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图书馆建设

完善图书馆建设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图书馆的导读工作便是图书馆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重要的一环。导读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职能的发挥。(四)现代化技术设备优势当前加速图书馆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图书馆建设_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古代的西方,高校图书馆和高等学校的形成、发展紧密相联,甚至某个图书馆、博物馆就是一所高等学校。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与高等学校的职能是一致的。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创办的“学园”,就是柏拉图及其弟子共同进行哲学研究、学习和集体生活的场所。根据《理想国》中的记载,“学园”的办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政治家和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的“哲学王”。公元前393年苏格拉底开办的修辞学校虽然教有关辩论的艺术,但其培养目标就是着眼于社会生活需要,强调强壮体魄、锻炼意志,注重人文主义教育。后世所称的“亚历山大大学”实际上就是于公元前308年兴起的“亚历山大博物馆”。博物馆聚积了东西方许多国家的哲学家、诗人和文学、历史学家以及各种自然科学家,除了进行医学和几何学、天文学、地理学研究和知识传授外,还培养了大批人文、社科方面的杰出人才。所以,古代西方的高校图书馆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重要职能的。

一、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优势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环境优势

高校学生仅仅接受教师在课堂上和实验室里所传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专业课和选修课外,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教育来源于自学。在高校,图书馆无疑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最好去处。高校图书馆本身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文明氛围。图书馆一般会建筑典雅、面积宽阔;内部装饰优雅,宽敞明亮,整洁幽静、书香四溢;外部厅堂装饰堂皇、园林栽植讲究、环境优美。大学生的气质、情趣、美学素养、求知求真精神,在这儿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大学生课余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他们培养自己各方面素质的来源也大部分是去图书馆,大学生的个人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等品质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启发和锻炼,这就具备了给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优势。

(二)人才资源优势

由于图书馆在高校中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都配备了各种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图书馆能够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对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对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将起到很大作用。例如图书馆的导读工作便是图书馆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重要的一环。导读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职能的发挥。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相当的欣赏能力,容易吸收新的东西,但其在阅读中喜欢迎合社会热点,故在阅读时容易形成盲目性,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强导读工作,主动配合各学院教师编制导读书目,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阅读图书、利用图书馆。

(三)文献资源优势

图书馆是大学生寻求知识的宝库,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少则几十万册,多则几百万册,同时还订购有几百种中外文期刊、资料及电子图书。这些丰富的精神食粮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一定意义上说,图书馆就是知识宝库,它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文献资料,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图书馆是继承和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所在,又是创造未来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源,所以人们把它喻为科学的殿堂,知识的宝库。历史上许多政治领袖、科学巨匠,如李大钊、毛泽东、爱因斯坦等都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可以博览群书,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完善自我教育,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通过对特定文献的收集和传递,使学生吸取优秀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适应学校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四)现代化技术设备优势

当前加速图书馆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现代化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在高校图书馆的普及应用,使图书馆的教育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的音像资料,所谓音像资料是一种以音像方式记录有科学文化知识信息的新型载体,它包括录像制品、电影片和多媒体等。音像资料拥有现代化的声像、视听设备,能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如通过观看由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录像,简要了解中外文学名著;通过收听民族音乐,提高艺术欣赏能力。音像资料声情并茂、寓教于乐,易于被读者接受,能够培养学生对人文科学知识的兴趣。特别是当今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为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二、理工类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完善图书馆建设

时代发展至今天,图书馆仍然是理工类高校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图书馆长期扮演着“知识宝库”、“第二课堂”的角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由于经费不足等因素,一些理工类高校的人文社科类图书馆馆藏书目严重不足,一方面体现在书目册数低,另一方面复本率高。(见下表)

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人文社会科学馆藏复本统计[30]

