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宏大系统工程,该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在宽带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信息资源库群,支持国家整体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资源库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其基本思路是先建设急需急用和容易的,先易后难,从小到大;其出发点是大文化的角度,涵盖整个文化建设。CALIS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目前已建成全国中心、地区中心和成员馆三级网络结构。

1.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1998年立项,2001年3月验收。由国家图书馆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完成。完成了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网络管理、多媒体信息查询与检索、海量信息的存储与检索、知识产权的权限管理等多种功能,建成了基于SGML/XML的以中文资源为主的维护和发布系统,建立了一套基于内容的实用的数字资源加工系统,该系统可支持从单加工用户到大规模加工用户的联机事务处理,适用于由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四种资源类型任意构成的多媒体数字资源加工。并完成了总量超过100 GB的五个规模型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实现了跨库联合检索。系统实现了可扩展性、可互操作性、可在互联网上运行,达到了技术上可与国际数字图书馆主流技术接轨的要求。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宏大系统工程,该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在宽带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信息资源库群,支持国家整体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资源库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其基本思路是先建设急需急用和容易的,先易后难,从小到大;其出发点是大文化的角度,涵盖整个文化建设。该工程将完成中华文化史资源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资源库、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源库、中国发明创造资源库、中国法制资源库、中国国情资源库、中国教育资源库、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中国名人资源库、中国旅游资源库、中国艺术资源库、中国经济信息资源库、中国软件资源库、科技资源库以及面向青少年的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宝库资源库的建设。在技术实现途径上采用与国际同类主流技术有接轨前景的方案,如标准通用置标语言、统一资源名称、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等,严格遵守电子信息处理与电子信息交换的相关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统一的总体框架与灵活的子项目实施相结合,采用适用于网络环境的分布式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立足国内自行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成熟技术相结合。同时提供全面、灵活的网络连接方式,为用户提供对各种资源库的快速查询与检索;开发智能化中文用户界面和廉价的用户接入设备,普及网络的使用,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网上的资源,使信息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2.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

2000年6月,依据国务院的批复,经科技部财政部、经贸委、农业部、卫生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委协调,成立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由中科院图书馆、工程技术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组成。它是一个虚拟式的科技信息资源机构,中心下设办公室,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心建设的宗旨为:根据国家科技发展需要,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采集、收藏和开发理、工、农、医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面向全国开展服务;促进科技文献的深度加工、优质服务、快速传播和有效利用,实现科技文献的共建共享;推进我国科技文献的基础建设和数字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政府科学决策、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支撑保障。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建设的“国家科技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是一个共建共享的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它按照分布加工数据、集中建库、集中检索、分布服务的原则,通过互联网向广大用户提供信息服务。NSTL已在网站上开通了外文科技期刊、会议论文、科技图书和中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数据库,以文摘方式报道近万种外文期刊及其他类型文献。全世界的网络用户可免费检索该网站上的数据库,网站上报道的二次文献条目,中心的成员单位均收藏有全文,注册用户可随时向系统提出检索全文请求。

3.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1998年11月正式启动,其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它以CERNET为依托,采取“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联合保障”的建设方针,初步建成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此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育和科研的文献保障水平。CALIS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目前已建成全国中心、地区中心和成员馆三级网络结构。参与CALIS建设的主体是“九五”期间国家正式立项建设的“211工程”的高校,其他有条件的高校均可参与子项目的建设和共享CALIS的资源。CALIS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实时的联机合作编目,建成了学科和文献类型最多的联合目录数据库,联合订购的国外数字化信息资源覆盖了所有学科,引进的数据库学术水平较高,增加了电子资源的品种,为各高校和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自建了高校学位论文库、重点学科专题库、特色数据库和导航库。

4.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计划

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计划由文化部倡议,以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辽宁图书馆等主要公共图书馆为参与主体,模仿美国数字图书馆创始计划,侧重技术方案实现,兼顾资源数字化,建立一个在内容和技术上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数字图书馆原型,通过遍布全国的数字通信网,依托即将建成的“金图工程”,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网络服务,并为我国大规模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样板。主要成果是在我国创建了一个分布式、可扩展、可互操作的、具有一定规模资源的试验型数字图书馆,达到国际同类水平,项目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包括设计开发了通用的套装数字图书馆系统,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套通用的数字内容资源加工系统,建立了跨地域、多馆合作的网络资源建设体系,建成了符合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要求的、可互操作的、分布于全国7个省市的30个以上的数字资源库群,在因特网上实现了良好的运行。

“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1996年在国家计委立项,1997年批准并成立项目组,2001年5月鉴定验收。本项目创建了一类多馆合作的网络内容资源建设和共享体系,实现了一个基于分布环境的、以藏品建设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该系统从功能上覆盖了对内容资源从采集加工、处理、储藏组织、管理调度、资源发布、用户利用等全过程,并支持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多馆合作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项目完成了系统构架的研究,创建开发了数字资源加工系统、调度系统、资源发布系统和用户界面等。应用上述系统,项目完成了900 GB多媒体资源的建设与发布,在因特网环境下使用户一侧实现了透明的页面级的无缝跨库检索与链接。采用上述技术,本项目已初步实现了一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目前该系统包括旅游、名人、军事、大百科等数字资源库,项目组为这些资源库设计了公共的元数据集合,建立了相应的元数据集合。

