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析历史上关于汉字优劣的争论及汉字的发展前景

试析历史上关于汉字优劣的争论及汉字的发展前景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就将从历史上关于汉字优劣的争论为出发点,剖析汉字的特点,分析中国拼音的拉丁化运动不成功的原因,以及中国汉字的发展前景。1.历史上关于汉字优劣的争论关于汉字优劣的问题是中国近百年来争论不休的老问题了。

试析历史上关于汉字优劣的争论及汉字的发展前景

蒋丽君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摘要:汉字和拼音文字谁优谁劣,谁能更好的适应并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这是近百年来争论不休的老问题。本文就将从历史上关于汉字优劣的争论为出发点,剖析汉字的特点,分析中国拼音的拉丁化运动不成功的原因,以及中国汉字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汉字;拼音;文化

一、“汉字落后论”的来源

曾长期盛行的“汉字落后论”的理论来源之一是前苏联契诃巴提出的文字发展三阶段论,即文字发展应符合象形——表意——表音的共同规律。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因而是原始落后的文字。其实这种文字类型进化论模式同语言类型进化论模式一样,都是19世纪生物进化论在语言文字研究领域的机械搬用。这种理论对于世界文字发展的多元状态和借用突变现象是无法解释的。尽管随着语言理论的发展,这种三阶段论已为许多学者所怀疑,但它却曾对汉字的研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使汉字近百年来多次受到严重的挑战。

1.历史上关于汉字优劣的争论

关于汉字优劣的问题是中国近百年来争论不休的老问题了。在全国形成热点,影响较大的,历史上共有三次:一次是清末,一次是五四运动前后,还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这三次争论都认为中国汉字是落后的,表现在:反对者们都认为汉字是表意的词符文字,要比音素文字落后;汉字是单音节的孤立语,孤立语要比日本语的粘着语与西方的屈折语落后;而且他们还认为汉字难读、难写、难记,不利于普及教育,不利于儿童学习,更不利于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学习,影响各民族的语言沟通,更会阻挠中国成为全球化经济体的一员,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1)清末的汉字改革浪潮

较早用拼音字母标注汉字的是在明朝来中国的法国传教士金尼阁,为了西儒(外国人)认识汉字,听懂汉语,他于公元1626年出版了《西儒耳目资》。书中的拼音方案是在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扩充写成的。真正为了改革汉字而提出汉语拼音方案是在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海禁开放,众多的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用罗马字母拼读汉语方言,翻译圣经,对清末的汉字改革运动有一定的影响。鸦片战争失败,不少爱国人士纷纷寻找救国方案,一些文人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罪在汉字上。这一时期,著名学者沈学曾写下这样的一段文字:“今日之议时事者,非《周礼》复古,即西学更新,所说如异,所志则一,莫不以变通为怀,如官方,兵法,商务,学校,余则以变通文字为最先。”“变通文字,则学校易广,人才崛起。”“得文字之捷径,为富强之源头。”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19世纪末至清王朝覆灭前后,汉字拼音方案蜂蛹而出,拼音符号五花八门:有拉丁字母式或其变体的,如卢赣章的《一目了然初阶》(1892);有速记符号式的,如沈学的《盛世元音》(1896);有汉字偏旁式的,如王照的《官话合音字母》(1901)。这些学者满腔热情的推广自己的方案,不求名利,他们的精神虽然可嘉,但是他们的做法却因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所以他们的方案在当时并无多大的影响。

(2)五四前后汉字改革的讨论

五四运动前后,“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响彻中国大地,全面冲击了封建文化,也全面否定了封建传统文化。在语言文字方面,大力提倡白话文,同时展开了汉字改革,采用罗马注音的讨论。这个讨论首先由《新青年》杂志开始。从1918年到1925年,讨论断断续续的进行了七八年。这次讨论要比清末那次深入细致得多,对拼写、连书、加声调方法等都涉及到了。

三四十年代,全国处于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战争中,文字的改革讨论和实践工作却依旧在进行之中。1931年9月在苏联海参威召开了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拉丁化新文字的写法》。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50年代又召开了汉字改革的讨论。1956年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包括两批简化字的《汉字简化方案》,以后又公布了第三批、第四批;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使汉字拼音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二、汉字的特点

