资源同时拥有完全自主权;其二是演出场所加入演出院线,接受委托管理,如温州大剧院、宁波城市广场大剧院加盟保利剧院院线,由受委托方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浙江区域性院线联盟也在酝酿和筹备过程当中,院线联盟化发展是演出场所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三是经营方式逐渐多元化。演出场所依托自身资源平台和优势,实施多元化经营和综合性开发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专业演出场所的运营管理方式。一方面,开展公益性演出活动,引进舞台艺术精品力作,丰富广大群众生活,提高观众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拓演出市场,推出会员卡、演出季等营销活动,建立自身演出经纪公司、票务系统,打造演出市场经营综合体,提高整体竞争实力。

(3)存在的问题

一是布局缺乏长远规划。目前,绝大多数新建专业演出场所多由政府投资建设,场所建设往往出于行政需求而非市场需求,没有进行长远发展规划。这就导致了一些演出场所建成后有效利用率不高,且运营成本高昂,为其发展埋下隐患。

二是企业化运作程度有待提高。由于演出场所建设投资巨大,往往都是政府投资经营,因此其性质多为国有企业。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原有部分演出场所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而成,这为演出场所运营留下了很多历史包袱,如运营机制转换、退休人员养老问题等。进一步推动演出场所市场化、企业化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经营主体,还需要政府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使演出经营场所逐步发展为合格市场经营主体。

四、浙江演出细分市场发展分析

1.专业剧场演出发展情况分析

专业剧场演出是演艺业的主体部分,是舞台艺术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也是演艺业发展传承的根本所在。专业剧场演出艺术种类通常划分为4类:戏剧类、音乐类、舞蹈类及其他类。

(1)戏剧类演出市场

戏剧类演出市场主要包括:话剧、儿童剧、音乐剧、传统戏曲和其他类型戏剧。从抽样调研数据分析看,2013年戏剧类演出场次占比30畅90%,演出收入占比34畅40%。通过调研分析,传统戏曲依旧是专业剧场演出主要艺术类别,包括越剧、婺剧等富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曲成为市场主力,特别是越剧观众基础好,演出受欢迎程度高,市场发展前景明朗。此外,近年来浙江的话剧、儿童剧市场发展迅速,成为专业剧场演出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其中话剧市场的突飞猛进为演出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见图5-55、图5-56)。

图5-55 专业剧场演出场次各艺术类别比率

图5-56 专业剧场演出收入各艺术类别比率

(2)音乐类演出市场

音乐类演出市场主要包括:演奏会、歌剧、合唱和其他类型音乐演出。从抽样调研数据分析看,2013年音乐类专业剧场演出场次占比17畅00%,演出收入占比30畅20%。浙江音乐类演出市场主体是演奏会和其他类型音乐演出。演奏会主要包括民乐演出和西乐演出,这主要得益于浙江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及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民乐团、江南丝竹传习院等文艺表演团体的市场开拓和耕耘。此外,音乐比赛、音乐节也占一定比例。

(3)舞蹈类及其他类演出市场

浙江的舞蹈类演出市场并不大,并且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一些剧场周围产业密切相关。从抽样调研数据分析看,2013年舞蹈类演出场次占比11畅60%,演出收入占比16畅00%。

其他类演出市场主要包括了曲艺、杂技魔术、马戏等演出市场。其中,浙江曲艺市场发展较好,这与浙江曲艺资源丰富、演出传统悠久有密切关系。从抽样调研数据分析看,2013年其他类演出场次占比40畅50%,演出收入占比19畅40%,发展势头良好。

2.文化旅游演出市场发展分析

文化旅游演出是指把旅游群体作为主要观众受众,依托旅游景区、旅游城市,以表现地域文化特色或者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歌舞、曲艺等艺术表现形式,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形式多样的主题商业表演活动,是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结合最为成功并经济效益明显的演出产业模式。根据调研统计数据分析,2013年浙江文化旅游市场规模约为3畅5亿元,演出场次19670场,观众人次约为354畅66万人,文化旅游演出市场成绩突出。其中,以枟宋城千古情枠枟印象西湖枠枟西湖之夜枠及枟印象普陀枠等演艺产品最为知名。枟宋城千古情枠由杭州宋城艺术团有限公司打造,是我国最为知名的文化旅游演艺品牌,其所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上市文化演艺企业,连续三届获得“中国文化企业30强”称号。2013年宋城艺术团有限公司实现演出场次1556场,演出收入1畅68亿元,观众人次53畅2万,实现了平稳增长。

