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创意与策划

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创意与策划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忧患意识”要求在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创意与策划过程中,必须以深刻犀利的视角去评述,从而影响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行为。[5]“深度报道”特征,是新形式新闻类广播节目在创意与策划过程中区别于传统形式的新闻类广播节目的明显特征,即节目的深度报道以及深刻思维。

第一节 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创意与策划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播送声音、声像节目的大众传播方式,是用电子技术装备起来的强大的现代大众传媒[1]广义的广播(Broadcasting),包括声音广播(Radio)和电视广播(Television)。本章所说的,是狭义的广播,仅指声音广播(Radio)。相对于其他大众传媒,广播传播的最大特点是远距离与快速性,无须纸介质的排版、印刷、物流,也不像电视那么复杂,在电波覆盖范围即可。这使得广播在新闻报道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在当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新闻更成为广播网存在的主要理由。因此,新闻类广播节目是广播在业界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这类节目的创意与策划也就成为广播创意与策划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新闻类广播节目创意与策划过程中的分类与特征

(一)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分类

1.消息型新闻类广播节目

传统形式的消息型新闻类广播节目,在中国各地电台都是作为“主打节目”推出的,收听率也都最高,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等。新形式的消息型新闻类广播节目,在报道内容、报道广度、报道深度、报道形式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创意与策划,在现场感的传递、新闻结构的设计上日益精良,实现了动态传播、双方沟通。

2.杂志型新闻类广播节目

杂志型新闻类广播节目,是指“借鉴杂志多栏目的编排方式,用不同栏目、板块构成整体节目”,它既有消息新闻的板块,也可以做深度报道,还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述。这种杂志型新闻类广播节目,由几个子栏目构成,编排有序、容量适中、形态多样,主持人在节目中灵活穿插,可述可评。

这类节目一般由若干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节目单元组合而成。节目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线贯穿,跌宕有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主体对客体的接受程度,因客体秩序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因此杂志型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内容的逻辑性一定要好,才能增加受众对节目性质的了解,也符合接受美学的客观要求。

获得1995年度中国广播奖一等奖的《今夜望北斗》的内容就体现了很好的关联性。其第一个栏目《二十世纪风云录》谈的是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然后是妇女地位与责任的话题,进而引出“世界妇女大会”,最后是一个抒情栏目《人生随想》。节目虽然长达一个半小时,但构思精巧,浑然一体,起承转合富于韵律美。

再比如,2003年1月食人鲳的事件发生之后,《江苏新时空》、《南京零距离》、《直播60分》三档新闻栏目在报道此事件时就根据其各有特色的杂志型新闻广播栏目定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江苏新时空》以连续报道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关注南京海底世界海族馆内19条食人鲳的命运;《南京零距离》则以现场投票的形式把食人鲳的去留问题公之于众;而《直播60分》从点入手,报道江苏渔政人员没收一批非法展览的海洋生物,其中就有凶猛的食人鲳。[2]

3.专题型新闻类广播节目

专题型新闻类广播节目,以其对新闻事实做较详尽而有深度的报道见长。对当前的新闻热点、群众关心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多方面的采访。访问当事人、见证人、群众、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为受众提供客观、系统、全面、权威的信息,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如果选题得当、内容深刻,配合主持人画龙点睛的分析和评议,那么传播者的意图会更为鲜明,信息的组织及分析更加有序,使传播突出了引导中的服务性、交流中的针对性,因而也更富有感染力,受众收听此类节目容易产生共鸣,引起强烈的反响,进而加强了新闻节目引导、沟通、监督的功能。

在该类节目的创意与策划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述”和“评”的比例,在以事实说话的基础上,通过主持人的评论传达给受众一种信息,创意策划该类节目的关键,在于“论”上。

广东电台的《民声热线》节目,在全国同类节目中独创了每月一个行业专题的做法。这种做法特点是整体节奏适中,有利于长期运作,有利于做深做透做出具体实效,有利于信息反馈并解决问题。另外,《民声热线》节目在全国同类节目中独创了新闻调查方式,对群众反映的有新闻价值的问题进行新闻调查,在各档新闻节目中配合播出,加强了节目的思想深度和感染力。[3]

