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的修改定稿

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的修改定稿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的修改定稿古今中外的好文章都是修改、锤炼出来的。对于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尤其是初学者,反复修改不仅可以提高论文质量,同时可以培养作者的自我评价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写作水平。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常见的毛病有:一是题目不妥。

第六节 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的修改定稿

古今中外的好文章都是修改、锤炼出来的。学术论文初稿出来之后,并不能算论文的完成,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初稿是不完美的,只是半成品,只有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待到定稿誊清后,才算是最后的完成。正如清代学者唐彪所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修改文章实为撰写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种知识和本领。

一、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古人强调写文章要“炼篇、炼章、炼句、炼字,总之,所贵乎炼,百炼成字,千炼成句”。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才最后发表。由此可见,修改是文章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环。为什么论文写作要强调反复的修改呢?

(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修改的必要性

人们对某一对象的认识总是遵循着从表层到深层的逐步演化的过程、从单方面到多方位多角度以达到整体把握的过程。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地完成。换言之,对事物的每一次认识、每一次考察都可能是留有遗憾留有不足的。对文章初稿的反复阅读可以提供一个再观察再认识研究对象的机会,以弥补先前研究工作的盲点,纠正先前研究工作的误点,使作者在课题研究的可能性范围之内尽量达到深刻全面地把握对象的特征。

(二)研究工作的可重复性、可验证性决定了文章修改的必要性

人的思维认识对象事物总是经过从感性认识经过知性分析达到理性把握这么三个阶段,而每一思维环节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研究成果。所以,在文章初稿完成之后,根据人的思维可逆性、可重复性的特点,检索每一个思维环节,感性认识是否强烈、知性的分析是否全面深刻、理性认识是否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符合人的思维的特点的。论文在起草初稿的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个论点、论据都想得周密,表达则更难做到准确无误、点石成金。而论文的修改,则是作者从容地在新的水平上的写作活动。这时,作者的着眼点可以从局部写作移到总体审视,高屋建瓴地检查、推敲中心论点是否突出,各层次、段落的安排是否妥当。其次,作者的立足点可以从撰写者移到读者方面,对论文各个部分进行“评头品足”,更客观地更严格地认真思考,反复推敲,使论文趋于成熟与完美。

(三)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提高写作能力,既要多写,更要多改。古人说:“善作不如善改”,“文章是改出来的”。对于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尤其是初学者,反复修改不仅可以提高论文质量,同时可以培养作者的自我评价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写作水平。心理学研究成果早已证明:“人在学习时有自己特有的优点。许多动物偶或通过做来学习,而只有人能通过对已经做过的事进行再检查、再思考来学习。”因此,在修改中学习和提高,是增强写作能力有效的和重要的途径。思维敏捷,写东西也比较快,但因为不重视文章的修改,推敲和琢磨较少,写成的文章往往结构比较松散,词句重复累赘,错别字多,因而文章多而不精,缺少佳作,写作水平提高不快。初学者应该把修改看做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怎样改文章,也是写作的一种基本训练,而且是更有效的训练。

二、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修改的范围

论文的修改有大改与小改两种。所谓大改,即在初稿完成后发现论点不够完善,结构不够严谨,材料不够充分或过于累赘,这方面的改动牵扯到文章的全局。而小改则是在对原稿的论点、框架结构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针对个别词句、个别细节材料、段落的联结承续以及注释上进行修缮改正。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常见的毛病有:一是题目不妥。其中包括题目过大,所定题目的容量超过了论文应有的限定;题目过小,所定题目难以准确概括论文内容;题目过旧,不能恰当表现论文见解;题目过长,文字有欠精练。二是观点不妥当。其主要表现在观点空泛,泛泛而谈,断章取义,主观附会,主观片面,有失周全,零星散乱,缺乏概括,有据无理,堆砌材料。三是佐证乏力。其主要表现为有理无据,缺少佐证,理据相悖,自相矛盾,论据不足,牵强附会,材料失实,不能说明问题,没有论据,强词夺理。四是语言不精。其主要表现为词语不准确,句子不简练,语意空虚,没有实质内容,语意含混,意思纠杂,条理不清,逻辑紊乱等。五是表图粗劣。主要表现为表图使用过多,表图安排不当,表图粗制滥造。六是引文和加注不规范。一篇优秀的论文,立论要客观,有一定的独创性,论据要实,具有确证性,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结构要严谨、规范,语言要准确、精练。为达到这个目标,在修改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点的修正

