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君主立宪制走向君主法西斯专政

从君主立宪制走向君主法西斯专政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该宪法看似民主,但却受到种种限制,如规定国王有权解散不合他心意的议会。土地改革的实施和新宪法的颁布使罗马尼亚的经济和政治面貌都有所改观。但实质上,罗马尼亚的议会在两次大战期间均为少数社会上层人士所垄断,广大的下层人民群众根本沾不上边。

一、罗马尼亚:从君主立宪制走向君主法西斯专政

罗马尼亚初属同盟国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经过长期观望和一番讨价还价,终于在1916年8月27日转而投靠协约国集团。战争初始,罗马尼亚便全力以赴,一举投入60万兵力。但由于装备落后和指挥不当,屡战屡败,到年底已有25万人阵亡,数十万人负伤,甚至首都布加勒斯特也告易手,全国领土几全部陷落。1917年12月,罗马尼亚只得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停战协定。1918年又和德国单独签订和约。

然而不久便时来运转,协约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罗马尼亚又乘势重向同盟国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取胜而结束,罗马尼亚尽管在战场上丢尽了脸,但最终仍得以战胜国的身份出现在凡尔赛和会上。

战后,罗马尼亚通过各种和约使自己的领土从13.7万平方公里(1913年)增加到29.5万平方公里(1919年),人口也从790万人猛增到1730万人,一跃而成为巴尔干的第一大国(1)

1921年,罗马尼亚在原有王国和新并入的土地上进行了土地改革,共有偿没收土地612万公顷,其中346.4万公顷土地分给了将近150万农户,其余200多万公顷的土地和森林大部分成了公共财产,农民只需缴纳一定的租税,便可加以使用。这一措施导致两个最保守的政党,即保守进步党和保守民主党的社会基础很快消失,从此退出政治舞台(2)。然而仍有3000多个拥有500公顷土地以上的大庄园得以保留下来,使农村中贫富差距的现象依然非常突出。

不久,1923年3月,罗马尼亚又颁布了一部新宪法,它在字面上宣布了罗马尼亚所有居民,不论其种族、语言或宗教信仰如何,一律享有民主权利和自由;承认民族平等和社会平等,形式上保障劳动自由和在患有疾病时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同时还宣布了一些基本的公民自由权。

该宪法看似民主,但却受到种种限制,如规定国王有权解散不合他心意的议会。此外,1925年颁布的行政法规使地方政权进一步从属中央政权,更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倾向。

土地改革的实施和新宪法的颁布使罗马尼亚的经济和政治面貌都有所改观。

然而,罗马尼亚的政坛仍和过去一样,混乱异常。从1917年到1922年,政府的更选和改组将近50次,仅首相就换了7个。

从1922年起,由布勒蒂亚努领导的民族自由党开始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异常重要的作用。布勒蒂亚努及其家族在罗马尼亚的金融业中早就声势显赫,凭借巨大的经济力量,他们在政坛上颐指气使,被人称为“第二王朝”。

民族自由党上台执政后,立即颁布国内贸易完全自由的法令,宣布投机倒把不再为违法;同时又利用人民对流亡在法国的卡罗尔亲王的厌恶心理,极力拥戴卡罗尔亲王的幼子米哈依为王位的继承人,以博取人民的好感。

1926年9月,在罗马尼亚迅速崛起一个称为民族农民党的新兴力量。它是由农村教师米哈拉克领导的农民党和由大资本家兼大地主马尼乌为首的特兰西瓦尼亚民族党联合组成的。其主要成员有一部分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某些怀有民主情绪的资产阶级分子。他们力主组织一个纯粹的农民党,强调农民无需工人的领导,便可以保卫高于一切的农民利益,把罗马尼亚变成巴尔干的丹麦(3)

1928年底,民族农民党在大选中获胜,马尼乌开始上台执政。

1929年开始经济危机,罗马尼亚随即卷入。一战后出现的某些经济上的积极现象立刻一扫而光,从1928年到1931年,工矿企业和银行的倒闭从1040起增加到8357起,其中包括从19世纪就已开设的全国六大银行之一——马拉莫罗什—布朗克银行。农业所遭受的打击更为惨重,到1930年秋天,小麦的价格下跌了45%,玉米的价格下跌了60%。大片耕地荒芜,小麦播种的面积在1913年为420万公顷,而1932年即缩减到280万公顷。农民生活的水平自然也随之大幅下降,1931年时,农民的债务竟达到1200亿—1500亿列伊的天文数字(4)

在经济形势极端恶化的情况下,1933年举行了大选,结果民族自由党取得了55%的选票,因而得以成功组阁。民族自由党的元老杜卡出任首相,但不久便被刺身亡。

继而出任首相的是民族自由党少壮派领导人塔塔列斯库。民族自由党少壮派主要是以“罗马尼亚信贷银行”为核心的一批财阀,在财界和政界都颇有势力。

而此时在政坛上仍是政党林立、相互争斗、混乱不堪。1928年时全国共有7个党,但到1937年时却增至13个党和50个各种类型的政治组织。

除民族自由党和民族农民党两大传统政党之外,还有不少政党游离在这两大政党之外。它们共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两大政党的一些支系,如激进农民党等;

