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向未来的成“都”之路

面向未来的成“都”之路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面向未来的成“都”之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在权衡了国际国内城市发展的局势以及自身城市特点后,成都明确了面向未来的发展之路。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主要包括: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

第三节 面向未来的成“都”之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在权衡了国际国内城市发展的局势以及自身城市特点后,成都明确了面向未来的发展之路。2009年12月20日至21日,成都市委工作会议确立了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主要包括: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

一、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战略定位的提出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选择了一条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推动成都的城市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并且在新时期更注重以人为本、提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兼顾社会各层面的发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其“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诉求,恰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切实践行,因为此建设目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城市的科学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即让成都市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二)城乡一体化的成功实践奠定了现实基础

六年多以前,在面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制约城市发展的难题时,成都果断地选择了推进城乡统筹战略,时至今日已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城乡统筹的成就为成都的下一站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成都的城乡统筹战略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成都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城乡规划、农业产业化项目、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农民集中居住后的就业、农村业务教育经费保障等一系列城乡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2008年成都的城乡收入比为2.61∶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1∶1,城市化水平达到63. 5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68%。2009年成都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城市”,成为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城乡统筹发展的旗手

城乡一体化的成功实践,使成都城市实力大幅增强,为成都开辟一条城乡关系更为和谐融洽、城乡发展利益得到更好协调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而催生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模式。以“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为核心理念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既是对成都城乡统筹既有工作的延续,也是为城乡一体化均衡增长探索新的工作方式。

(三)成都对“田园城市”理论的借鉴与创新

1.霍华德“田园城市”基本概念

“田园城市”的概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改革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其1898年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15]一书中提出的城市规划的设想。他希望借此建设新型城市,解决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急剧膨胀、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

“田园城市”是一种健康的城市形态,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解决方案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疏散拥挤的城市人口,防止摊大饼的城市布局,完善乡村功能和服务,减少城乡差距,使农村居民安居乡村;其二,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结合的田园城市;其三,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田园城市”既是城市规划的一种理论指导,也是社会改革的创想。这一理论不仅针对城市规模、功能布局、人口密度等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和主张,还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制度。其目标在于不断解决大城市发展引起的各种问题,推动城乡平衡发展。这一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对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和社会改革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后来出现的一些重要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等,深受霍华德思想的影响。这些理论被付诸世界上许多城市的规划建设,形成了现今形形色色的城市形态,成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潮流。

2.成都的借鉴与创新

成都历经六年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从发展理念到工作思路、从方式方法到制度创新,将一个二元体制束缚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形态引入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良性轨道。近年来,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已渐入国际视野。面对未来,成都应有更高的城市理想和价值目标。

因此,在19世纪工业化初期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传统理论既有框架下,成都基于自身实际,比如人口多、城市规模大、城乡二元结构特殊等具体环境,提出建设新型“田园城市”,补充设计了“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等关键词。成都要建设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在充分反映成都独特个性的同时,又生动体现了时代发展共性的要求,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上的“成都模式”。

二、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的设计与部署

在成都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就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新目标作了重要讲话,对其一个核心思想、四个基本要素、六个具体特征、“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五项重点工作和一个组织保障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

(一)一个核心思想

成都要建设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以“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为核心思想的新型城市。

(二)四个基本要素

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和田园城市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四个基本要素。

(三)六个具体特征

一是田园式的城市形态,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和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既有优美的田园风光,也有强大的现代化功能,并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成都形成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二是国际性的城市功能,在建成西部“两枢纽、三中心”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基础上,成为国际性的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

三是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辐射并带动西部乃至全国,进而融入世界,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四是社会和谐,城乡二元体制全面破除,城乡居民享有更充分的社会福利和更有力的权利保障,具有很强的幸福感。

五是人与自然和谐,“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六是基础设施现代化、智能化,城乡贯通、配置均衡、功能完善。

总体而言,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未来的成都将是一座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城乡繁荣、产业发达、居民幸福、环境优美、文化多样、特色鲜明、独具魅力。