综合分析浙江文化旅游演出市场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市场集聚发展。从走访调研情况分析,浙江文化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旅游市场活跃地区,如杭州、舟山、东阳横店等地区,集聚发展趋势明显。

二是品牌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浙江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为文化旅游演出市场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浙江文化旅游企业长期以来致力于深耕文化旅游演出市场,打造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演艺品牌,培育了一批知名演艺企业,如杭州宋城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金海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并在演艺业领域实现了上市企业的突破。

三是市场还有进一步开拓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文化旅游演出市场将更加活跃和繁荣。从目前发展现状看,浙江省内依旧还有较多旅游市场可以进一步开拓,特别是一些区域性旅游风景区,可以尝试打造适合本地区旅游市场发展的演艺产品,以进一步吸引旅游群众,促进旅游演艺业发展。

文化旅游演出市场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和旅行社“利益倒挂”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旅行社掌握了观众渠道,处于强势地位,故利润抽成占比较高,对演艺企业发展影响较大。基于此,旅游演艺企业还需要拓展营销渠道,增强创意力,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3.演唱会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浙江经济发达,演出市场活跃,为演唱会市场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演唱会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根据调研统计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浙江演唱会约有30场,票房收入约2畅1亿元,观众人次30多万。其中,仅中演票务通一家公司就代理演唱会12场,总票量12万张,平均价格690元,票房收入约8280万。从这一家公司代理演唱会的市场规模就可以推测浙江演出市场的发展水平。根据走访调研相关资料分析,浙江演唱会市场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场主要集中在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众多,演出市场活跃,文化消费气氛浓郁,特别是大型演出场馆配套设施完善,形成了演出会市场集聚杭州的发展现象。除杭州之外,宁波、温州、义乌等地也有部分场次演唱会举办。

二是年轻观众是主要消费群体。根据调研数据资料分析,目前演唱会市场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观众。年轻观众特别是“90后”观众群体消费能力强,思想观念活跃,热衷于追求时尚文化,成为推动演唱会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是承办的演出经纪机构逐渐趋于集中。由于承办演唱会费用较高,市场风险较大,特别是随着演唱会市场逐步发展成熟,演唱会市场开始分化,主要承办单位趋于集中,细分演出市场趋势出现。

演唱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索票赠票现象严重。索票赠票现象成为制约演唱会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演出市场发展中形成的一个行业陋习,不仅削弱了演唱会盈利能力,影响了正常消费市场建设,更不利于整个行业长期发展。二是税收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举办演唱会涉及的税收有举办单位营业税、所得税及歌手个人所得税,由于税率较高,往往会出现偷税、漏税等方面的问题。为鼓励演出市场发展,规范演出市场秩序,应进一步制定实施优惠税收政策,确保企业依法纳税。

4.农村演出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农村演出是指文艺表演团体在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地区进行的商业性或者公益性演出活动。浙江农村演出市场发展迅速,演出活跃,特色明显,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2013年浙江农村演出市场演出场次20余万场,演出收入达7畅56亿元,观众超过6826畅6万人次,均居于全国前列。通过调研数据分析,浙江农村演出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传统戏曲是主要艺术门类。从数据分析看,2013年,传统戏曲类演出场次高达17畅1万场,占比85%。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如越剧、婺剧等戏曲种类颇受各地观众欢迎,成为活跃农村演出市场的主要艺术门类。

