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划江而治的微妙

划江而治的微妙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划江而治的微妙据说,从远铃项目开始,人们已经很少看到张跃张剑在一起了。而在此之前,张跃在远大空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张剑。从张氏兄弟及其家人的口中,得不到任何关于分家的信息。在兄弟分家还未被大肆炒作前,张跃在2002年12月《经济观察报》组织的一次活动中有一次较为中性的评述,将远大和远铃解释为淡化家族色彩的努力,这可能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划江而治的微妙_家族力量

划江而治的微妙

据说,从远铃项目开始,人们已经很少看到张跃张剑在一起了。

而在此之前,张跃在远大空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张剑。张跃的妻子那时是远大的财务总监,小姨子是销售公司的财务主管,小舅子则是采购部的主管,整个远大公司的运作基本都在张跃的手心里。而张剑的全部注意力都扑到了远铃项目上面。两个公司的划分也到了极为严格的地步,据说,远铃想借远大的割草机一用,远大也提出要对方付租金。

并且,张跃对外的头衔不再是总裁助理或者副总裁,而成了执行总裁,并取代张剑开始在“《财富》论坛”等公众场合成为远大的代言人。远大的形象策划、组织架构、销售直到核心技术都由张跃管。

远大最初的主角一直是张剑。1988年,张跃以3万元的资本注册了“远大热工研究所”,但近百万元的第一桶金是靠弟弟张剑的锅炉技术转让获得的。因此,弟弟领衔唱主角,公众场合抛头露面的多是张剑,张跃出现时多用助理身份,社会上始称“张剑兄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张剑是公司的总经理,全国人大代表。

而从1997年开始,张跃逐渐成为远大空调的代表,直至成为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总裁。据说学美术的张跃,将70%的时间都花在钻研技术上,已经成为直燃机的权威。张剑基本上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

最有趣的一个现象,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张剑、张跃名字并列,而2002年,只有哥哥张跃的名字了。

从2002年末开始,国内多家媒体通过种种迹象分析,张跃、张剑已经分家。张跃继续踞守在长沙湘江东岸的远大空调城,弟弟张剑则去了湘江的西岸,埋头搞远铃公司。

张跃在接受《英才》杂志记者采访时承认:“张剑现在独立全权管理远铃公司,我全权管理远大,就是这样的格局。我们在管理上、经营上没有任何瓜葛。”

尽管经营管理上远大分了家,但在股权上显然没有绝对分开,张跃在同一次采访中说:“我们兄弟的资本问题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是秘密,我不想说。”显然就是这个原因。

到目前为止,张氏兄弟如何分家,仍然是一个谜。从张氏兄弟及其家人的口中,得不到任何关于分家的信息。

外界的猜测一直纷纷扰扰,关于他们的分家原因有性格说、战略说、利益说等。

张剑是一个显得儒雅风流的读书人,他的工科背景决定了他对技术与创新的兴趣。张跃则是非常讲究自我的一个人,事事追求完美,不会受到别人的控制或者外界的影响。

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张跃始终坚持发展直燃机空调,甚至声称要做一辈子,决不改行,并且发誓不让公司上市。张剑却主张远大的多元化,他把精力放在了远铃整体浴室这个比较超前的项目上,尽管由于超前中国市场5—10年,产品并不好卖。

此外,在2002年7月远大总部移师北京一事上兄弟俩也有不同看法。张剑根本就不打算到北京发展,但是张跃却极力主张北进。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事实上远大已经完成了首次裂变。就像张跃所说:“我们现在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公司,组织上没关系,远铃的财务、研发、销售、员工,都与远大没有关系,是两个企业。大家不要把家族企业看得那么复杂,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合在一起是我们自己的兴趣,分开也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必然的过程。在兄弟分家还未被大肆炒作前,张跃在2002年12月《经济观察报》组织的一次活动中有一次较为中性的评述,将远大和远铃解释为淡化家族色彩的努力,这可能更接近事实的真相。张跃说:“我们现在尽量淡化家族色彩,我们现在的做法是非常好的。他的手下全部是非家族的人,我的手下只有一两个家族的人,其他都是非家族的人。如果我们两兄弟在一起可能更怪,因为这样越来越不像大公司。另外我们当初确实有兴趣上的分别。我这个人干什么就希望一辈子干下去,比较执著。如果这件事情没干到极致我不会放手。而我的兄弟兴趣比较广泛。这个问题我们认真讨论过几次,最后他是坚决要抓那一边。我们分工也可以明确化,权利比较清楚,非常好。”

远大作为“令人尊敬的民营企业”,公众对兄弟分家的关心显然更多的是对民营企业前途的关注,张氏兄弟只是众多民营企业家族裂变的又一个案例。我们的希望就如有人评论的那样“如果张氏兄弟经营得当,未来可能出现更大的远大和更大的远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