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民生新闻的伦理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的伦理问题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电视民生新闻的伦理问题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娱乐化、媚俗化、平庸化等方面。民生新闻平庸化的根源,首先在于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低下,对新闻价值缺乏准确的选择与判断,一味主观臆断,内容定位盲目,自认为这样的新闻就是老百姓喜欢的新闻,就是平民化的新闻。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伦理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娱乐化、媚俗化、平庸化等方面。娱乐化倾向是目前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媒介的一种普遍现象,一些新闻媒介打着娱乐大众的旗号,大量生产与传播娱乐性的节目与信息,虽然娱乐了大众,但给大众留下的也仅仅是娱乐而已,没有丝毫的思想深度与传播价值。这种娱乐化的倾向也影响到了民生新闻,当初民生新闻依靠“平民化视角、大众化定位”很快赢得了市场与受众的青睐,却因此而埋下了隐忧,传播平民化除了能使节目具有吸引力外,也容易走向迎合市井低级趣味,新闻报道流于媚俗化的道路,追求娱乐大众的效果。有学者认为“平民化理念和受众取向给新闻报道带来的不良变化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报道的泛化和软化,二是新闻报道在追求刺激性和煽情性上有抬头之势”[28]这些势头出现的原因与目前新闻媒介的消费主义倾向不无关系,“新闻消费主义突出新闻的消费性,即讲究实用性,迎合受众需要”[29]。受众需要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媒介为迎合受众需要必然会触及那些媚俗与不健康的内容。同时,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民生新闻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不无关系,在平民化的借口之下,一切与平民百姓有关的信息都可能涌现出来,因为百姓喜欢,而百姓喜欢的并不一定完全就是高雅的、健康的、文明的,于是在平民化、生活化、大众化的理念指导之下,完全有可能生产出迎合低俗趣味与媚俗化的新闻内容。偏离本意的“平民化”理念所培育出来的就不一定完全是具有朴素社会情感的受众群体,以“平民化”为借口的媚俗倾向,实质上正逐渐离开平民,靠近一个模糊的大众[30]。南京某些民生新闻栏目刚刚创办时为提高收视率、拉拢吸引观众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动用人体写真模特播报天气、以有奖收视方式吸引观众等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虽然这些栏目经过品质改造,后来成为广受业内人士好评的典范,但在创办之初的那些做法无疑给民生新闻留下了不好的形象,也给其他同类节目提供了一种不良的模仿范例。民生新闻的平庸化表现在新闻报道过度关注街头吵架、邻里纠纷、市井百态等生活琐事,新闻内容平淡,报道毫无特色,新闻中充斥着这些平庸的事件,于社会于观众都没有什么教育意义,更无人文价值可言。平庸化的新闻还可能占用那些观众真正想要了解的信息,使更重要的新闻被排除在报道之外,最终导致栏目公信力下降。民生新闻平庸化的根源,首先在于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低下,对新闻价值缺乏准确的选择与判断,一味主观臆断,内容定位盲目,自认为这样的新闻就是老百姓喜欢的新闻,就是平民化的新闻。其次是从业人员对新闻信息资源的把握与整合能力欠缺,缺乏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的能力,因而不能由表及里,只能关注社会表层现象而看不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再次,从业人员在收视率与经济利益的影响下,不得不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来迎合少数人的喜好,致使一些民生新闻节目中大量充斥“为您服务式的帮助行动”,整条新闻围绕一个并不起眼的小事让观众跟着记者的镜头跑前跑后,有时甚至无果而终,这样的节目内容只能让观众失望地离开。

上述种种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伦理问题,虽然在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学界的批评与业界的反省而有所改善,或者说是由于收视效果的原因而很快被民生新闻所摒弃,但只要有一点点存在于节目中,就会给民生新闻的形象打折扣,使电视民生新闻的公信力下降,观众群体流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