二是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主体力量。根据调研统计资料分析,2013年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农村演出场次高达19万场,成为演出市场绝对主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常年扎根农村市场,以灵活多变的演出形式、广受观众喜爱的演出剧目积极开展演出活动,为农村演出市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推了市场发展。近年来,浙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进一步活跃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送戏下乡”活动,即政府出资购买文艺表演团体在农村基层演出,如浙江省级国有文艺表演团体“送戏下乡”活动、宁波鄞州区“天天演”文化惠民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使演出市场有了较为稳定的采购资金来源,既繁荣了农村演出市场,也为文艺表演团体提供了发展机会,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农村演出市场发展中也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演出市场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由于农村演出市场发展迅速,文艺表演团体众多,演出活动频繁,这给农村演出市场管理带了很大挑战,特别是在当前各地文化稽查管理队伍人员配备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演出管理的薄弱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农村演出市场还存在无序、混乱的发展现象,还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进一步采取措施予以引导。二是演出场所发展制约了农村演出市场开拓。演出场所是演出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演出成果最终呈现的地方,也是演艺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农村演出场所不需要特别完善的条件,但基本的条件必须具备,如场地、水电等。随着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推进,如何把演出场所和文化礼堂功能进行合理嫁接是可以考虑实施的路径。

五、浙江演出市场消费者需求分析

消费者需求分析重点考察专业剧场演出及旅游文化演出市场消费者构成、消费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不包含农村演出市场观众消费需求分析。

1.消费者构成情况分析

这里重点从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五个方面分析演出市场消费者构成情况。

(1)从性别构成角度分析,男女消费者基本持平

从抽样调研数据分析看,男女消费者比例为49∶51,基本处于持平状态。

(2)从年龄构成角度分析,中青年消费者是最大的消费群体

根据抽样调研数据分析,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青年这一层次上,其中4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76畅0%(见图5-58)。

图5-57 消费者年龄构成情况

图5-58 以40岁划分消费者年龄构成情况

(3)从职业构成角度分析,企业员工是最主要的消费群体

根据抽样调研数据分析,从消费者职业构成角度看,企业员工是最主要的消费群体,占比35畅6%,其次是政府职员,占比19畅8%(见图5-59)。

(4)从学历构成角度分析,本科学历消费者居首

根据抽样调研数据分析,48畅9%消费者学历是本科,22.2%消费者学历是大专,本科和大专学历消费者是主要群体,表明消费者素质较高(见图5-60)。

图5-59 消费者职业构成情况

图5-60 消费者学历构成情况

(5)从收入构成角度分析,中档收入群体是主要消费群体

根据抽样调研数据分析,33畅3%消费者月收入在2000—4000元,31畅3%消费者月收入在4000—6000元,中档收入者是主要消费群体(见图5-61)。

图5-61 消费者收入构成情况

2.消费者消费行为及习惯分析

这里重点从演出市场消费者观看场次、频率、艺术种类以及购票渠道、价位等方面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习惯。

(1)从消费者观看演出场次分析,大部分消费者观看场次年均在5场之内

根据抽样调研数据分析,58畅6%的观众一年内观看演出场次在1—5场之间;21畅2%观众一年内观看场次在6—10场之间(见图5-62)。

图5-62 消费者观看演出场次情况

(2)从消费者观看演出频次分析,以每半年观看一次者居多

根据抽样调研数据分析,40畅4%观众观看频率为每半年观看一次,占比最高,其次是每月观看一次,占比29畅3%,这两类消费群体占据了消费主体的70%(见图5-63)。

图5-63 消费者观看演出频次情况

(3)从消费者观看演出类别分析,话剧、演唱会、音乐剧居于前列

根据抽样调研数据分析,目前话剧是消费者选择最多的艺术种类,占比21畅8%,其次是演唱会,观看消费者占比18畅6%,再次是音乐剧,观看消费者占比16畅4%,还有就是综艺演出,观看消费者占比15畅0%,其余则较为平均,均低于10%(见图5-64)。

(4)从演出票获得渠道分析,自行购买观众占据一半以上

根据抽样调研数据分析,52畅9%消费者是自行购买演出门票,30畅7%消费者是获取赠票,单位、部门组织观看则占11畅2%,自行购买还是主流渠道(见图5-65)。

图5-64 消费者观看演出类别情况

图5-65 消费者获取演出票渠道情况

(5)从消费者购票方式角度分析,剧场窗口购票和网络购票是主要方式

根据抽样调研数据分析,41畅3%观众通过剧场窗口购票,27畅3%观众通过网络方式购票,通过电话购票观众占比9畅9%,剧场窗口购票和网络购票是主要方式(见图5-66)。