5.教育部数字图书馆的“九五”攻关项目

该项目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承担,主要研究数字图书馆的结构、检索机制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图文信息联合导读学习系统,数字音乐图书馆雏形和一个小型的数字化视频数据库示范系统。其中,清华大学与IBM公司研究实验室共同研制中国数字图书馆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向分布广泛的用户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从总体上提升图书馆各方面的功能。华南理工大学已经研制成功视频数字化图书馆,存储有10 G以上的视频剪辑信息。上海交通大学目前正在创建一个数字化图书馆的现实模型,将该校图书馆实际使用馆藏文献的30%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联机目录、电子参考书、电子全文杂志和会议录、多媒体有声读物、计算机软件等。

6.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简称CNKI)

1999年6月正式启动,由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清华同方知识网络集团,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联合承担。CNKI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及挖掘、网络数据存储与知识网络传播体系、知识信息组织整合平台、知识仓库建库管理和发布系统、知识信息计量评价系统和数据库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CNKI计划引进国外重要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期刊、会议论文集、博/硕士论文、报纸、专著、教科书等数字化资源,创建网络研究院。其中包括网上推出了“创新知识资源全国共享行动计划”,计划完善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推出全文数据库的引文链接版,加强网络建设,并通过“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政府信息服务和校校通工程扩大信息服务范围。CNKI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最为著名,期刊网入网期刊陆续增至6000多种,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期刊文献数据库。CNKI采用在全国设立检索咨询站、网上包库、镜像站点等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形成了完整的经营模式,建立了产业化的知识信息服务体系

7.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97年8月在因特网上开始对外服务,目前分为科技信息子系统、商务信息子系统和数字化期刊子系统三部分,面向不同用户群提供信息服务。

科技信息子系统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公共图书馆、科研单位及政府管理部门服务,文献资源包括专业文献、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共计37个数据库。

商务信息子系统推出了工商资讯、经贸信息、成果专利、商贸活动、咨询服务、在线交易等栏目,面向工商、企业用户提供商务信息和解决方案

期刊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源于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数字化图书馆示范系统”,集纳了2000余种科技期刊全文内容。万方数据公司是我国最早开始在因特网上提供免费电子期刊全文服务的,目前在全国各省市建有数百个服务中心,直接用户达数万人。它以技术平台开发能力强、自建数据库多和独具特色的网络经验模式在我国信息服务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8.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

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软课题研究,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项目,1999年7月立项,2000年12月完成。参加单位有: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网络中心、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清华图书馆、北大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国防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完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建设整体架构报告》、《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一期(2000—2002年)实施方案》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软课题研究文集》。

9.辽宁省图书馆与IBM合作的数字图书馆项目

辽宁省图书馆是全国公共图书馆中首家启动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图书馆,它采用IBM数字化图书馆解决方案,成为IBM数字图书馆软件方案在中国的首家商业用户。它把对古籍文献的数字处理、因特网信息发布、多媒体阅览室及VOD点播,作为先期实现的重点功能。

10.台湾的数字图书馆

台湾的数字图书馆是在图书馆自动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台湾的图书馆自动化起步较早,1972年,台湾省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图书馆就建立了计算机图书目录;进入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图书馆自动化作业计划”和“科学技术发展方案”。台湾的“科技信息网络”在 1988年12月开通,该网综合系统地处理台湾的科技研究资料,引进岛外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的科技信息,提供现代化的服务。20世纪90年代,台湾省制定了八项数字图书馆计划,其中典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有:

(1)数字图书馆信息中心的构建。它使台湾岛内各大学和图书馆由台湾科学委员会协调成立共享信息中心,建立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参考数据库。

(2)建立交通大学浩然数字图书馆。该馆目前提供 80多种参考性数据库,其全文数据库主要以工程、科学、管理和医学类期刊为主。

(3)台湾大学数字图书馆与博物馆计划。此计划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含有台湾居民、台湾历史和台湾文化遗产等数字化的历史资料、文献和研究成果,以浏览方式使用的数字图书馆。

(4)台湾图书信息网络系统。该系统为岛内读者提供各种索引目录资料,如馆藏图书目录、全岛博士及硕士论文摘要、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等。台湾在实施数字图书馆启动工程前已经做了较为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台湾的数字图书馆从图书馆的自动化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都是在信息基础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台湾省在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建设中,建立了三大网络工程:TANET(台湾学术网)、HINET(台湾商用网)、SEEDENT(用于工业企业访问 Internet服务),同时全台的资讯网络逐步建立并完善。

上述项目的完成,对于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程。

数字图书馆发展到数字资源建设阶段,说明数字革命方兴未艾,说明我们仅仅是站在起点上,因此难免会有各种各样不成熟、甚至可笑的想法和设计。想法当然可以不断完善,但做出决策时,却要慎之又慎。因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仅仅是形象问题,而且关系到未来数字革命的方向。有人说,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属于未来的事业,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它的重要性将日益凸现出来。它作为人类知识财富的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给人类提供了审视自己的机会,人可以在快速、广阔的层面上提升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将发生根本变化。这使我想到一幅图片──外星空间站看到的地球只是一个暗淡蓝点。这说明人类有极大的几乎是无限的发展空间。

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它还会继续运转好几十亿年。相对于如此巨大的尺度结构,到目前为止的人类历史,不过是向未来发展的一个起点。在思想史的一个辉煌阶段上,马克思充分估计了技术对人类发展的决定作用。数字化就是决定人类命运的新的转折点,数字图书馆则是有效的形式和工具,是信息化的核心,而数字资源建设就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