(四)“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为稳步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成都确立了“三步走”战略部署:

近期目标是用5—8年将成都建成“新三最”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的示范区和集聚高端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样板;

中期目标是用20年左右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

长期目标是用30—50年最终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二级城市行列。

(五)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域成都城乡规划。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础,也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基础。

二是加快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建设。枢纽和中心建设,是成都建设国际性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

三是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实施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是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的关键,也是出路所在。

四是大力促进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应当是城乡居民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五是进一步扩大开放。要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构想,以成都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不开放,没有希望。不充分开放,也没有希望。

(六)一个组织保障

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供组织保障。

至此,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美好图景和科学体系渐渐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战略定位的意义

(一)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未来发展的最佳蓝图

1.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承续升华成都积淀千年的耕读传家文化和古典田园气质

提及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大地,自然会想起她的美誉“天府之国”,这个流传千年的称谓道出了这片土地膏腴富饶的古典田园风貌。从诸葛亮高瞻远瞩的“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到李白妙语连珠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成都的膏腴之沃、田园之美引得无数大家千古传颂。然而成都流传千年的古典田园文化又绝不仅仅是只有自然之美的农耕文化,这与成都内在的“耕读传家”精神紧密相关。追求田园牧歌似的且“耕”且“读”是成都延续至今的不老情怀。

现代语境中的“耕读传家”在内涵上更为丰富。“耕”在这里不仅仅指耕种田地,更多地指向对田园生活的回归;“读”不仅仅指读书求学,同时也涵盖了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在现代,“耕读传家”作为一种传承下来的文化内涵,其实质在于倡导人们在参与物质财富创造的同时,注重精神世界的修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冲破樊篱,解放人性,达到一种进退自如的崇高境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古典田园与耕读文化结合的成都是一座“自古诗人例到蜀”、“文宗自古传巴蜀”的历史人文城市,是一座“水渌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的古典田园城市,是一座“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惜称繁华”的花样诗意城市。古代的成都人多为既农且儒,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是真实写照。耕读生活源于儒家“穷则独善其身”和道家“复归返自然”的人格结构,意味着高尚、超脱。杜甫在成都浣花溪居住时就有“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怡然情怀,这不得不说是成都千年耕读文化和古典田园文化的深刻影响使然。如果说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的话,那么古代的成都,就像一位饱读诗书又亲近自然的士大夫,沿着历史的通幽曲径一路走来。

成都要建设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其内涵主要包括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并不是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否定,而是在新的城市发展基础上重新审视古典田园和耕读文化的历史自觉。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即是自然之美和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倡的生活方式包含了高品质的文化享受,高雅化的休闲时间与绿色化的职业生活三个方面。所谓高品质的文化享受,指既有高品位的文化活动与表演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馆、休闲康体场所等,又有在这些场所中的高水平文化活动。所谓高雅化的休闲时间,指城乡居民在利用和享受自己的休闲时间时,选择能够增加自己艺术修养、知识水平、道德素质、文化传统和健康水平的活动。所谓绿色化的职业生活,指以从事低碳、环保和创新型的现代服务业、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职业为主,具有高度的经济效益和友好的生态。[16]由此可见,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与古典田园及耕读传家文化在思想内核上是基本一致的,完全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通过传递最质朴的感动和最原始的温暖,唤起了人们最广泛的认同。由此可见,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则将促成成都平原耕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2.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推动成都“新三最”目标发展达到更高境界

2003年,成都提出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创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即成都的通过“三新”达到“三最”的发展目标。与“新三最”目标相配套的是成都打造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西部重要的现代化物流中心、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阶段战略。

从“新三最”发展目标中不难看出,成都是在认真分析考量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此战略目标。“创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对于成都来说既有一定挑战性,又是完全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整个成都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去实现追赶跨越、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指导实践,而且在于对实践的极大鼓舞和推动。“新三最”战略目标提出以后就对成都的实际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助推作用,截至2010年3月初,成都已经荣获了“最佳旅游城市”、“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内地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等一系列美誉。

