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升浙江渔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提升浙江渔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提升浙江渔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一、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服务体系保障为了提升浙江渔业竞争力,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实施“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规划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扩大渔机补贴的产品种类和支持力度,尽快建立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机制。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深度发展,切实提高渔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节 提升浙江渔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服务体系保障

为了提升浙江渔业竞争力,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实施“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规划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各地区、各基层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精神,组织好各级各类规划的实施。明确责任分工,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列入相关单位、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年度重大事项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完善考核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对规划的约束性目标、主要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动态考核体系,定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全面分析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形成促进规划落实和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渔港建设、安全通信等渔业安全基础设施和水上搜救、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等投入力度,对渔港及航标养护、渔业安全生产、渔业执法、海难救助等方面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提高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大渔船更新改造投入,引导、鼓励并督促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加大渔船技术改造以及通信设备、安全设施投入;支持加工企业扩大融资,对进入辅导期的拟上市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和奖励;加大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投入,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规模优势明显的水产加工重点项目,培育水产加工新增长点。强化水产品牌建设投入,对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名牌农产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补助或奖励。

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现代渔业建设的财政支持,争取财政投入增幅不低于大农业投入的增幅水平。调动社会投入渔业的积极性,加大对渔业小额信贷的支持,探索养殖权和捕捞权证抵押质押及流转方式,增加对渔业生产经营者的信贷支持,促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渔业投融资格局。扩大渔机补贴的产品种类和支持力度,尽快建立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机制。健全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有利于加快推进渔业节能减排和充分发挥渔业碳汇功能的体制机制。

深入实施责任渔技推广制度,增强渔技推广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普及性,让更多的渔农民学习和掌握更先进实用的新技术。以水产养殖优势主导品种为重点,加大对原良种选育、引种、改良与提纯复壮等工作的支持力度,试行建立重要养殖品种的原良种补贴制度,扩大良种新种的应用面。建立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考核、通报、问责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生产源头管理,完善“三项记录”制度(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建立产品可追溯和质量管理倒逼机制。加强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良好操作规范,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强化检测支撑,建立健全各级水产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强化手段,提升能力。

二、扶持和鼓励养殖业,提高养殖业发展质量

重点是抓好养殖水域的规划,确定科学的养殖容量,鼓励和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加强养殖业管理;防止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加强水产苗种和病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实现鱼塘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优质水产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增加渔民的收入。

要加强养殖容量、鱼池动力学、微生态平衡控制、藻类养殖生态调控功能等生态渔业基础理论研究。围绕主导品种,加强良种选育、高质量配合饲料研发、病害防治等工作,深化“以鱼养水”“以鱼洁水”的各类生态渔业应用模式研究,加快循环利用、立体利用等高效生态的集约式健康养殖技术及其配套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总结、开发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健康养殖模式。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深度发展,切实提高渔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引导远洋渔业、加工业和休闲渔业,促进渔业经营创新

继续按照“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实施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保持远洋渔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策扶持、加快发展的思路,积极组织公海渔业资源探捕,通过加强双边、多边合作,推动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与渔业发展相适应水产品加工业和渔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要继续支持和引导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加工企业与渔民相结合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带动渔业效益的提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从渔港建设和搞活渔业流通着手,加快渔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渔区经济全面发展、要因地制宜开发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加强中心渔港建设,建设以渔港为中心、以批发市场为纽带、以人工鱼礁垂钓热点、以餐饮、休闲娱乐为补充的资源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渔业小城镇,充分吸纳转产转业渔民就业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着力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强化生产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化创建活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渔业生产经营者牵头发展合作经营,加快培养渔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渔业经纪人。培育壮大各种类型渔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加强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组织承担国家有关涉渔项目。推广各类行之有效的渔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着力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推进水产品生产产业聚集,加快建设一批现代渔业示范区,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渔民提供各种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专业服务,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品牌化经营,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市场消费,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四、积极发展生态渔业,走科学发展道路

传统意义上的生态渔业技术,是指利用渔业内部水生生物之间以及水生生物与水域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转化关系,发展渔业生产的一种渔业技术。除常见的稻田养鱼模式外,还有以草基、果基、桑基鱼塘为代表的生态结合,渔农(畜、禽)型综合渔业生态技术模式等。

