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完善的质量和建设标准体系

完善的质量和建设标准体系

时间:2022-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完善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标准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需要有完善的并与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的标准。从保障性住房建造方面来看,为了实现住房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形成住房建设的工业化、标准化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保障性住房通用体系的建立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完善的质量和建设标准体系_与城市化共生——可持续的保障性住房规划与设计策略

(1)以经济性和合理性作为基本原则

经济性和合理性始终是贯穿保障性住房建设全过程的基本原则。例如,住宅区规划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对有限土地资源的优化使用。第二是为居民提供比其原有居住条件更好的居住环境。保障性住房单元和组合体的设计也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尽可能地降低住宅造价,以适应住户的购买力,保证政府补贴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使住房的居住水平保持在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合理水平上。总之,由于保障性住房受政府投资和补贴量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双重限制,规划设计应该非常经济,同时还要在居住和生活质量上有所提高。

为充分体现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还需解决好以下两方面问题:

A.形成保障性住房独立的居住标准,包括居住区规划和设计两类标准,前者如居住密度、住宅间距、配套设施标准等;后者如最小房间尺寸、套内面积标准、住宅性能标准和住宅设备配置标准等。

B.在上述规划设计标准基础上,形成系列化的住宅单元标准设计及其组合体标准设计,以及居住区和居住组团布局的一些常用手法。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公共住房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形成系列化的规划设计和标准设计被证明是极其有效的方式。这主要包括:

① 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标准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并随其发展而改善;

② 针对不同收入的居民,各种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标准有所不同;

③ 保障性住房设计往往在各种设计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标准设计系列,包括住房单元设计系列和各种单元组合体的设计,这一系列标准设计形成一套满足住房的居住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通用体系,并形成社会范围内的通用产品。

(2)完善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标准

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需要有完善的并与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的标准。经济性与合理性是经济适用房建设全过程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经济适用房小区规划首先应该做到对有限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其次,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与其支付能力相适用的经济、合理的住宅。经济适用房的规划、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技术的应用等诸环节应该把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政府补贴的合理性作为首要问题(田东海,2000)。为了保证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防止超标准开发,必须建立保障性住房独立的开发标准(居住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两方面内容,住区规划包括居住密度、建筑物间距、容积率、绿化率、配套设施标准等;住宅设计标准包括套面积标准、住宅性能指标、房间数目、厨卫面积指标、设备配置标准等。当前,在进行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开发中,由于没有保障性住房居住标准和建筑标准作为参考和控制指标,保障性住房的开发主体在经济适用房项目策划时,往往借鉴商品住宅项目的运作经验而导致目标群体错位。(8)

新加坡等国家的公共住房建设中,其标准设计也是随着政府公共住房政策的不断加强而逐渐完善:从非自足单位到自足单位,自足单位的面积和房间数不断增加,设施和装修标准不断提高,最终形成多种套型(单元类型)的系列化设计。中国的住宅发展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随着我国住宅产业政策的发展和新的公共住房发展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住宅规划设计标准正在不断完善。小康住房标准的提出和住宅科技产业化发展目标的确定都是住宅向商品化、产业化发展方面有益的进步,住宅规划设计和建设如何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目标需要至少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9)

A.建立以家庭收入和家庭结构为基础的保障性住房单元系列标准设计,满足基本居住需求为基本原则。

B.参照国际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住房标准发展经验形成的新的住房单元设计标准,与现有旧公共住房存量的原有标准相联系,共同形成现实的保障性住房标准设计系列,以作为保障性住房分配的现实基础。

C.保障性住宅区的规划标准针对住宅区的土地状况、居住对象等更具弹性,以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尤其是在城市旧区的改造中更应强调这种弹性。

(3)逐步形成设计、建造的工业化、标准化

借鉴欧美各国和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造推广采用工业化和标准化的方法,并逐步发展形成住宅产业以降低成本,提高建设速度和质量,适应我国仍处于住房短缺阶段的现实。

从保障性住房建造方面来看,为了实现住房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形成住房建设的工业化、标准化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保障性住房在形成住宅设计通用体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形成住宅建设的工业化和标准化体系,包括:

① 住宅建筑材料和部件生产加工的工业化和规格的标准化;

② 住宅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的标准化和工业化;

③ 与各种结构体系相应的施工方法的工业化。

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看,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的标准化和建设的工业化、标准化,最终可形成在一定时期内以城市或区域为范围的标准化住宅通用产品,实现施工建造的工业化和标准化。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工业化和标准化的最直接效果是施工周期的缩短和成本的降低,并能尽快实现施工组织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确保保障性住房高速高质量地建造起来,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效益。实践证明,保障性住房通用体系的建立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