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议会制王国走向专制王国

从议会制王国走向专制王国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南斯拉夫:从议会制王国走向专制王国1917年7月20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中,塞尔维亚王国首相帕西奇和流亡国外的南斯拉夫人委员会主席特鲁姆比奇签署了著名的《科孚岛宣言》,宣布支持所有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在卡拉乔治维奇王朝统治下组成“一个民主的和实行议会制的君主国家”,国家议会和市议会均由男性公民选举产生,但究竟采取中央集权制,还是联邦制的问题则未提及。

二、南斯拉夫:从议会制王国走向专制王国

1917年7月20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中,塞尔维亚王国首相帕西奇和流亡国外的南斯拉夫人委员会主席特鲁姆比奇签署了著名的《科孚岛宣言》,宣布支持所有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在卡拉乔治维奇王朝统治下组成“一个民主的和实行议会制的君主国家”,国家议会和市议会均由男性公民选举产生,但究竟采取中央集权制,还是联邦制的问题则未提及。当时塞尔维亚政府倾向于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塞尔维亚;而南斯拉夫人委员会则主张各个南斯拉夫民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国家。1917年8月11日,流亡在瑞士的黑山民族团结委员会对该宣言表示支持。从各方面看,《科孚岛宣言》可视为未来的南斯拉夫的出生证书。

1918年12月1日,在贝尔格莱德宣布建立“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国王是出身于卡拉乔治维奇王朝的塞尔维亚国王佩塔尔一世。

这个新成立的国家吸收黑山、波黑、马其顿、伏伊伏丁那、达尔马提亚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总面积达24.8万平方公里,成为巴尔干的第二大国。至于人口,据当时统计,约有1200万人,由于新南斯拉夫的各个地区在一战时均受炮火的蹂躏,损失约190万人,其中尤以塞尔维亚最为惨重,占损失总数的43%。

在两次大战的20年间,南斯拉夫的经济固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据1921年的人口普查,78%以上的人口均以农业为生,而到二战前夕,从事农业劳动的人仍占总人口的74.4%。

从1919年就开始的土地改革,速度异常缓慢,为时长达12年之久,到1931年才告一段落。尽管约有50万农户分得了土地,但教会仍保留了相当规模的地产,大地主也得到了多达40亿第纳尔的补偿,在农村中依然很有势力。

农业生产以相当原始的方式进行,木犁和铁犁依然是主要的生产工具,拖拉机自然是奢侈品。

南斯拉夫在欧洲是最大的甜菜生产国之一,但在糖的消费方面,在欧洲却名列末尾,每年按人口计算的糖的消耗量,英国为53公斤,而南斯拉夫只有4公斤。

南斯拉夫有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受外国资本的控制,所以工业极不发达。外国资本几乎完全控制了南斯拉夫的全部有色金属矿,外国资本雇佣的矿工占南斯拉夫全部矿工的半数以上。外国资本控制着南斯拉夫的全部经济命脉:在电力生产中占60.3%,在褐煤生产中占55.5%,在糖的生产中占76.1%,在铜和铝的生产中占100%,在商船队中占70%,在棉纱的生产中占98.2%,在火柴的生产中占100%(8)

两次大战期间,南斯拉夫在欧洲是仅次于希腊的负国债最多的国家。1925年,南斯拉夫的国债为250亿第纳尔,1932年高达390亿第纳尔。1937年,国家的外债高达450亿第纳尔,而内债则为100亿第纳尔。

南斯拉夫始终是欧洲发达工业国的一个农业附属国,在工业产品上它们有着巨大的剪刀差,要买一台打字机,南斯拉夫就得出口5万公斤的铁矿石、3千公斤玉米或334公斤猪肉。这样一来,南斯拉夫按人口计算的国民收入就少得可怜,与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一样,都是欧洲最穷的国家。如果拿到世界上去比一下,那就更加显得寒酸。1938年,南斯拉夫人均年国民收入为60—70美元,德国为337美元,美国为521美元。全国有44.60%的人为文盲,只有30.1%的适龄儿童能入学(9)

经济发展迟缓,同时在政治上也围绕南斯拉夫究竟应该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还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的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

