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章勇思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时代和党赋予党报的政治使命,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报进一步明确定位、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抓好导向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灵魂党报肩负着传达党的声音,反映人民意志,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职责。

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img13

章勇思

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时代和党赋予党报的政治使命,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报进一步明确定位、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党报,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的办报原则,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才能履行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的重要职责;才能在都市类报纸挑战严峻、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更加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擦亮党报的品牌,提升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进而赢得更多主流人群、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抓好导向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灵魂

党报肩负着传达党的声音,反映人民意志,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职责。办好党报,导向是第一位的。导向正确,天地广阔;导向错误,一错百错。因为党报的责任太大了,肩负的使命太重要了,一旦在导向方面出现偏差,就会对党的事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把握好导向是新闻工作者的生命线,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灵魂。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人们存在千差万别的看法。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清醒与困惑等等相互交织,社会舆论呈现出空前复杂的局面。同时,各种大众传媒的蓬勃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又大大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党报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自觉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高举旗帜,听从指挥;自觉维护团结稳定的工作大局,切实做到引导而不误导,帮忙而不增乱,疏通而不“添堵”,“救火”而不“浇油”。

办报是一项系统工程,采访、编辑、审核、校检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我们的报纸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办报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努力实现对舆论导向的全面把握、全程把握、全员把握。

为了把好导向关,我们《山西日报》制定了严格的分工负责制度,要求记者要把好事实关。保证采访深入细致,新闻来源准确,报道内容真实,分析评价客观。编辑要把好选稿关。一要选择时效性强的稿件,二要选择有报道价值的稿件,三要选择导向正确,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稿件。部主任要把好政治关。部主任签发稿件时,要确保稿件在政治上不出问题,在政策上不出偏差。总编要把好全局关。总编和值班总编作为报纸的总把关人,要胸有全局,统筹兼顾,确保新闻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线突出、基调平稳、主旋律响亮。夜班要把好最后一道关。不管谁写的稿子,不管谁签发的稿子,不管谁要求见报的稿子,有问题、有疑点要及时提出来,观点导向错误要坚决卡下来。不能怕烦琐,不能怕得罪人,不能放弃查疑的最后一个机会,以免留下失误和遗憾。

服务大局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点

从工作角度来说,党报姓“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责无旁贷;从新闻角度来说,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读者也高度关注。因此,党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把正面宣传的影响力做大做强,把正面宣传做成舆论热点、社会亮点和群众关注点,发挥好党报引导媒体,媒体引导舆论的作用。

服务大局,必须准确把握大局。及时了解党和政府在某一阶段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是什么,这样,我们的新闻宣传才能围绕中心而不是游离于中心,才能主题突出而不是思路不清、主线不明。

服务大局,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大局为“标尺”来衡量新闻的价值,决定稿件的取舍。凡是对大局有利、积极健康向上、能推动中心工作向前发展的稿件,要及时刊发,恰当处理;否则,就要坚决卡掉。

服务大局,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主题性宣传、专题性宣传、战役性宣传、常规性宣传,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形式体裁多样,用好新闻宣传的“十八般武艺”;既要有宣传声势,也要讲究宣传艺术,注重宣传效果,为推动中心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因而,每当党和政府的某一项中心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主题刚刚确定的时候,我们《山西日报》总是周密部署、精心策划,力求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做细一步,率先出击,密集报道,消息、通讯、评论一起上,为推动中心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办报过程中,我们突出“三抓”:

其一,抓大事报道,突出强势引导。不惜版面、不遗余力,着力报道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抓的大事、要事、重大活动。比如,2005年为了搞好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宣传,我们既按“规定动作”及时突出地报道好中央和全省一系列纪念活动,又组织“自选动作”开辟了“在八路军战斗过的地方”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专栏,并于8月15日特别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刊,分别以《战争篇》、《根据地篇》、《英雄篇》、《胜利篇》等八个整版的巨大篇幅,全景式地再现60多年前发生在三晋大地上的一幕幕血与火的场景。由于整个抗战报道准备充分,策划到位,气势宏大,高潮迭起,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肯定和赞扬。

其二,抓理论评论,突出思想引导。每逢发生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工作部署的关键时期,我们总是精心组织社论、评论,以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思想性、指导性,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出党报的最强音。2005年7月初,中央调整了山西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职务。对于这一全省人民关注的大事,我们于7月11日至18日分别在一版重要位置推出五篇系列评论,分别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动摇》等等,阐述了新一届省委班子的工作思路,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山西日报》‘五个不动摇’抓得准”。

其三,抓典型报道,突出典型引导。围绕中心工作,抓好典型报道,是《山西日报》的光荣传统。近年来,我们将这一传统继续发扬光大。我们要求写典型报道必须选准对象、深入采访,记者受了感动再动笔写稿,否则就难以感动读者、感动社会。比如,为了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宣传,我们开辟了“保持先进性,为党添光彩”、“新成效、新举措、新气象”等专栏,并推出了刘建明、李雪花等一系列的先进人物典型。我们的记者在采写这些典型人物的过程中深受感染、几次落泪,写出的报道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其中,有些典型报道还获得了“山西新闻奖”,受到了中央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的高度评价。在大报的引领下,集团内各子报子刊,也结合各自的办报特点和定位,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宣传报道。比如,《山西晚报》开辟了“党员故事”专栏,中宣部《新闻阅评》认为:《山西晚报》开辟这个专栏“为都市类媒体积极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带了好头”。

