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谈谈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的新闻宣传工作王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中央向新闻媒体提出的政治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社一直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办报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攻目标。

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谈谈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的新闻宣传工作

img2

王晨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中央向新闻媒体提出的政治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社一直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办报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攻目标。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是要研究新形势下各种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把我们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从群众的关注点入手,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促进形成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引导,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为了承担这一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社编委会抓住一个根本——高举旗帜,保持一致;主攻一个目标——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一个思路——坚持正确导向,实现两个统一,落实“三贴近”要求,做到四个结合;实施三大举措——创新编采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培养新闻队伍。

近四年来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在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的新情况下,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报的政治优势,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办报机制和管理体制,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办报队伍,党报就一定能够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既有很高的权威性、指导性,又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的主流媒体。

一、抓住一个根本:即坚定地高举旗帜,保持一致

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坚持党中央机关报的性质和宗旨不动摇,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任务,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根本要求,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报社新闻宣传和各项工作作为根本大计,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发展,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用最充分的版面、最丰富的形式、最积极的态度,宣传报道好中央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重要部署,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有力地提高了《人民日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感召力、影响力,发挥了《人民日报》在全国新闻界的领军作用、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二、主攻一个目标:即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在舆论导向问题上抓得很紧、要求很严,坚持得比较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已成为全社同志的自觉意识和办好报纸的重要准则。同时,编委会根据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强调舆论导向既要正确也要有效,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作为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的中心环节和主攻目标,积极探索引导正确舆论的有效实现形式和手段。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日报》的政论优势,发挥评论、理论和重大、深度报道的优势,以权威、公正、理性、负责的形象和态度,传达党的声音,反映人民意愿,引领社会舆论,努力在重大问题、突发事件、热点焦点上正确引导、主动引导、有效引导,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2005年涉日事件发生以后,在中央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及时组织推出“何振华”系列署名评论,正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青年职工正确对待日本问题,把握平稳,引导得当,发挥了统一思想、缓解情绪、稳定局势的作用,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在充分发挥理论评论等传统优势的同时,编委会切实抓好头版、头条、头组新闻,抓好重点版面、名牌栏目,注意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新闻、突发事件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主题宣传做新、做深,把重大报道做实、做活。我们注意深入研究和把握读者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把我们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从群众的关注点入手,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促进形成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引导,进一步增强了《人民日报》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

三、提出一个思路:即把握一个导向,实现两个统一,落实“三贴近”要求,做到四个结合

把握一个导向,就是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作为党和人民的福祸所寄、《人民日报》的生命所在,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含糊,毫不动摇。这是党赋予《人民日报》的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实现两个统一就是要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思想性、政治性和新闻性、服务性统一起来,使报纸更好地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与实践发展相结合、与人民心声相一致。落实“三贴近”要求,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是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宣传思想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必然要求。落实“三贴近”要求,就是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时,面向基层,服务群众,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来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做到四个结合,就是要把导向性与新闻性结合起来,指导性与可读性结合起来,权威性与群众性结合起来,思想性与服务性结合起来,讲求新闻时效、突出新闻价值、提高新闻质量,满足读者意愿,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

四、实施三大举措:即创新办报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培养新闻队伍

为了全面贯彻中央精神,充分发挥党报优势,切实保证抓住根本、提高能力、落实思路,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在办报实践中实施了三大举措:

1.创新办报机制

人民日报社原来的办报机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逐步形成的。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思路的要求,编委会积极稳妥地推进办报机制创新,进一步释放新闻生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是实行编采分开。编采分开或者编采合一,都是一种具体的办报机制,各有长短。从人民日报社的实际出发,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认识到,编采合一属于过去,比较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编采分开属于未来,比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编采分开,有利于编辑记者在稿件的采写和编辑方面互相激发聪明才智,互相制约稿件采用,既可以从两个视角观察事物,调动两种积极性、两种智慧,又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偿新闻和劣质稿件。人民日报社过去多年来一直实行编采合一的办报机制。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短暂地做过编采分开的尝试,浅尝辄止。党的十六大以后,编委会对于创新编采机制既积极又稳妥,一方面积极筹办扩版,将《人民日报》从每天出版12版扩大到16版(周六周日为八版);另一方面决定筹办视点新闻版,试行编采分开。编委会领导亲自组织队伍、提出思路、确定版性、设计栏目、指点题目。2003年初,视点新闻版刚创办,就遭遇了“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视点新闻版强化策划、灵活调度,充分发挥了编采分开的优势,组织了“护士长日记”等影响广泛的大型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04年,体育新闻版实行编采分开。2005年初,编委会决定在新闻版全面实行编采分开,编辑部各专业部门不再编辑新闻版,全部移交给总编室编辑。总编室负责编辑要闻版和新闻版(不含国际要闻和国际新闻),不再承担采访任务。2006年,编辑部各部门负责编辑的专版周刊也在内部实行了编采分开。

二是调整版面结构。在实行编采分开的同时,编委会对《人民日报》的版面结构进行了调整,形成了要闻、新闻、专版周刊三个板块。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2003年创办的《新农村》周刊,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于2005年11月由两块版扩大为三块版。版面结构调整以后,要闻版加强编辑力量,新闻版新建编辑队伍,专版周刊由各主办部门按照编采分开的要求确定相对固定的编辑人员。编委会对这三大板块提出了不同的办报要求:要闻版讲“重”,新闻版求“新”,专版周刊做“深”。同时强调各版要按照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目标,在着力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版性、办出特色的同时,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努力提高质量、办出水平,做到出新出彩不出错,有品有格更有神。

三是加强新闻策划。编采分开以后,编委会要求在确保完成指令性报道任务特别是重大报道任务的同时,坚定不移抓新闻,坚持不懈抓深度,坚韧不拔抓创新。要闻版做“课题”。凡遇重大报道任务,要闻版都进行专题研究,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出色完成了重大活动的报道,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机关的表扬。对于指令性报道,编辑部提出要尽最大努力做到出新出彩。新闻版抓策划。坚持当日抓新闻、抓当日新闻。编辑部门建立了新闻策划会制度,每天寻找线索,分析选题,议定报道方案,布置记者采写。记者抢抓新闻的意识不断增强,自觉遵循没有第一手材料不写稿,不到现场不发稿的原则,深入实际,用独特的视角去抓工作和生活中的新闻,抓感动人的细节和故事,抓有思想深度的分析解读。通过加强策划和沟通,在编采分开的新机制下形成了编采互动的良好局面,有效地调动了编辑和记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编辑记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用新闻吸引人,用真情打动人,用思想引导人。

四是发挥品牌优势。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人民日报》的优势“品牌”发挥更大作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批示精神,在实行编采分开的同时,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按照《人民日报》这一主品牌的总体要求和读者的不同需求,确立不同的品牌定位,形成合理的品牌结构,建立保障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在进一步提高“人民论坛”、“今日谈”等知名品牌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在未来三五年内形成一批新的知名品牌。在新闻版全面实行编采分开的一年多以来,《人民日报》的品牌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社论”、“评论员文章”、“任仲平”等传统知名品牌继续发挥重大作用。政治新闻版的“声音”等品牌一推出,就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人生境界”、“人民时评”、“国纪平”等新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有望成长为知名品牌。2006年要闻版推出的“劳动者之歌”,借鉴了“人生境界”专栏探索的人物报道经验,篇幅简短,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细节感人,受到了有关方面和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

2.改革管理体制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生产力。党的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社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整合所属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强管理,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主体,所属报刊、网络相互补充、密切配合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新格局,形成了比较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管理体制。

一是统一管理社属报刊。人民日报社拥有《环球时报》、《京华时报》、《中国汽车报》、《市场报》、《证券时报》以及《大地》、《人民论坛》等20余种社属报刊。这些报刊都是《人民日报》新闻宣传的重要补充和延伸。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社属报刊中有相当部分原来由各编辑部门主办,人员职责不分,宣传经营不分,办主报与办子报子刊不分,既影响集中精力办大报,也难以做大做强所属报刊,有时还因管理不到位而影响人民日报社的形象和声誉。为了突破这种体制性障碍,编委会决定改革社属报刊管理体制,于2004年成立报刊管理部,把各编辑部门主办的子报子刊全部划转到报刊管理部,实行报刊统一管理,以形成合力,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

