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混乱动荡走向君主法西斯专政

从混乱动荡走向君主法西斯专政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反对投机倒把,并将大型住宅充公。政变后迅速成立了以常可夫为首的新政府。农民联盟政府的被推翻、9月武装起义的失败和常可夫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保加利亚走向法西斯专政的第一步。1925年4月16日,党内一批极端主义分子利用常可夫政府一批高官云集索菲亚大教堂之机,进行爆炸,导致150多人被炸死,500多人受伤。

三、保加利亚:从混乱动荡走向君主法西斯专政

1918年底,同盟国在战争中已呈全面溃败之势。保加利亚首当其冲,9月17日,协约国军队在马其顿突破保加利亚军队的防线。22日,溃不成军的保加利亚军队中爆发了起义。24日,起义者攻占设在丘斯滕迪尔的保军司令部,并向首都索菲亚进军。26日,起义者攻占了距首都30公里的拉多米尔。27日,保加利亚农民联盟领导人斯卡洛夫加入起义队伍,宣布成立共和国,并推出另一位农民联盟领导人斯坦鲍利斯基为共和国总统。29日,起义者又占领夫拉达依,进一步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为挽回残局,保政府急忙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议,并借德军之力,击退起义者的进攻,于10月2日占领拉多米尔,全面镇压了起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保加利亚造成巨大损失,共有35万人伤亡(包括两次巴尔干战争),占全国男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另有70%的工矿企业全部或部分停产。根据1919年11月签订的纳依和约,保加利亚失去十分之一的国土,尤其是把西色雷斯割让给希腊,从而失去爱琴海上的出海口,对自身今后的发展甚为不利。此外还要支付一笔为数巨大的赔款(相当于战前国民财富的1/4),须在37年内付清。

从1918年秋开始,国内局势开始持续动荡。保加利亚农民联盟、保加利亚工人社会民主党(广泛派)和激进民主党三个左翼政党长期活跃在政坛上,并组成同盟,联手出击。

1919年8月在议会选举中,农民联盟获得26.8%的选票,共产党(由工人社会民主党(紧密派)于1919年5月成立)获得18.2%的选票,激进民主党获5.2%的选票,左派力量日趋壮大。此后便组成由农民联盟领导的联合内阁。

1920年3月,在大选中农民联盟更是气势如虹,获得38.16%的选票,得以组成清一色的农民联盟内阁,开始在保加利亚单独执政。

农民联盟领导人有长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他们否认阶级斗争,认为社会中只有阶层,而无阶级,因而只有阶层斗争,首先是农民反对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所有城市阶层,因为它们都剥削农民。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饮食、自卫和拥有私有财产的各种本能。政党已过时,应让位于像农民联盟这样的阶层组织。毫无疑问,这一套所谓理论是完全错误的,也正是它导致了农民联盟的失败悲剧(17)

斯坦鲍利斯基出任首相后,按照他的思路,立即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以下的改革:首先是对粮食贸易实行垄断,将所有粮食贸易均交给农业合作组织去运营;其次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减少土地税和牲畜税。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反对投机倒把,并将大型住宅充公。

1921年4月,政府颁布劳动土地所有制法令,根据这一法令,私人土地所有限制在30公顷范围内,凡超出者均加以拍卖。国家、寺院和从私人处获取的土地组成国有土地基金,将它们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20年内偿付其所值。到1923年,约有7.5万农户分得了土地。

政府所采取的不少措施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普遍欢迎,但也有不成功之处,如全民劳动制的结果是仅有劳动人民在执行,而厂主和富农却依然不劳动,却因此获得了廉价劳动力(18)

农民联盟政府对同样是劳动人民的政党,即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却采取了歧视,甚至敌视的态度;同时又完全忽视大资产阶级正在积蓄力量,伺机反扑。反对农民联盟政府的力量当时有两支:一支是1922年7月初联合所有资产阶级反对派政党的所谓“宪政联盟”;二是由与垄断组织有密切联系的索菲亚大学教授常可夫领导的,得到反动军官支持的所谓“人民协商”。为了反对农民联盟政府,他们联合起来,打出各种旗帜,包括“恢复被损害的宪法”。1922年7月15日,“宪政联盟”呼吁保加利亚人民恢复议会制度。

农民联盟和共产党虽然在惩处卷入一战的战争罪犯问题上达成共识,但未能进一步采取更紧密的联合行动,双方一直处于分裂,甚至对立的状态。

1923年4月,在又一轮大选中,农民联盟再次轻易取胜,取得了议会中245席中的212席,从而更坚信只要通过这种议会制度便能将自己的一套理论付诸实现,从而解决保加利亚所面临的所有问题。

在一片欢呼声中重新上台的农民联盟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各种敌人放松了警惕。1923年6月9日夜,“人民协商”依靠军队发动政变,一举推翻农民联盟政府,其成员或被捕,或被杀,就连斯坦鲍利斯基本人也未能幸免,成为政变的牺牲品。

政变后迅速成立了以常可夫为首的新政府。

保加利亚共产党在这一事变中采取了中立主义的立场,认为农民联盟和“人民协商”之间的斗争,纯粹是资产阶级两个派别之间的内讧,无产阶级不应加以干预。只有当常可夫政府暴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在全国范围内追捕和残杀进步人士时,共产党中央才在9月20日决定武装起义。领导起义的有著名的共产主义战士季米特洛夫和科拉罗夫,但由于准备工作不够严密,再加上领导层内出现意见分歧,因此除西北地区的起义从9月23日坚持到29日外,其他地区都较早就遭到镇压。

