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为而治”的政治论

“无为而治”的政治论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陆贾的“道莫大于无为”的“道”,显然是讲治国、治天下的治道。这是陆贾的政治论的思想主旨。陆贾认为,在“无为”而“有为”的原则指导下,实行中和宽舒之道、仁义道德之政,才是好的治道、治政。陆贾进一步指出,无为而治是最好的政治。

第二节 “无为而治”的政治

陆贾在其“道术”论的哲学政治论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和秦朝灭亡的教训,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为刘邦统治制造理论根据,提供思想指导,他吸取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全面阐发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论。

陆贾在《新语》中,设《无为》篇,专论“无为而治”之治,其旨意在揭露秦始皇的暴兵极刑骄奢之患,彰显秦朝苛政之失,提倡虞舜、周公之治,论说得人任官、无为而治,如此者,便可以“无为而无不为也”。他说:

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周公制作礼乐,郊天地,望山川,师旅不设,刑格法悬,而四海之内,奉供来臻,越裳之君,重译来朝。故无为者乃有为也。[22]

这段话最后一句“故无为也乃有为也”,原为“故无为也乃无为也”,下有校语曰“有误”。今人王利器在《新语校注》中按“《别解》作‘故无为也,乃有为也。’”依《老子》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四十八章:“无为而无不为。”又六十四章:“圣人无为故无败。”所以说:“故无为者乃有为也”为确。我们知道,老子的“道”是作为宇宙本体、本原而论的,“无为”是“道”的一种本质属性和重要功能。只有“道”才能“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故无败”。陆贾的“道莫大于无为”的“道”,显然是讲治国、治天下的治道。只有依此“道”而“治天下”,才使“天下大治”。这种“道”的“无为者”,才是真正的“有为也”。这是陆贾的政治论的思想主旨。

据此,陆贾对秦始皇的暴行、苛政、极刑、峻法之患、之失作了揭露、总结。他说:

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将帅横行,以服外国,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23]

由于秦始皇的暴行、苛政,对内严刑峻法,对外连年用兵,治法于内,讨乱于外,举措太众,刑罚太极,返种失德,失政之治,故愈治则愈失,愈治则愈乱。最终只有灭亡。此非不欲治也,而是治之失也。

那么,怎样才算是好的治道、治政呢?陆贾认为,在“无为”而“有为”的原则指导下,实行中和宽舒之道、仁义道德之政,才是好的治道、治政。他说:

是以君子尚宽舒以褒其身,行身中和以致疏远;民畏其威而从其化,怀其德而归其境,美其治而不敢违其政。民不罚而畏,不赏而劝,渐渍于道德,而被服于中和之所致也。[24]

实行了中和之道的治道,既不威严、威刑过度,又不失之于法、宽之过度。这种中道政治,既可以法诛暴,又可使民畏法。所以说,实行中道、法教,可使“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而“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这是“教化使然也”。陆贾尤强调帝王要端正身行,为百姓树立好的榜样。因为“南面之君,乃百姓之所取法则者也,举措动作,不可以失法度。……故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也。王者尚武于朝,则农夫缮甲兵于田。故君子之御下也,民奢应之以俭,骄淫者统之以理;未有上仁而下贼,让行而争路者也。故孔子曰:‘移风易俗。’岂家令人视之哉?亦取之于身而已矣”。[25]帝王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实行德治教化,身行俗化,移风易俗,民人可治,这也是无为而无不为之治也。

陆贾进一步指出,无为而治是最好的政治。这种政治是以修德为要,以顺天下,和睦万民,上下无怨。如此,则心不烦,身不劳,民众归。这便是“至德”之治,“君子”之治。所以陆贾说:

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犬不夜吠,鸡不夜鸣,耆老甘味于堂,丁男耕耘于野,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于是赏善罚恶而润色之,兴辟雍庠序而教诲之,然后贤愚异议,廉鄙异科,长幼异节,上下有差,强弱相扶,大小相怀,尊卑相承,雁行相随,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岂待坚甲利兵、深牢刻令、朝夕切切而后行哉?[26]

在陆贾看来,实行了“无为而治”,就可以达到“至德”之治,“至德”之治,才是“得民”之治。要得民,就必须顺民心、合民意。如此者不用坚甲利兵、深牢刻令、切切相责,便可以使国治民安,民众和睦,老幼相序,上下有等,大小相怀,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朝野内外,上下远近,官吏民众,都安然无事,这就是君子之治。所以说:“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要得民,必怀德,“怀德者众归之。”只有这样,才能“亲近而致远也”。[27]使近者悦,远者归,才是富国强威之道、之治。

相反者,如晋厉公、齐庄公、楚灵王,“三君弑于臣之手”,宋襄公“死于泓之战”,都是因为他们“乘大国之权,杖众民之威,军师横出,陵轹诸侯,外骄敌国,内刻百姓,邻国之仇结于外,君臣之怨积于内”,并“轻师尚威”而造成的结果。据此,告诫当政者“强其威而失其国,急其刑而自贼,斯乃去事之戒,来事之师也”。[28]即要“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29]这显然是陆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尤其是秦朝灭亡的教训,期望汉代的统治者从这些历史教训中,吸取政治教训,实行顺民至德之治、无为而治,不可强其威、急其刑、刻其民,这就是陆贾的政治要旨,当然更是他著《新语》的宗旨了。

我们还必须看到,陆贾所主张的“无为而治”,不是要统治者不做事,而是要他们不要违反天地之道、圣人之道而胡作非为,胆大妄为,乱施淫威,失于法度,残害无辜,祸乱天下。陆贾说:

夫持天地之政,操四海之纲,屈伸不可以失法,动作不可以离度,谬误出口,则乱及万里之外,何况刑无罪于狱,而诛无辜于市乎?故世衰道失,非天之所为也,乃君国者有以取之也。[30]

陆贾在这里明确告诫统治者,万万不可失人道、逆天道、失法度,而承意妄行,失于治道。如果“治道失于下,则天文变于上;恶政流于民,则螟虫生于野”。[31]陆贾以天人感应,天道因人道而变,“明诫”统治者要谨言慎行,去恶为善,观天地之化,因天地之利,顺天应人,推行善政,推恩于民,使百姓悦、远人附、近人归,这便是顺道而行的治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