图5-66 消费者购票方式情况

(6)从获取演出信息途径分析,网络是观众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根据抽样调研数据分析,40畅7%消费者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演出信息,居于首位,17畅1%消费者通过报纸获取演出信息,14畅3%消费者通过广播电视获取演出信息,网络传播在演出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日趋明显(见图5-67)。

图5-67 消费者获取演出信息渠道情况

(7)从消费者心理价位分析,票价100元以内接受程度最大

根据抽样调研数据分析,31畅7%消费者认为票价在80—100元之间最为合理,27畅1%消费者认为票价在50—80元之间最为合理,22畅4%消费者认为票价在100—150元之间最为合理,中低档票价接受程度高,高票价并不是演出市场发展的趋势(见图5-68)。

图5-68 消费者心理票价情况

六、浙江演出市场监管工作分析

1.加强演出市场监管

2013年浙江文化厅继续强化演出市场监管工作,根据监管工作要求和演出市场发展需求,组织文化执法机构集中力量研究部署演出市场整治行动,对各类演出经营场所及乡镇影剧院、文化中心等公益性文化服务场所实施“地毯式”检查,重点检查各场所营业性演出活动信息、演出场所证照、演出活动批准备案文书情况,通过检查行动,震慑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演出活动。通过市场整治活动,规范了演出市场秩序,强化了市场监管力度,为演出市场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2013年浙江省文化厅制定下发了枟浙江省文化市场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大检查工作方案枠。在全面落实大检查各项任务的同时,以检查为契机,进一步梳理文化市场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规范行政审批工作,努力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和管理的标准化、一体化、信息化、便捷化和高效化。2013年4月21日至25日,在杭州举办全省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培训班,邀请文化部市场司有关同志就做好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大检查工作进行指导,邀请省法制办同志就行政许可规范化建设中的许可文书和案卷管理做专题讲座。在对演出、娱乐审批项目开展业务培训的同时,结合各地审批业务包括广电、文物类项目的实际情况,邀请广电、文物主管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做业务辅导,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培训期间,浙江省文化厅市场处还组织各市、县(市、区)110多名行政审批管理人员就审批实务进行了分组座谈,并开展政策释疑和互动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3.丰富服务演出市场举措

(1)召开百名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座谈会

根据浙江省省级文化系统“文化零距离——百千万”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浙江省文化厅市场处负责召开百名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座谈会。通过座谈、实地走访、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开展调研,了解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演出经营情况,听取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并于2013年7月29日、30日,8月5日、12日,接连召开了4次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座谈会,与全省各市近100名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团长、演员、乐手、舞美等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在调研过程中,浙江省文化厅市场处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出的200余条意见建议进行了梳理归并,汇总后共有4大类56条。针对调研情况以及征求的意见建议,形成推动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进一步发展的初步设想,并在后续工作中逐步实施。

(2)加强培训教育,提升演艺企业竞争力

进一步明确行业自律责任,增强企业自主管理能力,加强对文化市场经营企业培训指导。2013年7月至8月,浙江省文化厅委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陆续举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老旦老生小丑、音响、戏曲音乐、化妆和折子戏等5期培训班。2013年11月,组织浙江省演出业协会举办演出经纪人资质考试培训班。全年累计培训经营人员1100余人。

(3)进一步完善枟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管理办法枠

在浙江省法制办指导支持下,枟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管理办法枠列入2013年省政府二类规章项目。通过调研、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继续对文稿进行修改完善。2013年5月至6月,在浙江省文化厅内部统一征求了人事、产业、非遗、外事、执法、艺术、计财等相关处室意见,并将文稿发往各市以及公安、工商、民政、财政、地税等省级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和建议。2013年7月至8月,多次召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座谈会,就枟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管理办法枠征求意见。根据各方反馈意见,于同年9月形成枟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管理办法枠(报送稿)。