理工类高校要重视图书馆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图书馆现状。

(一)进一步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十分重视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他认为:“教育并不只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31]由于各理工类高校图书馆的经费相对紧张,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大都偏重于以满足专业教学和科研需求为主,而人文社科文献相对不足,这样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结构显然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优化和调整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结构。在文献内容上,高校图书馆在注重收藏与教学和科研有关的专业文献的同时,对哲学、文学、艺术、历史、伦理、美学等方面的文献要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强化,选购一些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历史与民族文化教育、价值观与道德观教育类书刊,以及中外文学、艺术类图书,使人文社科类图书的馆藏保持最优化。同时要加强电子出版物的馆藏比例,在重视有形文献收集的同时,还应重视网络虚拟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筛选,构建优秀的图书馆网站,把品位高雅、内容健康向上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网络信息及时传递给大学生。

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等人文素质修养方面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心灵鸡汤”。藏书要百花齐放,防止偏颇,采访人员应具有选购优秀书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学校也要加大购置人文社科图书的投资。

(二)优化图书馆环境

从建筑环境方面来讲,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中心,不仅要提供书刊资料的阅读空间,而且还要提供展览厅、演讲厅、小剧场、学术活动室、影视欣赏室等各类文化设施。在环境的营造上,图书馆要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图书馆建筑已成为新的关注焦点。英国图书馆建筑专家H·福克纳·布朗提出了图书馆建筑的10项原则,即弹性、紧凑性、易接近性、可扩展性、可变性、组织性、舒适性、环境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理工类高校的图书馆设计也应注重运用不同的建筑方式、建筑装饰以及建筑内部的各种细节来加强图书馆的人文色彩,为读者营造宁静、舒适、宽松的阅读氛围。从服务环境来讲,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行为、服务语言等对学生的阅读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图书馆员彬彬有礼、工作热情、服务耐心、举止亲切,学生很自然地会被这种良好的人际氛围所感染,不仅心情舒畅,而且能体会自己的价值。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馆员队伍

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不仅要研究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而且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精通人文社会学科,熟悉各种信息源,具备知识、信息的检索能力,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有针对性的阅读引导,如引导学生了解本馆的资源布局、资源组织管理方式,熟悉查找各种信息资源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使他们能有效地获取文献资源中蕴藏的知识财富。

【注释】

[1]许智宏.讲座是什么.2002-4-7.http://cs.sjzri.edu.cn/content.aspid=152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网络唱响主旋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经验汇编[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1.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research.cnnic.cn /htm l/1245053573d634.htm.l.

[4](美)欧内斯特·L·博耶著.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第一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2.

[5]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DB/OL].[2012-02-28].http://baike. baidu.com/view/4586447.htm.

[6]蔡栋,吝莹莹.大学校园生活的“第三空间”——高校学生社团生活与大学生参与型政治文化培养[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7]杨叔子.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J].高等教育研究,1999(02).

[8]林雄标,胡赤怡.社交恐怖症的临床与认知特征[J].上海精神医学,1997(2).

[9]本书编委会编.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三卷[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97.

[10]王国祥.诗词疗法探析.医学与社会[J].2002(4).

[11]梁启超.梁启超讲国学[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246.

[12]程学超等著.现代管理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185.

[13]迟涛,韩巧霞.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0(2).

[14]顾明远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963.联书店,2006:25-32.

[15]周文德.培养人文精神深化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6]http://guozilin.blog.sohu.com/

[17]大学生经典阅读量不足[N].文汇报,2007-04-25.

[18]钱理群.重心是文学教育[N].南方周末,2007-5-24.

[19]徐雁著.秋禾书话[M].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480-481.

[20]傅德岷.阅读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

[21]甘阳,陈来,苏力.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2006:25-32.

[22]叶圣陶著.叶圣陶集第七卷(第二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35-237.

[23]潘新和.从"阅读本位"到"表现本位"--语文:指向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福建省社科"十五"规划课题论文.

[24]大学学术讲演录编委会编.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0-318.

[25]任继愈主编(清)王先谦编.中华传世文选骈文类纂[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4.

[26]朱自清.大家国学朱自清卷[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4.

[27]叶圣陶著.叶圣陶集第七卷(第二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35-237.

[28]朱清时、姜岩.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6.

[29]谌东飚.高校理工科学生传统文化阅读书目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30]熊光明.高校图书馆人文学科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J].情报探索,2009(7).

[31]焦炜.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与培育[J].图书与情报,200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