践行“三贴近”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关键

党的新闻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必须始终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报纸的知名度取决于报纸的“知民度”;报纸的可读性取决于报纸的贴近性。我们的新闻宣传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读者喜闻乐见,才有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才能深入人心,得到社会的认可,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们的新闻宣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两多、两少、两远”。“两多”即空洞的说教偏多,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偏多;“两少”即有效信息量偏少,鲜活生动、贴近性强的报道偏少;“两远”即离读者较远、离热点问题较远。可以说,这“两多、两少、两远”已经严重影响了党报的可读性、吸引力和“渗透力”,制约了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

一方面是都市类报纸和网络媒体的挤压和挑战,一方面是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两方面的碰撞必然催发党报的深刻思考,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重塑主流媒体的形象和地位。

党报要让大家喜欢看,当然不能像小报那样,用琐碎的社会新闻吸引读者,更不能用明星绯闻、凶杀色情、恶意炒作来寻找卖点。党中央提出的“三贴近”的要求,可以说抓住了新闻改革的关键。党报要提高引导水平,丰富报道内容,做到“顶天立地、上下满意”,就必须以“三贴近”为突破口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其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衡量我们的新闻宣传是否正确、是否得力、是否有效,主要看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爱看不爱看。如果我们花很大力气写的报道、办的报纸很少有人喜欢看,那我们付出的就是“无效劳动”,“生产”的就无异于“次品”或“废品”,其结果只能是发行不断下降、事业逐渐萎缩,“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因而,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宣传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努力寻找省委大院和居民小院的结合点、官话和民话的沟通点、党报和民心的契合点,从百姓视角、用群众语言,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反映百姓的愿望和呼声。为此,我们《山西日报》专门成立了“民情热线部”,深入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架起了党报与群众的“连心桥”;出台了“关于深入采访的若干规定”,大力倡导用“三深入”改进作风,用“三贴近”改进文风,努力为读者提供“可读、可信、有用、有益”的新闻信息,收到了良好效果。近两年来,在媒体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情况下,《山西日报》的发行量稳步增长,基层的同志反映,这和党报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意识是分不开的。

其二,切实改进“两类”报道。针对报纸上会议报道连篇累牍、领导活动有闻必录的状况,我们按照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对这两类报道不断改进。改进两类报道,并不是说这两类报道不重要,也不是说读者不关心,更不是说可有可无。相反,搞好“两类”报道,是党报的重要职责;拥有这方面的信息,是党报的独特优势;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读者也十分关心。毕竟它会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重要会议、重要领导活动,我们不仅要报,而且要报好。这既是党报讲政治、讲大局的体现,也是广大读者了解方针政策的需求。问题的症结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记者搞两类报道,简单机械地照搬文件太多,往往把有价值的重要信息湮没到了冗长的文字之中,没有提炼出“真金”。因此,改进“两类”报道关键是要在会议和领导活动中寻找新闻点,提炼出群众所想、所需的内容和信息,并准确、简练、生动地报道出去。

其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出彩的根本法宝。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改版,每次改版都着力在“三贴近”上下功夫。力求把更多的版面留给群众,把更丰富的精神食粮献给读者。2005年5月,我们又进行了新一轮改版,我们将2006年确定为“新闻突破年”,力求在全面提升稿件质量上有新突破,在“三贴近”上有新突破。为此,我们设立了“好消息奖”,对短、快、新、活的好消息予以重奖;推出了“今日视点”、“现场采录”、“百姓人生”、“民情热线”等一系列“三贴近”栏目和版面。改版之后,报纸上的新闻短了,信息量大了,“三贴近”报道多了,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其四,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作风,舆论监督是党报必须拿起的武器。党报如果都是表扬稿,就没有信誉度,没有公信力,因为这与群众眼中的社会现象并不相符。当然,党报的监督应当是科学的、依法的、建设性的、有领导监督的。要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抓住党和政府明令禁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问题予以揭露。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既能够向广大人民群众表明我们党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决心,又有利于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推动工作。

其五,有效引导热点问题。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发事件,党报不能退避三舍,保持沉默。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渠道多种多样,如果党报缄默不语,小报捕风捉影,互联网胡乱炒作,反而会弄得人心不安,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长此下去,党报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声望也会大打折扣。因而,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我们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而应积极介入,深入采访,作出权威、准确、及时、适度的报道,既客观公正地告诉人们事实的真相,又辨明是非、指出利害、讲清大局、揭示趋势,这样才能正确引导舆论,抑制谣言的传播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其六,全面提高队伍素质。新闻工作以人为本。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来做,就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办报纸、搞报道也是这样。一篇稿件有无新闻价值,语言文字怎样,群众是否爱看,在于采写这篇稿件的记者的能力和功夫如何;一张报纸有没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在于这张报纸的采编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的优劣。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要上新台阶,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上新台阶。近几年,我们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新闻队伍为目标,加强内部建设,规范各项管理。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三项学教活动”中,我们抓政治理论学习、抓新闻宣传纪律,严格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为了促使采编人员“三深入”,我们作出了“选派年轻记者到基层记者站锻炼,两年一轮换,形成制度”的决定,并修订了《考核办法》,规定好新闻评选向“三贴近”的稿件倾斜,先进个人评选向“三深入”的编辑记者倾斜。同时实施了“退出机制”,对长期不深入采访、连续三个月完不成工作任务的编采人员,退到人力资源中心待岗。同时千方百计地关心职工生活,改善工作条件,调动了大家献身党报事业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既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热切期望,更是我们媒体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分析形势,深入研究市场,了解受众需求,查找自身不足,强化竞争意识,不断改革创新,遵循新闻规律,增强发展能力,办出一流报纸,不辱历史使命。

〔章勇思: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