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节目策划的分类

节目策划的分类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节目策划也不是毫无根据,仍具有一些可供遵循的基本规律和流程。节目策划必须基于对观众收视趣味和收视心理的准确把握。这一调查结果为制片管理过程中的节目策划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一般来说,节目策划大致可以分为选题策划和摄制策划两个阶段。节目制作计划所包含的细节根据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作为投资提案的节目策划方案必须非常详尽,而相比之下,不需筹集资金的节目计划则要简略得多。

二、对节目的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是在既定的栏目或节目定位、宗旨和结构下所进行的策划活动,具体包括选择题材,确定报道主题、报道思路,确定采访对象、摄像灯光、编辑结构等。一方面,节目策划追求另辟蹊径,加之节目形态五花八门,因此节目策划并无定法。另一方面,节目策划也不是毫无根据,仍具有一些可供遵循的基本规律和流程。节目策划必须基于对观众收视趣味和收视心理的准确把握。什么样的节目特质对观众更具有吸引力呢?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于1999年上半年在北京地区进行的“北京居民收看电视的基本情况和收视意愿”的大型抽样调查显示:

(1)对于吸引观众非常重要的节目特质共有5个——内容重要,有意思,实用,形式新颖和播出时段合适。

(2)对于吸引观众比较重要的节目特质只有1个,即主持人有魅力。

(3)对于吸引观众不太重要的节目特质共有2个,按照实际所获选择率,它们依次是“嘉宾有魅力”,“节目包装漂亮”。

在这些参数中,重要、好看、实用,是吸引受众的电视节目的重要特质。这一调查结果为制片管理过程中的节目策划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般来说,节目策划大致可以分为选题策划和摄制策划两个阶段。

(一)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阶段主要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上期节目信息反馈,了解观众收视情况,根据观众反映,分析观众心理,考虑节目选题;

搜集与节目相关的信息资料,如来电来函、报纸杂志、单位提供的新闻线索等,拟订节目选题;

召开观众座谈会,了解收视心理,为节目选题服务;

召开策划会议,讨论节目选题;

拟订选题策划方案;

试行策划方案,调查了解有关的人和事,适时修改策划方案;

从多种策划方案中优选方案。

由于我们已将选题策划单列出来,在第六章做了更为详尽的分析,故此处不再赘述。

(二)摄制策划

摄制策划指在选题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制订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节目制作计划。著名电影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曾经谈到,拍电影最富创造力的部分是故事的可视化和计划怎样去拍摄它,实际拍摄只是把已完成在纸面上的东西通过经验、技巧尽力在银幕上实现的过程。扎实的节目策划可以提高节目的保险系数,有利于制片人有效控制节目质量,通过对策划的控制,可将节目质量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同时也可以减少因前期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图7-1 果因法(4)

果因法(effect‐to‐cause)是一种在欧美电视界很流行的策划流程,它能使节目策划工作流水线化,使策划活动的目的性更强、效率更高。如图7-1所示,果因法也同样从创意开始,但不是从创意直接到制作过程,而是直接跳到了针对目标观众的预期传播效果。(5)

很明显,果因法的策划过程是逆向的,是以预期的传播效果而非最初的创意为起点,这就意味着制片人首先应该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么——要使目标观众了解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唯其如此,制片人才能确认为了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果因法的优点在于,对目标观众的预期效果的精确阐释会使制作人员齐心合力,并有助于挑选必需的制作人员和设备。通过仔细地设定预期传播效果,制片人可以很容易地决定应该选用什么样的人(专家、撰稿、导演以及其他摄制人员),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制作场地(演播室或现场),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设备(演播室摄像机或现场摄像机、话筒型号等)。

