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和措施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一般而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才能称之为支柱性产业。三是培育骨干龙头文化企业,引领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二、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

(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依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笔者认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需具备五个基本条件:

一是产业规模较大。一般而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才能称之为支柱性产业。据统计,2009年我国GDP为34万亿元,分别按照年增长率9%和10%预测,“十二五”期末即2015年我国GDP约为62万亿元和66万亿元。据此推算,到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必须超过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才能达到5%。[5]

二是发展较快,市场需求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会逐步显现。

三是就业涵盖广。文化产业虽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其进入门槛较低,既适合于大规模、现代化、拥有高新技术设备的企业,同时也可以接纳个体化、小规模、依靠个人创作和传统技艺发展的市场主体。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强,具有广泛吸纳各类社会劳动力的特点和优势。

四是关联度大。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包含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3个层次,9大门类,80个行业小类,涵盖了生产、营销、消费的各个环节,属于第三产业,又关联第二产业,横跨工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和公共管理业。文化产业主要是内容产业,包含新闻、影视、动漫、游戏、演艺、设计等,同时,文化产业必然关联到广播电视、电影、演艺、考古、印刷、计算机、手机、阅读器等终端设备生产,其广泛的产业关联度可见一斑。

五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和第一、第二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较低,文化产品的消费不会消耗物质形态,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特点。

上述五个条件中,后面四个条件属于文化产业本身具有的特点,相对比较容易实现,而第一个条件最难达到,这个条件是硬指标,最为重要。

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当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真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就需要认真研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的内涵、外延、特点和规律,研究文化产业影响和贡献国民经济,促进和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与发展潜力,研究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研究尽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政策措施。各地也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使文化产业成为当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主要标准和发展路径,从而真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更大贡献。

(二)加快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化发展

一是重视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文化产业作为当今人类文化生产的一种主导方式,通常是多种文化形态和多个企业间交往密集的场域,和特定地点有某种共生关系。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根植性特征,基于集聚特性,各地纷纷建立形式不同的文化产业园来推动文化产业的集群化,以增强区域竞争优势。从世界范围的文化产业实践看:通过文化产业园来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化,符合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发展趋势,是各国政府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普遍采取的一种策略,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增强文化竞争力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

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设。

二是有选择地建立和完善若干个集创意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示范园区,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交易、展示平台,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建设一批提供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生产制作、合作交流等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培育骨干龙头文化企业,引领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要在演艺、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节目制作等领域着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发挥龙头作用,使其成为我国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同时,通过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打造出具有国家水准、能够与国际同行竞争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努力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的“百老汇”“好莱坞”和“迪斯尼”。

(三)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微观活力

一是以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为中心环节,加快推进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兼并重组,加快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抓好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

二是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联合或兼并重组,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

三是鼓励多种类型、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的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印刷、出版物分销等领域,逐步实现以股份制企业为主体、国有企业为骨干、民营企业为依托,互为补充、充满生机的文化产业格局。

(四)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二是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完善授信模式,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的对接,建立和完善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发挥好文化产权交易所作用。

三是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

四是要尽快建立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评估和分摊机制,鼓励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中介机构和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通过“银企联合”和“银文联合”,有效解决文化企业可供抵押的实物较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

五是探索发挥产权交易所的投融资服务功能,为知识产权拍卖和交易等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为文化企业充分利用手中的无形资本进行融资创造条件。

(五)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场文化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对新兴文化业态的管理体制。整合行政和执法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提高管理能力,加大“扫黄打非”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查处和制裁破坏文化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净化文化市场,维护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二是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统一配送和连锁经营,培育一批辐射力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文化产品流通企业,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三是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娱乐、休闲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原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促进节假日和会展的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

(六)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应当综合考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问题。

