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字的产生与作用

文字的产生与作用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自诞生的那天起就与生存环境结下了生死之谊,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是环境造就了人,人类依赖环境而生存。[3]大约在原始刻画文字之后,产生了图画记事文字。上古时代由于伏羲发明八卦而开创了文字有记录的先河,使中国文字的产生提前到七八千年之前,甚至更早,为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这一段话高度概括了仓颉造字的意义,也肯定了仓颉吸纳、总结文字的功绩。

人类自诞生的那天起就与生存环境结下了生死之谊,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是环境造就了人,人类依赖环境而生存。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和条件,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原料。然而,大自然并非事事如人所愿,既有风调雨顺,也有干旱洪涝,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就是不断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不断地调整自己并融入环境之中的过程。在大自然的磨炼中,人类通过工具、技术、技能、观念、信仰,把自己的智慧运用到狩猎、采集、游牧、建筑、农耕的生产劳动之中,把自己融入周围环境之中,以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甚至创造环境,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环境文化。总之,这是地域、环境、气候、物产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产物。

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在彼此的交流中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在使用大脑的过程中,产生了语言的基本条件和反射,并被发音的器官激活而产生的。有了这两个先决条件,人类才能清晰地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用意。加上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多种用途的工具,能削、钻、刮,又学会了钻木取火、保存火种等一系列用火的方法,使人类不仅适应了环境,并且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用语言交流思想、交流经验、表达意愿,使人类心智得到不断提升,为后来进一步的发展,为文字的产生与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人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心愿。信息的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协作活动,联系更加紧密。然而,语言只是人类交流的初级阶段,由于语言的时间和空间有限,说过、听过就没有了、消失了,任何语言都不可能自动地以物质的、可视可感、可留存的形态保存并流传下去,语言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语言的时空性限定了人类交流的范围。为了使语言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作用,起到实物的证据,为了更久远地保存语言、思想和交流信息,人们终于找到了记录思想、信息、语言的方法——文字符号,开始是图画文字,后来是符号文字(符号文字又包括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都可以表达思想感情、交流信息,并以语言形式为基础,记录下语言,突破了语言的时间性,使语言有了生命,不仅可以长久地保存语言,而且以纯物质的形态将语言保留、复制、流传下来,成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工具,其作用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难怪卡西尔说:“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这是无可争辩的。”[1]

由于文字符号的发明,人类彻底地被改造了。人类最早主要是凭借肢体和声音来传递信息,即口耳相传、声形相授;后来变为简单的符号,如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摆放石块、木棍、树枝、骨头、羊头,等等;此后又制作图画、岩画,进而创造符号,语言变成语言符号,以代表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思想,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文字符号的发明,人类创造了独有的可连续传播的文化体系,“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2]有了文字符号,不仅可以创造文化,而且做到文化再生产,使人类文化得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一代一代传下去,从此“前人可以垂后,后人可以识古”,这种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是人类创造的第二个“自然”,比太阳还要光芒四射。

回顾中华文明的历程,令人倍感振奋,关于文字的起源、发展、变化,大致都有具体的描述和记载,《周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也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集解》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誓约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尚书·序》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以代结绳之政。”《庄子·箧》云:“民结绳而用之。”从历史记载看,我国上古之民是靠结绳符号表达思想和记事,这种方法不够准确,且时间久了,人事的变动也多有说不清之嫌。后来出了一位圣人,叫伏羲,他创造的八卦就是一种刻画符号,不同的八卦符号代表不同的事情,可以较准确地记录事情、事件,甚至天气、时间、方位、人情世故等等。八卦符号可以变化,方便宜用,并且代表一定的意义,实在是文字始创时期一大发明,其作用不可低估。

河南贾湖遗址、大地湾遗址、仰韶遗址、大汶口遗址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的种种刻画文字符号,这都是文字的初始阶段,有符号、有象形,分布广泛,应用也广泛,具有普遍使用的意义和开创性的意义,所以郭沫若认为陶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我国文字的原始阶段,或者是我国原始文字的孑遗。[3]