很多电视栏目拥有相对固定的策划人员。在选题确定之后,策划人员开始在制片人的领导下实施策划工作,包括前期采访,抽样调查分析,背景资料收集与准备,选点选人选素材。在这一过程中,策划人员将不断与制片人沟通策划思路。在此基础上,制片人将召集这期节目的编导、策划、出镜记者和其他相关人员,召开选题论证会,集思广益,最终由策划和编导共同拿出成文的策划台本。该台本为节目投拍的依据文本,包括节目的逻辑结构、基本素材、编导阐述、出镜记者提示、拍摄及音响要求、现场论证及串词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栏目运作中,为了促使编导吃透选题,制片人要求每期节目交两份策划方案,即采访拍摄前一份,后期编辑制作前一份。前一个策划方案的目的在于促使编导做够做足静态采访——即做好采访拍摄前的准备工作,让编导明确了解事件的新闻点、报道角度、采访对象等,为开机拍摄做准备,使采访拍摄有的放矢。后一个策划方案是促使编导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彻底消化所获得的新闻素材,重新审视、优化、改进事先拟定的报道思路、报道角度。写策划文稿的过程,就是一个细化过程,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所以制片人应该要求编导写出书面的策划方案,而不能仅仅只打腹稿。

在策划过程中,制片人的重要职责是对策划进行把关,策划方案要经过反复琢磨,最后经制片人拍板,方可开拍。为此,电视栏目应该建立节目制作流程的“四审制度”,即一审选题申请表,二审策划方案,三审解说词等文稿,四审成品节目。通过完善审查制度,一方面可以堵塞漏洞,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在制作流程环节中的质量控制。

节目制作计划所包含的细节根据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作为投资提案的节目策划方案必须非常详尽,而相比之下,不需筹集资金的节目计划则要简略得多。

1.简式节目摄制计划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ENG(6)(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拍摄因为对时效性的要求比较高,加之拍摄现场的可预见性也很差,所以通常只需要做比较简略的策划方案——拍摄计划表。拍摄计划表一般包含以下内容:报道主题、报道角度、拍摄场地及布景、拍摄镜头纲要、时间安排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经验丰富而且配合默契的记者组来说,即使没有摄制计划,他们在新闻现场也能很熟练地捕捉到所需要的素材,甚至抓拍到很精彩的镜头。但是对于刚刚入行的新手或者初次合作的记者来说,制订一份周密可行的摄制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到了现场很可能会无所适从。值得注意的是,在制订摄制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实际拍摄中的种种细节问题,比如如何到达拍摄地、人员的调配、保证电源及灯光充足等等。具体的摄制计划表,请参见表7-2。

表7-2 拍摄计划表举例

(续 表)

2.详式摄制计划

专题类电视新闻的摄制通常使用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制作方式,因为其时效性要求不像消息采集那样严格,时间相对比较充分,所以制片人可以对策划方案做更为细致的设计。这种摄制计划通常包括三部分:分镜头脚本、镜头序列表、时间安排表和设备清单。对于制片人而言,对细节的追求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并非偶然的灵感使你成为一名好的制片人,而是对细节的极度重视才使你成为一名优秀的制片人。”(7)

(1)分镜头脚本。

分镜头脚本最直接的用处是可以为后期编辑提供蓝图,如今电视制作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工业化流水作业的特征,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往往是由不同的人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分镜头脚本可以准确、细致地传达编导的意图,而且精心设计的分镜头脚本还可以为拍摄和后期制作节约大量的时间。虽然在采访和拍摄的过程中难以把握被采访者将会说些什么,但可以大致估计他们通常的观点以及回答问题的可能方式。分镜头脚本可以描述节目组织架构的细节、所要提出的问题及可能的回答,根据分镜头脚本可以很容易地制作镜头序列表和时间安排表,这些表格可以为采访拍摄提供行动指南。在拍摄工作结束后,需要根据被采访者的实际回答来修改分镜头脚本,修改后的脚本就是后期编辑制作的依据。

