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时代背景

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时代背景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媒介生态学是关于媒介内外生态环境与媒介自身发展进程之间关系的科学,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研究应当放在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范围内进行综合考察。第二部分主要讨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内生态问题,即电视民生新闻自身发展进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媒介生态学是关于媒介内外生态环境与媒介自身发展进程之间关系的科学,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研究应当放在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范围内进行综合考察。因此,本书拟融合政治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采用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静态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理论及关系进行描述、阐释、比较、论证。在充分了解国内外与民生新闻相关的历史与现实背景的基础上,联系社会大众的生存环境、媒介素养、民主意识,以及新闻改革过程中媒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诠释电视民生新闻产生、发展、盛行的原因,揭示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探讨民生新闻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寻求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环境的更加和谐、协调发展的方式与策略。在实证研究环节,采用文献资料调查、个案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中西方比较等方法,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制作理念、创新历程、运行轨迹、发展态势以及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外生态问题,即政治生态、经济生态、人文社会生态。第二部分主要讨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内生态问题,即电视民生新闻自身发展进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第三部分对目前国内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前提下,结合数字新媒体技术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探讨电视民生新闻在多媒体融合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电视民生新闻的目标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走向。

【注释】

[1]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新闻大学》2001年冬季号。

[2]林文刚:《媒介生态学在北美之学术起源简史》,《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2期。

[3]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4]〔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邵志择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8页。

[5]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6]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新闻大学》2001年冬。

[7]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4页。

[8]尹鸿:《电视媒介:被忽略的生态环境——谈文化媒介生态意识》,《电视研究》1996年第5期。

[9]崔保国:《媒介是条鱼》,《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2期。

[10]刘建明:《新闻学前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5页。

[11]单波、王冰:《西方媒介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价值与问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3期。

[12]崔保国:《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若干思考》(下)中国新闻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

[13]张晓锋:《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页。

[14]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15]陈正荣:《电视第三次浪潮——解析“南京现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序言。

[16]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6期。

[17]时统宇:《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到“民生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期。

[18]孟建、刘华宾:《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7期。

[19]吕焕斌:《民生视角本色表达人文关怀整合营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6期。

[20]胡智锋、刘春:《会诊中国电视——关于中国电视现状及问题的对话》,《现代传播》2004年第1期。

[21]谭云明、易前良:《民生新闻:中国电视节目的本土化追求》,《当代传播》2006年第2期。

[22]李幸:《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视听界》2004年第1期。

[23]朱羽君、高传志:《进退之间——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

[24]王猛:《避免电视“民生新闻”误区》,《新闻前哨》2005年第11期。

[25]曾凡斌:《民生新闻的定位与改进》,《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26]朱羽君、谢勤亮:《转型与提升:南京电视新闻现象再考察》,《现代传播》2005年第4期。

[27]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6期。

[28]朱菁、江黎黎:《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新闻实践》2005年第2期。

[29]张恩超:《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南方周末》2004.11.4。

[30]武俊:《公共新闻是民生新闻的突围之道吗?》《青年记者》2006年第6期。

[31]陆晔、陈立斌、李蕾:《全球化风格、地方化视角:多频道时代地方电视新闻的竞争策略》,《新闻记者》2004年第8期。

[32]黄耀华:《解读民生新闻直播栏目》,《电视研究》2004年第8期。

[33]吕焕斌:《民生视角本色表达人文关怀整合营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6期。

[34]张炀:《一个栏目盘活整个频道》,《现代传播》2003年第2期。

[35]李惠娜:《塑造民生新闻品牌栏目创造广告无限价值》,《市场观察·广告主》2005年第10期。

[36]陈正荣:《电视第三次浪潮——解析“南京现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序言。

[37]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