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社会责任理论的实践

西方社会责任理论的实践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西方社会责任理论的实践社会责任理论提出后不久,就被许多国家接受,对私有传媒形成一定的环境压力,包括舆论的影响、受众的选择。然而该理论缺乏有力的实施措施,对私有、私营传媒的影响很有限。这些都导致了私有台大受追捧,连不允许办私有台的意大利等国,也不得不承认其合法地位。这给加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遏止商业化的消极影响,都带来了新的难度。

第三节 西方社会责任理论的实践

社会责任理论提出后不久,就被许多国家接受,对私有传媒形成一定的环境压力,包括舆论的影响、受众的选择。此时正逢电视大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兴办起公共电视台,由国家、政府和社会出资,公共拥有并管理。

然而该理论缺乏有力的实施措施,对私有、私营传媒的影响很有限。私有传媒虽然大都标榜独立,但仍受主办者经济利益的左右,又往往与政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一般以营利为主要目标,广告收入为重要经济来源,因而特别注重受众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又迎合目标受众中的多数人,重刺激、轰动、趣味,新闻报道也有娱乐化、媚俗化倾向。

公有传媒方面也并不乐观。公有在这里指的是公共所有,既不是国有(即国家所有,这种传媒是国家政治实体的一部分,或政府部门之一),也不属于某个社会团体或政党。名义上独立于政府,但实际上许多公有传媒都有半官方色彩。一般由国家、地方议会或议会选定的独立委员会(如加拿大的广播电视电子传播委员会CRTC),决定其基本方针、经济预算和拨款、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人选,并监督其服务于社会公益的状况。

西方各国的报刊基本上是私有的,网络媒体绝大部分是私有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则有一部分是公有或国有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广播电视在英国、日本等国是公有台占主导地位,在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只有公有台,在法国只有国有台。

私有传媒可以完全按市场需求、受众口味提供产品和服务,公有台则还要提供有益于社会、但并不一定能获得最多受众的内容。公有台刚出现时,填补了私有媒介的不足,赢得了较大的市场。但公有台的垄断地位和“吃大锅饭”的陋习,使其缺乏竞争压力和创造活力,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懈怠浪费,官僚主义严重,节目呆板俗套、吸引力不强,受众日益流失;而私有台又很快把公有台能吸引受众的长处学了过去。这些都导致了私有台大受追捧,连不允许办私有台的意大利等国,也不得不承认其合法地位。于是西方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私有化浪潮,许多国家新办了私有台,在法国有一半主要的国有台转为私有台。私有化浪潮迫使公有台尽力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产生了“鲶鱼效应”。许多公有台更多地采用私营传媒的方法,如增加纯粹娱乐性的节目和商业广告,在媒介内容和经营管理上越来越像私有台。

另一方面,社会越来越要求私有传媒承担社会责任,受众也越来越成熟,这使许多私有传媒的内容也向公有的靠拢。有些严肃的私有传媒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原本就很注重社会效应,其经济上的独立、对政府的批评监督又强于公有传媒,更符合西方人士对媒介的期望。

于是西方的有些专家和公众提出:既然公有台花了公众的许多钱,还不如私有台受欢迎,既然公有台和私有台在内容上已经很接近,既然报纸是私有的,那么还要不要公有台?什么时候可以不要?大众传媒的全球化主要以商业化运作手段展开,并且迫使相关市场上的公有和国有传媒也趋于商业化,以取得相应的市场竞争力。这给加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遏止商业化的消极影响,都带来了新的难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