完整的分镜头脚本包括了很充分的细节,比如机位、拍摄角度、与镜头对应的音乐、同期声、对话等音频内容,而且每个镜头都有编号。值得强调的是,音响对镜头的表现非常重要,例如,背景音乐就应该使镜头节奏、摄像机及被摄体运动相和谐。此外,脚本还可以标明拍摄的焦距、景深和光线要求;完整的分镜头脚本是计算节目预算和安排拍摄日程的依据。设备、拍摄地点、录音、灯光、服装以及财物需求也都通过分镜头脚本来确定,这些又逐项涉及租赁、交通、饮食、保险以及薪酬的计算。最常用的是两栏式分镜头脚本(表7-3)。

表7-3 两栏式分镜头脚本举例

img49

(2)镜头列表。

两栏式分镜头脚本非常适合将所需拍摄的内容进行镜头分解。在分镜头脚本中,每一个镜头都被编了号,根据分镜头脚本的镜头顺序制作一张镜头列表,作为采访拍摄的依据,可以大大提高前期拍摄的效率(表7-4)。

表7-4 镜头序列表举例

img50

(3)时间安排表。

制片人在镜头序列表的基础上,加上对拍摄可行性的考虑,对演员(或人物)的考虑,根据经验和常识对拍摄时间作出科学的安排,从而最终形成简单明了的拍摄计划(表7-5)。

表7-5 时间安排表举例

img51

(续 表)

img52

(4)设备清单(facilities request)。

制片人可根据分镜头脚本填写设备清单,设备清单不但列出了所有设备,还常常包括了制片所需的所有道具和戏装。设备清单一般包括彩排、录像和播出的日期和时间、摄制标题、制片人和导演姓名,以及所有的技术元素,如摄像机、话筒、灯具、布景、图标、服装、化妆、录像机、后期制作设备以及其他特殊的摄制需要,还要列出所需要的演播室和控制室,如果是EFP,还应标出外景地的具体位置。(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列出样表。)

3.联系拍摄对象

在正式采访拍摄前联系采访对象以获得采访许可至关重要,否则再好的计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联系采访对象可以打电话,也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联系采访对象往往有助于使制片人明白哪些是节目中应该突出表现的东西。很多时候,节目的采访对象从未上过电视,大多缺乏上镜经验。所以,前期采访有助于与采访对象建立随和、融洽的关系,这将使他们在正式采访的时候放松许多。但也应该注意,前期采访有可能使实际的采访缺乏原始的自然状态。调查性节目的采访绝对不能进行彩排,因为没有什么比真实更有力量,也没有什么比人性的自然流露更能打动人心。即使是非调查性节目,对采访的任何排练也都会有损于节目的声誉。所以,进行前期采访必须以不损害采访的自然状态为底线。

4.节目阐述

前面介绍的两种摄制计划都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节目实施方案,而很多深度报道、专访往往还需要从节目的叙事手法、整体风格等方面进行节目阐述。在我国,节目阐述(treatment)也称编导阐述,主要包括报道主题、报道角度、报道思路、叙事手法、表现风格等内容。一些较为复杂的节目阐述具有故事情节的说明,但节目阐述不应该只概述所设想的节目内容,还应该在行文中描述节目的风格。例如,计算机生成图像的科教片的阐述风格应该明显区别于情景戏剧。值得一提的是,节目阐述中一般不要包含太多的摄制方面的内容,如照明的类型和摄像的角度,而应把这些内容留给脚本。但是如果没有分镜头脚本,节目阐述就可以包含上述内容。

《从市长到囚犯》的编导阐述(8)

一、关于选题

1.腐败,在国人关心的十大社会问题中排第一,这有原国家体改委一项民意调查为证。所以选题的关切度和拉动力是天然的,“腐败”二字具有足够卖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手中的“牌”,已有了五分成色。

2.朱振江的受贿特点不在于数额巨大,而在于日积月累。这从“反面教材”的角度讲有普遍意义。然而就节目而言,缺乏足够刺激,这就要看我们开掘“平常”的能力。

3.我们对朱振江的兴趣,在于他的“忏悔书”。这会使我们很自然地区别于通常所见的对腐败过程的展示,从而进入腐败者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可能不好随意触摸,但它肯定别有洞天。所以“腐败者的内心独白”,将成为本片的标识和创作的源点,决定我们对主题的确立和风格样式的选择。