二、新闻类广播节目的特征

1.“个性”特征

所谓新闻类广播节目的“个性”特征,是指新闻类广播节目创意与策划过程中,注意与主持人的个性风格结合起来,呈现出具有生命力的节目形象——充满魅力的“个性”。尤其是板块杂志型节目由若干不同内容、风格的栏目组成,要求每个相对固定的栏目主持人有与之相适应的个性风格,这样也有利于树立节目或栏目的特色。例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名牌新闻节目《新闻一小时》,采用板块结构,其中既有以报道省内外、国内外大事等为主的新闻信息总汇《早间新闻》,又有追踪新闻热点、透视新闻背景的新闻评论性专栏《新闻瞭望》,还有以弘扬正气、针砭时弊为己任的广播言论专栏《百家论坛》。一个节目当中,既有以时效性见长的短消息,也有对热点新闻的深度报道,还有对新闻事实的评论,较好地解决了广播新闻节目深度不够的问题。对于听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事关全局、具有普遍意义的报道题材,常常是《早间新闻》、《新闻瞭望》、《百家论坛》一起上阵,相互配合,反复对听众进行舆论引导,从而为此台树立了典型的个性特征,较好地解决了广播新闻过耳不留、听众印象不深的问题。[4]

2.“忧患意识”特征

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忧患意识”特征,是指节目表现出的爱国心、民族情,是对国计民生的深切关注,对广大民众的尊重、理解、支持和鼓励。其中蕴含着正义、良心、新闻道德、社会责任。这种“忧患意识”要求在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创意与策划过程中,必须以深刻犀利的视角去评述,从而影响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行为。例如第五届韬奋新闻奖获奖者翟惠生,1994年7月他在北京赛特商场前看到一些女童叫卖鲜花,马上组织记者深入采访、多方探究,很快采写、编辑出《让卖花女孩回到家乡回到课堂》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更轰动了卖花女孩的家乡湖南。[5]

3.“深度报道”特征

“深度报道”特征,是新形式新闻类广播节目在创意与策划过程中区别于传统形式的新闻类广播节目的明显特征,即节目的深度报道以及深刻思维。“深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思维能力。

在创意与策划过程中,有效实现“深刻”特征的方法和途径有:(1)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连续系列报道,多方位现场“透视”,对社会舆论进行深层次的引导,沟通政府、公众之间的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新闻类节目的舆论导向作用。(2)通过对问题的追踪报道和现场采访,从对比形成的反差中揭示新闻事件的社会意义,启迪观众的思考和联想。(3)通过节目主持人的现场采访、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掌握,进而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最终依靠个人的悟性及创意能力进行独立思考,提出新见解及具有针对性、富有见地的评述。

4.“评论”特征

新闻类广播节目的“评论”大致有两种形式:(1)即兴的评论。即兴的评论就是在节目中或现场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等所做的简短评述,以三言两语画龙点睛。(2)独立成篇的评论。独立成篇的评论往往在报道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后拿出时间进行专门的评论,或专门开辟栏目专事专议。

在创意与策划过程中,对新闻类广播节目的“评论”特征,主要是通过主持人的个性特点来实现:一是人格化、个性化。新闻类广播节目的评论与报纸新闻的不同点是以主持人的身份进行播报以及评述。主持人与受众是平等的,内容的贴近性及谈话的交流形式,显示出了评论的个性特征。二是对象化。主持人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展开议论,收音机前面的受众会感觉到主持人是和自己在平等对话交流,从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三是全息化。主持人是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的,因此,新闻类节目的传播是全息化的。在新闻类广播节目中通过对非语言信息的创意与策划,常常可以更为突出地体现出主持人的评论特征和态度,例如不同的语气语调、情境状态等。

5.“创意”特征

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创意”特征,就是要突出一个“新”字。这是由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新闻类广播节目就是要将最新鲜的事实告诉大家,报道群众应知未知欲知的新人、新事、新动向、新趋势。在创意与策划过程中,从内容上把握贴近性、针对性,报道群众关心的、感兴趣的热门话题、热点新闻,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是树立节目个性及权威的最好手段。

