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节目策划人

电视节目策划人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何电视策划人市场呈现出如此供不应求的局面呢?电视节目策划人的职责是什么?成为优秀的电视节目策划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呢?

第二章 电视节目策划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介市场化、产业化的深入发展,电视竞争的越发激烈,曾经作为稀缺资源的频道,随着数字频道、网络频道的出现,逐渐变得“相对过剩”,大量的观众被分流到网络、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上。同时,电视收视的到达率也逐渐被侵蚀,虽然备受争议的收视率仍然作为衡量电视节目好坏的一个标准,但受众对其关注与热情早已大打折扣。因而,在制作技术和表现手段日益成熟并高度同质化的今天,电视媒体内部的激烈竞争、电视与其他媒体的受众争夺,使得电视策划受到电视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各级电视台策划创新的动机日益增强,竞相以各种手段招揽策划人。

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历程,在其不长的岁月里,电视节目策划显然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而“策划人”一说虽然并不算陌生,但在中国,它作为专门职业出现也只有短短十年时间。

在“技术工程师时代”,即电视初创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电视的发展还非常不稳定,技术水平非常低下,节目的创新很容易通过采用先进的电视摄录和制作设备来实现,而人的因素相对不突出。例如,当拥有直播技术,电视节目的时效性是电视媒体的立足之本;当拥有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摄手段时,节目内容形态立刻在时空上得到拓展。

在“电视编导主导电视创作”的20世纪90年代,观众往往对某些单个节目如一个电视剧或某一期栏目产生深刻的印象,编导的个人素质与节目创作能力往往决定了节目的质量,节目也体现出编导的鲜明个性。

在“制片人主导电视发展”的90年代末,随着电视节目播出量的增加和竞争激烈,制片人的素质与协调能力、运作资金的能力日益成为节目成败的关键,观众难以记清某一期节目,而编导的个人风格也逐渐因制片人对栏目的掌控而被“栏目风格”代替。

“策划人时代”伴随着电视发展进入新世纪而到来,在这个节目极大丰富、受众稀缺、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电视节目不再是靠技术和个人贡献就能抢占先机,而是要靠与时俱进、靠调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不断创新。例如,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选秀活动风靡全国,开创了我国电视活动策划的新时代。“超女”的成功带动了频道的成功,频道的成功又带动了电视台的成功,而电视台的成功还将带动未来该台其他节目的成功——策划使电视台、频道、节目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但是,在笔者参与的为数不少的各级各类电视台和栏目的策划实践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一方面,就电视媒体组织而言,由于现有体制的局限和长官意识的盛行,电视策划始终没有形成其应有的科学规范的机制,而所谓的“电视策划人”(如果有的话),也遗憾地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潜力和作用。更多的电视策划还停留在头脑风暴会、专家出点子会、领导听取各方意见座谈会等层面,形式大于内容的回忆座谈似乎远远多于务实有效的策划活动。而另一方面,就电视节目内容形式而言,中国国内成功策划的电视节目与栏目太少,像西方传媒业界经久不衰口碑良好的品牌栏目如美国王牌新闻节目《60分钟》、展现话语空间与魅力的谈话节目《奥普拉·温弗瑞节目》、以文明时代的“野蛮”游戏著称的真人秀《幸存者》等更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却是克隆现象严重,题材思路创作手法千篇一律,品位不高粗制滥造一味迎合的电视节目[1]。这样的现状也直接影响了我国职业电视策划人的催生和培养,以及我国电视业的活力与创新能力。

当然,随着各电视媒体经营者对自身组织缺陷的逐步认识,其对职业电视策划人的市场需求越来越迫切,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新闻节目、专题节目的策划人,还是综艺娱乐节目的策划人,他都必须是懂社会、懂环境、懂节目、懂受众、懂制作、懂市场、懂沟通、懂传播的全才。但总是苦于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为何电视策划人市场呈现出如此供不应求的局面呢?电视节目策划人的职责是什么?成为优秀的电视节目策划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呢?对于即将或是正在从事策划工作的人来说,怎样才能客观地分析自身优劣势,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的策划能力都是我们这一章所要讨论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