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拿破仑之路

拿破仑之路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句“其实介绍的是拿破仑之路,而不是拿破仑本身”让我的法国朋友们回过神来。面临着拿破仑越来越嚣张的气焰,欧洲反法联盟几乎变成了反拿破仑联盟,誓不取下拿破仑不为休。1814年4月13日,迫于第六次反法同盟的压力,拿破仑被迫退位,路易十八回归王位,波旁王朝复辟。于是,这条从南端儒昂湾开始,一直到格勒诺布尔的复辟夺权之路,被称为“拿破仑之路”。最后众所周知,拿破仑在执政百日之际,惨败于滑铁卢之战。
拿破仑之路_拿破仑之路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800年作品

在法国,只要一听到拿破仑,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争论开,全然忽略真正的主题。一句“其实介绍的是拿破仑之路,而不是拿破仑本身”让我的法国朋友们回过神来。对于以自己国家的优美风景与丰富人文为傲的法国人来说,这句话足以让他们安心。这条当年赢得“百日政权”的复辟之路,竟引得左右两派人士由分歧走到一起,一致说道:很经典的路线,该走之!其中,有几位的老家就在那条线上。可见,人文比政治柔软,是一剂带着芳香的百灵药

要说“拿破仑之路”的来龙去脉,还得追溯到反法联盟的第六次进攻。面临着拿破仑越来越嚣张的气焰,欧洲反法联盟几乎变成了反拿破仑联盟,誓不取下拿破仑不为休。在他执政期间,联盟发起三次进攻,但每次都让拿破仑给打了回去。1812年拿破仑攻占俄罗斯失败,让这个“不败之王”伤了元气。反法联盟瞅准时机,于次年发起第六次总攻,参与的国家有英国、奥地利、瑞典、俄罗斯、普鲁士,而原本同意支援法国的德军更是踹了他要命的一脚,在战时临时倒戈,投向联盟军。拿破仑以16万人,对抗联盟军32万人,这一次奇迹没有发生。1814年4月13日,迫于第六次反法同盟压力,拿破仑被迫退位,路易十八回归王位,波旁王朝复辟。

拿破仑随即被流放到离法国不远的意大利第三大岛厄尔巴岛(Elba),反法联盟给他封了个岛上皇帝做做,以饷他的嗜权之心。登岛后,他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ere在古式英语中表示“……之前”,等同于before。】(在我看到厄尔巴岛之前,我曾所向无敌)。”这句话有一个巧妙之处,倒着拼读每一个字母,与正向读完全一样,成为英语回文诗中的经典。此句道出王者一时落魄的悲凉心境,然而在如此戚戚然的情况下,作诗人仍有心思摆弄玄机做个回旋式,可见低迷的表象下隐藏着一颗随时会翻腾而起的鲜活之心。

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在岛上他一人为王,帮助岛民们做些改革,倒也君民同乐。但是,幼溪锁不住蛟龙。他不断听说路易十八执政无能,老百姓曾经斗争所得的权利在渐渐地消失,而人们还没有忘记他,内心里重返法兰西,夺取皇权的火焰愈燃愈烈。次年2月底,趁英国督守外出之际,这位狮子座皇帝瞅准时机,毅然决定揭竿而起。他将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托付给当地百姓,带着一千二百多忠诚的人马快速行动,扬帆起航,向法国前进,一心重夺政权。经过三天三夜的海上航行,一行人马于3月1日抵达法国南部蔚蓝海岸的儒昂湾(Golfe-Juan)。由此开始一路北上,全程徒步三百二十四公里,仅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过了格拉斯(Grasse)、圣瓦列提埃(St. Vallier Thiey)、艾斯卡尼奥(Escragnolles)、卡斯特兰(Castellane)、迪涅莱班(Digne-les-Bains)、马利热(Malijai)、阿尔诺堡(Château Arnoux)、锡斯特龙(Sisteron)、于佩(Upaix)、盖普(Gap)、香索山区(Champsaur)、可尔(Corps)、拉米尔(La Mure)、拉弗雷(Laffrey)、维济耶(Vizille)等城镇,最后抵达阿尔卑斯地区首府格勒诺布尔(Grenoble),取得压倒性的胜利,然后成功回到巴黎,夺回政权。于是,这条从南端儒昂湾开始,一直到格勒诺布尔的复辟夺权之路,被称为“拿破仑之路”(La Route Napoléon)。因拿破仑的昵称为“鹰”,这段路程也被称为“鹰之翱翔”(Vol d'aigle)。

