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罗斯福新政到凯恩斯主义

从罗斯福新政到凯恩斯主义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凯恩斯所创立并为其追随者所发展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突出政府赤字支出对总需求的扩张作用。西方学者发表评论说,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凯恩斯的这些政策主张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学理上的解释,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还获得了“战后繁荣之父”的美称。

(三)从罗斯福新政到凯恩斯主义

经济活动中存在不受限制的自由吗?1929—1932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就是对自由竞争的一种惩罚。在这场危机中美国首当其冲。大危机期间,美国先后有10万余家企业倒闭,5 000多所银行破产,生产骤降80%左右,1 700多万人失业,其萧条景象无异于“世界末日”到了。面对危机,信奉自由主义的胡佛总统一筹莫展。大危机有力冲击了自由市场和自我负责的理念,动摇了美国社会制度的根基。大危机使美国社会的主流——中产阶级同样遭受深重苦难,他们曾经坚守的勤劳工作和节俭就能成功的信仰受到巨大冲击,他们曾经坚持的个人应对自己命运完全负责的观念受到空前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没有绝对的自由,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受束缚的“由自”。在大危机中,民众对政府的盼望和信赖强化了。在支持国家干预和反对国家干预的斗争中,主张国家干预的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被推上了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的位置。罗斯福在整顿银行、规范证券市场的同时,成立公共工程局,由国会拨款数十亿美元举办公共工程;呼吁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拨款数亿美元直接救济全国近600万面临生存危机的贫困人口;呼吁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规定给退休劳动者提供养老金。这一系列措施的经济学原理是,由政府来花资本家们不愿花的钱,从而扩大社会需求,抑制生产过剩。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公共工程局建造了全国70%的新校舍、65%的污水处理厂、35%的医院和卫生设施。

罗斯福新政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到1932年,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占全国劳工总数1/4的人口失业。

img49

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就任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如果说美国总统罗斯福从实践角度进行了抑制经济危机的有益尝试,那么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年)则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两者互相印证。

凯恩斯主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33—1946年)是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术、思想和政治舞台的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也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应付内外危机、实现国家治理政策根本转换的枢纽型人物。由凯恩斯所创立并为其追随者所发展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img50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促使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即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停滞或倒退归结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认为合适的办法是将劳动的价格降低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促使价格下降,促进购买力就业)回升,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是必须采取的办法,其他关键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国家预算,削减财政支出。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该书指出:经济危机是由于“需求不足”,在总需求不足的状况下,如果政府增加其购买量,总需求就会增加。凯恩斯提出了与以往经济学截然相反的摆脱危机的方法。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突出政府赤字支出对总需求的扩张作用。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出版,立即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西方学者发表评论说,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有的学者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1998年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感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他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指出市场机制不能自动保证社会需求的充分实现,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经济危机、失业和分配不公等弊端,要求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和调节。凯恩斯认为,治理经济危机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财政政策由国家直接进行投资或消费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以此来提高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即使财政出现经常性赤字也无关紧要。他主张政府承担公共事业投资,承担社会福利责任,并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公民实行福利开支救济,主张实行高额累进税政策进行收入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增加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凯恩斯的这些政策主张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学理上的解释,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还获得了“战后繁荣之父”的美称。原为奥地利人后加入美国国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1883—1950年)写过传记性作品《从马克思到凯恩斯》,书中指出:马克思和凯恩斯都深入分析了经济危机的原因,但他们提出的医治经济危机的处方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