七、浙江演出市场发展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在对浙江演出市场发展现状走访调研以及对调研数据资料细致梳理分析基础上,调研组分别从演出经营主体和细分演出市场两个角度对演出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提炼了浙江演出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其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

1.主要特点

一是浙江演出市场规模较大,居于全国前列。2013年浙江演出市场发展较为迅速,市场规模超过2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浙江农村演出市场活跃,对浙江演出市场整体规模贡献很大。2013年浙江农村演出市场依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论是从演出场次、收入还是观众人次等方面均排在全国前列,成为浙江演艺业发展壮大的主体力量。

三是浙江文化旅游演出市场特色鲜明,演艺产品品牌知名度高。作为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大省,浙江文化旅游市场发展有序,特色鲜明。浙江文化旅游演出市场推出的枟宋城千古情枠枟印象西湖枠枟西湖之夜枠等演艺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较高知名度,成为传播浙江文化、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

四是浙江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繁荣演出市场的重要力量。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众多、发展势头良好是浙江演出市场发展的重要特色。目前,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已经成为浙江演艺业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为繁荣演出市场,丰富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是演唱会、话剧等针对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的演艺产品受欢迎程度高,发展潜力大。演唱会、话剧等诠释时尚文化的演艺产品紧紧把握年轻观众消费心理,市场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话剧演出市场异军突起,为浙江演出市场发展带来了新鲜的气息。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演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强。除小部分演艺企业外,绝大多数演艺业企业规模都比较小,经济实力不强,盈利能力薄弱,缺乏抗风险能力。特别是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等演艺企业深受经济发展波动、市场环境变化以及物价、人力成本变化的影响,发展不稳定,盈利能力不强,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演艺业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国有演艺企业往往依靠政府投资,民营演艺企业则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发展,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的关注和投资,无法构建多元化投资渠道,演艺企业做大做强面临很大挑战。

二是演出产业链关系松散,未能有效整合演出市场资源。虽然目前浙江演艺业已经初步形成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票务公司、演出场所、消费者的演出产业链,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非常松散和薄弱,没有形成紧密对接。特别是文艺表演团体生产和演出经纪机构的营销之间几乎脱钩,文艺表演团体大部分还是保留了旧有的销售习惯和渠道,往往利用自身营销力量而不是借助经纪机构、票务公司等开展销售活动。演出场所也往往因为艺术演出利润低、风险大而不愿花大力气开拓这一市场,更加造成了演出市场资源涣散,严重影响了演出市场健康发展。

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人才是演艺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和保障。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人才问题已经是制约浙江演艺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创作人才、营销管理人才缺乏。其次是高端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与快速发展的演出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脱节,影响了演出市场良性发展。最后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部分优秀编导演人才纷纷转到影视行业,对演艺业发展影响较大。

四是演艺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市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我国深化改革阶段开启以及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完善,演艺业发展正面临转型升级关键期,必然会面临各种挑战。首先,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新的发展秩序尚未建立,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对于演艺业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必然会出现行业发展中的无序和混乱,会给各相关行业发展带来冲击。其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旧有问题,如“索票赠票”现象、“收益倒挂”现象依旧存在,对演出市场秩序建设增加了困难。最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送戏下乡”活动主要是惠及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难以获得更多实惠,造成市场发展中新的不公平竞争。

五是演出市场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相关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加强。首先是演出市场监管工作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经费短缺及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其次是演出市场发展迅速,特别是农村演出市场涉及范围广,给演出市场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创新管理手段,实现有效管理,将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最后是演出市场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不完善,如税收、金融扶持等方面政策尚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切实为演出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八、完善演出市场发展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现代化浙江战略实施步伐的加快,浙江演出市场正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不可否认,当前浙江演出市场整体规模还不大,在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格局中占比甚微,但它在传承优秀文化、活跃消费市场、满足广大观众特别是基层观众文化需求、建设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浙江文化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发展机遇,我们既要正视当前演出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又要坚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的指导思想,更多地让演出市场自身发挥调节作用,形成良性发展的演出产业链。政府则在“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过程中逐步实现管理模式转变,注重从市场发展秩序维护、宏观政策扶持等方面为演出市场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扶持,这是推动演出市场发展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方向。为实现浙江演出市场稳定、快速发展的目标,我们着重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强化市场意识,推动演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动各级各类演艺企业特别是国有演艺企业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积极面向观众、面向市场开拓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应紧紧抓住演艺业转型升级发展机遇,率先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注重文化品牌建设,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创新营销模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下一阶段发展夯实基础。

