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懒王”无为而治

“懒王”无为而治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原文中说“或日起战国之时或日起战国之时”的说法,显然是自己都无法确定的一种说法。  在庆阳民间流传着“周懒王”的传说,关于“周懒王”是何人的说法,历来人们认为周懒王指的并不是老王不窑,而是不窑的儿子鞠陶。  以上关于懒王的传说真是丰富,这恰好与《周本纪》等古代文献的记载简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况且,“懒王”的懒反倒像是人民对此人的赞赏而并不是厌恶。
“懒王”无为而治_甘肃民间传说与陇右文化

  鞠陶,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过,是不窑的儿子,在不窑去世之后,继承了不窑的事业。在《史记·周本纪》中没有对鞠陶有叙述,只是仅仅提到了他的名字:

  不窑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

  根据上文,我们推断似乎鞠陶在位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业绩,只是一个从不窑到公刘的过渡性人物。然而在《汉书·人表》一书中将先秦时期的人分为九等,其中鞠列为“中上”等,由此可见,鞠陶在位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功绩,而应该是有一定的功业才对。

  “鞠”,也叫“鞠陶”。其中名字中的“陶”应与“窑”同义,都是指窑洞,也就是“陶复陶穴”之“陶(窑)”。

  这样一来,可见鞠陶在位的时期,似乎仍在为保民安居而在庆阳大建窑洞,以继续着不窑生前未完成的事业。至于“鞠”字,在《路史发挥·周世考》中解释为:“有文在手曰鞠”。意思是说,鞠陶在出生的时候,手中有像文字的纹路在握,因此而得名“鞠”,这种解释是因为“鞠”为“掬”的通假字而做的一种假设。“鞠”的本义是古代一种革制的皮球,以足蹴踏为戏,和我们今天的足球很像。在刘向的《别录》中说:

  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日起战国之时。

  原文中说“或日起战国之时或日起战国之时”的说法,显然是自己都无法确定的一种说法。如果以“鞠陶”的名字继续考证的话,说不定蹴鞠的发明者就是鞠陶。在历史上做王的也有喜好蹴鞠的记载:

  王者嬉球,难有美誉,宋徽宗好蹴鞠,遂有高俅之见用。

  在庆阳民间流传着“周懒王”的传说,关于“周懒王”是何人的说法,历来人们认为周懒王指的并不是老王不窑,而是不窑的儿子鞠陶。

  关于鞠(陶) 的“懒”,民间流传着有趣的传说:

  相传鞠(陶) 在放牧的时候,他把羊群赶到草坡上,把手里的长鞭一甩,给羊群画地为牢,以一个圆圈为界,之后,鞠(陶) 就找一处地方酣然大睡去了。奇怪的是羊群谁也不敢越出这个界限,都乖乖地待在这个画的圆圈里吃草。羊群吃饱之后,也不敢自己擅自行动离开这个界限,只好在原地而卧,等着鞠(陶)醒来。

  放羊如此的鞠(陶),放鹅也是如法炮制。

  鞠(陶)在放鹅的时候,都统统把鹅赶到水里,自己便在“八卦亭”台前昏昏欲睡。听话的鹅群在水里有的屈颈长歌,有的红掌荡波。

  以上说的懒王的事迹还不是最“懒”的,据说懒王最懒最不务正业的事情就是种花。鞠(陶) 在未期间,背弃了“先王遗风”,不乐于其祖后稷开创、其父不窑力行的“行地宜”“务稼穑”的农业耕作,而是开始学习西戎人的游牧、饲养、种花等“邪术”。

  在今天庆阳城城南二十里处有一处据说是“周祖花园”的园地,在《庆阳府志·山川》中说:

  花坡在府城东十里,地有牡丹、芍药诸花,奇葩夺目,香气袭人,世传为不窑遗园。

  尽管上文说此花园是不窑遗留下来的,但是在当地的民间传说中说这个花园其实是“懒王鞠陶”的遗园:当地居住的人们世代相传说这是懒王当年吃了西戎的牛羊肉和奶禽而消化不良,而独出心裁搞的茶园和药园。

  传说中最后说懒王去世的时候也是“懒”死的。相传懒王有一天在放羊,在睡觉中去世,等臣子们发现,已经过了十几个时辰了。于是臣子们也就席地而懒葬了这位懒王,号曰“老王陵”。

  清朝修订的《庆阳府志》中记载:

  周老王陵在县城西六十里刘家坪北,莫考为周之何王,居人号为天子冢。

  据说,在如今的庆阳牧区印染还存留着翻穿皮袄的习俗,据说是从懒王哪里继承下来的。

  以上关于懒王的传说真是丰富,这恰好与《周本纪》等古代文献的记载简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禁我们就奇怪了,民间流传着诸多好的传说,在文献中为何竟没有关于鞠陶的记载呢?况且,“懒王”的懒反倒像是人民对此人的赞赏而并不是厌恶。

  于是,有人认为:不窑虽然不做农官而窜于戎狄,但是并没有荒废了先人留下来的旧业,于是在庆阳的时候,开始筑城邑、修水道、垦荒芜以安其族。这样一来,周民虽然有居住的地方了,但是民力的消耗也非常的大。到了鞠陶继立后,看到这一点,不得不与民休息。这就正好说明鞠陶奉行的是一种“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无为境界。这样一来,在古代的文献中没有对鞠陶功绩的有关记载,大概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

  在《庆阳府志》的《乡哲》中城庆阳的“岐伯、鞠陶、公刘”为三圣,奇怪的是这里竟然没有有名的老王不窑,倒是把正史中不著名的鞠陶放在这里面。如此可见,鞠陶在历史上的庆阳一带,由于垂衣而治,与民休息,使民众苏息,从而为公刘时期扩大疆土、振兴周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与心理基础,当地的人民把他奉为三圣之一,可见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个著名的王朝发祥并兴旺往往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虽然在不窑、鞠陶、公刘时期,周尚未成为一个朝代,但是周朝在兴邦世上绝对离不开不窑立基、鞠陶息民与公刘扩疆所做的贡献。这难免不使我们想到汉朝,汉高祖刘邦创业,文景时期与民休息以及汉武帝时期扩大疆土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