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世纪的教会和罗马教皇制度的发展

中世纪的教会和罗马教皇制度的发展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的努力罗马天主教会在 10 世纪的混乱状况下实际上并未得到承认。962 年,神圣罗马帝国宣布成立。10—11 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头几位皇帝谴责罗马教会的令人憎恶的局势,力图使教皇成为由他们任命的人。至于那些维护独立判断或尊重自己职位的罗马教皇,他们总的打算在于既要摆脱罗马暴民和贵族的影响,又不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附庸。格列高利七世认为教会应站在尘世社会以外,对人类的全部活动进行判断和指导。

处于危机中的教会但是,倘若我们回到 10 世纪,即公元 1000 年以前的混乱年代,就会发现教会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处于命运未卜的环境中。教会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教会支离破碎,活动范围有限,每个主教都各行其是。虽然教士是唯一有文化的阶级,但许多教士自己既不能读,也不能写。基督教的信仰与旧异教徒巫术和迷信混杂在一起。神学塑造了天主教会传统,但大多数基督徒对神学一无所知。修道院陷入衰败,教士们经常住在情妇家里,而这通常是得到宽恕的。教士结婚成为习惯,为的是他们可以有合法的儿子,然后经过一番策划,把他们的教会职务传下去。由于大领主委任主教,小领主委任教区牧师,因而粗鲁的俗人经常支配着他们的教士邻居。一旦人们真的想到罗马时,便产生一种对传说的遥远事物肃然起敬的朦胧感情,其实罗马主教即教皇的影响,在他自己的城市中却并非很大,并受到无礼的待遇。

改革的努力罗马天主教会在 10 世纪的混乱状况下实际上并未得到承认。至少就人类的成果方面来说,罗马天主教会实际上是在 11 世纪与中世纪盛期的其他机构一起建立起来的。

促进改革的推动力来自多方面。有时,个别世俗统治者会着手对自己领地的状况进行整顿,为此,他坚持对他的教士要有严格的控制。962 年,神圣罗马帝国宣布成立。这个帝国按说是加洛林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延续,像它们一样,它在理论上是与拉丁基督教世界相连的,负有维护和扩大基督教信仰的特别使命。无论法国,还是英国(或者是成为基督教国家的西班牙、匈牙利、波兰和斯堪的纳维亚)都不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的这种权利。但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曾一度包括德意志和意大利。10—11 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头几位皇帝谴责罗马教会的令人憎恶的局势,力图使教皇成为由他们任命的人。

与此同时,兴起了一场源于精神层面的宗教改革运动。严肃的基督徒们承担起改革的重任。他们在法国的克吕尼建立起一座新修道院,随即在各地有了许多分院。克吕尼派的目的在于净化修道院的生活,树立高尚的基督教观念,使所有僧俗都对之尊敬。为了使自己摆脱地方上的直接压力、贪婪、狭隘、无知、家族野心和自满这些腐化堕落的主要根源,克吕尼派拒绝承认除罗马以外的任何权力机构。因此,恰恰是在罗马处于最不利的形势下,整个欧洲的许多基督徒树立起罗马和罗马观念的威信,将它作为拯救整个拉丁基督世界免堕深渊的一种手段。

至于那些维护独立判断或尊重自己职位的罗马教皇,他们总的打算在于既要摆脱罗马暴民和贵族的影响,又不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附庸。1059 年,教皇尼古拉二世颁布敕令,规定以后的教皇必须由红衣主教选举产生。当时,红衣主教就是罗马城各教堂的教士和邻近主教管区的主教。教皇尼古拉将选举未来教皇的权力委托给红衣主教,是希望排除来自教士以外的所有影响。虽然后来不时还有来自外部的影响,但从此教皇都是由红衣主教选举产生了。

