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例证分析:中外银行卡的产生及作用

例证分析:中外银行卡的产生及作用

时间:2022-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1952年,美国加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进入发行行列,率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随后,许多银行都跟之而来,信用卡迅速在美国乃至在世界流行开来。1985年,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发行了第一张“中行卡”,开创了中国信用卡发行的先河。中国最先发行的信用卡称为“借记卡”。商家收到钱,并不是从信用卡里收到的,而是从银行收到的。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 它最早是由商家发行的。 商家们为了推销商品的需要,刺激购买,有选择地向一些讲信誉的客户发放了一种信用筹码,客户可以凭借这种筹码,先赊购商品,然后再用现金或是银行存款转账等来支付款项。 后来,这种筹码被演变成为了小小的塑料卡片,也就有了现代信用卡的雏形。 由此看来,信用卡不过是一种赊购商品的许可证,最后完成交易,还是需要用支付现金或是银行存款转账等实质付款形式。

1950年,美国商人弗兰·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1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这家俱乐部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大莱信用卡公司。 俱乐部向会员们发放了一种能够证明身份的特殊卡片,会员可以凭卡片记账,一定时期后再统一结账。 这时的信用卡就已经有了清楚的现代形式了。 由于信用卡使用方便,它一经创新出来,就广受社会关注。1952年,美国加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进入发行行列,率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 随后,许多银行都跟之而来,信用卡迅速在美国乃至在世界流行开来。

1985年,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发行了第一张“中行卡”,开创了中国信用卡发行的先河。由于受中国商业信用发展的限制,同时受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的影响,除了几家银行发行的国际卡之外,在国内使用的完全赊账性质的信用卡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发行,大量的信用卡是不具有“信用特色的”。 中国最先发行的信用卡称为“借记卡”。 它的特点是,在银行发卡给你之前,你必须先存足一笔钱,记录在卡中,你消费支付时,不得超过这笔钱的数额。 这种卡相当于“存款卡”或者是“储蓄卡”,目前,中国这种卡的数量还不少,有的就直接取名“储蓄卡”。 随后发行的有“准贷记卡”。 它的特点是,在银行发卡给你之前,你同样必须存一笔钱,但你在消费时,你可以有限制地透支一些额度。 如果你存入3000元,而你消费时,可以达到4500元,这样你就可以有1500元的透支额度。 不过,你透支通常必须支付相当高的利息,许多持卡者在透支之后,一般是尽快到银行将透支的钱补上,免得负担太多。

现在我们有了真正能够赊账用的,而且是以人民币记账,在国内使用的信用卡,它被称为“贷记卡”。 你不需要存入任何钱,银行凭你的信誉而发卡给你。 当然,你的卡是有级别的,在一定时间内,并不是你花多少钱,就可以透支多少钱,你有一个花钱的限制线。 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你花了钱是不用支付利息的,只有超过了期限之后,你才负担正常的利息。商家收到钱,并不是从信用卡里收到的,而是从银行收到的。 这就告诉我们,你使用信用卡消费,在没有最后结算之前,你其实没有真正地花钱,但却真正地享受了商品。 你完全可以享受而最后不付钱。 那么,银行为什么会发卡给你呢? 这就是你的信用了。 信用卡的最根本之处,也就在这里。 银行根据你的信用向你发卡,信用越好,你就能够得到级别越高的信用卡,如所谓的“金卡”等,你可以在没有付钱之前,消费到很大数额的钱。 如果你有一次赖账不付,以后你就会有不良记录,就再也别想得到信用卡了。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银行尤其是大银行的信誉通常是很高的,它所发行的信用卡是商家们放心来“刷”的,因为银行不会赖账。 这样,你持有那种信誉很好的大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就可以走遍天下。

(资料来源:陈彩虹.钱说——货币金融学漫话[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本章小结

1.商品

(1)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分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3)任何商品都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4)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价值

(1)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4个阶段;货币的产生是价值形式发展的自然产物,其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出现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3.货币

(1)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基本职能包括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包括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货币形式是指货币的具体形态。 货币形式发展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4个阶段。

(3)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即为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4.价值规律

(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价格波动无论是高于或低于价值都是不能持久的。

(2)价值规律的作用:鞭子、棒子、筛子。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 )。

A.物的有用性

B.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C.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D.商品的自然属性

2.商品不同于一般劳动产品的特点是( )。

A.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B.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

C.是生产者为自己生产的产品 D.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他人生产的产品

3.金和银之所以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 )。

A.它们天然是货币 B.它们的天然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

C.人们协商的结果 D.聪明人的发明创造

4.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5.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D.始终一致

6.我们通常所说的商品价值一般指( )。

A.社会价值 B.个别价值

C.超额价值 D.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

7.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

A.社会劳动为尺度 B.私人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复杂劳动为尺度

8.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B.一般等价物

C.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特殊等价物

二、判断题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 )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

3.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将日益减少,但社会总价值将会不断增加。 ( )

5.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 )

6.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 )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关系怎样?

3.为什么说货币并没有消除商品内在矛盾,相反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发展了?

四、论述题

1.试分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2.试阐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