大约在原始刻画文字之后,产生了图画记事文字。上古时代,人们为了交流信息,采用了画图的方法把要说要做的事情描绘下来,也就是利用形象描摹记事。这种方法虽好,但费功费时;另外,抽象的事物和思想既难以表达,也难以琢磨。然而,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变化发展,文字也在变化发展。上古时代由于伏羲发明八卦而开创了文字有记录的先河,使中国文字的产生提前到七八千年之前,甚至更早,为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

文字的发明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使文化得以传承。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叙》中说:“及神农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公以乂,万品以察。”这一段话高度概括了仓颉造字的意义,也肯定了仓颉吸纳、总结文字的功绩。《世本·作篇》说:“黄帝使仓颉作书。”更玄乎的是,在《淮南子·本经训》中说:“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就把仓颉造字说成神话一般了,可见先秦时代人们就把仓颉造字的意义看的非同一般。正因为有了正规的文字,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神鬼都为之震动,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发明文字的重要性。仓颉之所以能发明文字,因为仓颉已不是一般人物,而是“神人”,他龙颜侈侈,四目灵光,有着超出常人的能力,长着四只眼睛,不仅可看透世间万物、洞察鸟虫走兽,而且连它们的足迹也分辨得一清二楚,自然也就有能力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了。神话传说往往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虽有些夸张,但其核心还是真实的。

一、岩画与文字

岩画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是人类在创造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创造的精神生产力。岩画是我们认识、了解史前到中世纪历史文化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岩画中的形象和符号就是史前时代的“前文字”。岩画始于史前,反映了远古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开创了用直观的图画艺术、抽象符号及符号与图画相结合的表意形式来传递信息的方式,成为人类自我表达与交际交流的文化形态。岩画具有历史性、艺术性、科学性。岩画从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表达了人们的感情和愿望,是有感而发,有意而行,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和符号,也是史前文化的文字形式,表现了狩猎、游牧、歌舞、宗教、战争、自然、生态、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巫术信仰、生殖崇拜、民族风情等社会意识形态,充满了生命力以及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岩画的内涵极为丰富,囊括了万年以来人类生存的基本信息,尤其是那些形形色色变化无穷的人面像岩画,虽然形态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人类思想意识的反映,是对各种信仰的描绘。所以,岩画为我们还原与再现了已经消失了的人类早期文化,岩画是充满现实与幻想的人、神、巫演绎的绚丽多姿的艺术。岩画博大精深,是集文化、艺术、历史、宗教于一身的百科全书,是一座挖掘不尽的文化宝库。岩画物化了人类的思想意识,孕育了审美的萌芽。在岩画中,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可以追寻中华文化的源头。岩画积淀比较深厚,岩画世界犹如浩瀚的海洋和无垠的天空。

岩画这种精神生产力产品,有着自己的独特语言。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观念的直接体现。语言是后者的天然的、第一性的物质载体,其他符号都是语言符号的代替物,并且可通过后者对其解释。”[4]岩画语言是介于人类动作语言及发声言语之外的一种绘画、文字及符号性的语言,岩画语言恰如看图识字一类的艺术。岩画语言是由点、线、块、图像、符号组合而成的特殊语言,其内核是表象的形象化语言,具有表情达意的性质,具有形象图形、象征图形、指示符号,因此岩画成为记载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载体。岩画标志着人类思想、情感、认识从蒙昧走向文明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和过渡,启迪和激励人们由前文字社会走向文字社会。

语言与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音与义的发声系统,文字是表达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是社会交流的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二者须臾不可离开。汉语言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熔炉与纽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汉语是以单音节为主的语言,所以汉字作为一个符号,既表示一个音节、一个语素、词,又表示一个意义,因此汉字就成了“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谁也离不开谁。

汉字常用的单字约有6544个,汉字的源头是多元的,可追溯到万年前的岩画、新石器时代的陶文,后来的甲骨文、钟鼎文等。汉字以象形和象意(表意)传达丰富的信息,可识可读,不仅有助于思维,而且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要素和民族的灵魂,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语言与文字的结合,可以使人类的思维更缜密,交流更准确、更和谐、更通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语言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不可或缺的方法与手段,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主要表达方式,也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说过:“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5]就是说,语言同意识一样具有实践性并且是思维与交流的原动力。苏珊·朗格认为,迄今为止人类创造出的一种最为先进和最令人震惊的符号设计便是语言。人类一旦有了语言,就可以把某些不能触摸和没有形体的观念表达出来。有了语言,“人类才能够思维、记忆、想象,才能最终表达出全部丰富的事实组成的整体,也正是有了语言,我们才能描绘事物,再现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各种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有了语言,我们才能进行沉思、预言和推论(一种较长的符号变换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运用语言交流,这就要求将那些可听的或可见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排列成一种大家理解的式样,通过这种式样人们就可以反映自己各式各样的概念、知觉对象以及种种概念和知觉对象之间的联系。”[6]在语言中,由于其各个组成部分(即单词),是一个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所以朗格称之为“推论的符号”。

