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困境与对策

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郭宇佳一、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和河南大学文学院招收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发行的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开始,我国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进程正式启动。各个高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因其专业挂靠的学科不同而被授予不同的学位。

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

郭宇佳

一、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

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和河南大学文学院招收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发行的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开始,我国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进程正式启动。而在此之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已经在其他专业之下以“挂靠”的方式培养了一批以编辑出版为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7月,我国培养编辑出版学方向的研究生的办学点已有31个。(1)笔者所在的中国传媒大学也在2004年在电视与新闻学院开设了编辑出版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这些高等学校的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不仅为社会培养了相当数量的高级人才,而且推动了编辑出版学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成熟。

这些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凭借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已经在编辑出版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武汉大学在发行方面有所成就;以王振铎为代表的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致力于编辑理论的研究,创建并丰富了“文化缔构”的理论;以肖东发为代表的北京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对中国编辑史论和编辑出版教育方面研究颇深。此外,不同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教育在研究方向上也各有侧重。如中国传媒大学的编辑出版学侧重于出版经营管理与编辑出版业务方面,北京印刷学院的编辑出版专业则侧重于书刊编辑学和出版发行研究方面,呈现出多专业、多方向的特点。

同时,很多高校还以多种方式进行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如北京大学、河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建立了出版科学研究所或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的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大量出版书刊和学习资料,并定期围绕课题进行师生间的学习和讨论。这种将编辑出版学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发展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理论研究,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科的建设性发展。同时,部分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还提供硕士研究生到出版单位实习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将出版高等教育和出版产业紧密结合。一方面把先进的出版理论知识传递给基层单位,另一方面,利用出版单位的人才资源和基地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如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学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除了学习专业和基础知识之外,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和相关印刷厂实习,在实际工作中消化理论知识。

二、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虽然我国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但是,与目前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出版了相关的教材,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编辑出版专业本科阶段的教育相比,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

(一)学科地位归属尚不明晰

目前我国的编辑出版专业还处于寄人篱下的状态,国内的编辑出版专业大多还仅仅是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或信息管理学下面的一个培养方向,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我们可以通过几所设有编辑出版专业的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来说明目前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尴尬处境。(见表1)

表1 北京部分开设硕士研究生编辑出版专业的高校

img40

注:资料来源各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可以看出,在这几所高校现行的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大都是“新闻传播学”、“文学”等,其下边却只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编辑出版只能作为一个研究方向挂靠在二级学科之下。中国传媒大学的编辑出版学虽然名义上属于二级学科,但是日常的教学管理还不能够独立,依旧隶属于新闻系之下。在办学层次上,31个硕士研究生办学点中传播学为17个,新闻学为4个,图书馆学3个,新闻传播学为2个,文学与传媒、古典文献学、纸浆造纸工程、编辑出版学、出版发行学各1个(见图1)。由此可见,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地位极不完善,这种分散式的“落户安家”不利于整个编辑教育系统的统一管理,同时对人才的培养也是一种阻碍,对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没有起到指导作用。

img41

图1 31个硕士研究生办学点编辑出版方向归属学科分类

注:数据来源于《出版产业变革呼唤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学科地位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不对应。硕士学位在我国学位体系中是一级独立学位。目前,在设有编辑出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中,如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和河南大学文学院招收的是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发行,学生毕业后取得传播学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的编辑出版学虽然“跃升”为二级学科,与新闻学和传播学平起平坐,研究方向大致也是编辑、出版、发行(编辑出版业务和出版经营管理),但是最终硕士研究生被授予新闻学硕士学位;而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其研究方向同样还是编辑、出版、发行,但被授予的却是管理学硕士学位。各个高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因其专业挂靠的学科不同而被授予不同的学位。而这种因为在学科地位上“低人一等”的状况导致的依附性后果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只有完善学科地位,这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北京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导师肖东发认为,编辑出版专业总是在其他学科下“借鸡下蛋”,“名不正言不顺”,老一辈的编辑家、出版家为把编辑出版学列入专业目录,已奔走呼号多年,精神实在可敬可叹,可惜至今未能如愿。(2)笔者认为,这种通过挂靠在其他专业下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阻碍了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许多学生误把编辑出版专业看做是一个冷僻的小专业,只是新闻学或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殊不知我国悠久的编辑历史,其编辑出版的灿烂文化足以将编辑出版专业列为一级学科,发扬光大。而挂靠方式使得编辑出版教育难以形成规模,特别是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往往成为其他新闻和传播专业的调剂之地,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制约了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出版行业急需高级出版人才,而这种不完善的学科地位造就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出来的出版专业人才容易被出版单位所忽视,不利于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

除了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归属问题尚没有厘清之外,在编辑出版专业内部,存在着“大出版”,“编辑、出版分门而立”,“编辑出版合为一体”的三种学科地位观点。关于学科地位的观点源自于编辑学与出版学二者之间的理论之争。“大出版”的学科地位观点的理论支持是编辑学从属于出版学,认为编辑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出版才有编辑。就硕士研究生教育学科分层而言,认为编辑出版学削弱了编辑学、图书发行学的专业特色,因此在设置编辑出版学专业时主张把编辑出版学改为出版学,设在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面,成为与新闻学、传播学并列的二级学科。并且在出版学这个二级学科下面,再设几个不同的专业,包括编辑专业等。“编辑、出版分门而立”的观点主张应将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学科地位分开界定。而“编辑出版合为一体”的观点,若从理论本源上区分似乎并不是十分科学和严谨的,但是若从有利于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地位角度考虑,编辑出版学的统一设置实现了编辑出版学的整合编辑与出版,很适合当前申请将编辑出版学专业晋升为一级专业学科的现实需要。

