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罗马的教育制度

古罗马的教育制度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岁以后,父母分工负责孩子的教育,父亲教导儿子,母亲教导女儿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罗马公民。公布后的“十二铜表法”成为儿童必读的教材。对外扩张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也很明显,罗马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主要的是希腊的文化教育。从此,罗马便形成了以希腊文化为模式并带有民族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在这一时期,希腊的文化教育对罗马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力,并主导了罗马学校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古罗马的教育制度

古罗马是继古希腊之后在西方的又一类型的奴隶制国家。

古罗马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王政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末);(2)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公元前30),共和时期又可以划分为共和前期(前509年—前3世纪中叶)和共和后期(前3世纪中叶—前30);(3)帝国时期(前30年—公元476年)。王政时期实际是原始公社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阶段。从共和时期开始,罗马才完全进入奴隶社会。相应地,罗马教育主要从共和时期开始其发展历程的。

一、共和早期的教育制度

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了共和时期。在共和早期的200多年中,贯穿始终的是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债务问题和土地问题。长期的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首先是公元前5世纪初叶平民保民官的设立和公元前367年李锡民·塞克斯图法案的出台,使平民正式获得“公地”的分配权以及担任执政官、监察官、大法官等权利,后来,又通过法律废除了债务奴隶制。这些权利的获得使平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情况大为改观,并使平民与贵族之间的阶级界限逐渐消失。到此为止,罗马共和早期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斗争暂时告一段落,社会趋于稳定和发展。

共和早期的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主要是农夫和军人。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学校,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从氏族公社所沿袭下来的家长制,使父亲在家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子女有生死定夺的权利,且对孩子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母亲在家里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受到尊重。

孩子7岁前的教育由母亲亲自负责。

7岁以后,父母分工负责孩子的教育,父亲教导儿子,母亲教导女儿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罗马公民。父母虽分工不同,教育的内容不同,但采用的方法却是一样的,都采用“做中学”的方法,即观察和实际行动。儿子跟随父亲学习农业生产知识、技能,到城市广场聆听演讲,学习有关的社会、政治方面的知识。他们还教儿子一些军事体育技能,如骑马、角力、投掷、游泳等。知识的学习并不占主要地位,罗马人极其重视道德的培养。早期的罗马人有许多传统美德,诸如孝道、勇敢、果断、节俭等,这些成为对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公布后的“十二铜表法”成为儿童必读的教材。通过它,儿童得以学习法律知识。

儿童至16岁,对其进行家庭教育的任务便告完成,通过一定的仪式,就可成为一个合格的罗马公民。男孩子在这时往往还要服兵役,保卫国家。女孩子则跟随母亲学习一些家庭主妇所应有的知识及技能,同时学习一些阅读的知识。

二、共和后期的教育制度

经过罗马共和早期平民与贵族的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阶级矛盾趋于缓和,公民的数量大大增加。国力也强盛起来,为向外扩张打下了基础。至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已征服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希腊殖民地,成为意大利境内的主人。但它并未罢休,随后又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了海上强国——迦太基,获得了大量土地;又经过了三次马其顿战争使马其顿成为它的一个行省。最后又完全统治了希腊。经过上述一系列对外扩张战争,至公元前2世纪后期时,罗马便成为地中海的主人。罗马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过程中,对居民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并掠夺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俘虏了数以万计的居民,将他们变为奴隶,为罗马奴隶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偿的劳动力——“会说话的工具”。与此同时,社会上又崛起了一个新的阶层——骑士阶层,他们从事商业和高利贷活动,在经济生活中作用很大。罗马对外扩张的结果,使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政治、经济方面主要体现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日益加剧。公元前73年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同时在对外扩张中,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大批农民破产,使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统治广大的地域,以及有效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国家政体也发生了变化,共和国的权力集中到少数军人手中。在共和后期,便出现了“前三头”和“后三头”的统治时期。

对外扩张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也很明显,罗马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主要的是希腊的文化教育。公元前3世纪,罗马兼并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城市以后,便开始大量地吸收希腊的文化教育,把大批被俘的希腊人带到罗马,其中有的是富有文化的希腊学者。例如俘虏李维·安得罗尼库,获得自由后在罗马开办了第一所中学性质的学校,并将荷马史诗《奥德赛》译成拉丁文,并且长期把拉丁文版的《奥德赛》作为儿童教育的读本。后来,当罗马征服了希腊本土以后,大批的希腊教仆、教师和学者纷纷来到罗马,以创办学校作为谋生之道。从此,罗马便形成了以希腊文化为模式并带有民族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

1.初等教育

共和后期的初等教育机构——小学虽然存在,但却不受社会的重视。儿童7岁入学。小学教育内容极其简单,以道德格言和“十二铜表法”为主,旁及基本的读写算知识。教学条件极其简陋,学生没有课桌,写字时,将一块腊板放在膝盖上,用一枝象牙状的尖笔在腊板上书写。小学教师的报酬很低,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因而很少有希腊人愿意办这种学校。它的生源主要是平民的孩子,奴隶主和贵族的子弟不进入小学学习,而是由家庭教师在家中为其传授必要的知识。

2.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机构有两类:希腊文法学校和拉丁文法学校。学生入学年龄在12岁左右。教育内容以文法和语言为主,希腊文法学校传授希腊语和希腊文学;拉丁文法学校传授拉丁语和拉丁文学,主要是西塞罗等人的作品。除此之外,这两类学校都开设有地理、历史、数学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方法比小学灵活,有讲解、听写、背诵等几种。教学管理很严格,纪律严明,普遍实行体罚。上课时间较长,往往是从清晨到黄昏。学校有寒暑假,以及神农节、智慧女神节等假日。中学教师的收入比较丰厚,社会地位也较高,受人尊重。它的学生主要是贵族和富豪子弟,平民子弟是无力上中学的,只能接受粗浅的小学教育。