文字的产生比语言要晚得多,由于社会的需要,有声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交际和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文字就应运而生了。

语言交流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可以当面解决问题,表达思想、意愿,等等,但是语言受时空的制约,此时此地可以,过后就什么也没有了,远距离不能进行直通式交流,语言也不可能以物质的形态自动保留下来。而文字则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可以记录语言、记录事件、记录所思所想。文字是人类交流信息的符号,可以使语言、思想脱离说话人自身而传达给别人,可以使语言、思想以物质的形态被传播、被复制、被保存下来。文字是人类在信息领域里,除了语言发明之后的“第二次革命”,或者说是人类第二个伟大的发明。

从总的历史方面来看,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文字的发展及每个民族发展的特点呢?总体来说,是社会对文字的需要;还有语言特点的影响(汉字是由表词文字改造成词素文字);以往文字体系(图画与符号文字)的影响;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的影响;还有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原始文字的内容,以及文物文献的影响(应该把中国古老的岩画、陶文等也算上),以及在文字发展的最初阶段,它的发展还同思维的发展相联系,也就说,与人类早期是形象思维有关系。[7]

岩画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岩画文字是图画文字、句意文字(或短句文字),仅有笼统的语法与句法,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句意文字是由象形文字组成,或图画与符号组成,或图画与图画、符号与符号拼接而成,用图画的形式表达思想,这种句意文字为后来的表词文字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开创了文字先河。

早期的文字是表意文字,不是表音文字,即画出具体的图画,由图画来表达、传达、传播自己的思想、认识、看法、观点、意识,从而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在远古时代,大约在5万年前,人类的心智逐渐成熟,产生了有声分节语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信息革命,这次信息革命的结果,使语言中语音、语义、音义结合了起来,能够比较清晰地传递思想,从而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尽管这时语言还不够完善、不够通畅,但可以互相传情表意了。也正是这个时候,为了进一步加强交流,为了使思想传之久远,为了记录口头语言,使声音保存下来,图画文字(即初始的句意文字)便应运而生了。

鸡毛信,是最简单、最明了、最直接的实物图画文字,一块板子上插根鸡毛就是一封紧急信件,“板子”代表“信纸”,人言为信,这是约定好的,“毛”代表重要的事。合起来这幅“画”就是传达有急事。这就是会意字。这种会意“信”就起到了文字的作用,是大家公认的。这一类的文字信,在古代应运广泛,就是现代也有它的市场,最常见到的如道路交通中的各种信号和标志,所起到的作用同文字是一样的,具有警示、告示、禁止、陈述的作用;又如禁止吐痰、禁止吸烟的符号,这是人人都明白的。这种图画也可以称之为图画文字,即唐兰先生说的“象意文字”。

岩画中不仅有表意文字,也存在大量的符号,符号是组成文字的基本元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手段之一。表象符号是由简单的符号发展成的一种复杂的符号体系,是由线条、色彩等直接组合成的视觉形式;是由具有节奏的和韵律的诗的语言组合成的“意象”。总体来讲,这种“接合”同支配推论性语言和语法规则是极为不同的,它不是将代表多种事实的符号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是将一种完整的意象一次性地呈现出来。因此,这种符号朗格称为“同时性符号”。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词汇,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的意义,所有的词义加到一起就构成了完整的意思;表象性符号则不同,一幅画虽然有色彩、线条、光线、阴影等不同的要素,但这些要素不像语言的词汇那样有独立的意义,整幅画是一个单一的有机结构体,其中每一个要素都不能离开这个结构体而独立存在,而语言则是一种外壳,它与意义是可以分离的。因此,艺术符号是一种单一的符号。