1921年6月28日(圣维多夫丹节),制宪议会通过的宪法规定南斯拉夫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在制宪议会上,帕西奇领导的激进党和塞尔维亚民主党,以及斯洛文尼亚人民党、波黑的南斯拉夫穆斯林组织都积极支持中央集权制。然而斯捷潘·拉迪奇领导的克罗地亚农民共和党则坚决反对,拉迪奇出身农民,在法国受过教育,思想激进。1919年2月曾致函美国总统威尔逊,呼吁他承认克罗地亚共和国,并随即把克罗地亚农民党加上“共和”二字(10)。如果不是帕西奇采用贿赂、威胁等手段收买一些小的党派和组织,那么这部宪法是否能通过,就会大成问题。

宪法一经通过,“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正式成立。1921年8月,佩塔尔一世去世。11月6日,佩塔尔一世次子、王储亚历山大登基,称亚历山大一世。

尽管宪法通过,王国正式成立,但有关中央集权制还是联邦制的争论却沸沸扬扬,一直无法平息下去。

根据1921年的人口调查,塞尔维亚和黑山人口占总人口的41%,而克罗地亚次之,其人口占总人口的24%,虽然人口较少,但经济却比塞尔维亚来得发达(11)。因此要在各方面都屈居第二位,显然会于心不甘。所以当塞尔维亚倾向于中央集权,喜欢处处大权在握时,克罗地亚自然为联邦制叫好,鼓吹权力分散了!事实上,在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的背后,正是民族主义的力量在发挥着作用。

在王国内,塞尔维亚的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有恃无恐地推行着塞尔维亚霸权主义,取消了各地区的议会,禁止阿尔巴尼亚人、马其顿人等少数民族在公共场合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政府推行币制改革,使塞尔维亚的第纳尔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损害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利益。但赋税却未实现全国统一,在塞尔维亚人集中居住的地区,税收最轻,使塞尔维亚人从中受益。

政府中的高级职位全由塞尔维亚人占据,从1918年到1929年的24届政府中,97%的首相职位、100%的国防大臣职位、92%的内务大臣职位、83%的外交大臣职位、87%的司法大臣职位全由塞尔维亚人担任。这种情况在军界更形严重,1941年前夕,在165名将领中,有161名塞尔维亚人,另有2名是克罗地亚人,2名是斯洛文尼亚人。

克罗地亚农民共和党坚决抵制和反对这种塞尔维亚霸权主义,其领导人斯捷潘·拉迪奇力图为克罗地亚找到一个应有的位置。拉迪奇尽量在西方搜索和思考克罗地亚的命运,他不止一次地指出:“克罗地亚无论从地理上、政治上或文化上来说,都不是巴尔干的一部分”。(12)拉迪奇大声呼吁克罗地亚应向全欧洲开放,要使萨格勒布市成为一个欧洲的首都(13)。正是在此思想基础上,这位农民领袖突发奇想,竟认为在南斯拉夫境内,只有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才算得上是民族,其他人,甚至马其顿人、黑山人也没有资格称为民族,因此只要在前三种人之间建立起一个联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拉迪奇本人和他领导的克罗地亚农民共和党在国内都颇有威望,为扩大影响和争取支持,他于1924年出访维也纳和英、法两国,但均遭冷遇,只有在苏联受到热烈欢迎,并被吸收加入共产国际领导的农民国际。

回国后他一度被捕入狱,但后与政府和解,将党名中的“共和”字样删去,拉迪奇遂得以进入政府任教育大臣。但因外交政策问题与政府发生意见分歧,便与独立民主党领导人合作,组成农民民主同盟,成为反对派。

1928年6月20日,在议会内就外交政策发生激烈争执,一塞尔维亚极端分子开枪打死两名克罗地亚农民党议员,拉迪奇被击中负重伤,不久去世。此一暴力事件引发国内政局的激烈动荡。反对派纷纷指责政府阴谋制造了这一流血事件,应对此负责。

亚历山大一世则乘机于1929年1月6日发动军事政变,在《国王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人民宣言》中宣布废除1921年宪法,解散议会,禁止一切党派的活动,所有大权从此都集中在国王手中。亚历山大一世把所有这一切都解释为无法和政党进行合作。