3.高等教育

共和后期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修辞学校。高等教育直接为政治服务,为国家培养高级官吏和演说家。学生16岁入学,学校教学内容很丰富,有修辞学、辩证法、法律、数学、天文学、几何学、伦理学和音乐等。和中等教育一样,高等教育存在两类学校——希腊修辞学校和罗马修辞学校。修辞学校比文法学校在时间上要晚得多。它的教师都是当时有名的修辞学家和哲学家。

在这一时期,希腊的文化教育对罗马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力,并主导了罗马学校教育的内容。那么,军事上无往不胜的罗马为何在文化教育上向希腊认输呢?这里面有其深刻的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原因。

首先,希腊语是当时大半个“文明世界”的通用语言。罗马为了有效地统治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便要求派往各地的官吏会讲希腊语。因此,希腊式的文法学校便应运而生了。

其次,在政体上,罗马和希腊一样,都是奴隶主专政,因而为希腊统治者培养人才的摇篮——修辞学校也被引进了罗马,为罗马统治者培养人才。

再次,反映在文化上,当时的希腊文明是一种高水平的文化。它远远高于罗马文明,这使得罗马人不得不向希腊人学习。但是,罗马人并没有被完全地希腊化,而是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尽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罗马本土,官方语言仍是拉丁语。后来,一批文坛巨匠出现以后,拉丁文学便蓬勃发展,并逐渐取代了希腊文的主导地位。

三、帝国时期的教育制度

公元前30年,屋大维顺应历史潮流,建立了罗马帝国。建国后的前200年,被称为罗马的“和平时期”和“黄金时代”,国力达到了鼎盛。帝国时期的罗马继续对外扩张,在其全盛时期,其版图曾一度北越多瑙河,东抵美索不达米亚,西北达不列颠群岛,南括北非沿岸,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但到了公元2世纪,帝国开始走向衰落,北方的蛮族开始越过多瑙河定居。公元3世纪,帝国爆发了全面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工农业衰退,商业萧条,财政枯竭,经济的不景气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奴隶和隶农起义不断涌现;奴隶主阶级内部相互残杀,宫廷政变层出不穷;内乱削弱了国家的防卫能力,蛮族不断入侵边境。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罗马帝国的统治维持在风雨飘摇之中。公元395年,帝国一分为二,即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在奴隶起义和异族入侵中,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与北非进入了封建社会

在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其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吸收了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东方的文化,从而形成了古代罗马的灿烂文化。罗马的建筑学、农学、法学等都达到了古代世界的顶峰,它的史学和文学也有较高的成就。罗马民族是个非常重视实用的民族,其学术成就一向偏重于应用方面,在哲学和基础理论方面则远远不如希腊。在教育上,帝国时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国家控制教育

帝国时期,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建立了一套为帝国政治、经济服务的教育制度,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皇帝韦柏芗在位时,规定由国库支付一部分文法教师和修辞教师的薪金,并设立这两门学科的讲座。皇帝安敦尼在位期间,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教育制度。他规定了各城市文法教师和修辞教师的数额,并由国家支付薪金;将元老院的许多特权授给文法教师和修辞教师。安敦尼之后,帝国奉行了给予教师、医生、哲学家等人以某些特权,例如免服兵役、免税、授予某些从行省来的教师以公民权、教师的住宅不受军队的侵犯等。皇帝马可·奥里略在位时,各地区设立了一些公立学校,受国家控制。

2.教育内容的变化

帝国时期的学制结构和共和后期一样,但教育内容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其一,拉丁文取代希腊文占据主导地位。

其二,教学形式主义严重、内容空洞。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生活相脱离,实用学科减少。高等教育中原有的雄辩术教育不受重视,因为辩才和智慧不是帝国所需的品质。帝国需要的是安守分己的公民和唯命是从的官吏,这也是国家控制教育的主要原因。

3.大学萌芽的出现

公元75年,皇帝韦柏芗在罗马设立了一个大图书馆,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大学。大学教师的职称经过许多年的试行,最后由皇帝哈德良于公元125年确定,并且把教授职称在法律和文法学校推广。帝国时期各地有许多的法律学校,在法律教育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学校的学习年限为4年至5年,教育水平达到了大学的水准,它的私立性一直持续到公元5世纪。同时,帝国境内医学学校、建筑学校和机械学校也相继成立。不过,这些学校的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艺徒制”,即由学生向著名的实际工作者学习,教学注重实践。

4.教育呈现出宗教性

公元1世纪前后产生的基督教在公元325年被君士坦丁皇帝主持的尼西亚宗教会议,宣布定为国教,成了罗马帝国统治人心的工具。教会为了宣传自己的教义并扩大影响,就不断扩大教会学校的数量。此举对罗马的世俗教育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力量,并使罗马世俗教育最终走向衰落。

古代罗马三个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也呈出很大的差异性。

共和早期——自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3世纪,是罗马进入奴隶社会,并在文化教育上保持本民族特色的时期。这时的教育基本上是以培养农夫、军人为目标的以家庭教育为主要模式的教育体制。

共和后期——自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30年,是罗马大肆向外扩张,在文化教育上被希腊化的时期。这时,罗马逐步形成了以培养演说家、政治家为目标的、以私立学校为主要模式的教育体制。

帝国时期——自公元前30年至公元476年,是罗马进入帝国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随后又由盛转衰,步入下坡路的时期。这时的教育是以培养忠诚的官吏和忠实的顺民为目标、以国立学校为主要模式的教育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