语言是有语法的,可以将词组合成句子和文章,传达出固定的意思。而表象符号却没有固定的语法,一幅画的构成要素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法则。

语言词组的组合可以转换,表象符号则不能。符号有形象与抽象之分。符号形象不仅与其代表的事物比较相似,而且比它代表的东西更具体、鲜明、生动,那么它就不再是一种模仿或再现性的图画,而是一种有符号象征意义的图画。

抽象符号,就是概括原有事物,剔除被再现事物的最本质的特征,比较简单地将事物再现出来,使人对其有一个整体的形象把握。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把再现绘画与符号形象区别开来。[8]

岩画的表意是一种以图画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念、愿望、目的的艺术形式。岩画的表意,并不是随意的组合和拼对,而是一种有意的安排、组合。如果仔细观察和分析的话,一幅复杂的岩画就如同一个句子,由词或词组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讲述一件事、一个故事,或者陈述某个事物。可以看出,这种完整的岩画有故事、有情节、有思想,不同于单个的岩画,但也有难解之意。总之,岩画就是以图画形式表情达意,其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用图画来表达抽象意义,让它们发挥似语言与文字的功能,这在初民社会是常见的。在北美洲,鄂吉布瓦(ojibwa,印第安人部落)为了记载仪式歌唱的次序,便在桦树皮上画出神祇、鸟兽的图像。西部平原印第安人在他们的帐幕外面画上较多图画,记载那些值得记忆的狩猎和战争的胜利的场景。苏兹(sioux)印第安人部落更创造出一种编年图画史录来记载部落的重大历史事件。这种图画史能使他们回想起曾经发生过的降生、死亡、战争和瘟疫等。又如,有些地方的原始人在说话时会在沙土上画这些事物的轮廓。阿拉斯加印第安人在交谈时常常把左手当作一个本子,用右手在上面比划。有人曾惊奇地发现图画怎样在影响着原始人的表达,以至于他们不能单独通过说话来进行明晰的思想传达,他们的图画经常表现的是他们的观念而非现实事物的复写。这样,一种可视的信息发展为会意的书写和解意的画,或发展为一种小型的图画和书中的插画那样的东西,甚至发展为一种肖像之类的东西。它们告诉我们,在形状和色彩的语言阶段,人的肖像的构成方式以及作画者才能和情绪的呈现。人类学家赫尔梅斯说:“人类在运用词来记录其思想和经验之前,是用图画来行使这种功能的。许多只有从考古发掘才为世人认知的人种,除了他们的艺术之外,尚没有能够清晰表达的语言。”[9]

据神话传说最新研究成果考证,神话思维具有具象性。我们的先民常常将概念甚至某些抽象观念用图像来表现。虽然先民的抽象概念、抽象理念少于今人,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随着认识的不断推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一些概念以及观念是很自然的。在“前文字”时代,如何将抽象概念、观念表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理解,并能传承下来,先民们终于想出了通过刻画图像的方法来表达某些抽象的概念与理念。这是先民智慧的表现。譬如,先民创造了“饕餮”这一形象,用于表达“贪”这个抽象概念以及贪婪必将带来危害的观念。如在自然界中去寻找“饕餮”这个动物,肯定是没有的。这无疑是说,人类在运用词来记录其思想和经验之前,的确是用图画来行使这种功能的。

然而,在这些图画的传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图画本身难以传承,而图画指代的概念、观念被湮灭的情况。于是,在后人眼中,这些图画很有可能会变成“神像”或“图腾”,从而对之膜拜或猜测了。

根据这样的认识,古代传说中的许多神像、怪兽、怪鸟,如女娲、比翼鸟、比肩兽等等,绝非自然界中实有之物,而是先民表达抽象概念、思想的图画符号,是我们先民理性和经验的结果。[10]

岩画是图画文字,是象意文字。有象(形象)、有意(思想),文字才有灵魂。岩画看似是象形组成的画面,然而其中许多形象是具有象征性的特殊的含意的。只不过今人已经远离了当时的语境和生活,看不出图画和形象所表达的含意了,只能透过象形和符号去理解和认识当时人们在交流时的用意。不论这些岩画形象、符号多么千变万化,都是一种认识、理念、观点、愿望,是一种岩画语言与文字,既有一般的形象,也有抽象的认识。