而现代生态渔业是指根据水生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渔业体系。也就是说,是以整体优化、生物多样性、系统方法等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强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按生态规律开发,注重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质量安全与现代技术相统一的渔业生产方式。因区域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生态结构、功能与模式,除稻鱼(虾、蟹)共生型、猪—沼—果—渔—菌—菜互补型等生态渔业模式外,还有微生态平衡控制技术、水质处理技术、设施渔业技术以及对衰退的水生生物资源实施增殖放流等等。

针对当前面临的空间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资源日渐衰退等瓶颈问题,浙江省生态渔业以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按照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进行集约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单位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渔业活动,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具体应突出以下三个重点:一是以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修复保护为重点,强化渔业在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促进生态安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大力发展洁水型渔业,实施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和修复,构建生态友好型海洋捕捞业,实现渔业和环境的和谐。二是以“百万亩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准化建设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推进渔业向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规模化、精准化设施渔业,推行池塘生态、山区稻鱼共生、浅海鱼贝藻立体养殖模式,实现生态和高效的协调。三是大力引导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和景观渔业方向发展,积极拓展产业业态,实现渔业空间的拓展和内涵的发掘。

今后浙江省实施生态渔业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行动计划:一是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计划。以涵养资源、修复生态、改善环境为目标,以全省八大水系和重要渔业水域为重点,实施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在全省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甬江等重点水系有序开展规模性增殖放流工作,完善和加强执法管理,推进增殖保护区和资源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重要渔业水域划型和保护,推行“负责任”捕捞模式,强化许可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使主要渔业水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到较合理水平,捕捞水域渔业资源稳中有升,使全省渔业资源衰退和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起,计划先在钱塘江流域举行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二是生态强渔富民行动计划。在加快渔业三大重点工程建设(标准渔港、标准鱼塘、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基础上,坚持“生态立渔、生态强渔”发展理念,以生态、安全、高效渔业建设为目标,以做大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发展设施渔业和培育休闲观赏渔业为重点,实施生态强渔富民行动计划。加快标准鱼塘建设改造,实施符合“四个一”(一个优势品种、一个知名品牌、一个健康养殖模式、一套完善的经济运行机制)标准的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推行池塘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山区新型稻鱼共生和“自然”养殖,开发浅海鱼贝藻类立体养殖,实施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增加渔农民收入。加强主导品种良种选育和推广,推进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技术推广体系和营销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主导产业。深化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创新现代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推进工程化设施渔业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以洁水与渔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水库等大中型水面为重点,实施“以鱼养水”“以鱼洁水”的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渔业在改善水质、保护水环境和打造生态品牌等方面的突出作用。通过放养滤食性鱼类,增殖放流土著鱼类,大力推行发展水库有机鱼生产,积极发展促进水质改善的洁水渔业,打造生态渔业品牌,引导、推动全省洁水渔业建设。

浙江省发展生态渔业要注重抓好整体规划。把规划制订作为统领生态渔业发展工作的核心来抓。在全面深入剖析全省渔业现状和瓶颈问题的基础上,加强生态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高起点、全方位的全省生态渔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布局,找准发展的模式和路子,提出可行的措施和要求,落实具体的行动和计划,科学谋划全省生态渔业的发展。二是抓好模式选择。把模式选择作为推进生态渔业的关键来抓。生态化、科学化的各类渔业生产模式是生态渔业发展的重点内容。结合现代育种、饲料、养殖、防病、循环利用等技术,加速发展各类生态型、集约化养殖模式及健康养殖技术,建设生态高效水产养殖业。加强对“以鱼治水”“以鱼养水”的洁水保水渔业生产模式的专题研究和开发,推进洁水渔业建设。实现以科技选择模式、以模式推进发展,确保生态渔业建设取得实效。三是抓好政策引导。把政策引导作为推进生态渔业的重点来抓。统筹现有各项产业政策,整合各种资源,制订积极的引导政策,全力推进全省生态渔业建设工作。在继续大力推进标准鱼塘建设工程、渔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水产种子种苗工程等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稻鱼共生、浅海贝藻鱼虾、池塘高效生态和工程化等生态渔业发展模式,实施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扶持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备,养殖模式生态、健康,经营体制机制健全,生产管理规范科学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引导和推动全省生态渔业建设工作。四是抓好组织领导。把组织领导作为推进生态渔业的保障来抓。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渔业的组织领导,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落实措施,扎实推进生态渔业建设。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把生态渔业建设作为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改善全省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农村经济发展、增加渔农民收入的重点工作,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切实抓实抓好。