2.有效整合市场资源,促进演出产业链融合发展

细分演出市场,加强分工合作,实现演出市场资源有效整合,谋求演艺产业融合发展是演出市场发展大势所趋。这其中,既包括了演出市场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整合和协作,也涵盖了演出市场各个行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如演出场所联盟化发展、演出团体融合共建、经纪机构类共谋发展等,还囊括了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合作与联动,以期最终形成充满活力的演出市场发展体系。

3.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多层次人才队伍

人才培养工作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政府推动是关键。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系统规划人才培养工作中长期发展目标,使人才培养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有步骤,使人才培养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其次是加大人才培养投资力度。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加大投资,通过建立艺术人才培养基金、政府专项拨款等方式为人才培养提供稳定资金来源。再次是多途径、多样式培养多层次人才。梳理现有人才培养项目,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各层次人才,特别是培养管理营销人才。同时人才培养工作要面向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特别把民营演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到政府人才培养计划中来。最后,建立优秀人才激励制度。通过建立艺术荣誉、资金奖励等制度,鼓励拔尖艺术人才,管理人才,确保人才队伍稳定发展。

4.完善投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演艺市场发展

目前,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演艺业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已经陆续出台,政策基础已经具备。201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新政密集出台,包括文化部与财政部枟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枠,文化部、工信部与财政部枟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枠,文化部、央行与财政部枟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枠政策已经从宏观层面制定了社会资本、金融支持演艺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具体到执行层面,还需要结合浙江演艺市场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为资本进入演艺市场提供优厚条件和强有力政策保证,从而为演出市场发展构建多渠道资金来源。通过不断实践和推动,力争形成政府财政投资引导、社会资本跟进、金融服务支撑的多元化资本支持体系。

5.创新文化管理机制,促进演出市场有序发展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政府不能缺位,要继续加强监管和扶持功能;另一方面,政府更不能越位,干扰了演出市场正常发展规律。因此,继续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势在必行。首先,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依法监管职能,确保对演出市场有效监管。其次,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努力清除行业发展陋习,确保各行业良好发展秩序。再次,发动社会力量,加强社会监督。探索建立社会监督员、信息员制度,提高监管水平,拓宽监管范围,特别是加强农村演出市场监管力度。最后,继续完善税收、审批等相关制度改革。根据演艺业发展特殊规律,继续完善税收、行政审批等制度改革,为演出市场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氛围。

【注释】

[1]徐世丕.从艺术表演团体的历史沿革看演艺行业的性质、功能及其他.中国文化报,2004-04-10.

[2]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4.2014:12.

[3]董伟.在2014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化部办公厅枟文化通报枠2014(14).

[4]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3.

[5]傅才武.论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实现途径——兼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特殊性.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61-68.

[6]欧阳坚.深化院团改革振兴演艺产业.光明日报,2009-06-29.

[7]周莉.论我国政府对演艺业管理的必要性.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5):131-133.

[8]张晓明.打造原创精品,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关原创及演艺业的16个论题//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80-86.

[9]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7.

[10]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1.

[11]傅才武,陈庚.当代中国艺术表演行业的市场适应性问题及其对国家政策环境的特殊要求.艺术百家,2011(1):11-16.

[12]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3.

[1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95.

[1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93.

[15]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浙江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研究.http://zjso.stats.gov.cn/fxyj/201209/t20120913_9493.htm l.

[16]黎昌正,万一.演艺市场畸形高票价调查:“大制作”谁在看.新华网,2007-11-13.http://new s.xin-huanet.com/focus/2007-11/13/content_7056583.htm.

[17]黄大同.戏曲当代生存表象后的二元消费结构.戏曲研究(73):121-1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