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市场和社会环境

完善市场和社会环境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全国67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已100%纳入农业部门质量安全监测范围。政府准确职能定位和职责履行,将有利于营造农技推广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农技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部、科技部等许多部门持续加大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
完善市场和社会环境_农技推广体制改革研究

二、完善市场和社会环境

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这既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进程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农村市场发育不足状况仍然存在,直接影响到科技服务资源要素流通,制约了农技推广开展。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农村地区生产要素不能完全依靠市场配置,有时需要采用政策性、行政性的配置方式。有些情况下,这对农民和农业生产有一定保护作用,如各地向农户提供的政策性贷款、优惠生产资料等;但有时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干预,也造成农村市场扭曲,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流通方式落后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农村市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商务部从2005年开始,启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该工程主要内容是引导城市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主要目标是从2005年开始,力争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25万家左右“农家店”,覆盖75%的乡、50%的村,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该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积极进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促进工业产品下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仍有待加强,尤其是要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农资物流配送体系等的建设,并积极引入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服务业态。通过现代化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建设,改善农村市场条件,逐步缩小城乡的市场差距。此外,各地在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同时,还将其与农技推广有效结合,创造出“农业科技超市”等模式,既向农村供应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也开展农村科技咨询、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有些地区还将其与农村科技特派员等服务模式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效果。

2.建立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市场建设的关键是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通过完善市场运行规则,规范各类服务主体经营行为,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诚信的市场氛围,促进公平市场竞争。因此,政府在规范农技推广方面,应率先示范,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要加快推动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和提升各类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的服务标准和质量。同时,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不能缺位。例如,为保障农产品安全质量,政府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近些年,这方面已经取得积极进展,我国农产品标准数量和检测机构不断增加。据农业部信息,至今已累计出台国家标准800余项,行业标准2380项,地方标准8000余项,形成了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体系。全国已建设了323个国家级、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各省份也建立了1780个省、地、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覆盖范围较广、具备一定能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已初步形成,为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07年8月,国务院还统一部署启动了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由农业部会同发改委、公安、商务、海关、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组成农产品整治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包括农业生产用药专项检查、农资产销专项检查、认证产品专项检查等。据国务院新闻办2008年1月8日新闻发布会的信息,2007年农产品专项整治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①蔬菜、畜禽、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进一步下降。从监测结果看,2007年11月份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由9月份的93.2%提高到95.3%,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从9月份的97.7%提高到98.4%,水产品中硝基呋喃、孔雀石绿、氯霉素污染监测合格率分别提高了1.8、0.9、0.3个百分点。②全国67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已100%纳入农业部门质量安全监测范围。③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生产基地抽样量84.6万个,合格率为98.9%。④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国收缴的875.8吨高毒农药已全部销毁。有关部门表示,2008年专项整治工作将进一步加强。政府准确职能定位和职责履行,将有利于营造农技推广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农技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3.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技推广,将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特别是成为基层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激励,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农技推广,形成全社会参与农技推广事业的“大合唱”;通过表彰、宣传等多种措施,营造一个有利于广大农技服务人员愿意从事农技服务,广大农民愿意接受农技服务的舆论氛围。

近年来,各级政府普遍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给予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5个中央1号文件都从不同侧重点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向和重点给予强调。农业部、科技部等许多部门持续加大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各省市县也纷纷出台相关措施,如山西省政府2007年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晋政发[2007]29号),要求各级政府从战略高度把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制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科技服务、支持服务机构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及时总结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推广成功做法。对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与农村科技成果推广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可以说,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推动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局面已经出现,农技推广发展的社会氛围日趋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