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政府组织财务制度建设与收支管理

非政府组织财务制度建设与收支管理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不断扩大非政府组织的收入,严格控制支出是非政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保证。非政府组织的目标是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这决定了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收支管理是非政府组织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非政府组织必须建立健全的收入管理制度和财务支出管理制度。非政府组织的收入是指非政府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10.2 非政府组织财务制度建设与收支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政府组织开始以会计主体的身份出现在市场经济中,因此,建立有效的财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不断扩大非政府组织的收入,严格控制支出是非政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10.2.1 非政府组织财务制度建设

有效的财务制度是非政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非政府组织财务制度建设有助于非政府组织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而且还对塑造高透明、高效率、高渗透力的良好公众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财务制度建设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完善非政府组织的财务制度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建立以内部章程为核心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内部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内部财务控制是指在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财务监管部门及其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在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系统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起着保证、促进、监督和协调等重要作用,是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体现。非政府组织应以章程作为组织内部的最高指导原则,一方面建立内部作业程序及管理制度,例如会计作业处理程序、出纳作业处理程序、财物取得、记录、保管、处分作业处理程序、会计制度、募款处理程序、营销处理程序、专案处理程序等,组织应建立机制,确认这些相关的内部规定、制度确实遵行,使财务工作人员工作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提高非政府组织内部各项业务流程的技术水平,增强业务运转程序的可控性,使业务运转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并有效率。

2.健全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非政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优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基本保障,但是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中,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比较匮乏,现有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比较低,缺乏专业的培训。所以非政府组织要以《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和内部制约制度、非政府组织财务特性、财务会计继续教育、国内外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为内容,把集中培训和个性化培训、走出去培训和请进来培训结合起来,加强非政府组织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鼓励他们接受继续教育,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其开拓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根本素质,使之适应新时期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的特殊要求,适应非政府组织高速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3.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财务信息披露,就是公开非政府组织的财务信息,让赞助者、捐赠人、会员充分地了解他们所捐助的资金、资产、交纳的会费等的使用情况。披露的内容包括完备的财务报表,向捐赠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报告与审计结果、组织中高级职员的报酬等,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全面、规范、真实、有效。只有通过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才能促使非政府组织重视资金运作情况、防止财务的暗箱操作和财务腐败,才能不断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非政府组织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促使非政府组织每年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定期接受财务审计、公布财务报告与审计结果,并接受国家、社会和公众的监督。随着非政府组织财务透明度的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以及资源提供者等对组织的正常运转将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管,非政府组织的效率和公平性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

4.改进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估制度

通过建立各项绩效考核指标来客观评价工作绩效,可以提高组织整体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非政府组织资源的最大效用,使非政府组织得以生存、发展、壮大,实现其最大的价值。为提高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估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方面,在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引进合理的利润指标[1]。在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中没有利润指标,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也使得管理人员难以就各种目标的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非政府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难以确定,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难以进行考核评价。另一方面,引进平衡计分卡[2]。平衡计分卡兼顾了组织的长短期目标、滞后与先行目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外部与内部业绩指标,能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非政府组织策略实施的结果,为非政府组织的策略制定及调整提供依据;能把非政府组织的策略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测评指标,使管理者能够快速、全面掌握关键作用的数据和信息,为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发展服务,是衡量非政府组织经营管理绩效的一种全面而有效的方法。

5.引入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主要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引入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消除隐患,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还有助于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主要通过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测度来实现。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测度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设计财务预警的监测指标;第二,测度或规定各项财务监测指标的预警临界值;第三,根据相对应的实际指标数据,计算得出财务监测指标的实际值;第四,计算各监测指标的财务预警指数;第五,在规定监测指标权重的前提下,计算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并设置整个财务体系及相应项目的界限和警度[3]。其中关键在于设计“财务预警监测指标”,并规定其“预警临界值”。

10.2.2 非政府组织财务收支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目标是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这决定了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收支管理是非政府组织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非政府组织必须建立健全的收入管理制度和财务支出管理制度。

1.收入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收入是指非政府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它是非政府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而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以非政府组织的收入来源为标准,非政府组织的收入可分为非自创收入和自创收入。非自创收入是指非政府组织接受的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和会员会费,这是组织收入的重要来源。自创收入是非政府组织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向消费者直接收取的收入以及通过投资而从受资方取得的收益。因此对收入的管理也可以分为自创收入管理和非自创收入管理。