二是优化宣传资源配置。按照“面向市场,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科学定位,培养人才,做大做强”的方针,编委会决定部分社属报刊调整定位,积极创新,改造弱势报刊,推动资源向优势报刊集中,积极拓展报刊发展新领域。我们积极推进《环球时报》从周一刊、周三刊,发展到2006年出版周五刊;将《讽刺与幽默》划归《环球时报》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报纸质量和影响;将时政杂志《时代潮》调整为人物杂志《环球人物》,目前已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加强对《京华时报》的管理力度,促使其办报质量稳步提高,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稳步增长;支持《中国汽车报》创办了三种杂志,初步形成了围绕汽车产业的一报五刊报系格局。适应网络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改革人民网管理体制,成立人民网发展有限公司,在坚持党中央机关报网站性质的同时,进行网络经营的市场化运作;推出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板块,成立中国人大新闻、中国政协新闻、中国工会新闻等垂直网站,有力地拓展了网上新闻宣传阵地。

三是健全舆论引导体系。我们积极利用人民网这一网上舆论阵地,充分利用和发挥所属各类报刊、各种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深化《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社所属报刊与人民网之间的报网互动、报刊互动,有效整合《人民日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和《环球时报》、《京华时报》等20余种报刊的宣传力量,构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新闻宣传格局,形成以《人民日报》为主体,所属报刊、网络密切协同、相互补充的多层次、多媒体、多功能的舆论引导体系,有力地增强了党中央机关报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能力。

3.培养新闻队伍

事业兴盛,人才为本。人民日报社编委会以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人才强社战略,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

一是加强培训。我们按照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结合兴起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坚持每年举办理论学习和业务研讨专题培训班,对全社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全体编采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平均每年培训干部600余人次。同时,我们切实加强“四个一批”人才选拔培养,结合选派干部入校学习、援疆援藏、挂职锻炼,结合组织“两会”等重大报道和撰写“任仲平”等重要文章,结合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报社的工作实践,加大干部在职学习、脱产培训的力度,大力培养名编辑、名记者,培养办报工作需要的各类人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全社同志特别是广大编辑记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了全社同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闻宣传,进一步办好《人民日报》、发展好报社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扩大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新闻媒体在新世纪生存发展的新要求。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积极扩大干部交流范围,加大交流力度,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舞台,创造条件。我们在编辑部门内部实行了岗位交流,在编辑部与记者部之间、记者站之间实行了岗位交流,在编辑部门与行政部门、经营部门之间实行岗位交流,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是强化管理。人民日报社编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和内参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门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在全国率先公布实施人民日报社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自律公约,坚决停止了报社驻各地记者站的经营活动,停办了各地记者站和华东、华南两个分社所办的内参和内部刊物。严格实行新闻报道活动与经营活动、新闻队伍与经营队伍“两分开”,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任职轮岗制、报道回避制、采访示证制、公开纠错制和违规处罚制,坚决杜绝各种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初步实现了宣传报道和事业经营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严格要求。我们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要把《人民日报》办得让党满意、让人民高兴、让同行敬慕”的要求,切实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党报意识、导向意识、质量意识贯彻到办报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正确舆论导向保障机制和新闻宣传差错责任追究制,严把政治关和导向关,较好地保证了正确导向和办报质量。我们严格要求全社同志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操守、提高能力水平,志存高远、知责思为,工作为先、事业为重,开拓进取、敬业奉献,使新闻队伍始终保持充沛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结合“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净化办报环境,维护报社形象”的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那些“打旗号、卖牌子”、以权谋私、以稿谋利、招摇撞骗、违法乱纪的行为,着力解决了报社多年来在办报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共查办各类案件40余起,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这些措施,有力地改善了报社的办报环境,为《人民日报》及所属报刊公信力、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保证。

〔王晨:人民日报社社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