可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理解为,具有文化产业人才需求市场晴雨表的作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对各层次、各类人才的广泛需求,集“学校教育”“社会培训”和“企业内训”(包括:行业内培训和系统内培训)于一体,能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事业为基础,进行教育和训练的地方。其显著特征是,能有针对性地培养文化产业急需人才、孵化后备人才,超前储备文化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并形成人才集聚、人才派遣、人才租赁、智力积蓄等优势。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应有以下功能或特点:

一是能通过特有的渠道及时、迅速地了解和反馈市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二是能培养各种层次、各类文化产业的人才。专家和学者对文化产业人才进行了不同的概括和分类:比如,《四川省文化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综述》指出,需要一大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投资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意策划人才等;有的依据岗位分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创意人才等三类;从专业职位等级上看,可分为高端人才、中端人才、一般人才三大类。

三是能包括现有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的主要形式。现在的主要形式:(1)“学校教育”(含各高校和部分中等专业学校的全日制教育及成人教育,而高等教育是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文化产业类专业又涵盖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2)“社会培训”(因其与市场联系紧密,总体上呈稳步递增趋势,已有一批社会认可的业界标杆培训机构和自成特色的培训项目或培训课程);(3)“企业内训”(包括,行业内培训和系统内培训,主要以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相关政策学习为主,仅在少数事业单位或大的集团公司有一定体现)。

四是能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最基本的要求:(1)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文化产业相关业态的起点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可包括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2)能对文化产业及相关业态的一般人才、中端人才和高端人才进行岗前培训与继续培训。

五是能克服目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中的不足。目前的不足主要是:(1)学校培养存在着专业设置重复,演艺娱乐与文化旅游等专业较多;多以技能技术性专业为主,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极为稀少;专业方向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注重不够。培养人才与实际需要不太适应。另外,以低端服务性人才培养为主的中专学校,在教学理念、师资队伍等方面情况很不乐观。(2)社会培训仍处于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多以专项技能培训为主,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培训的课程与项目。(3)企业内训的数量极少,行业内和系统内的人才自我培养机制和自我造血功能没有形成。从业人员缺少系统、持续、高质量的培训途径。

六是能有效地解决高端人才的培养培训问题。文化产业人才的缺乏,尤其是懂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等高端人才的奇缺,已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尽管呼吁强烈甚至主张“加强引进”(都喊“引进”,谁来培养?)者多,但各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和大企业等对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培训都显得很乏力。如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的角度,举全社会之力进行通盘考虑和规划,将“学校教育”“社会培训”和“企业内训”功能集于一体,能使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并逐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6]

同时,完善文化产业人才职称评定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和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注重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指导组建全国性、区域性文化产业行业组织,发挥好行业组织作用。

(七)整合文化资源,加强科技支撑,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整合文化资源,一是要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光,发现、发掘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二是要用好、用够、用活这些文化资源;三是要按时代的要求,赋予文化资源新的内涵和发展形态。[7]整合文化资源,就是要发掘比较优势,发现竞争优势,形成综合的发展优势。首先要搭建整合文化资源的平台,包括总体策划的平台、人才支撑的平台、产业园区的平台。要树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市场潮流的文化资源观和发展观,对整合的文化资源进行“元素”提炼和创新,注重文化资源“有用性”“稀缺性”和“组合性”的元素提炼,形成原创能力强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资源的组合。[8]

在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运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促进文化创意、动漫、数字立体电影、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发展网络文化、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提高信息化水平,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新闻出版业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加强核心技术研发,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演艺、娱乐、电影等设施和技术。

【注释】

[1]高书生:《文化产业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日。

[2]蔡武2010年4月2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3]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94。

[4]祁述裕:《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GDP 唯GDP倾向带来负面效应》,《人民日报》,2010年11月23日。

[5]高书生:《文化产业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日。

[6]刘吾康:《四川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途径探索”》(第1版),《四川蓝皮书——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8)》,2009年8月。

[7]刘吾康:《推进我省文化发展跨越必须重视整合文化资源》,《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8]文化资源产业化 破题:整合+品牌+激活+创意,四川在线:http://news.163.com/07/0810/07/3LH3KNQV00011229.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