五、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水产品对外贸易

浙江省水产品在品种、数量、成本、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明显,扩大出口前景广阔,但目前浙江水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各国设置贸易障碍和浙江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解决问题应继续采取“外谈内治”的策略,重点是做好省内的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注意抓好渔民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科学生产、科学用药、投饵的意识;继续加强水产品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五项制度,即生产日志制度、科学用药制度、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监控制度、水域环境监控制度和产品标签制度;抓好渔业水域环境、生产投入品、养殖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方法等标准的制修订,推动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定和出口原料基地登记;抓好出口原料基地、无公害生产基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积极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水产养殖用药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用药行为。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要建立健全行政机关、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渔业外事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渔业专业知识、法律制度和外语应用能力全面过硬的专业化渔业外事队伍。加强对国际渔业管理规则和有关国家渔业管理制度研究,为浙江渔业发展和管理提供有益借鉴。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合作,积极参与多边双边谈判磋商和相关规则制订,营造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加强水产品贸易预警工作,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妥善应对国际贸易争端,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稳定和拓展与有关国家渔业合作关系,增强远洋渔业发展后劲,稳定和提高国际资源利用能力。认真履行中日、中韩、中越、中俄等双边渔业协定和有关国际渔业条约,深入开展与有关国家渔业联合执法,加强周边海域和敏感水域管理,维护海上渔业生产秩序。

六、继续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加强人才建设

继续实施日臻完善的渔业基本管理制度;继续在渔区实行全面的“伏季休渔”制度和“休渔期”制度,全面清理整顿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查处电、炸、毒鱼违法作业。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同时加强规划和管理,要按照浙江省相关要求,制定增殖放流计划和人工鱼礁建设规划,努力探索资源增殖的新方式、新途径。要重视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资源调查工作,加大对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加快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抢救性保护一批重要的渔业资源生态系统、水生野生动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使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和恢复。强化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加快完善渔业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渔业环境监测能力,对重点养殖区域水质环境监测;建立渔业资源修复补偿制度,对涉及渔业资源维护和保护的项目,要依法收缴渔业资源修复补偿费并且进行采取生态恢复补救措施;进一步扩大人工增殖放流的规模,研究提高人工增殖放流的效果,加快渔业资源恢复。

探索建立基本养殖水域保护制度,推动建立渔业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制度。扩大政策性渔业保险范围,重点建立大宗水产品出口保险制度,研究确定渔业政策保险的性质、范围、经营原则、政策性与商业性业务的界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等,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推动全省渔业政策性保险工作,为渔区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推进组建渔业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渔业信贷与互保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为渔民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解决渔民贷款难和生产资金短缺等问题。推进渔业权抵押贷款,探索建立以浅海、滩涂和鱼池使用权或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深化海域使用权制度改革,推动海域使用权流转。

要继续提高风险管理和服务保障能力。2004年12月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成立后,依托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积极开展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试点,经过八年的实践,互助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保障程度显著提高,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但依然面临着互保险种有待拓展、财政扶持政策亟待调整、巨灾防范机制亟待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制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要根据规划要求,明确自身的目标和职责,具体负责组织、落实规划项目的实施。要不断建立健全各项业务运行的管理制度,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和行业自律,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降低业务运行管理费用,控制道德风险。要根据自身风险储备金的实际,积极稳妥地开展再保险业务。要加强与商业保险的合作,充分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制定相关渔业互助保险条款,设计承保条件,合理厘定费率,提高业务经营管理水平。要继续实行无理赔奖励政策,引导渔民防灾减损,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要加强巨灾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尽力争取建立由政府财政出资的巨灾保障基金,保障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的业务高效安全运行。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培养引进生物遗传育种、病害防治、水产加工、渔业机械、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通过建设重大项目实验示范基地,开展科研项目,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有效发挥科技领军人物作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优秀农村渔业实用人才,着重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渔业实用人才带头人。鼓励和支持农村渔业实用人才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在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和新技术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村渔业实用人才带头创办渔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基层渔业自我服务能力。积极落实激励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多渠道培养、多元化评价、多层次使用、多方式激励、多方位服务的人才工作机制。紧密结合现代渔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渔业管理、科技、生产、经营等各方面骨干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完善传统学科,开辟新兴学科。加强专业院校、培训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企业间的合作,逐步形成运作规范、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渔业行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加强渔业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加大验船师、职业船员、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水产经纪人等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各种培训渠道,以提升基层培训能力为重点,加强渔业实用人才和带头人培养,增强渔民创业能力和就业技能,全面提升渔业从业人员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