例如,上海东方电台早晨3小时的《东方新闻》,有迅速播报最新要闻和金融、交通、气象信息的“东广快讯”;有提供国内外热点新闻背景材料的深度报道和记者口头报道的“新闻追踪”;有采用热线电话形式播出,反映群众呼声,增强群众参与性的“东方大哥大”;有专家学者、权威人士直播阐述新观点、新思路的“东方论坛”。《东方新闻》的新闻性是通过各个不同类型的栏目以及栏目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辉映得以全面反映的,前面预告后面的内容,后面延伸、拓展前面的信息,令人印象深刻,收听效果好,鲜明地体现了创意性。[6]

6.“栏目化”特征

新闻类广播节目的“栏目化”特征,是指新闻类广播节目必须具有固定的栏目名称、特定的方针、内容及与之相适应的节目形式,节目定时、定量、定期播出。

在创意与策划过程中把握“栏目化”特征有以下优势:首先,不同档次、内容和风格各异的新闻类栏目使与之相对应的各层次人物的不同要求都得到满足,最大限度地吸引大批观众、听众,从而使收听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其次,使广播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使特定的栏目拥有相对稳定的受众。再次,“栏目化”的节目形式很好地适应了地方特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栏目很有人情味,内容也更贴近生活、贴近受众。最后,把握新闻类广播节目的“栏目化”特征,确定主持人在栏目中的重要位置,用“明星效应”发挥主持人在新闻类广播栏目中的核心作用,是办好新闻类广播节目的一个重要手段。

7.“编辑串联”特征

新闻类板块节目有许多是采用栏目化的框架结构,如何巧妙地编辑串联不同栏目,发挥栏目的总体效果,是一门颇为讲究的艺术。

在创意与策划过程中,要注重新闻类板块节目的编辑串联,才能做到结构严谨、整体风格浑然一体、协调一致,否则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比如,最有代表性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就是一个融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午餐漫谈”式的板块节目,非常讲究编辑串联艺术,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7]

二、新闻类广播节目创意策划中的选题与构思

(一)创意策划与选题

1.精心策划 富于创意

新闻类广播节目创意策划的最高境界是要不断追求新的选题即创意。通过精心策划,可以使选题准确。选题成功了,节目就成功了一半。新闻类广播节目的策划与选题是促进新闻类广播节目优化的关键。

策划与选题的核心在创意,关键是把握最佳时机,这两点的把握离不开政治敏锐与新闻敏感。1995年12月,上海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是一次联合举办的“省市长热线”专题节目,邀请新市长徐匡迪担任嘉宾。在确定谈话主题上,最初把主题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但考虑到专业性太强,市民参与性就会减弱;后来又设想过以浦东开发为主题,但又担心容易引起过于以上海为主体的印象;最后确定在强化区域经济联合上做文章。因为当时在全国正出现一个国际产业结构转移而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各行各业,关系到家家户户。这次节目的成功就是以政治敏锐与新闻敏感进行精心策划的成果。

2.独辟蹊径 选好角度

作为新闻类广播节目不光要有好的选题,还要有一个好的报道角度,善于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和切入点,独辟蹊径,寻找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主题。要把创意与策划的焦点集中在角度新、立意高、内涵深的层次上。

在众多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北京公交优秀售票员李素丽事迹中,北京新闻台《李素丽与听众共话人生》的报道,角度新颖独特。节目从一个新的角度撷取了部分颇有新意和思考价值的内容,即李素丽分析乘客心理、讲究语言和服务艺术;听众与李素丽交谈,从服务和社会的角度对李素丽进行评价;李素丽的人生轨迹与人生感受。跳出报道人物常用的固定模式,透过她的服务艺术,折射出她的人格魅力,听众窥见她心灵深处的美,从而提高了节目的内涵和品位。

3.敏锐观察 抓住热点

新闻类广播节目,特别是专题型新闻类广播节目之所以会获得社会的肯定,取得较大的成功,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创意与策划的过程中,选择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善于发现已热和趋热的社会话题,始终紧紧抓住热点问题,在“热”字上做文章,透视新闻事件,揭示其本质,进而引起受众的关注、警醒,得到诸多启迪。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为例,90%以上的选题是发生在受众身边、看似平常的问题,注重贴近性,抓准切入点。它选择的热点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重大新闻事件,这类选题最关键的是把握口径,选好报道角度,开拓报道深度,突出时效;另一类是思辨性新闻事件,把握此类选题的关键是要掐准“脉搏”。作为新闻类节目主持人,要想准确捕捉“热点”,就应该锻炼自己的敏锐洞察力,在广泛涉猎新闻信息的基础上,捕捉兼具新闻性、社会性、思考性的信息并进行开掘。曾在《新闻纵横》中播出的《王海现象来龙去脉》、《透视垃圾爆炸现象》、《贪污犯何以当上反贪局长》、《以色列大选谁执牛耳》等,这些选题的确立,无不经过从主持人到受众、从受众到主持人的换位筛选过程。

