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纪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多样化格局的形成

世纪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多样化格局的形成

时间:2022-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后,中国电视剧出现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繁荣景象。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多样化格局的形成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勃然兴起,中国文化呈现出主导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民间文化的多元格局。在电视剧领域,打破了原有的精英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合唱,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所形成的复合语态促成电视剧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

20世纪初叶,中国新文学的发轫承续文学改良的余绪,提倡白话文,把小说作为文学的正宗,在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下,努力使文学艺术走向平民,以唤醒沉睡的国民。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是以启蒙为特色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运动。显然,“启蒙”本身是先知先觉者的开启民智,带有显著的精英色彩。到第二个十年革命文学的倡导,精英启蒙转变为政治启蒙的实践,第三个十年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标志,主导文化初见端倪。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主导文化一直以大众(尤其是农工)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而且知识分子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也纳入到主导文化团结的范畴,因此,文化多元的态势并不明显,主导文化实际上是以一元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时,主导文化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文化,处于支配地位。“文革”结束,被称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以其独立思考的姿态和社会批判精神承担起思想解放的时代使命。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所确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依然保持了中国主导文化的特色。“主导文化”依然是当代文化的“主旋律”。1989年广电部召开的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提出的“主旋律”,是当时主导文化在电视剧领域的场域命名。1994年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这一口号正式定义:“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主旋律的定义既为人们正确认识和界定“主旋律”提供了依据,又为创作的多样化大开了思路。此后,中国电视剧出现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繁荣景象。

中国的大众文化,作为与中国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互动的文化,作为代表百姓意识的文化,依然保持了“交响”中对于主导文化意义的认同。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剧领域的大众文化,以电视剧《渴望》为标志,是以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文化力量的。一部引起万人空巷的《渴望》,其中最为大众关注的便是关于家庭伦理意义的审美叙述。它开启了中国大众审美文化日益繁荣的时代。

随着大众审美文化的崛起,精英文化又将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什么类型的电视剧,无论电视剧文本中的主导话语和大众话语多么强烈,但作为电视剧创作者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血液里,流淌、混合着中国经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交会产生的精英意识,因此在他们的审美叙事中会不可避免地显露出精英文化的烙印,总能隐隐约约在文本中蕴藏他们的智慧。以《编辑部的故事》为例,文本中对于主导文化和市民阶层文化的讽刺与批判,都闪烁着精英的灵光。在创作中,他们依然坚守着中国人文传统的精神家园。

img38

图10-3 《编辑部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