学术论文的中心论点是研究者从对材料的研究分析之后、对某种灵感的深入剖析中提炼而来的,也是在提纲及正式行文中使之明确化的。所以,论点并非在论文动笔写作之初就已经十分明确的,而是在写作过程中,在具体的语言材料论证过程中逐步显露出来的,随着在写作过程中对材料的深入开掘,一些在作者构思提纲阶段不曾想到的新问题、新思想会随之凸现出来,它补充、完善、调整甚至冲击原有的论文构想,这时,论文的初稿很可能包容若干发现,若干思想的火花,但这些新见、创见可能难以互相协调成整一的总论点,在这个时候,对这些芜杂的观点和思想加以整顿,从中抽象出一个更具概括性的总论点,就是在修改论文初稿时要做的工作。通过对各个小论点、分论点的调整与疏通,甚至修改与删除,最后要达到论点严谨、明晰、统一的目的。

(二)结构的调整

学术论文的结构是论点的逻辑展开形式,是作者研究思路的语言表现形式。所以,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内容的表达效果。调整结构是有利于突出中心论点,服务于、表现于中心论点。所以,对原稿结构进行审订和调整,首先要看全文结构是否完整,标题、摘要、前言、绪论、本论、结论、注释及参考文献等必要的各部分是否齐备,然后主要检查正文部分各层次、各段落是否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轻重、主次是否得当,各部分的过渡、照应、衔接是否自然。总之,调整结构要从大处着眼,抓主要矛盾,使骨架搭配得坚实合理,结构安排得天衣无缝,这样,论文自然挺拔有力,首尾圆合。

(三)增删材料

论文的材料是论点的来源,也是论点成立的基础,因而对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有:一是必要,即选用能够有力说明观点的材料;二是真实,即所用之材料必须准确可靠,不能歪曲原意,为我所用;三是合适,即材料引用要恰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如果不符合这些要求,就须增删调换,把不足的补足,失实的改翔实,空泛的换实在,陈旧的变新颖,平淡的改典型,分散的整理集中,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坚决删除,零散脱节的加以连贯统一。

(四)锤炼语句

论点、框架结构、材料方面的调整改动关涉论文的全局,属大改动,而对论文语句包括字、词、句、标点符号的检查校订则属小修补,但也不能轻视这些小修补。一篇论文要力争接近完美,不仅要求论点明确,结构工整,材料翔实,还要求语言精炼、正确,书写规范。对论文词句的修改包括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字词的选择推敲。在写作论文初稿时,为了保持文气和书写速度,可能在个别字词上失于斟酌,那么在初稿完成之后,要反复读,对于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地方要换上更精确的词语,对于模糊晦涩,深奥难懂之处换上明晰准确的词语。尤其是有关专业术语与概念,更加要求准确,最好是查阅有关资料,将专业术语的内涵与外延弄明白。同时,要杜绝错别字。第二是对句段的修改。论文中比较容易出现语法关系复杂的长句,在应用长句时切忌语法错误。另外,要注意长句与短句的搭配使用,使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更为重要的是,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一定要正确,做到表述清楚,意思明确,说服力强。第三是标点符号及书写格式的修改。有些人平时不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稿上往往一逗到底。甚至一“点”到底,标点符号是表意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文意的通顺与连贯,所以,在使用时要注意该用什么标点就用什么,不能乱用和误用。另外,论文书写都有一些特定的格式与规范,比如标题的书写,空格、小标题以及序码的使用等等,都要求严谨,修改论文时在这些方面都要加以注意。在修改中,要学会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统统删去。

(五)订正注释

学术论文的注释是论文科学价值的重要标志,是论点及论证过程正确性的保证。在初稿阶段,由于头绪繁多,有可能出现注释上的疏漏或错误,在修改时,一定要对照原文,逐字校对,并严格地按照论文写作要求作出准确的注释。

三、论文修改的方法

修改论文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主要介绍热改法、冷改法、就教法三种。

(一)热改法

所谓热改法,是指论文初稿完成之后,趁热打铁,及时对初稿写作阶段就已经有所意识却无暇顾及的缺漏与错误作出补足与调整。由于此时作者的思维仍然维持着思考的兴奋状态,对论文的重点、难点、疑问和全文内容结构了然于胸,所以容易在初稿基础上有所突破。

(二)冷改法

热改法的缺点是由于作者的思维仍旧处在初稿的框架范围之中,对于原稿的盲点难于发现,“入乎其中”不一定能“出乎其外”,不能跳出原来思维的圈子对论文做冷静的观察。而冷改法正好对这种弊端有所弥补。所谓冷改法,是指在论文初稿完成之后,将它放上一段时间,三五天,一两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再拿出手稿来读上几遍,将原来的思路反复思索几遍。由于此时作者跳出了初稿思路的封闭式圈子,有可能在一种开放的、清醒的视角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容易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一些名家对冷改法评价很高,鲁迅就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换几个字。”冷改法的缺点是可能会忘掉某些临时闪现的思想火花。

(三)就教法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看自己的文章,往往很难看出毛病。所以,将文稿交给同学、同事、同道,尤其是师长,请他们看一看,指出文章所得所失,是文章修改的一个好办法。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不一定要全盘接受,但一定要用心体会,从中吸取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再对论文作出修改,使论文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