“新三最”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以成都当今的抱负和志向,是不会止步不前的,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成绩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带着这样的思考和探索,成都以突破国内“新三最”目标的国际视阈和定位标准,开启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崭新征程。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田园城市,每一个关键词都是内涵丰富、高瞻远瞩、谋划长远的目标定位,这无疑是对“新三最”目标的极大提升。因此,应该说“新三最”目标的实现过程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提出打好了前战,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新三最”目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会将“新三最”目标提升到更全面、更长远、更稳定、更美好的全新境界。

3.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是对成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延续与超越

中国的城市化,不是小规模的城市化,而是人口大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如果不具备前瞻性思维,不采取合适的城乡发展模式,后果堪忧。在面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趋凸显的问题时,成都率先扛起了城乡统筹的大旗,不可谓不具前瞻性。城乡一体化改革既要让农村人口大量地转移到城市,从生产生活方式上真正成为地地道道的城市居民,又要让留在农村的人口集中居住在现代农村新型社区,享受延伸到农村的现代城市文明。被誉为“一场‘试图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实验”,事实证明,这场实验确确实实改变了成都农民的命运,让人民得到了实惠,让成都获得了发展。而在城乡一体化改革取得了诸多成效和成就之际,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毅然点亮了成都继续前进的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另起炉灶,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对城乡一体化改革的进一步延续和迈向更高级别的超越。

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论精髓是: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这是田园城市理论中最具时代意义、最具有生命力的内容。成都将这三个目标定位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核心思想,这本身就是对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承续。成都会沿着已经走出的科学发展之路,继续将统筹城乡的思路贯穿始终,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持系统,进而继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摊大饼”式城市建设模式,旨在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整体风貌。与城乡一体化思路一致,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要用城市的聚集效应带动乡村共同发展,但又不是单一地用城市模式覆盖乡村,而是同时也将乡村的良好自然环境带给城市,将二者完美地融合,把城市和农村的优点集中,最终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福利”,既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又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

谓之超越是因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构想在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基础之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通过世界视阈、世界水准来考量和继续推进成都的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所以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一个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的体现。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将为成都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增加巨大推动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三个阶段目标一直规划到成都的50年之后,这为整个成都清晰而坚定地指明了方向。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现代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谐的社会氛围等具体目标更是涵盖了成都各个方面的建设工作,确实是想得更全。总的来说,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意味着成都城乡一体化的水平将更高、范围将更大。

因此,应该说城乡一体化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良好基础,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城乡一体化的延续与超越。

(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论丰富了世界城市发展理论

1.世界重要城市发展理论

从19世纪末,西方社会学先哲(滕尼斯、西美尔、涂尔干等)以现代性视角关注城市现象与城市过程算起,关注城市发展过程的城市社会学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演进史。发展到了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席卷全球的21世纪,国内外学者根据理论与实践对城市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诸多构想,其中较具代表性理论有以下几种:

(1)创意城市理论:创意产业由于其附加值高、环境污染低等优点在现代世界日益受到关注;创意城市是在全球创意经济日渐蓬勃的大背景下被提出的,是以创意产业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其产值达到城市GDP总量一定比例的城市。创意城市路线在现代发达城市应用较为成功的,有香港、纽约等等。

(2)世界城市理论:本理论是基于全球化背景提出的。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使跨国企业总部和跨国银行总部聚集于现代世界城市,经济全球化将城市增长的最基本动力由国家转向全球,刺激每一个国家的核心城市高速增长,并将增长分配给各自国家的城市体系。

(3)田园城市理论:即霍华德先生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旨在将城市与乡村优势结合的城市发展理论。该理论已在上文阐明,此处不再赘述。

(4)生态城市理论:基于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而提出来的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发展理论。生态城市理论是基于现代生态学原理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等在内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并提出解决城市病的一系列对策,建立自然和谐、社会公平、经济高效、人与自然双赢的理想城市模式。

