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我国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这标志着我国已将强化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自新中国诞生后,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科学封锁”和“技术禁运”至今没有中断、松懈过。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需要一系列重要举措来支撑和保证。途径之一是原始性创新,通过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我国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_科技促进发展

自主创新:我国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这标志着我国已将强化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分析我国强化自主创新的社会背景,研究实现自主创新的基本途径,探讨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深对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科学认识。

一、我国强化自主创新的社会背景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迭起,正在对人类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科学技术正面临着新的突破。自主创新已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成为持续发展的驱动引擎。这既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处在一个面向未来的新起点上。但是,我们也面临着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自主创新弱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健康发展和加快发展的瓶颈。

1.自主创新弱使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以市场换技术”未达到预期目标,尽管我们花大力气引进甚至重复引进了大量技术,但由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严重不足,使我国陷入“技术引进→技术落后→技术再引进……”的困境,表现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科研水平和质量不高。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相比较而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只有5%左右。从长远利益考虑,我国不可能依靠他人的技术谋发展,也不可能依赖别人的技术施舍搞建设。可以说,科技安全问题已现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2.自主创新弱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更新换代,使历经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以供给创造社会需求的动力不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正在成为“制造大国”,许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技术水平差距,经济成本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不得不失去许多应得的利益。

3.自主创新弱使我国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压力加大,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一些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这20多年中已集中凸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掠夺性和破坏性,使我国生态与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森林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江河断流、湖泊萎缩、资源紧缺以及城市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每万元GDP用水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每万元GDP能耗也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2003年,我国消耗的水泥、原煤、铁矿石、钢材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40%、31%、30%和27%,而创造出来的GDP仅占世界总量的4%。

4.自主创新弱造成我国许多重点领域尤其是国防领域的对外技术依赖,对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甚至受制于人。自新中国诞生后,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科学封锁”和“技术禁运”至今没有中断、松懈过。无论是“巴统”、“瓦森纳安排”,还是“导弹技术控制机制”以及“武器禁售协议”,都毫无例外地延续了对我国的技术出口管制政策,使我们甚至用重金也难以购回国防所需要的先进武器及技术。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居心叵测,如2004年美国国会在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价委员会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建议国会命令政府制定并公布协同的、全面的国家政策和战略,以应对中国给美国维护其科技领导地位和竞争力带来的挑战。

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需要一系列重要举措来支撑和保证。以我国目前科技进步贡献率约40%以及近年来投资率保持40%的水平匡算,我国是不可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增长目标的。在投资率不可能明显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只能通过强化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才可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从上述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看,将强化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我国面向未来的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也是一种理性的战略选择。

二、我国实现自主创新的基本途径

我国极其特殊的国情及发展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自主创新的关键词看,“自主”表示创新的行为主体性,“创新”则包括创造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知识的创新。强化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明确并着力于我国实现自主创新的基本途径。

途径之一是原始性创新,通过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原始性创新主要是创造知识的创新,在应用知识的创新中也会有原创性。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关联发展的规律看,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很长一段时期是由社会生产需求刺激技术发展,进而呼唤和催生科学。这种发展模式表现为:生产(P)→技术(T)→科学(S),即社会生产实践产生技术需求,为相关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最终形成系统的科学。20世纪的科技革命浪潮及其影响,使历史上的生产、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模式发生逆转,形成了S→T→P新的发展模式,即科学走到了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前面,技术突破和生产实践日益取决于基础科学的重要进展。这种发展模式表明了以创造知识为明显特征的原始性创新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以现代社会不可缺少、普及率极高的电脑为例,其硬件的核心部分是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制造得力于微电子技术,而微电子技术又以半导体能带理论为基础,最终则可以溯源到量子力学和量子理论的创立。同样,光纤通讯也经历了从基本理论到技术再到生产的过程。我国的“神舟6号”宇宙飞船耗资9亿人民币,在技术上有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性创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再开发、转移和推广应用。据统计,我国近年来开发的1 000多种新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开发的,还有近2 000项空间技术已移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途径之二是集成创新,通过提高我国集成创新能力,努力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在20世纪系统科学日益深刻地阐明系统优化原理及机制后,具有技术综合意蕴的集成创新已成为科技进步的重要形式,成为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神舟6号”既包含许多原始性创新,也是集成创新的成功典范。航天高新技术是高度的综合技术集成,不仅以物理学、宇宙学、地球科学等为基础,而且涵盖了材料、能源、电子信息、计算、网络、真空、低温、高温、导航、遥控、遥测、遥感、空气动力、通信、特殊密封、营养、可靠性与安全保障等技术。这些技术对许多产业部门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具有技术转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神舟6号”将众多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新的技术系统,并赋予其新的功能,实现新的创新。日本在进入摩托车行业、开发相关产品时,曾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摩托车搜集在一起,通过反求工程和集成创新的方法,对其进行解剖,尤其是对摩托车关键部件及其优异性能进行系统分析,并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将其形成新的系统整体。通过集成创新,日本摩托车产品及其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日本曾被西方讥之为“技术的收割机”,但在其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后已成为“技术的播种机”。从策略上看,我国应注重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大力促进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和集成创新,进而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途径之三是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通过提高我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乃至超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发达国家引进了大量技术,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技术引进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时,由于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未能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陷入了“技术引进→技术落后→技术再引进……”的怪圈,重复引进技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教训十分深刻。我国企业用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投入比例是1∶0.078,而日本和韩国的这一比例为1∶5~1∶8。我国的研发资金投向也出现严重错位,使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资金严重短缺。正因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存在严重问题,我国一些行业产生了明显的技术引进依赖。目前,我国光纤制造设备的几乎100%、医疗装备的95%、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制造设备的80%以及数控机床的70%,都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一些发达国家用技术优势控制市场,用技术优势控制资源,用技术优势控制话语权,甚至用技术优势将国家政治玩弄于股掌之间。一个国家在实现自主创新为主之前,往往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并存的状态。不论是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上考虑,我国都必须切实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这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重任。

三、我国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

大力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应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

1.努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社会意识。要充分认识自主创新对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充分认识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深刻内涵。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形成崇尚自主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积极倡导全社会创造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知识的创新。

2.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要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意识,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开发主体、收益主体和责任主体。要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围绕企业并由企业牵头形成产学研利益共同体,尤其要注意发挥科技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3.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构建国家及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主创新推动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专业化为特点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科技传播体系等。

4.大力整合社会创新资源。实现自主创新需要创新资源,而创新资源往往具有稀缺性。必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有效地整合创新资源,积极推进我国自主创新主体的整合、创新要素的整合和创新环境的整合。通过整合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构建创新资源的共享平台,不断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

5.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为导向,尽快调整我国对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并在尽可能不违背WTO有关协议的原则下加大财政、金融、科技计划及政府采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通过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和知识资本的人格化,形成以人为本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激励其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力度。强化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基础,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要切实改革应试教育,推动素质教育和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并使其具有信息萃取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科学鉴赏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7.尽可能增加自主创新投入。坚持以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为主体,建立多层次、多渠道自主创新融资体系,调动社会各方面支持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切实改变我国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尤其要积极完善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

8.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美国前总统林肯有一句名言:“专利制度为天才之火加添利益之油。”专利、商标和版权是现代知识产权的三大要素,利用知识产权进行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对鼓励自主创新、激励创新者和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原载《长江日报》2005年11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