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变迁视域下的新闻传播人本价值观

社会变迁视域下的新闻传播人本价值观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媒介经历了一个从忽视个体到关怀个体,从片面地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一切,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共济的过程,反映了中国新闻观念又在经历着新的变迁。当代中国社会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情感评价尺度的转型期和断裂期,新闻传播实践以人为本,就必须用现代中国人的理念、价值观作为新尺度去进行新闻选择、报道、评价和情感展示。

三、社会变迁视域下的新闻传播人本价值观

人文精神突出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不仅要求人们关注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还要关注人的精神品格、信念、理想与尊严,关注社会变迁下人的社会行为。

社会变迁与社会稳定构成了社会结构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目前社会学界关于社会变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在我国社会学界,郑杭生将社会变迁看成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影响;陆学艺和李培林等人则把社会变迁理解为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成变化的过程。纵观不同社会学家对社会变迁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社会变迁。从广义上看,社会变迁可以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从狭义上看,社会变迁特指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的重大变化。

任何特定的社会体系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关系。但是,社会体系的各组成要素异常活跃,各要素都具有自我组织和不断完善的特性,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有可能导致它们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从而需要不断调整原有的结构关系。这种调整先是局部的、缓慢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原有体系结构的整体改组,直至采取社会革命的形式。在影响社会变迁的诸原因中,物质生产力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原因,此外还取决于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因素,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众新闻媒介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作用于社会变迁的工具和中介力量,在社会变迁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并且随着社会变迁的不同阶段而发挥不同的主导功能。大众新闻媒介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变迁,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变迁。中国社会正处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并存的社会结构状态,相应地在价值领域也必然存在与不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彼此矛盾冲突的观念形态。“社会价值观念主要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体系,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基本方面,并且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6]同时,社会变迁也深刻作用并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结构的变迁。尽管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甚至更早的时期,但这里,本书主要关注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是一个结构分化程度很低的国家,国家对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实行全面垄断,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使得社会意识形态较为统一,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个中心高度重叠,社会结构比较单一,社会环境比较封闭,个体的思维方式简单;在僵化的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绝对集权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人们的思想趋于一致。整个社会“几乎是穿着同一颜色、款式的衣服,使用着基本相似的词汇,唱着几首完全相同的歌曲,读着基本相同的著作”。[7]社会的价值标准是“重精神,轻物质”,人们普遍认为集体利益无条件高于个人利益,推崇“集体至上”理念,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集体。个人被锚定在僵化的集体和组织机体内,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丧失使个人的需求及尊严受到轻视,系统结构的刚性状态使得个人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封冻和凝结了。在这一时期,新闻报道高扬集体主义精神,报道的人物都是些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毫不犹豫地舍弃个人利益的英雄,个人的价值远远低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往往是以牺牲个人的价值为代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的社会结构日益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效益等原则以及市场经济对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肯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渐把人从自我束缚中解放出来。市场经济对人的主体性的高扬,对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关注使新闻从业者意识到只有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地位,自觉地把人的需求和发展作为传播的重心,重视个体利益和个体价值的实现,才能凸显与时俱进的品格。新闻媒介经历了一个从忽视个体到关怀个体,从片面地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一切,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共济的过程,反映了中国新闻观念又在经历着新的变迁。典型人物报道中也突破了“个人主义”的禁区,一些报道肯定了对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例如任长霞的化妆品、时装鞋、花衣服,许振超的工资、汽车,洪战辉的小生意等,因符合了市场经济的人文内涵,契合了人性需求使人物更加具有真实性和时代感,更能深入受众的内心。

现代社会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双重价值的基础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只是在思考“本位”上的差异,具有普适性价值的现代人道主义采取的是“个体本位”立场。事实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早就十分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思想: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当媒体关注社会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喜怒哀乐和利益诉求时,它就是在关注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利益,徜徉于“属人的世界”。在高度文明的社会里,个人的价值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重于社会的价值,只有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社会才能得以快速发展。对人性价值的承认与尊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志。当代中国社会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情感评价尺度的转型期和断裂期,新闻传播实践以人为本,就必须用现代中国人的理念、价值观作为新尺度去进行新闻选择、报道、评价和情感展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