农民联盟政府的被推翻、9月武装起义的失败和常可夫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保加利亚走向法西斯专政的第一步。

保加利亚共产党发动9月起义遭到失败,不仅有党内、国内的因素,而且还因为当时整个欧洲形势已转入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革命高潮已经过去。

而此时党内的左倾情绪、冒险主义情绪却在抬头。1925年4月16日,党内一批极端主义分子利用常可夫政府一批高官云集索菲亚大教堂之机,进行爆炸,导致150多人被炸死,500多人受伤。但常可夫及许多大臣均得以幸免。此后,政府以此为借口,在全国推行恐怖政策,数以千计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均遭杀害。

1938年,保加利亚共产党和成立于1927年的工人党合并成保加利亚工人党,使自身具有合法的地位,以便今后可以采取更灵活、更有效的斗争手段。

与此同时,右翼势力也不断重新组合。1926年初,常可夫被倾轧下台,但此后他一直代表保加利亚的极右势力活跃在政坛上。

常可夫先后任议长、教育大臣,并在1923年另起炉灶,组建起名为“民主协商”的组织,不断宣传自己的观点,力图壮大自己的势力。

他坚持认为党并不具有阶级性,而是全民性的,还再三强调,应高举起保加利亚民族主义的旗帜,以和当时在欧洲猖獗一时的法西斯主义相呼应。

常可夫认为应该保护中产阶级的利益,因为中产阶级“过去是,将来也一直是一个社会制度的支柱”。他还经常呼吁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善政府对农村的管理。由于曾经在政府中担任过教育大臣的职务,所以他对如何培养年轻人的问题也时常发表自己的见解,认为只有通过学校—教会—兵营三位一体的途径,才能造就一个合格的公民(19)

虽然“民主协商”自称一度成长到有14万成员,并有自己的青年组织,但当时保加利亚的局势也和整个欧洲一样,非常复杂:一方面是工农群众奋起斗争;另一方面则是极右势力也蠢蠢欲动,成立了“保卫祖国”这样的法西斯组织。

“民主协商”在此情况下开始分裂,军人组成的“军事同盟”于1933年11月便开始秘密准备政变,抛开喋喋不休的常可夫,走自己的路。

常可夫本准备于1934年5月20—21日召开“民主协商”的党代表大会,以巩固他在党内以及政坛上的地位。但5月19日,在常可夫不知情的情况下便爆发了政变,把这位老政客的如意算盘砸个粉碎。

政变后由格奥尔基耶夫上校出任首相。他上台后立即中止实行宪法,解散议会,取缔所有政党,镇压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把保加利亚仅有的一层薄薄的民主外衣撕得粉碎。这是保加利亚走向法西斯专政的第二步。

只有到此时,真正左右保加利亚政治走向的两股势力:垄断资本和国王鲍里斯三世及其宫廷才终于浮出水面,正是他们最终确立了保加利亚的君主法西斯专政。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保加利亚的经济尽管有所发展,但始终是个农业国(农民占全部劳动人口的80%),耕作方法相当落后,仍然有47.1万张木犁在使用(20)。工业在国民收入中占三分之一,出口的90%为农产品;在工业中,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为3∶1,轻工业要远远超过重工业。

然而,应该指出的是,保加利亚虽然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但经济中的垄断现象依然存在,在金融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929年时全国共有159家银行,1934年时通过大量合并,变为107家。

保加利亚经济上的垄断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国资本的涌入而造成的。以金融业为例,1930年时,保加利亚银行、保加利亚人民信贷银行和法国比利时银行合并,便成为全国最大的联合保加利亚银行。到30年代中期,外国资本在工业中所占的份额约为二分之一,在商业中约占近40%,在银行信贷中占四分之一,在运输业中占63%。据不完全统计,到1935年时,外国资本在保加利亚的经济运营中约占41%的份额。

1927年成立的“兹维诺”(意为环节)是一个很有力量的政治组织,主张国家为超阶级、超党派和超民族的,有权干预经济。它主要依靠由军官组成的“军事同盟”的支持,到1934年时已成功地从3000名军官中招募到800人参加,多数为中下级军官,故又称“大尉军团”。他们不谙政治,但对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情况比较了解,希望依靠上层的精英分子来改变保加利亚的现状。正是通过“兹维诺”使垄断资产阶级得以有武力作为自己的支撑。

也正是“兹维诺”和“军事同盟”联手,一起在1934年5月19日发动政变。政变后新政府的首相格奥尔基耶夫上校是橡胶公司管理处的主席,和联合保加利亚银行有密切关系的米济列夫出任内政大臣,国际银行行长波雅特热耶夫则担任国民经济大臣一职,主持纺织联合公司工作并和法国资本有紧密关系的波达洛夫则就职外交大臣。这样不难看出格奥尔基耶夫内阁由清一色的垄断资本家组成。

然而国王鲍里斯三世对此并不满足,他必须让他本人及宫廷来控制整个保加利亚的政局。此后他频繁更换首相和大臣。1935年秋,他的心腹之患——“军事同盟”的势力被彻底根除。同年11月,鲍里斯三世的亲信克先伊凡诺夫出任首相,至此君主法西斯专政终于在保加利亚确立。

此后鲍里斯三世便极力推行亲德路线。1941年3月,保加利亚加入轴心国;4月又追随德意等国侵略南斯拉夫和希腊,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保加利亚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