二、图画文字即句意文字

图画文字是句意文字(也叫象意文字)。在影响文字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首先是社会对文字的需要,这个需要决定了文字的产生与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

图画文字的产生与发展还包括最古老的约定俗成的符号,B.A.伊斯特林称为最古老的句意文字。其原因是:

“因为小的、分散的氏族集团变成为比较大的、比较稳定的部落集团,以及由于部落集团内部和部落集团彼此之间产生了生产的、贸易交换的、军事的和其他方面的联系所引起的。所有这些造成了对文字的需求,因为它是表达和固定言语的最便当的方法。原始巫术的需要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部落制度的发展,从而也是原始句意文字的发展,与考古学上划分的新石器时代和过渡到铜石并用时代是相符的。形成这一文字(特别是它的主要的图画文字变体)的最重要的源泉是原始绘画艺术;这一文字中出现初期象征性要素和约定符号的最重要源泉是:原始的装饰图案和各种不同的‘实物’传递信息的方法。在较晚期,处于比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更高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但也经历过部落制的各民族,产生了图画文字和最古老的约定符号(既有单个的约定符号,又有联成计算系统、历法系统、占卜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约定符号)……

“句意文字(不管怎么说,它的主要类型是图画文字)不要求学习识字,它对该部落全体成员来说都是易懂的。这适应于使用图画文字的氏族—部落集团有阶级前的性质。但是这一文字是很不完善的。借助这一文字只能作最简单的记录,而这种记录又往往可以作不同的解释。”[11]

“句意文字”的另一种类型,即最古老的约定符号,也参与形成表词文字体系。但是这些文字体系的主要基础是图画文字。这是因为最古老的约定符号的数量有限、它们较之直观的图画文字更为复杂的缘故。

可以说,句意文字是文字的早期形态,岩画是句意文字、象意文字,是文字的早期的表现形式。后来,“随着社会、思维和语言进一步发展,随着对经过整理的书写的要求的产生,图画文字的图形越来越分解为一个个的图画符号,而这种符号无论意义上还是形式上也越来越稳定。几乎每一个这样的符号都逐渐地开始表达单个的词(确切些说是表达言语的单个的表意单位),而图画文字被改造成为更完善、更有条理,但也更复杂得多的表词文字。”[12]

图画文字就是句意文字,图画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是一句话,是一个陈述、讲解、认识,是一个能说清也能被理解的表意叙述。岩画是人类最早的图画,岩画文字就是图画文字,岩画首先是画,这是本质,其次才是文字。

“与句意文字相比,表词文字反映语言更确切。它不仅表达言语的内容,而且表达言语分成的词以及词的句法顺序。此外,表词字符号反映了语言的词汇,尽管这些词汇量很大,但毕竟有限,因此这些符号比较稳定,而且形成文字体系。至于表词字符号的形式,它有时长时间的保留着图画性质(如在埃及圣书体文字中),有时又失去图画性质,部分地(为中国象形字)或全部地(如西亚的楔形文字)变为约定符号。

“具有发达形式的表词文字,可以保证书写复杂的著作。这种文字较之字母—音素文字具有一些优点。其中最主要的优点是:表词文字的容量较大,同该语言的语音的联系很少。表词字符号同语音的联系很少,使表词文字对那些最古老、人种成分五花八门的国家以及对那些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字语言的民族来说,变得特别易于使用……”[13]

总之,岩画是图画文字,是句意文字、象意文字,是文字的早期状态,比较粗犷,后来的表词文字把语言和文字细化了,使文字更加精确、便利了。

用图画的形式表达某种意思、感情、愿望、事物、事件自旧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了,区别仅仅在于明确或不够明确、有意或无意、有目的或含糊而已。所以在区别的时候难以把握分寸、轻重,加之时代遥远,思想和观念的差异往往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过有一点非常明确,那就是图画记事、叙事,都具有表意性,表达一个思想、一个意思、一个事情或者一个愿望。比如,印第安人的图腾柱,表达了对信仰图腾的崇拜,这是根深蒂固的信念,在这个信念之外,图腾柱还描绘了氏族的来历、发展以及展示了原始的信仰和思想,具有象征和威慑的作用。[14]图腾柱起到心理和精神的作用,它同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有很大的差别。