二、内容与主题

1.“忏悔书”只是选题的依据,节目不能依赖和完全围绕它展开。要把“忏悔书”的内涵转化成采访结果,“忏悔书”只是一个梯子。

2.我们有3项任务:1)叙事。朱的犯罪过程及主要事实。2)人物刻画。朱的人生经历及性格品质。3)问题探究。朱腐败的内外在原因。探究问题的味道不能太浓,尽可能地把“问题”包裹在叙事和人物刻画的过程中。

3.本片应使观众关心下述问题:

(1)权钱交易的本质。

(2)受贿者的内心冲突和道德依据。

(3)人性的蜕变。

三、关于表现

1.这是个45分钟的一对一的谈话节目。这一表现样式上的突破,其意义不仅局限于《新闻调查》。这种样式的确定,源于选题提供给我们的创作元素,源于一个犯罪市长的“忏悔书”。既然我们对“内心独白”情有独钟,则一对一访谈该属别无选择。

2.话语和表情是节目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环境、影调和画面的设计应遵从“两个有利于”的原则,背景资料的展示要控制在最低限度并进行消色处理,以保证谈话形式、色调、节奏、气息的完整性。

3.“狱中访谈”决定了本片的结构方式。用被访者进入和离开采访现场做构架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但这个开头和结尾要专门设计,要撑得住45分钟。

4.这45分钟将由4个段落构成:走向深渊的第一步——从忐忑不安到心安理得——从受贿到索贿——人生观照。

四、关于人物

1.朱振江的人生线(刻画人物):

河北农村的穷孩子——靠奖学金毕业的大学生——获国家级奖励的技术革新能手——县长——市长——囚犯

2.朱振江的腐败线(叙事):

试图抵制——顺水人情——默认——心安理得——依“礼”办事——索贿——败露

3.受贿心理防线(问题探究):

社会风气(怕得罪人)——人之常情——按程序办事——刑不上大夫——悔过

只提醒一点:朱振江的“忏悔书”只是表面文章,并非“灵魂深处的革命”,他的动机(包括接受电视采访)是为了减刑,所以他会“摸着石头过河”,这需要我们注意方法。

五、关于记者

1.记者举足轻重,这是本片样式决定的。从符号上讲他是“半边天”,但在采访现场及内容的把握上,他将主宰一切。

2.定位是个问题,毕竟我们第一次面对囚犯。我们既要尊重他的人格,又不能过于亲和;既要揭露他的犯罪事实,又不能审讯。基本的原则应该是:平等意识,观众视点,职业角色。

3.在采访方式上应该是交流与审视结合。交流:用于叙述事实,让对方表白自己。审视:在叙事和表白的过程中不断找出破绽,进行反驳或质疑。交流与审视交叉推进,此起彼伏,形成谈话的节奏与冲突。

4.段落感是这种纯粹的谈话节目所必需的。应在主要事实和问题的关节点上进行几个回合的交锋,形成相对完整的段落,这会使节目的内在节奏大大加快。

5.请注意“留白”。即对方沉默或无言以对时留出一段时间的静场,这会增强谈话内容的张力,也会给编导留出一些剪辑和转场的气口。

六、摄像和灯光

1.开场和结尾的两组镜头,要体现专业品质。

2.因为是一对一的采访,所以应统一双方的景别。少一些过肩镜头,俯拍的机位不要简单处理。

3.做背景交代用的空镜,全部采用移动拍摄,在运动上与访谈形成反差。

4.灯光是我们重要的修辞手段。它要帮助我们刻画人物,并悄悄地烘托和渲染气氛。我们对灯光有以下要求:

(1)要有人物造型,但不要明显的轮廓光;

(2)要有特殊的影调和质感,但不失新闻节目的特点;

(3)记者与朱的灯光处理要有些区别,但朱不能打成反面人物;

(4)背景要简单,但要有监狱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