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教的产生和发展

道教的产生和发展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起源与形成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道教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区别于其他大教,道教的产生又有其特殊之处。也就是说,道教的产生过程是多源的、多渠道的和逐渐靠拢而形成的,各教派间互有影响,但基本上是独立发展,没有统一的具体创教时间。至此,道教完成了从孕育产生到发展成熟乃至官方化的过程。不过,道教思想却在此时进一步通俗化,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如水银泻地般渗透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道教的产生和发展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1.起源与形成

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道教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区别于其他大教,道教的产生又有其特殊之处。道教的创教活动分散而缓慢,早期教派并非经由同一途径、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形成的,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教团组织。也就是说,道教的产生过程是多源的、多渠道的和逐渐靠拢而形成的,各教派间互有影响,但基本上是独立发展,没有统一的具体创教时间。大体说来,道教酝酿于汉代,诞生于汉末。大致可以把《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看成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把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看成道教活动和道教实体出现的标志。

道教虽然产生于东汉末年,但它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其思想来源也比较复杂,简略地说,大致由四个方面: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的鬼神崇拜;战国以后的神仙方术;秦、汉之际的黄老之学;老庄哲学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方正统宗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原始道教逐步演变成为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的时期。进入魏晋后,由于统治者的禁止与遏制,民间道教的发展逐渐趋于衰落,而士族神仙道教却逐渐兴盛。两晋之际著名道教学者葛洪著《抱朴子内篇》,促进了道教从原始民间宗教向成熟的官方宗教演变。此后,又出现了由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人发起的道教改革活动,道教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高潮。以重视经典科教与神仙养生之术为宗旨的道教新派别成为道教发展的主流。至此,道教完成了从孕育产生到发展成熟乃至官方化的过程。

3.隋唐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道教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唐代诸帝对道教始终加以扶植和崇奉,李唐一代道教的地位处于儒、佛之上,居三教之首。道教教主老子被尊为唐宗室的“圣祖”,并册封了许多尊号,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尊位;《老子》一书被尊为《道德真经》,成为科举的一个科目,唐玄宗甚至亲自为之注疏,颁行全国,令士庶家家习读;道家的庄子、列子等均被尊为“真人”,其著作亦被尊为“真经”。由于唐皇朝的倡导,唐代道教理论研究的风气很盛,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道教理论体系

此外,在唐代近三百年历史中,道教典籍的收集、整理取得了相当成效,道教仪法趋于复杂和完备,道教的炼养术有了较快的发展,道教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建筑等也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可以说,唐代是道教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

4.宋辽金元发展变革的新阶段

宋辽金元时期,道教进入了发展、变革的新阶段。北宋历代帝王对道教都相当崇奉,真宗、徽宗尤以崇道著称。金、南宋统治者吸取宋徽宗崇道亡国的教训,在长时期内对道教没有特别的崇奉,且实行严格的管理,但此时,民间道教活动十分活跃。在金国,兴起了太一教、大道教、全真教三派新道教,广泛流传于民间,其中全真教对后世影响尤大。在南宋,也出现了净明道、金丹派南宗等新兴道派,民间的斋醮祈禳活动十分盛行。在元代,统治者为缓和矛盾,对各宗教都大加提倡,对道教各派皆扶植利用,各派道教首领和名道士封官赐爵、得真人封号者都有不少,许多失意儒士也纷纷涌入道教,使道教呈现出颇为兴盛的局面。

宋元新道教在教义、教制等方面对传统道教进行了革新,道教理论有所发展。宋元道教的显著特点是顺应三教融合的时代思潮,盛倡三教同源,融摄儒佛之学,使道教学说带有浓厚的融合三教的色彩。道教的内丹学在此时也趋于成熟。

5.明清从停滞走向衰落

明清两代,是道教从停滞走向衰落的阶段。在道教内部,教团腐败,日趋失控;同时在外部,又有理学强力排斥,民间宗教争夺地盘,统治者的扶植热情日益降温。明代诸帝虽然皆相当崇奉道教,明世宗更是宋徽宗以后唯一的崇道昏君,但清朝贵族对道教本无信仰,入关后对已经衰落的道教更是很不重视。从乾隆朝起,道教的政治地位已日趋下降,国家对道教的管制也渐渐松弛,道教教义、教制也没有大的发展,道教日渐衰落,每况愈下。不过,道教思想却在此时进一步通俗化,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如水银泻地般渗透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近代以来,随着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道教已基本上归于消亡,但是它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于民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