语言是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言不是物质,不能以物质的方式被保存。为了超越时空、超越非物质形态,又要较准确地传达和交流思想,自远古以来,人们只能采用最直观、最生动的图画形式来进行交流。这种图画的方式表面上是人与人的交流,或是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之间的交流,大而言之,这种交流是社会的需要,是社会的交流,是社会的一种表达。这种图画不要求过于逼真,也不要求十分完美,更不要求艺术化,而是以一种简洁、通俗、易懂、神似而不形似、一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表达情感或事情,因此,图画文字也就产生了逐步简化的过程。[15]

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从形象出发引起联想,因此造字方法也是以象形字和表意字为主,创造了许多象形字和表意指示图画文字。从深层的含意、从历史的发展、从文字产生的背景分析,最早最古老的图画是一种独特的图画语言,这种图画语言犹如人的肢体语言、行为语言等一样,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言。这种广义的图画语言往往较笼统,具有不确定的含意,是不规范的,难以成为社会交流的工具。如欧洲洞穴岩画的表意性岩画就比较深奥,令人难以琢磨。

我们现在所说的早期图画文字,是狭义的图画文字,是社会化的、规范化、有所指的,大致和语言相对应。因此,这种狭义的图画文字比起广义的图画文字更具体化、个性化。如果广义的图画文字是句子,那么狭义的图画文字就更接近字了。

另外,图画语言也是一种绘画的特有手法,这种手法是由线条、符号、图形、色彩等组成,作者赋予了“图画”本身一定的含意,但同文字符号又有不同,一个复杂、一个简单,其特点是广义的图画语言。

笔者说岩画文字是句意文字、象意文字,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岩画文字,因为岩画文字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图画文字,是用图画的方式进行交流,这种图画文字又是由形象或符号拼接和组合而成,既不是纯粹的象形文字,也不是单纯的符号文字,而是一种组合式的拼图文字形体。所以,这种符号图画形式的表意文字既难以释读,又难以理解,就如同符号由“能指”符形和“所指”符意一样,答案是当时约定俗成或公认的。几万年后的人们再认识、再解读,早已远离了当时的语境,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我们也要尽力而为,而不是知难而退。

三、岩画文字的构成

岩画,由岩石与绘画(镌刻与图画)结合而成,载体是岩石,岩画是作品,岩画因画而生辉,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岩画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的杰作,因岩石的大小而定,大者有10米之巨,如同壁画一般精美绝伦;小者方寸,小巧玲珑,至情至美。岩画种类多且庞杂,呈现出异彩纷呈、绚丽多彩的岩画世界。

岩画文字是一个宏大的文字体系,看似简单,多是些动物、人物、符号,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形象与符号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和寓意,并经过精心的组合和加工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些都是进行交际、传达资讯、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现在的研究,也许仅是冰山的一角。不过,岩画文字的基本形态是象意文字,是真正文字的开始,真正的文字是从象意文字算起,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16]

(一)岩画是符号艺术及拼图语言

岩画是人类精神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产品,是远古人类描绘生产生活,进行交流与自我表达的一种文化形式。岩画是人类意识的载体,是人类创造的独特文化,保存了人类基本的生存信息,岩画就是“前文字”时代的图画符号文字、象意文字,是人类传承文明的工具,是人类创造的图画、符号文字,囊括了人类社会实践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岩画是一种直观的图画与符号艺术,基本形态有个体形象、组合形象、叙事(陈述)形象、复合形象、表意形象,为的是讲述或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岩画语言的词或词组由岩画个体形象或两个以上形象组成,并可用符号形式表现抽象概念,运用象征性的人物、动物、自然物、工具、武器、几何图形、符号等方法表现自我认识和感情,具有一定的陈述性、祈使性、感叹性,因此,也产生了一定的认知、说明、启示。可见,岩画是世界性的语言,是世界上最普及、最广泛、最原始的语法和句法。

岩画是远古人类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的产物,抒发了人们炽热的情感与真挚的愿望。岩画描绘了自远古到中世纪以来的经济形态、文化艺术和思想意识,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反映了人类从蒙昧到野蛮、到文明的各个阶段的社会面貌,因此,岩画是图画、符号,是图画文字,或可称为“前文字”,是由象形、表意、指事、符号图形组合而成的文字,表达了对事件、自然的理解和认识。