近百年来,汉字虽然饱经挑战和磨难,却不但没有被废除掉,反而经过斗争的洗礼而更加焕发青春,获得了更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事实表明:中国汉字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点,它和汉民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立即废除汉字而代之拉丁化拼音文字,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是行不通的。

由于汉字大部分是属于形声字,所以这种构字方法就决定了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其潜在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汉字易学好认,有利于阅读。因为汉字具有很强的图像性,能够传情达意,它包括声、形两部分信息,能够同时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两个信息通道,以及左右脑半球的功能,从传递信息的角度来看更为科学有效;而且汉字结构紧凑,有较强的聚焦性,再加上汉字个性鲜明,容易辨认,因此,汉语的阅读速度要比其他语言要快得多。而拼音文字是一个一个字母拼出来的,它不仅不具备汉字传情达意、以形表意的功能,而且信号吸收由于时间先后的线性距离需加分析,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辨认由于字母的有限性造成的大量的多音字,因此阅读速度大大低于汉字。

第二,汉字有负载密集信息的能力。信息社会要求语言文字能实现信息交流简洁而明确的最佳效应,汉字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将形、音、义大量信息高度密集在一个个小方块中,以有限的形体向使用者全方位地表现语言承载的信息。从英汉双解词典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内容,中文总是要比英文用少得多的字数就能解释明白。汉字这种“高信息”的特点可以说是世界文字史上的奇迹。

第三,汉字具有开发性的特点,适应力强。由于先民在造字之初采用了“以形表意”的方法,这就使得汉字在表意上有很大的可塑性,使它不仅有造字时的初始意义,还可以随时代的发展和字体的演变不断被注入新的思想内容,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当今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的研究现状和可塑成果也显示了汉字对电脑的适应能力。

三、汉字与华夏文化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人类文化瑰宝。作为世界文字史上最为独特的现象,汉字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早已与汉民族的历史、语言习惯、思维方式,艺术以及文化心理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汉字和拼音文字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负载和传播文化,还积极参与创造文化。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系统。不但如此,汉字还具有较强的隐喻性表达特征,这是世界上其他文字所没有的。一个汉字就能丰富和深刻的表明先民在创造该字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他们的心理,如“美”字,当把它拆开后就变成了“羊”和“大”,说明在当时谁家的羊又多又大时,谁就受到尊敬,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先民们是靠养羊为生的。中国的汉字不仅是对人的原始隐喻思维及其原始世界的永久纪念,也是人们企图重返失落了精神家园的努力。“岛”如飞鸟栖山;“安”如金屋藏娇;“忍”如利刃插心。每个形声组构的汉字都蕴藏着文化隐喻,这是我们的心灵家园①。汉民族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心灵家园而去寻找一种遥远而又陌生的印欧文化,所以这也决定了在中国实现拼音的拉丁化运动是不可能成功的。

四、汉字的发展前景

观察一种语言是否落后,首先要看这种语言能否完整、完美地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思维,反映出来的思维是否严密,是否合乎逻辑思维。汉字正是这样一种完全符合中国发展和人民要求的文字,所以它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实际上,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中,早已兴起了“汉字热”的风潮,这一现象说明了汉字不仅不落后,而且还广受欢迎。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汉字的改革还是必要的,汉字的拼音方案也不是完全不可取的。现在需要考虑的不是汉字的去留问题,而是如何在汉字现有的体系内进一步完善汉字与现代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或者可以说是考虑汉字是朝表意方向发展还是朝着表音方向发展。笔者认为,中国的汉字应该朝着以汉字为基础和主体,以拼音为辅助形式的形、声结合,同时表意和表音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张维鼎:《语言文化纵论》第322页,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张维鼎.语言文化纵论[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

2.程淑贞.汉字发展前景展望[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3期,1999

3.刘志诚.汉字与华夏文化[M].成都:巴蜀书社,1995

Abstract:By reviewing the argument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history and dissecting the fea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successfulness of Chinese character in the pinyin Latinization movement and the prospec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development.

Key words:Chinese characters;pinyin;cultur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