(1)非自创收入管理。非自创收入的管理需要做好与政府合作、寻求企业合作伙伴、面向社会公众募捐、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等工作。

建立与政府的合作,尽量寻求政府更多的间接资助。政府对于组织的资助方式包括直接资助和间接资助两种,直接资助主要是通过政府财政的直接拨款,而间接资助则是指更多地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由于非政府组织的数量越来越多,活动领域也在不断延伸,政府的直接资助能力有限,特别是没有“官方”背景的非政府组织能够得到的政府直接资助极为有限,政府满足不了每个组织发展过程中足够的资金需求,因此,组织要尽可能多地寻求政府的间接资助。

不断发展与营利组织的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目前,越来越多的营利组织开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它们在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向非政府组织进行资金、实物的捐赠来树立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可见,营利组织是非政府组织最有前景的资金来源之一。非政府组织要在这个领域里通过良好的社会宣传,积极寻求与企业的以发展公益事业为目的的平等互利的合作,实现非政府组织与营利企业的双赢,一方面为企业树立了社会公益形象,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可以得到资金与财务的援助。同时,组织还可以吸纳合作企业的员工成为组织的会员,进而扩大组织规模,增加会费收入。

吸引更多的公众捐赠和国外组织的捐赠。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向社会公众公布财务信息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组织资金的使用去向、组织的运作机制,提高社会公众的志愿参与意识,提高潜在捐款人对组织的信任,吸收尽可能多的社会捐助。同时,组织还可以寻求与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资源,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争取经济上的支持,提高组织在国内的影响力。比如在扶贫、助残、教育、环保等社会服务领域,可以与在我国从事公共服务活动的国际组织联系,取得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

(2)自创收入管理。自创收入主要包括:服务收费、经营收入和投资收益。我国的大多数非政府组织靠非自创收入满足不了组织对资金的需求,所以扩大自创收入并加强其管理,应当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方向。

服务收费是指非政府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开展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这是自创收入的基本形式。但需要注意的是,非政府组织是为实现其社会公益使命而运作的,因此,对于为实现其社会使命所提供的服务,其收费应当是低于市场价格甚至是免费的,而不能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收费。但是虽然组织不能以提高单价的形式获取更多的服务收入,却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型业务活动、扩大组织活动规模以吸引更多的活动参与者、延伸组织服务方式等手段来增加服务收入总额。

经营收入是指非政府组织在其实现社会使命的业务活动之外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活动的范围以及经营收入的管理是保持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性的关键。因为,经营收入毕竟是在实现社会使命的业务活动之外的,所以,对此必须予以严格的规定,否则很容易让某些组织利用非政府组织也可以进行经营性活动这个前提,以非政府组织的名义享受着国家的税收优惠而去开展实质性的营利活动,谋求利润。所以,非政府组织从事合法的经营来支持其非营利性的活动,需要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利润或收入不可分配给其创立人、会员、干部、董事或员工;二是其主要目的并非单纯从事经济活动,而是实现其非营利性宗旨;三是明确规定各类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活动范围,严格禁止超范围从事营利性活动。

投资收入是指非政府组织所获取的资金,在运用于实现其社会使命的具体项目之前,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进行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以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为使组织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非政府组织有必要进行投资活动,组织在进行投资时,必须认真研究投资项目的收益及其风险,优化投资组合,在不提高风险的条件下使收益最高,或者在一定的收益条件下使风险降至最低。

2.支出管理

非政府组织支出是指非政府组织为了组织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开展业务活动以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支出管理,应当按照支出的用途分为项目及活动支出和行政支出分别进行管理。

项目及活动支出是非政府组织为了实现组织使命而发生的支出,该项支出的管理应当从社会效益出发,按要求保证专款专用,并定期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报送资金使用的情况,项目完成后按规定编制支出决算和使用的书面报告,并接受相关机构的检查验收。

行政支出是非政府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发生的必要支出,所以必须厉行节约,精打细算,根据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对各项支出费用的实际耗费情况进行计算、指导、监督,尽可能控制其占总支出的比重。当然,这并不是说要一味地降低行政支出,一定比例的行政支出是组织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组织除了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一定的行政费用,还应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组织自身能力的建设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