4.精心研究 定位准确

新闻类广播节目创意与策划中对栏目的定位至关重要,一定要精心研究,因为它决定着节目或栏目的成败。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1)明确栏目的特定内涵,包括栏目的宗旨、特点和风格;(2)确定栏目的功能、品位、对象、层次,力求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雅俗共赏;(3)明确栏目的主次和长度,一经确定,就需要相对稳定。

同样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为例,在创意策划时就明确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和节目方针:配合早晨的《报纸摘要》和晚上的《新闻联播》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报道。主要职能是对重要新闻事件做深入报道和背景分析,揭示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对重大方针加以阐述,释疑解惑;发表一事一议、短小精悍的言论;对热点问题做跟踪报道;播发大型系列、专题报道。《新闻纵横》在明确上述思想和节目方针的基础上,通过创意与策划,再确定栏目设置与定位,具体包括节目形式、名称、选题、播出时间、播出方式、栏目长度等。[8]

(二)创意策划与构思

1.构思的基本原则

(1)从对象出发。从对象出发是指新闻类广播节目在构思时要有针对性。要从受众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想受众所想,急受众所急。要将创意与策划的目标和出发点定位在一切从对象出发,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听众生活,强调针对性和对象感。

(2)从大处着眼。构思不能因小失大。新闻类板块节目应该注重全局的设计,从大局着眼。如整体风格、主题、支持主题的几个较大的栏目、思想、材料、结构框架以及开头和深化主题的方法都应该想得全面、细致、准确,而其他比较次要的思想、小段落、衔接过渡、语言修辞等细微处,事前不必过于拘泥。构思时过于矜持于“发”或“毫”之间,会影响全局的创意与策划。

2.构思的基本环节

(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流畅、独特、变通,也就是说思维进程畅通无阻,思维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思维活动随机应变、触类旁通,思维结果新颖独特、信息量大。构思选题时,思维不受时空限制,越广泛越好。这一阶段可称为发散思维阶段。

(2)连动思维。连动思维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具体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①提炼思想。分析判断哪种思想是主要的、正确的、有意义的,是受众关心的热点。②优化信息量。板块节目的生命力就在于有充足的时间对新思想、新数据、新消息、新知识进行及时准确的传播,使听众便于理解和接受。科学地判断基本材料中信息量大小、信息纯度、信息深度,才能为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源。③提供知识源。知识是板块节目必不可少的内容,增强知识面、知识量,提高知识的科学性和可靠程度是重要的环节。

(3)收束思考。收束思考是把问题集中在一起进行严格的筛选、归纳,确定内容,决定材料取舍和形成提纲,这是完成编辑部设计的最后步骤。

3.构思的基本要求

在确立了新闻类节目的基本内容以后,要对这些被选取的具有一定思想意义的各种材料在位置和顺序上进行合理安排,习惯上叫谋篇布局,即根据节目要求和受众收听心理进行合理的安排处理。在创意策划中,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整体性。整体性指的是新闻类主持人构思节目时要讲究概念上的规模感,主题是大厦的支撑,体现给受众的是一种概念上的宏观的感觉。

(2)顺序性。新闻类广播节目的顺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①线索性。事物的发展,人们认识的形成,都依时间为序,采写时也必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写,具有一定的线索性;②条理性。不存在任何过程的事物,必然存在着内外、大小、轻重、主次等差别。强调顺序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线索清楚,条理通畅,让受众一听就明白。

(3)严密性。指的是新闻类广播节目栏目之间、段落之间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有断落感,不能脱节,也不能生拼硬凑。栏目及栏目之间的调配要遵从节目编辑串联的规律。总之,栏目与栏目之间,栏目的头、尾和中间都要寻求他们的内在联系,追求有机过渡。

(4)灵活性。在实际的构思过程中最忌把原则公式化,既要遵循创作的规律,又要灵活掌握,随机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