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电视产业制度现状分析

广播电视产业制度现状分析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广播电视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对于广播电视业,又定性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广播电视产业制度是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一种经济环境。(五)有碍于利用社会资源由于现行的广播电视产业制度是单一的国有事业型制度,只承认单一的“喉舌”功能,在政策上不允许其他单位介入广播电视产业的经营活动,严重阻碍了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对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广播电视产业制度现状分析

本书所讲的“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既不是讲述国外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问题,也不是讲述我国历史上的广播电视产业和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广播电视产业(当时称之为事业)经营与管理问题,而是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播电视产业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因此,它的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还会对广播电视产业产生着影响,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所碰到的问题也比较特殊。这样,只能用特殊的手段或策略去解决这些特殊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曾把广播电视业定性为“事业单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广播电视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对于广播电视业,又定性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市场经济后,广播电视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迫使主管部门承认了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与“喉舌”功能(宣传功能)并重,允许进行产业经营,但不允许产业化的概念。十六大以后,由于明确了广播电视产业的文化产业地位,不仅“产业化”这个概念可以使用,而且提出了广播电视产业的转制问题,使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而实现同国际广播电视产业接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广播电视产业制度是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一种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一种综合性因素或条件,主要是指产业制度以及同这种产业制度相联系的产业管理体制、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资源状况、媒介受众及其素质等。其中对广播电视经营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广播电视产业制度。

由于我国现行的广播电视产业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转轨期建立起来的,所以在管理体制上一直坚持人治,以主管人员的权威性实施对广播电视产业的管理;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国有广播电视产业制度。这种广播电视产业制度的主要弊端:

(一)高度垄断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垄断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况且,现行广播电视产业制度下所形成的垄断并不是凭借经济实力而形成的,而是运用人治的手段,但就广播电视产业实体本身的实力来说是软弱的,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一旦国家政策有所调整或者人事的变动,对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都会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或后果。

(二)资源浪费

广播电视产业是一种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产业,是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的高技术产业,它要求科学地利用广播电视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现行的广播电视产业制度要求广播电视实体的“自给性”,即“小生产性”。这种分散经营人为地造成了广播电视产业生产水平的低下,资源的浪费。

(三)人浮于事

由于广播电视产业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人治所造成的个人权力过大的原因,造成了人力资源配置上的混乱,使某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广播电视产业部门人浮于事,某些经济效益欠佳的部门缺岗严重。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由于利益的驱动,这种现象应该是正常的。但是,从广播电视产业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是由广播电视产业制度造成的,其中人为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改革现行的广播电视产业制度。

(四)无成本意识

在广播电视产业实体内部,特别是电视媒介产业部门,由于受现代广播电视产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经营者关心的是自己的“地位”和“乌纱”,很少关注成本。由于无成本意识,人为地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据调查,在媒介产业群中,浪费最严重的是电视媒介。比如建造彩电大楼,在我国彩电大楼越盖越大,档次越来越高,许多地区都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同这种高档次的彩电大楼相比较,电视节目的质量并不理想,其经营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的彩电大楼虽然已投入使用,但由于效益不佳,受众对节目不满意,银行贷款还不上,职工收入不断下降,严重地影响着电视台的声誉和电视产业的发展。由于无成本意识,在思想上并没有认识到那些行为是一种浪费行为。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对其浪费行为的无认知性是造成广播电视产业浪费的重要思想认识上的根源。正如一个病人,如果在思想上不承认自己已经生病,这样就很难同医生配合,也就很难把病治好。现行广播电视产业部门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对现行广播电视产业制度的弊端不认知,对无成本意识给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带来的损失不认知,这是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十分可怕的现象,必须引起经营者的高度重视。

(五)有碍于利用社会资源

由于现行的广播电视产业制度是单一的国有事业型制度,只承认单一的“喉舌”功能,在政策上不允许其他单位介入广播电视产业的经营活动,严重阻碍了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对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营者都应该学会两种本领,即科学地支配自有资金和可被使用的其他人(或部门)的资金。对于自有资金和可被使用的资金的支配要坚持能使其增值的原则。否则,要把自己经营的实体做大做强,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是绝对不可能的。

(六)无经营意识

现行的广播电视产业制度并不要求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实施经营任务,只要完成宣传任务就行了。这里有两个错误:一个是人为地把经营活动与宣传活动对立起来;另一个是把广播电视实体宣传任务的实现当做一种不需要任何基础做支撑的抽象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营活动是一个宽概念,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交换过程需要经营,非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也需要经营。就广播电视实体宣传任务的实现过程来说,同样需要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同样需要计算成本,这里就有一个如何经营的问题。如果说宣传活动的经营有特殊性的话,就是经营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实现宣传任务,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这就是说,宣传活动同样要注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学结合,绝对不能有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思想。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缺乏经营意识还表现在“只会花钱,不会赚钱”方面。许多广播电视产业的主管有这样一种思想倾向,即向政府申请财政拨款。在他们看来,广播电视媒介组织是属于国家的,国家财政必须支持,否则就不能运转。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经营者的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向政府“要钱”上,很少动脑筋去研究如何“赚钱”。还有一种思想倾向,即“如何把钱花出去”。有这种思想倾向的多是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电视产业实体的部门经营者,他们所有的经费由电视台计划支付,只要把钱花掉了就是“完成了任务”。这种无经营意识的表现,在不同的广播电视媒介实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产生的根源就是现行的广播电视产业制度。

(七)“旁门左道”现象严重

广播电视产业是一种具有高回报率的产业,但是在我国,由于广播电视产业制度的原因,给某些“旁门左道”者“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实践证明,一种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变好,一种不好的制度可以把好人变坏。许多犯错误或犯罪的人,起初并非都是坏人,可是由于制度的原因,后来却成了罪人。在广播电视产业系统内部,虽然这类犯错误或犯罪的人还不多,但违纪现象和不正之风却相当严重,严重地影响着电台、电视台在受众中的形象。

(八)主观主义的活动平台

由于现行的广播电视产业制度为个人权力的实施创造了制度条件,再加上有些主管人员的独断专行作风,使广播电视产业部门变成了某些主观主义者的活动平台。他们借口坚持广播电视媒介的宣传权,人为地制造出一些非科学的理论,随意改变广播电视产业的运营方向。这样,不仅造成了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的混乱,而且造成了广播电视媒介经营者思想的混乱,给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

(九)行政手段包揽一切

由于制度和指导思想上的原因,对于广播电视媒介的一切活动均采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对于广播电视产业部门来说,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是需要的,但应是一种产业行政。可是,长期以来对广播电视媒介的行政管理基本采取的是政府行政的管理办法。正因为这样,我国对广播电视产业媒介实体的管理不是采用产业行政的手段,而是用政府行政的手段对广播电视产业实施全面管理,把各级电台、电视台等媒介实体都办成了“国家的一级行政机关”,就是近几年组建的不规范化的广播电视媒介集团也明确了相应的行政级别。

(十)不顾地区差别

我国是一个地域十分广阔的大国,各地区的广播电视媒介实体是不相同的。但是,由于在管理上的无差别性,用一种管理模式去要求全国所有地区的广播电视媒介实体去模仿,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了广播电视媒介作用的发挥,造成了我国众多广播电视媒介实体的“趋同性”。

……

根据现行广播电视产业制度存在的弊端,要真正地发挥广播电视产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实施转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的广播电视产业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