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辨证分型而治

辨证分型而治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曾譻教授认为中医学本病属“泄泻”范畴,病因与感受外邪,损伤脾胃,酿生湿热;饮食内伤,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等因素有关。张教授认为本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属慢性泄泻,可分为脾虚泄泻、肾虚泄泻、肝郁泄泻3种证型。张教授指出本病预后与病型及并发症有关,轻型者预后好,治疗缓解率80%~90%;重型患者缓解率低;急性暴发型病死率可达 30%。

张曾譻教授认为中医学本病属“泄泻”范畴,病因与感受外邪,损伤脾胃,酿生湿热;饮食内伤,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等因素有关。以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湿热壅阻,气机失调,影响大肠转化功能失常而发病。后期脾虚及肾,脾肾阳虚,因果相加,迁延难愈。张教授认为本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属慢性泄泻,可分为脾虚泄泻、肾虚泄泻、肝郁泄泻3种证型。各证型一般都具有泄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共同证候,中医辨证应以虚实为纲,抓住各证型的特殊证候。脾虚泄泻临床症状常见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予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药选用参苓白术散。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症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腥秽者,可用附子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症见短气肛坠,时时欲便,解时快利,甚则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减当归,并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肾虚泄泻临床症状可见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药可选用四神丸。方中补骨脂温阳补肾,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五味子收涩止泻。可加附子、炮姜,或合金匮肾气丸温补脾肾。若年老体弱,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升阳健脾,亦可合桃花汤固涩止泻。肝郁泄泻临床症状可见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治法予抑肝扶脾,调中止泻。方药可选用痛泻要方。方中白芍养血柔肝,白术健脾补虚,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若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可加柴胡、枳壳、香附;若脾虚明显,神疲食少者,加黄芪、党参、扁豆;若久泻不止,可加酸收之品,如乌梅、五倍子、石榴皮等。

张教授指出本病预后与病型及并发症有关,轻型者预后好,治疗缓解率80%~90%;重型患者缓解率低;急性暴发型病死率可达 30%。患者多迁延反复,少数患者也可长期缓解。临床治疗缓解后预防复发主要是避免感染、注意饮食、生活规律、精神愉快,并定期随访巩固疗效,治疗其他伴随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