(5)数字城市理论:基于数字科技和网络化的背景,数字城市理论认为未来城市的空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延伸,变得无限宽广,传统工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不再占有主导作用,并将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信息化、符号化、技术化、网络化社会,它们在未来城市中具有支配性的力量,占有统治地位。

(6)柔性(经济)城市理论:本理论是针对本地化经济、区域经济复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本地的网络化企业代替垂直一体化公司正成为经济的主流。它以创新理论为基础,认为一个城市只有持续地进行社会、空间、制度创新,才能够保持相当的柔性,取得城市的持续增长。

(7)学习型城市理论:本理论几乎与教育思潮同步思考,它认为世界在不断地变化,一个城市如不努力学习与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学习城市是建立在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上的,学习包括个人学习和机构学习。

2.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是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的丰富

通过以上城市发展理论的简要梳理不难看出,城市发展理论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具有高于实践的前瞻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样显而易见的是,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城市理论大多谈及城市发展的某一个或者几个方面,例如注重技术创新的数字城市理论、关注自然生态的田园城市理论和生态城市理论、鼓励创新的柔性城市理论和学习型城市理论。这些理论对于城市的指导意义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比较重大,然而却难以实现城市的全面综合发展。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一个城市理论的综合体,其中融合了田园城市理论、世界城市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的核心和精华,而其现代性也与数字城市理论不谋而合,同时也是倡导创新、鼓励创意、崇尚创造的城市理论。它以成都的实际为基础,以田园城市理论为蓝本,涵盖了成都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注重以人为本、讲求社会公正的城市发展理论,这就使它超越了一般只看到城市发展一时趋势和表层现象的城市理论,而真正抓住了城市发展的根本。如此一来,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战略不仅在广度上也在深度上超越了既有的一般性的城市发展理论。

(三)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发展打造了一个样板

成都,虽是个一不靠海、二无富矿、三不沿边、四非良港的内陆城市,但在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以“城乡统筹”为代表的“成都模式”已然走在了全国城市的前列,而成都的下一站——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必将续写成都的辉煌,引领全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西部大开发十年之际,国家信息中心专门推出了专门针对成都的案例研究,为成都课题带队的是中美两位顶级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2010年1月18日,国家信息中心于北京公布了课题研究成果:《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道路——成都的城市化模式案例研究》报告。

厉以宁认为:成都最重要的就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为全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其中包括三个部分:始终将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要位置,着力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推进让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厉以宁的总结是对城乡一体化成就的深刻分析和客观总结,彰显了成都在全国城市中的榜样形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则进一步指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大有可为。蒙代尔表示,成都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上是十分有条件的。而从世界许多大城市的发展轨迹来看,成都的城市化进程如果最终得以成功,那么将为世界上许多面临同样问题的城市带来良好的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肯定并不是两位顶级经济学家的一己之见,也不是成都自说自话,而是代表学界、业界最高水准对成都成就和成都未来极具代表性的客观总结。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敢为天下先的政治创新精神和科学战略抉择的集中体现。一方面,“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目标在全国城市发展目标中是独一无二的,相对于“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等目标来说,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不拘泥于单一领域,其内涵与外延囊括了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几乎所有方面,其追求的境界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物质或精神层面,而立志将二者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从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历史进程中看,生态环境恶化、城乡二元结构等矛盾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城市发展进程中共同面对的难题。发达国家城市“占领”乡村,破坏环境后回头治理的事实摆在眼前;另一些国家超级大城市濒临人口爆炸,而乡村却仍然极度贫困的场景还在上演。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谋划深远的城市,为谋发展想得更多想得更远;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全面发展的城市,拒绝牺牲自然环境和人民幸福;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真正和谐的城市,不论是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之间。这样的城市是成都要为之付出长达半个世纪去追寻的梦想,是旨在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生活幸福的人间天堂,也势必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城市发展的典范与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