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

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当时”,指的是当天、当月、当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放眼未来,关注长远,一个人才能顺利通向成功。其次,研究当前,规划未来。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能用长远眼光谋划当前工作,显得有些急功近利,有些浮躁冒进。他们干工作、搞项目,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全面的眼光,而只顾眼前利益或一己私利。因此,领导者要注意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了长远利益,眼前利

五、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

优秀的赛车手在努力超越对手时,眼睛望向哪里?肯定不是手里的方向盘,也不会是两边穷追不舍的法拉利,而是正前方的车道……

眼光长远的人往往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他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掌握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因而能够先行一步。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这是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元素。短视者只能迎接失败,即使他们以前有过很优越的条件。他们往往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在透支享受今天的同时,忘记或忽略了给明天播种,最后只能被明天抛弃。

就像下棋一样,技高者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几步,低能者只能看出两三步。高手顾大局,谋大势,不以一子一地为重,以最终赢棋为目标;庸手则寸土必争,结果在辛苦中屡犯错误,以失败告终!

人生就像是马拉松比赛,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胜者,谁就是英雄。没有听说谁在路上边采摘野花边跑还获得了比赛冠军的。而且,过程是为目标服务的,再美妙的过程如果得到的是苦果,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优秀的保龄球选手在投球时,眼睛望向哪里?肯定不是手里的球,也不会是两边的球槽,而是最前方,前方的球瓶。优秀的赛车手呢?他在努力超越对手时,眼睛望向哪里?肯定不是手里的方向盘,也不会是两边穷追不舍的法拉利,而是正前方的车道……任何需要经过直线运动,而到达远距离目标的竞争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眼睛向前看!

比尔·盖茨也告诫人们:想得远一些。他说:“我的成功大部分应归功于我能够关注长远目标,而不受一些眼前利益的干扰。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什么天才的智力,但的确需要某种特别的努力。”

作为领导者,更应具有远见卓识。一般说来,领导人越有远见,眼界越高,他所领导的事业发展就越有潜能,正如人们常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任何企业都会追求赢利,但许多企业追求的只是当时赢利。所谓“当时”,指的是当天、当月、当年,或更长一段时间。这种追求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上是放弃更多赢利。企业经营如下棋:吃掉一卒、一兵算不了什么,把对方将死才算有本事;赢一盘棋算不了什么,三局两胜才算有本事;赢一场棋算不了什么,场场赢下去才算有本事。

芬兰的诺基亚公司是靠加工木材起家的芬兰百年企业。1990年前的芬兰诺基亚公司主营业务有两块:一块是木材加工,另一块是橡胶制品的生产。芬兰位于北欧,只有500万人口,本国市场很小,几十年来,诺基亚主要是为前苏联提供橡胶制品。由于市场稳定,所以生产和生活都很好。但是,1990年环境突然发生了改变:苏联解体,诺基亚原有的市场突然没有了,企业面临着生存问题。新任董事长奥利拉上任后经过调查,作出了正确的决策,迅速出售掉部分木材加工、橡胶制品和电视机生产企业,集中精力做通信产业。到现在,诺基亚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移动通信器材供应商了。

作为一名领导者,不仅要关注眼前,更要瞄准未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古老名言,也是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和遵循的一个准则。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不论是想问题,还是做事情,都要进行超前思考,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着眼于长远发展。任何事物在变化之前,总要表现出一些征兆、迹象和苗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分析、及时洞悉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征兆、苗头,就能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尤其是在对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把握上,广大领导干部更是要具有深邃的洞察力,从而预先谋划未来策略或行动。否则,就可能在今后的市场经济的变化莫测面前,束手无策。

放眼未来,关注长远,所以韩信不为一时的胯下之辱而失去长远的成功机会;看清了世界变化的形势,关注到中国需要繁荣昌盛的长远目标,才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改革开放;看清了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长远的机会与利益,一批批中国民营企业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壮大发展,茁壮成长。看清了眼前,也知道长远的形势变化,所以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与辉煌。

放眼未来,关注长远,一个人才能顺利通向成功。反之,如果只关注眼前,而忽略长远,无论个人与国家都不能长久地生存和发展。看不到赂秦之弊,只求一朝一夕的苟安,燕赵韩魏等七国终灭于秦;看不到暴政之下的民怨对国家安危产生的深远影响,秦终灭于项羽一人手下,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失去长远眼光的人终不能久立于世。

在立足当前的基础上放眼长远,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首先,立足当前,预见未来。因为事物发展具有连续性,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所以,领导者在进行战略谋划时,必须立足今天,总结昨天,预见明天。其次,研究当前,规划未来。事物有现象和本质之分,现象是入门的向导;现象又有真相和假象之别,领导者在进行战略谋划时,又必须深入研究当前,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已知推断未知,从现实把握未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能用长远眼光谋划当前工作,显得有些急功近利,有些浮躁冒进。他们干工作、搞项目,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全面的眼光,而只顾眼前利益或一己私利。有的热衷于“短、平、快”,喜欢“显山露水”、追风逐浪,今天比盖高楼大厦,明天争建大道广场,搞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瞎折腾,只重视任期内出政绩,对事业发展缺少长远规划;有的急于升迁,本职工作还没做好,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升迁蓝图”,板凳没坐热就开始跑官要官,在一个岗位上没干几年就急不可耐地往上钻营,或想方设法调入自认为实惠的部门。

有些欠发达地区,为了追赶发达地区,眼睛只盯着速度指标,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赶上和超过别人,由此在制订“规划”时生怕胆子不够大,步子迈得太小,却很少因地制宜地扬长避短。比如有些地方的经济生态本来就比较脆弱,还要层层加码追求增长速度,势必造成“掠夺性”的开发,超出发展潜力承受能力,造成经济生态恶化。事实证明,经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任何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短视行为,都将得不偿失。

因此,领导者要注意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即是现实的利益、最近的利益、当下的利益。长远利益是由一个一个眼前利益构成的,是通过一个一个眼前利益来实现的。离开了一个一个具体的眼前利益,就无所谓长远利益,实现长远利益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为了长远利益,眼前利益不可不改善,不可多改善,不可不照顾,不可多照顾。照顾眼前利益要以不影响长远利益为宜。从根本上讲,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又是经常发生的,有时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对此,必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使各方面尽量满意和均衡。

用长远眼光处理眼前利益,还需有壮士断腕的勇气。着眼长远,有时可能就要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割舍利益,自然不容易。西方有句谚语:在利益面前,思想都会出丑。足见利益的魔力。但为了党和人民的更大利益,为了地方的可持续发展,领导者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宁可一时少点GDP,也要保住青山绿水;宁可暂时速度慢一点,也要做好打基础的工作;宁可吃些眼前亏,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福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