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将多种观点相互协调,以一个最佳的学科称谓使编辑出版学,特别是硕士研究生编辑出版学尽快达到一级学科的学科地位,是每个关注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教材滞后现象尚未解决

目前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还处于缺少教材的尴尬境地。作为一个全国拥有31个办学点的专业,目前推出的专业编辑出版教材屈指可数,适合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阅读的教材则几乎没有。现常用的教材是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再版的一套18种的“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规划教材”,几所高校的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上都采用的是此套教材中的几本;另外苏州大学也推出了“现代出版丛书”(第一、二辑),中国传媒大学2006级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复试就采用此套教材中的几本作为复试参考书目,但是教材内容已经相对过时,不太适合飞速发展的出版教育行业。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教材的缺失,不仅使老师无书可教、学生无书可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编辑出版学申请一级学科。如此恶性循环,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前途无法光明。

表2 部分高校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初试科目及书目

img42

注:资料来源于各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从表2中可以看出,几所高校指定的编辑出版教材不免雷同。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都采用了出版资格考试的专业用书作为参考书目;而北京印刷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编辑出版专业参考书目同时采用了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书籍编辑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编辑出版方向列出的专业书目中与其他高校不同的《出版学概论》和《著作权法概论》同样来自辽宁教育出版社。而我们也同时看到,几所高校编辑出版方向初试指定的其他科目的参考书目,各个高校都不尽相同,书目数量基本达到专业书目的1~2倍。这无不说明现今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材的数量之少,急需推出大批精品教材。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种其他书目比专业书目多的本末倒置的现象也反映了现今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较低,归根结底是学科地位不完善。

三、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尽快确立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地位

无论以哪种专业学位方式或是科学学位方式加入,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都应尽早地“名正言顺”,成为二级学科的一分子。1998年国家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学位标准在近十年的时间检验中已经不符合发展迅速的教育现状。近十年来,编辑出版行业为国家经济、教育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编辑出版活动对人类社会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编辑出版高级人才的输送血管,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目前来讲,以编辑出版学为专业名称申请,不仅能够实现编辑学与出版学名称的整合,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编辑出版理论重要学术力量的整合,为申请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最终实现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推出适合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阅读的精品教材

在完善学科地位的同时,要推出适合研究生阅读的精品教材。一方面,对现行的编辑学专业教材,要重新进行修订,更新内容,以适用于跨专业的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此类教材应以基础介绍为主。同时,还应该推出以指导课题研究为主,以课题研究带动整个专业教学的辅导性教材,有利于本科是编辑出版专业或拥有较高水平的其他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的进一步学习。通过业内专家和学者、编辑出版专业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编写出能够反映业界新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精品教材,以便为硕士研究生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在职人员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知识。

(三)改进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编辑出版学人才尤其是高级编辑人才,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既要专又要博。所谓专,就是指必须要有某一门学科专业背景的支撑,即要系统掌握某一学科专业扎实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达到运用本学科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专业领域内问题的能力。所谓博,即是说不仅要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而且要对相邻学科乃至整体科学文化知识都有较多的了解和掌握。这是编辑专业人才与其他教学、科研人才的最大区别。(3)

目前出版社招聘编辑出版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仅仅是编辑出版专业未必能够胜任工作。具备某一门专业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并懂得编辑出版理论,熟悉编辑出版业务的编辑出版人才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另一方面,目前中高层人才的短缺也是出版社面临的问题,懂得出版经营管理、印刷发行、市场营销、会计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人才十分抢手。因此,在编辑出版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阶段,高校应有的放矢,了解用人单位的想法,适当调整目前的教育培养模式。

硕士研究生的编辑出版课程可以与其他专业的学习相结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科研能力,适应高级编辑人才重在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要求。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在2006年、2007年相继开设了编辑出版业务和编辑出版经营管理等专业。除了设置编辑出版理论等编辑出版学相关课程外,另开设了编辑出版经营管理等经管课程,并通过布置论文等方式鼓励硕士研究生阅读经济、管理类书刊。清华大学科技编辑学专业则采取“4+2”模式,即前4年在有关专业院系学习相关专业,以掌握某一学科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后2年学习编辑学、出版学理论与知识。(4)

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与出版企业的合作,既可以培养正规专业人才,又可以进行在职培训。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在课程学习之余,安排硕士研究生在出版社编辑部、市场中心、出版部实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阶段就进一步熟悉编辑出版过程。

(四)加快编辑出版教育的数字化进程

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出版业,网络出版及网络编辑是出版业关注的热点之一,数字化编辑出版人才成为抢手的“香饽饽”。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数字化人才的源头,作为编辑出版数字化实践的理论支持,作为推进出版业数字化进程的动力之一,应该把数字化环境下编辑出版学的研究放在重要地位。

通过举办关于编辑出版方面的研讨会可以获得编辑出版教育理论的创新。2006年11月举办的“数字化传媒时代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学者围绕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地位、学科性质,编辑出版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出版业的改制与产业发展、数字化传媒时代的编辑实务等方面进行研讨,在编辑出版教育理论上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编辑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还应加大数字化的培养比重,开设电子编辑出版的相关课程,增加数字化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到网站等单位实习,培养出既重内容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注释】

(1)肖东发、杨琳:《出版产业变革呼唤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大学出版》2005年第3期。

(2)肖东发、许欢:《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3)张积玉:《略论学者型编辑的培养》,《编辑学刊》1995年第5期。

(4)张积玉:《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模式探析》,《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