拿破仑一路采取惯用的“先发制人”的快速操作方式,在对方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轻取巧夺。由于行动突然,那时也没有神奇的手机与互联网,当消息传到路易十八,再等路易十八的命书传到马赛那边的马塞纳大将军,一来二去,拉出二到三天的时间差,任马塞纳大将军怎么追也赶不上拿破仑的步伐。而拿破仑一路上更是大展魅力,提出“全程不流一滴血、不发一弹枪”,以一个亲民、为民的老将军形象收回大片军心与民心。另外,波旁皇朝的军队里,大部分的士兵原来都服从于拿破仑,以致后来出现罕见的军队主动弃战、自行归顺的情形。据记载,拉弗雷草原对峙那一幕,极富传奇色彩:由格勒诺布尔发出的第五兵队去拉弗雷草原堵截他。拿破仑由马背而下,向齐齐举枪的军队迎面走去,他掀开军大衣的胸襟,指着自己的胸膛,高声喊道:“亲爱的士兵们,请你们看清楚,是我,你们的皇帝回来了!如果有人要射杀的话,请便吧。”片刻寂静后,只见对面士兵高举双臂,将枪举过头顶,连声欢呼“拿破仑万岁”,纷纷投从于他。当他3月20日回到巴黎杜勒丽皇宫时,已经拥有一支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百日王朝”由此开始。

然而,花红不过百日,当大势已去,便是天意为大了。这个“不死鸟”涅槃的消息再次惊动了欧洲列国。拿破仑卷土重来分明是对第六次反法联盟的藐视与挑衅,这让他们对这个顽韧嚣张的科西嘉小子畏恨交加,咬牙切齿地发起第七次反法联盟。最后众所周知,拿破仑在执政百日之际,惨败于滑铁卢之战。百日王朝结束,他被囚禁于大西洋中的英属岛屿圣赫勒拿岛(Saint Helena),终日郁郁寡欢,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六年。

这段史无前例的王者回归之路,为法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所瞻仰,成为他最后的辉煌。不少知名作家,比如夏多布里昂、雨果、司汤达等都曾慕名前往,追寻王者的足迹。

雨果于1839年前往儒昂湾,重踏当年拿破仑登陆的步伐。在他的《随见录》中,这样写道:

皇帝在靠近海关的地方登陆,这是一座方形建筑,类似于收缩的窄塔。他沿着一条铺得并不平整的小路走了两百来步,然后坐在沿路茂盛生长的、有百多年历史的橄榄树下。我在这里漫步许久。在一处土地凹陷处,有两棵老桑树。我幻想在这两棵老桑树间,拿破仑皇帝安营扎寨,指挥着这场即将被写进法国历史与法国军队史的复辟行动。然后,他向西走去,走过这座我刚刚看到的矮坡,踏过这条我刚刚穿过的激流。离老桑树不远处,人们建了休息点供士兵们前来饮水,在残留的墙面上依稀可辨一行字:致皇帝的登陆。两个小时里,我走在这个伟人曾走过的沙滩上,在这片曾倒映着他的梦想与忧虑的海水里浸湿双脚。一架收起帆布的三桅小帆船停靠在岸。四周无人,似乎一切都荒芜了。在出儒昂湾山林的时候,终于见到一个人影,那是一位老妇人在一片芦苇叶上晾晒衣物。……

在某些伟大的经历面前,世人所带有的虔诚和敬仰都是一样的。想到自己将要探寻的这段路,为多少文人骚客而流连,给这段旅程多添了些亲切与灵魂共鸣的意味。出发前,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录好各地旅游局的联络方式,考虑到沿途有大段山路,挑来一双好走的登山鞋,再为行囊塞进一件挡风衣。案头相关资料上的拿破仑肖像眼神炯炯,我向他行了个注目礼:让我走出书籍,去了解更多你的复辟之旅、你热爱的江山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