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组织的管理与建设

班级组织的管理与建设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通过一定的班级机构组织起来的。教师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就要建立起正常秩序。班级教育活动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第一是对学校公共财物的管理。班级信息内容档案管理主要是班级学生信息管理。

第五章 班级组织的管理与建设

班级好比是一个小社会,班主任作为班级这个小社会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建构者,可以说承担的工作千头万绪。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培养与社会化的过程。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与教育价值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但是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成为班集体,学生群体和班集体有着本质的差别。

班集体必须具备下面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班级成员只有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才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一定的组织结构。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通过一定的班级机构组织起来的。维持和控制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需要建立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班集体所不可缺少的。

3.一定能够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班集体不仅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而且还要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并把取得集体成员认同的、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这里的准则既包括明文规定的要求,也包括无形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在班集体中,成员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思想感情和观点信念上是一致的;成员对集体有自豪感、依恋感、荣誉感等肯定的情感体验。

(二)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把集体当作是教育主体,对集体提出总的要求,然后让集体来教育和帮助成员,使成员在集体生活过程中受到启发。班级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每个学生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学生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极大的强化。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班集体是学生活动与交往的基本场所,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在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拥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学校生活和学校文化中相对独立单元集体,班级集体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有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发育过程。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并用此来指导班级活动,这样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会由一帮积极分子团结在教师周围,他们是维护和推动班级工作的有力助手,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选拔出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教师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就要建立起正常秩序。当然,这种正常秩序是得到班级全体师生认同的,并愿意去维护的。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处理并显示自己的才能。班级教育活动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这样可以加强对学生教育的效果。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班主任要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同时也要重视个别教育。一个班级中的几十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因而他们的思想品德、个性特征、智力水平、生活方式、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各不相同。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进行教育,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班主任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益。班主任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班级上的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三、班级日常管理

(一)班级财物管理

班级财物管理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是对学校公共财物的管理。对于学校公共财物应建立班级的公共财物管理制度,把财物管理包干到人,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第二是对班级公共财务管理,班主任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财务管理条例,对其来源、使用、分配、结算等进行严格规定,并选定专门财务管理人员,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三是对学生个人财物管理。对于没收、代管的学生财务,要特别依法保管和处理,防止因为方式和方法的不当引起经济方面的纠纷。

(二)班级信息管理

班级信息管理包括班级信息渠道沟通管理和班级信息内容档案管理。

信息渠道沟通最普通、最常见的是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纵向沟通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它分为自上而下的下行沟通和自下而上的上行沟通。横向沟通也叫平行沟通,是指同级部分和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注意分析和研究论证沟通渠道的选择,改进存在的问题,提高沟通效能,保证多向信息得到有效的沟通。

班级信息内容档案管理主要是班级学生信息管理。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学生个人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建立学生的档案信息。学生档案信息一般包括集体档案信息和个体档案信息,前者是反应班级的历史、现状、趋势分析等信息,后者是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表现和发展动态收集起来作为个体教育的依据信息。

(三)班级评价管理:操行评定

1.操行评定的概念和目的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节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小学生的操行评价在低年级一般由班主任来做,到高年级可以先由学生小组相互讨论,然后由班主任写出评语。

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

2.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

(1)学生自评

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计编写测试题,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文化学习、纪律遵守、劳动态度、体验锻炼等方面。学生对照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填好测试题。这一阶段,小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劣得失,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

(2)小组评议

仅有自我评价是不够准确的,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个评议小组对每个学生的自评结果进行复议。评议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严肃认真、责任心强的良好品质。通过复议找出偏差,并计算总分,写出评语。

(3)班主任评价

小组评议后,班主任根据小组评议和班级工作纪录(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纪录及同任课教师与家长的调查情况),综合分析,给每个学生写出切合实际的评语,并给定等级。等级一般分优、良、中、差四个级别,但“差”等应慎用。

(4)信息反馈

班主任把评定的结果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告诉学生,必要时,做出解释。

(四)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计划或周计划及具体的活动计划。学期计划比较完善,一般包括三大部分:(1)基本情况。这部分言简意明,统率全局。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如人数、年龄、身体状况等;班主任对班级基本情况的分析和估计;班级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2)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这部分是整个计划的中心、主干,包括明确班级的各项内容,明确规定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方法完成这些内容。(3)本学期主要活动与安排。这部分是把计划中的工作和活动,按月、周加以落实,有序地完成工作计划。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做好总结应注意两点:平时注意对班主任工作资料的积累;注意做阶段小结。

四、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建设的专业品质,增强班级建设的教育效应。班级文化建设领域,我们可以同时加强隐性和显性两方面的文化建设工作,具体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文化建设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以及师生的仪表等。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指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体现班级特色的,为全体学生共同认可并且自觉遵守的行为观念。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班主任领导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体现自主、公平精神的各种班级制度,例如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制度、班级一周工作总结制度、班干部定期会议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需要全班同学共同践行和体认,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主任需要致力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民主氛围创造精神的班级文化。确定共同的追求目标,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在人际关系方面,班级建设中需要提倡并形成相互理解、欣赏和宽容的文化精神。在一个班级中,人与人之间、男女同学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相互理解的关系,相互尊重对方的权利、尊严,相互理解对方的行为,更多以欣赏、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在人与事的关系上,需要形成负责的文化精神。在一个群体中,每个人都对他人、集体和自我负责,每个人都要以负责任态度对待班级事务。在人与自我关系上,需要形成自主、自强、自信的文化。总之让整个班级形成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

五、班级危机管理

班级危机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引发的危机;二是来自频发的校园公共安全危机;三是来自班级内部的突发事件而引发的危机。班级危机影响到班级的管理秩序,有时甚至直接威胁到班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班级危机干预和危机管理非常紧迫,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并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使危机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班主任作为学校基层单位——班级的管理者,面临危机时刻必须承担应对和化解危机、保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责任。

危机的发生是出人意料的,但是危机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危机包含了失败的根源,又蕴含着成功的种子。在危机中发现、培养,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的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班主任危机管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危机预设

将危机的避免作为危机管理的第一阶段是危机预防的最简便、最经济的办法。要预防危机,班主任可以将所有可能对班级造成重大影响作用的突发事件一一列举出来,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提出可行性应对方案。班主任平时应在班级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同学们危机预防意识。

2.危机防范

班主任通过观察、家访、巡视和与学生谈话等途径发现危机预兆的苗头。一旦发现,必须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时刻要报告学校,获得学校的帮助,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

3.危机确认

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出人意料的。班主任在危机发生后必须保持冷静,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进行确认,对危机的严重性、危害性作出果断的判断,同时启动预案,包括有效制止事态、迅速抢救伤员、向有关职能部门汇报等。

4.危机控制

危机控制是能体现班主任危机管理能力的最重要环节。首先要建立危机处理小组,由他们专职从事危机的处理工作,同时保持班级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第二,快速通知医疗、警方、主管部门以及有关学生家长。第三,全盘掌握事件真相后,宣布一系列相应措施,指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发布消息,防止舆论的不真实造成严重后果。第四,抚慰受害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第五,凝集共识,建立班级的支持力量。第六,是加强学生心理建设,确立优先关怀对象,必要时候外请心理专家进行专门心理辅导。

5.危机善后

危机善后包括对外发表消息、澄清事实真相;评估损失,对事主和相关事物的治疗、矫正与修护;加强预防工作,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检讨得失,讨论工作改进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增强同学的防范意识和危机发生后的应对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