第二类是人民党、民族民主党、农业党和罗马尼亚阵线等;

第三类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政党,如匈牙利党、犹太人党等。

每逢大选时,上述政党都要出来拉选票,争议会中的一席之地,打闹成一团,上演各种各样的丑剧。但实质上,罗马尼亚的议会在两次大战期间均为少数社会上层人士所垄断,广大的下层人民群众根本沾不上边。

即以1933年为例,罗马尼亚议会中主要由三种人占据,他们是律师、各级教育界人士、农业主,根本没有一个工人和农民的影子。

从1922年到1937年前前后后的七届议会中,律师在下院和上院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1.8%和35.5%,农业主相应为14.4%和14.8%,大学教授和教师超过6%,各种级别的神职人员则高于9%(5)

20世纪30年代,罗马尼亚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约有80%的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提供国民收入的54.9%,工业仅提供33.7%,而且在工业中也以轻工业为主,在纺织、食品工业行业中劳动的人要占全体工人人数的40%。

即使是农业也极端落后,二战前夕,约有100万农户连犁都没有。1938年时,全罗马尼亚共有328万农户,但只有4858台拖拉机。20年代的土地改革始终没有完成,根据1930年官方统计,大地主(占地50公顷以上)占农户总数的0.8%,但却拥有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比250万农户(占农户四分之三)所拥有的土地还多。

在此情况下,城乡人民生活都非常贫困。罗马尼亚的人均国民收入比较比利时要低19倍,比瑞士要低6倍,甚至比东欧的捷克也要低2倍。

由于经济落后和政治混乱,因此在罗马尼亚,也和在某些欧洲国家一样,出现了法西斯党和法西斯组织。最早还在20年代,便在大学生中间出现了一个称之为“天使米哈依尔军团”的法西斯组织,1929年和“十字架兄弟”联合在一起。1930年又在科德里亚努领导下,发展成为“铁卫军”。1935年,为掩饰自己的真面目,一度更名为“一切为了祖国”。

1935年又组成由库扎和戈加领导的,带有法西斯色彩的民族基督教党。此外大力鼓吹法西斯主义的还有罗马尼亚民族社会党等。

罗马尼亚法西斯党宣扬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倡导所谓“罗马尼亚主义”。同时提出不少蛊惑人心的口号,如“没有工作也就没有面包,没有面包也就没有工作”,以争取失业者的支持。在农村,他们允诺分给每个农户半公顷的土地,而在城市中则宣扬他们将开辟“社会正义和友谊的时代”(6)

由于在巴尔干半岛,罗马尼亚是犹太人最集中的地方,罗马尼亚政府在30年代便开始推行排犹主义,在政府机关中清洗犹太人,到处没收犹太人的财产。再加上除1921年成立的罗马尼亚共产党和1933年成立的由格罗查博士领导的农民阵线外,其他政党对法西斯主义都没有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所以法西斯主义日益嚣张。“铁卫军”在1931年的大选中仅得3万张选票,但到1937年便得到15.58%的选票,民族基督教党也得到9.15%的选票,因此他们便跳出来,公开争夺政权。

这时,早在一边窥伺已久、跃跃欲试的国王卡罗尔二世便出来积极活动,和国内的法西斯分子沆瀣一气,急欲建立君主法西斯专政。

卡罗尔二世是国王斐迪南的长子,1914年便立为王储。但因生活放荡和婚姻方面的丑闻不断,1926年便被放逐国外。1927年斐迪南去世后,卡罗尔的幼子米哈依便立为王。但卡罗尔不服,在军队及上层官僚中展开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于1930年回国,宣布自从1927年便已登基,成为罗马尼亚的国王,称卡罗尔二世。

卡罗尔二世横行不法,巧取豪夺,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本人成为罗马尼亚信贷银行的主要股票持有人,在国内的41家银行及企业均持有股票,总价值达6亿列伊。

卡罗尔二世的目的是取消君主立宪制,建立起国王的个人独裁。事实上,除国王一人未动外,罗马尼亚政府宛若走马灯,不断更换,从1930年至1940年共换过25个首相、390个大臣。

在1937年大选中,原执政的民族自由党未能如愿取得多数,于是卡罗尔二世便任命戈加和库扎组成新政府。他们两人上台方一周,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便上扬40%,以致民怨沸腾,于是只得匆匆下台。

卡罗尔二世对此并不感到吃惊,1938年2月10日又任命年迈体衰的总主教克里斯蒂亚出任首相。由这样一个老人来承担管理国家的重任显然是不可能的,国王独裁由此揭开序幕。

