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一、文字的起源有声语言,一发即逝,不能达远,不能传后。(二)文字产生前的记事方法①口语记事。他们吸收古代苏美尔人的钉头文字的原理,把古代埃及圣书文字的图画性符号进行抽象简化,用来表示语言中的语音。闪米特文字是今天绝大多数拼音文字的祖先。在汉字的影响下,中国还产生过与汉字体制相同的契丹文字等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文字。

第三节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一、文字的起源

有声语言,一发即逝,不能达远,不能传后。为克服时间和空间对有声语言的限制,必须有一种符号把有声语言保存下来,从而可同异地、异时的人进行交际。原始人类首先是采用实物记事和画图记事。实物和图画都具有符号性质,但它们都不是直接记录语音的,因此还不是文字。文字是从记事图画中脱胎出来的。在记事图画的基础上,简化图形,并将其作为符号来代表一定的语言单位,与口语中一定的声音和意义建立起比较固定的联系,就形成了最原始的文字——图画性很强的语素文字。在大约5500年以前,古代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成熟的钉头文字(又叫楔形文字)。非洲北部的古代埃及人创造了圣书文字。大约在3300年以前,中国有了成熟的甲骨汉字。大约在1700年以前,中美洲的玛雅人创造了成熟的玛雅文字。

(一)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麦宗创制纳西文字(哥巴文),“生七岁,不学而识文字。及长,旁通百蛮各家诸书,以为神通之说,且制本方文字”。这些传说反映了先民对文字神秘性的简单认识。

(二)文字产生前的记事方法

①口语记事。②实物记事。a.结绳;b.刻木。③图画记事,如印第安女孩“奥基布娃情书”,就是用图画来表示约会时间和地点。

(三)文字起源于图画

图画记事记录了事物(简化图形就可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还记录了事件的过程(初步具备句子的基本功能),这正是文字产生的前身。

二、文字的发展演变

(一)两种文字家族的发展演变

1.闪米特文字家族

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中东黎巴嫩一带居住着闪米特人。他们吸收古代苏美尔人的钉头文字的原理,把古代埃及圣书文字的图画性符号进行抽象简化,用来表示语言中的语音。形成了“闪米特文字”,闪米特文字是表音文字,字母主要用来记录辅音,附带表示部分元音

闪米特文字是今天绝大多数拼音文字的祖先。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发展出腓尼基文字。希腊人通过对腓尼基文字的改造,形成了希腊文字。希腊字母不仅记录辅音,而且也记录元音,是世界文字中第一个把辅音、元音都记录下来的音素文字系统。后来罗马人对希腊字母进行改造,创造出拉丁文字。在公元9世纪,基里尔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斯拉夫字母。阿拉伯文字、古波斯文字、古希伯来文字、婆罗迷文字等,也是原始闪米特文字的后裔。

2.汉字文字家族

汉字是唯一保存着古代文字体制而且至今还充满活力的文字。它一直走着体制内部的单字形体简化(包括线条化)和编码原理形声化(表音化)的改良道路。在汉字的影响下,中国还产生过与汉字体制相同的契丹文字等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文字。在国外,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都借用过汉字。

(二)文字发展演变的趋势

文字的发展演变呈现三种趋势:

1.表音化

古老的文字都是表意文字(语素文字)。除汉字外,其他的古老文字都已消亡;当今使用的文字几乎都是表音文字。这说明表音文字是世界文字发展的方向,是今天建立新文字的选择倾向。表音文字都是借用文字。

2.线条化

为提高书写效率,文字都朝着越来越抽象的方向发展,由图画型变成了线条型。

3.简便化

文字线条化、表音化本身是文字简便化的表现。而文字在实现线条化、表音化之后,仍存在简便化的趋势。

三、文字的改革和规范

(一)文字改革

文字改革指对原有的文字体系进行调整或变革,使它更加有效地为社会语言生活服务。文字改革有两种类型:体制改革和局部改进。

1.体制改革

把一种文字体制改换为另一种文字体制,就是文字的体制改革。有的体制改革,是由表意文字体制改换为表音文字体制。有的体制改革,由一种表音文字改换为另一种表音文字。

2.局部改进

局部改进是在不改变原有文字系统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文字改革。汉字所进行的精简字数、简化笔画的改革,就是对汉字的局部改进。

文字改革常是在权威机构或权威人物的作用下进行的,而且一个文字系统为什么要这样改革而不是那样改革,常受到语言系统的面貌、文化传统、民族意愿以及国家的政治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汉字拼音化也是一种文字改革。从19世纪末开始,就不断有人倡议改革汉字、实现汉字拼音化,并进行了多种实验。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五四运动前后推出的“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30~50年代推行的“拉丁化新文字”等,都是为汉字拼音化所做的努力。但是,汉语拼音虽然作为一种拼音方案获得了法定的地位,而且在很多场合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依然不是文字系统。作为一场文字体制的改革,它依然是没有成功。至于说汉字最后能否拼音化,取决于汉民族的选择,不是短期可以得出结论的。

文字体系可以进行改革,但是任何文字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都会经历一个“双文”阶段。双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新文字系统中使用原来的文字,一种是新老文字并存,新文字逐渐代替老文字。

(二)文字规范化

文字规范化是根据文字发展规律,为文字的应用确定各个方面的标准。通过文字规范化,把那些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和没有必要存在的歧义成分及用法,加以处理,使文字更好地为交际服务。

文字规范化的内容包括字形规范、字表规范、字音规范、标点符号规范、字组合规范和版面组合规范等。

不同的文字系统,规范的重点往往不同。对汉字这样的表意文字,字形规范、字表规范和字音规范的困难较大,是规范的重点。

文字代码。文字代码是在文字的基础上设计的在特殊领域使用的符号,文字代码主要有电报码、盲文、电脑码等。

四、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

1.口语: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

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3.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①口语(“话”)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文”)产生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②口语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的变化总要先于书面语的变化,不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进书面语向前发展。

4.汉字的特点给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带来一些特点:①词语的读音虽然古今有别,但文字写法一样,便于沟通古今;②汉字不与统一的读音相联系,书面语不容易把共同语的语音形式推广到方言区。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

1.书面语相对口语而言比较保守,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言文脱节的局面。

实词方面:掌故 桎梏 滥觞 就范 凯旋 矍烁 急遽

虚词方面:之 其 之所以 俾 尚 甚 兹 谨此 聊以

成句方面:特此报告 岂有此理 狼子野心 何其毒也

文言文:先秦与口语基本一致。两汉出现距离,此后2000年仍仿写文言。

2.书面语完全脱离口语,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反常现象,于是改革书面语。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