10月3日又颁布了改组行政系统的法令,133个专区全部被撤销,全国分成9个大的巴昂辖区和贝尔格莱德特区。与此同时,国家的正式名称也由“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改为“南斯拉夫王国”,因为只有一个南斯拉夫人民。

1929年标志着专制王国在南斯拉夫的建立。不过亚历山大一世在推行强硬政策的同时,也注意到如何缓和人民的不满,以及调和民族之间的矛盾。

王国政府宣布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各地区税收平等,并对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资本家扩大贷款,以拉拢当地的上层。1929年建立国家银行,70%的贷款均给予地主和富农,1930年有3亿第纳尔的贷款分给8000个地主和富农(14)

克罗地亚民族主义分子对王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作出了强烈的反应。1929年成立了以帕韦利奇为首的极端组织“乌斯塔莎”(意为起义者)。帕韦利奇及其周围的同伙是一批更加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他们声称:“西部的整个斯洛文尼亚、东部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桑贾克,一直到科索沃,以及黑山都是克罗地亚的领土。”而帕韦利奇本人则断言:“克罗地亚人根本没有斯拉夫血统,他们是哥特人的后代,关于他们是斯拉夫人的想法是人为地强加于他们的。”如果说拉迪奇反对的是塞尔维亚霸权主义,那么帕韦利奇倡导的却正是克罗地亚霸权主义。

从1931年起,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扩展,南斯拉夫的经济状况也日益恶化。在这一年的前6个月,进出口减少了25%,对外贸易出现了2.65亿第纳尔的赤字。5月,南斯拉夫不得不向法国举债10亿法郎来稳定第纳尔;随后又用高于国际市场60%的价格来收购国内的小麦,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1932年的洪灾致使几十万公顷的田地被淹,在国内某些地方造成了饥荒。

面对国内经济的困难,再加上人民对专制制度的严重不满,王国政府不得不于1931年9月颁布一部宪法,宣布所谓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但每种自由都限于“法律范围之内”,而这些法律又都是在独裁统治之下制定的,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民主可言。议会由两院组成,但大臣们却只对国王负责,因而议会也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

虽然社会各阶层对这部宪法仍很不满意,但从青少年时代便在俄罗斯宫廷中打发日子的亚历山大一世,对专制历来很欣赏,坚持不能给人民以太多的自由,南斯拉夫有这样一部宪法已是足够的了!(15)

许多极端主义分子如帕韦利奇等都纷纷逃亡国外,有不少人投奔意大利。1934年10月9日,出访法国的亚历山大一世在马赛港和前来迎接的法国外长巴尔都一起被刺身亡。有关这次刺杀事件的来龙去脉,至今仍未有定论。帕韦利奇为此还专门写过一部小说。不过比较确切的说法是实施此次刺杀的是克罗地亚的极端分子,而在幕后操纵的则是当时德国驻法使馆的武官,后来的北约欧洲盟军地面部队司令斯彼尔得斯(16)

1934年亚历山大一世被刺身亡后,他的儿子彼得二世继位,并由他的堂弟保罗亲王任摄政。

随着欧洲局势的日趋紧张,王国政府意识到必须尽快缓解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矛盾。经过政府和反对派长期的谈判,1939年8月26日,保罗亲王才和农民民主同盟主席马切克签订了协定,规定成立一个新的巴昂辖区,定名克罗地亚,其居民除穆斯林和塞尔维亚人外,均为占这个辖区总人口74%的克罗地亚人。外交、国防、贸易、运输和公安均由中央政府负责,而萨格勒布市则设有自己的议会,以负责某些特定的职责。立法权由市议会和国王分享,巴昂由国王任免。

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的联合政府,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均参加,马切克还出任副首相一职。这样一来,南斯拉夫至少呈现出一种表面上团结的局面。然而,这一切都来得太晚了,因为离二战爆发的日子只有5天,离德军的入侵也只有一年多一点的日子。面对强大的入侵者,南斯拉夫事实上是四分五裂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征服南斯拉夫后能迅速地建立起一个所谓的“克罗地亚独立国”来,便是一个明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