还在1938年1月,卡罗尔二世便公开对英国《每日先驱报》的记者声称:“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我的政府,它事事必须得到我的赞同。当我对它不满意时,我就把它撤换掉。”(7)

1938年2月21日,罗马尼亚颁布新宪法草案,仅仅3天后,2月24日便借助所谓“全民公决”予以通过。

新宪法把大权集中在国王一人手中,规定国王有立法权,议会议员必须向国王宣誓效忠。国王有任免大臣的权力,所有大臣都必须向国王效忠和负责。

新宪法规定由三个职团,即农业和手工业、商业和工业,以及自由职业的三个职团的代表来推举议员。上院的议员均由国王任命,凡失业者一律无选举权。一切反对现存政治和社会制度的行为均视为非法。

按照新宪法规定所选出的议员组成为:258名议员中有107名银行家、工业主和地主,55名律师,30名教授和教员,2名餐馆老板;上院的组成大抵也是如此。

新宪法公布后,国王下令解散所有的政党和政治组织。此后所有工会组织也都被勒令解散,罗马尼亚仿效意大利和葡萄牙两个法西斯国家,组成各种职团,以保障“劳动和资本的协调”。当时准备建成440个职团,联合成44个联盟。到1940年夏已建立238个职团、18个联盟。

在宣布取消所有政党后,国王下令建立全国唯一的政党,即“民族复兴阵线”。当“铁卫军”对此表示异议时,双方即发生激烈冲突。结果,“铁卫军”主要头目均被逮捕,并被判刑,其中科德里亚努等人被处死。

卡罗尔二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为10个大区,每个大区的行政长官都由他亲自任命,并负责统管地方上的一切事务

1939年2月组成“民族复兴阵线”的首届政府,由国王的亲信卡林纳斯库出任首相。

卡罗尔二世在“民族复兴阵线”的最高机构上强调:“我们现在的制度并非仅仅否决民主,它应该在民族条件下适应国家极权发展的新的道路。”国王在排挤“铁卫军”后便满怀信心地指出,罗马尼亚已有可管理的经济、可管理的政治、可管理的社会,从而成为一个可管理的国家。

到1939年夏,这位容易自满的国王甚至自夸:“今天全国充满宁静和道义上的统一。”但情况远非如此,当年,卡罗尔二世的宠臣卡林纳斯库便被暗杀。

1940年6月,为了加强对国家的控制,卡罗尔二世又颁布一项命令,将“民族复兴阵线”改组为“民族党”,并亲自出任该党的领袖,照他的想法,用党政合一的办法,一定能把罗马尼治理好。

但此时罗马尼亚国内外的局势却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在经济上,罗马尼亚将大量资金都花在军事上。1938—1939年的军费预算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7.3%。外国资本乘势大量涌入,尤以德国资本为最,根据1939年3月签订的《罗德经济条约》和1940年5月签订的《罗德石油条约》,德国得以乘机全面控制罗马尼亚的经济。

在外交上,罗马尼亚最初试图接近英、法两国,借此巩固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1938年11月,卡罗尔二世借访问英、法之机,大谈和它们的友谊,但结果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只得无功而返。

罗马尼亚既和英法无友谊可谈,又和苏联交恶,于是在国际上就陷于彻底孤立的地位。1940年6月,苏联向罗马尼亚索还比萨拉比亚和北部布科维纳,罗马尼亚出于无奈,向德、意求援,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却置若罔闻,根本不予理睬。紧接着,希特勒又和墨索里尼主持所谓“维也纳仲裁”,将4.3万平方公里的特兰西瓦尼亚从罗马尼亚版图中划归匈牙利。同年9月,罗马尼亚又和保加利亚签订协议,将南多布罗加奉还给保加利亚。

卡罗尔二世在国际舞台上丢尽了脸面,遭到国人的指责和唾骂,在国内已无法容身,只得在1940年9月5日将王位交与其子米哈依,然后仓皇出走国外。

此后,罗马尼亚的军政大权均落入安东奈斯库将军之手,这位曾经担任过罗军总参谋长和国防大臣的军人与法西斯分子来往密切。卡罗尔二世下台后,立即将罗马尼亚组成“民族军团国家”,自任“国家领袖”,进一步深化法西斯体制。

安东奈斯库最初依靠“铁卫军”上台,但在1941年初又和后者发生冲突,并在希特勒支持下取得胜利。希特勒总在背后操纵罗马尼亚的政局,他一贯的手段是支持强者,所以我们才看到君主法西斯专政和军人法西斯专政交替的局面。

1940年秋,德军开始进驻罗马尼亚。同年11月,罗马尼亚正式加入轴心国集团。

1941年6月,安东奈斯库又追随希特勒进攻苏联。有关进军东方的计划,希特勒连墨索里尼也没有透露过,但却告诉了安东奈斯库,后者大喜说,打俄国人再好也没有的了!但仅过了3年多时间,却迎来了安东奈斯库政权的覆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