格列高利七世第一个这样选举产生的教皇是格列高利七世,又称希尔德布兰德,他是一个生气勃勃、意志坚强的人,1073 至 1085 年任职。他曾与克吕尼改革者有过联系,梦想能有一个普遍接受罗马教皇指引的、经过革新而恢复生气的欧洲。格列高利七世认为教会应站在尘世社会以外,对人类的全部活动进行判断和指导。教皇如果认为国王和皇帝罪孽深重,那他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和惩处。他的想法虽不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政府”,但却要建立一个精神上的相应机构,即世界教会,由忠诚笃信、纪律严明的教士负责管理,实行单一权力的中央集权。他一开始就坚持教士要摆脱尘世的纠缠。他要求已婚的教士抛开妻孥。教士独身制度从未在希腊正教教会普遍确立过,后来也遭到西方新教徒的抵制,但它成为罗马天主教教士的教律。他还坚持教士不能接受俗人赐封教职。在他看来,只有教士才可对教士授予圣职和施加影响,教士必须独立和自制。

俗人授职格列高利立即面临一场战斗,要与另一个觊觎世界最高权力和神圣使命的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进行较量。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亨利四世。在德国,主教和修道院院长拥有大量土地,在皇帝的管辖下,他们按本身的职衔作为封建贵族占有并管理土地。在这些大量的圣职职位上安插上自己的人,作为可靠的封臣,这对皇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德国“俗人授职”乃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所谓“俗人授职”,就是由一个俗人,即国王把精神权力的象征——戒指和权杖授予新主教。格列高利禁止俗人授职。他支持反叛亨利的德国主教和贵族。他革除了顽固不化的亨利的教籍,即把他逐出基督教教会,禁止任何教士为他举行圣礼。遭到挫折的亨利不得不到意大利卡诺萨乞求教皇赦罪。“到卡诺萨去”这句话后来成为屈服于教皇意志的一种特别说法。

1122 年,原来那两位竞争者都已逝世之后,在俗人授职问题上取得了妥协:主教们承认皇帝是他们的封建首领,但在精神权威上必须向罗马去寻求。教皇与皇帝的斗争继续激烈地进行下去。德意志的诸侯——世俗领主和主教,经常与教皇结盟来维护他们的封建特权,以不受皇帝的侵害。德意志的皇帝从未能使自己的统治地位像英国和法国国王那样巩固。在意大利,历代教皇和皇帝一直争吵不休。领主和教士(还有我们已看到的市镇)都不愿各代皇帝建起一个有效的政府,从而在两个方面为欧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即一方面促进了在罗马教皇统治下的拉丁基督世界中央集权的建立,另一方面却阻碍了中欧的民族统一。

英诺森三世中世纪教皇权力最鼎盛的时期开始于英诺森三世,他的教皇任期从 1198 年一直延续到 1216 年。英诺森事实上把格列高利建立一个统一的基督教世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到处进行政治干预,被公认为最高主宰者。只要他金口一开,法国国王就可娶妻,英国国王就得接受一个他并不需要的大主教,莱昂的国王则要休掉已与他成婚的表妹,而一个要求获得匈牙利王位的人竟得听命于他的竞争者。而英国、阿拉贡和葡萄牙的国王都承认英诺森在他们的领土范围内是最高统治者。此时,大量的收益从整个拉丁基督教世界流向罗马,在罗马有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处理教廷繁多的公务。像国王们要竭力镇压平民起义一样,英诺森和他的继承者也要竭力镇压异端邪说,这些异端邪说在解释有关教会的教义方面与罗马有着很大分歧,而这些异端在法国南部阿尔比派信徒㉑当中却正在令人惊恐地广泛传布开去。

1215 年,英诺森召开一次大型教会会议,这也是一次空前的盛会,到会的有五百名主教,甚至包括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的最高级主教。会议在教士免受尘世诱惑这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上绞尽了脑汁。通过禁止神父充当神裁法或战斗判罪法的裁判,它实际上结束了野蛮遗风。会议还通过控制迷信遗物的买卖,力图使超自然方面的信条规范化。会议宣布圣典是上帝施恩的手段,并权威地确定了圣典的含义。㉒对主要的圣典——圣餐或弥撒,会议颁布了圣餐变体论,认为在弥撒仪式中,神父把圣餐面包和酒变成了耶稣的肉和血。除去遭到压制的异教徒外,整个拉丁欧洲都怀着满意的心情接受了英诺森会议的改革和教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