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调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遵照的是20/80原则,这与我国企业管理中的“管”与“理”遵照80/20的比例恰好颠倒。实际上,最理想的管理就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也就是不管理。但这个理想状态实现的前提是管理者对下属或员工做到充分信任,进而培养员工对个人和组织的忠诚度。而要实现无为而治的境界,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忠诚度。

美国通用电气CEO韦尔奇的一个经营管理的最高原则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管理得好”就是“管理得少”。根据调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遵照的是20/80原则,这与我国企业管理中的“管”与“理”遵照80/20的比例恰好颠倒。这也许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缺乏竞争力的一个极好的解释。

实际上,最理想的管理就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也就是不管理。之所以不小需要管理,这是因为人人都学会了自我管理,恪尽职守,那些所谓的管理制度,条条框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管理就是要实现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但这个理想状态实现的前提是管理者对下属或员工做到充分信任,进而培养员工对个人和组织的忠诚度。

而建立信任和培养忠诚度,管理者就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强文化的融合,只有员工发自内心认同了企业的文化,才会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是自由交换意见,安排正式或非正式会议作为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途径,当员工之间的了解加深后,他们就能放松自己,培养忠诚和凝聚力;

三是感情沟通,重视心理情感的协调,善于运用感情疏通拉近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彼此把对方视作“一家人”,相互依存,同舟共济,荣辱与共,肝胆相照

四是注重结果。把实现结果的过程交给部下,又用过程的结果来衡量部下,这就是无为而治的精髓所在。

无论是个人的自我管理,还是公司组织的管理,最高境界无疑都是无为而治。而要实现无为而治的境界,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忠诚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