岩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用图画、形象、符号组成的拼图语言。岩画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人类运用岩石载体进行沟通、交流、协作的工具,是实践活动中表情达意的手段和方法。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语意的形成与完善的过程,人们有了语意,借助声音进行表达,便产生了语言。有了语言人们就可以彼此交换意见,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别人。同时,语言又使人类文化通过口耳相传得以延续和传播、发展。语言使人类摆脱了愚昧和闭塞。

人类进行交际除了运用声音之外,还有姿态语言、手势语言、眼神语言、文字语言、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通过艺术作品表达某种思想和感受,所以艺术作品就成了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作为载体,它有着同语言一样的作用,如音乐靠节奏、旋律表达感情;绘画靠线条、色彩、形态、块状、平面、体积等表现手段,把思想、情感、认识传达给别人。总之,艺术语言就是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段、运用特有的物质媒介进行艺术创作,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世界。

(二)岩画是表意语言

岩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岩画语言是由图画、象形、符号通过描摹事物本身的视觉形象特征而表达意义的表意语言。岩画物化的形式,是由线条、形状、块状、平面、色彩构成,通过构件的组合而形成艺术形象,岩画形象有个体的、有群体的,有复合式、组合式、叠压式、重复式、拼图式,如同语言中的词、词组,共同构成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表达作者的思想,并成为互相认识并理解的媒介。这个“媒介”就是“岩画语言”。由此看来,声音是语言的外壳,那么线条、色彩、块面形成的形象、符号就是岩画语言的外壳。而岩画语言的内核则是岩画形象、符号所要表达的思想、认识、意识、知识、文化。实际上,岩画语言就是看图识字、看图知意、看图启示,岩画语言起到了语言和文字的双重作用。

岩画语言是由形象、符号构成的艺术语言,是人类为了交流、交际、沟通而创造的伟大的发明,是人类进步的催化剂和原动力,是人类发挥想象力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精神生产力的产品,几万年来熠熠生辉,永不磨灭。

(三)岩画语言、用词、语法、句法

2.岩画语言用词:岩画语言中能自由运用的各种形象与符号,即人物形象、动物形象、植物形象、自然形象与符号等,经过组合、拼对再产生新的图形与符号。

5.岩画(语言)文字,是由形象与符号组成的象意文字,通过描摹状物的视觉形象进行表意的象形与符号文字,是文字的初级形式,体现了文字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简而言之,人类语言一般是指说话的语言,用来进行信息的传递、感情的交流;而岩画语言则是运用线条、块状、色彩构成形象、图形与符号并镌刻在岩石上,通过岩画语法、句法完成传达、交流的任务。

岩画是有生命的,它在千万年的岁月里,吸收了人类的智慧、天地的灵气、日月的精华,才铸就了不朽的灵魂。岩画之所以千万年来历经风雨、历经磨难而留存下来,其原因是,岩画是书写在天地之间、大山之上、人心之中的记录历史、文化、艺术的鸿篇巨制;岩画是落笔惊天地、诗成泣鬼神的“前文字”,是一种艺术化了的图画文字、句意文字、短句和拼图文字。岩画文字有自己独特的语法和句法,有自己独特的由形象和符号构成的语言文字要素、词、词组、词素。岩画是一种特殊的文字,是句意文字、象意文字,为我们保留下来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文化、艺术这些珍贵的资料。

【注释】

[1]〔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35页。

[2]〔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4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4页。

[6]〔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20页。

[7]〔苏〕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左少兴译,王荣宝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43页。

[8]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13~219页。

[9]俞建章、叶舒宪:《符号:语言与艺术》,上海人民出版,1988年,第100~101页。

[10]尹荣方:《神话求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15页。

[11]〔苏〕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左少兴译,王荣宝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44页。

[12]〔苏〕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左少兴译,王荣宝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44~545、545~546页。

[13]〔苏〕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左少兴译,王荣宝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44~545、545~546页。

[14]朱狄:《原始文化研究——对审美发生问题的思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年,第124页。

[15]朱狄:《原始文化研究——对审美发生问题的思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年,第113~114页。

[16]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