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马宗教政策改变原因

罗马宗教政策改变原因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6章 结束语经过对古代和中世纪时期西方城市游憩场所演变的认识和归纳,可知:后世城市的公共、半公共性游憩场所,其在远古城市的起源实际上是娱神性的集会场所。在上古和中世纪时代,随着“游憩”活动从娱神性走向娱人性,该类场所的人性化特征逐渐明显。在远古近东城市文明中,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古埃及、古印度地区的娱神性场所是城市游憩场所的最初形式。献祭的肉,一部分归神所有,剩余部分平均分给所有参加仪式的人。
结束语_欢娱与城市———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城市游憩场所的历史演变

第6章 结束语

经过对古代和中世纪时期西方城市游憩场所演变的认识和归纳,可知:后世城市的公共、半公共性游憩场所,其在远古城市的起源实际上是娱神性的集会场所。在上古和中世纪时代,随着“游憩”活动从娱神性走向娱人性,该类场所的人性化特征逐渐明显。

在远古近东城市文明中,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古埃及、古印度地区的娱神性场所是城市游憩场所的最初形式。在城市景观中,庙宇从其他建筑中被清晰地衬托出来:它们宏伟、高大。而且,庙宇是周围居民生活的中心,不仅是宗教机构,也是经济实体,同时还为市民集会提供理想的场所。娱神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人们为神庆祝的节日活动。在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信徒们向神供奉山珍海味,通过祈祷和颂扬感谢神在过去的时间里的恩惠,同时也希望神日后继续惠顾崇拜他的人。宗教节日按照其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与神的生活以及诸神之间的来往密切相关;二是涉及神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庙宇以外,法老陵墓和金字塔也是举行礼拜活动的中心。另外,在古印度,大浴池也是与宗教娱神活动有关的一个重要场所。

古希腊的城市文明最能鲜明地反映西方精神。在远古爱琴文明中,克里特岛人没有给他们的神建造宏大的神庙或者竖立巨大的纪念碑,他们主要是自然崇拜,崇拜鸟、鱼、兽,甚至树、花、石,进行宗教礼拜的主要地点在自然界———山顶、森林或石灰石的山洞。另外,在一种集王宫、行政管理机构、宗教祭祀场所与居室为一体的宫殿式建筑群里,留有祭神的空间,以克诺索斯的米诺斯宫为主要代表。继克里特之后,迈锡尼成为爱琴世界的中心。迈锡尼宫殿区的面积比米诺斯宫规模小一些,宫殿区内的圣火塘是祭神的中心。

随着荷马时代的开始,迈锡尼时代的城市和王宫、王陵都消失了,希腊盛行的是氏族部落制度,基本上是半游牧的小部落。宗教祭祀活动往往因地而宜,而不是在某个固定的圣地。在荷马时代,古希腊有了正式的竞技比赛。人们进行角斗、赛车、射箭、赛马、掷铁饼、投标枪等比赛,不会运动的人被称作“商人”、“贱民”,没有社会地位,为人所不齿。当时的体育还没有普及,竞技比赛举行的时间和地点也没有固定。

古风时代是古希腊一个探索与创新的时代,是希腊文明的新起点,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使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呈现出新的形态。这些城邦最重要的特征是政治独立,形式上的标志是神庙的建立。这个时期,许多城邦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这些神庙不但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同时也是城邦的政治、社会和军事活动的中心。神庙是城市景观的突出部分,但不是通过其体量,而首先是通过它所处的位置及其建筑造型来表现。它们与其他的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致使从远处就能清晰可见。与神庙相比起来,在希腊人的宗教仪式里,祭坛更为重要。因为,宗教仪式的核心部分———献祭,是围绕着祭坛进行的。献给神的祭品的主要部分由烟雾构成,它冉冉升起通往神,建立起地与天之间的联系。献祭的肉,一部分归神所有,剩余部分平均分给所有参加仪式的人。通常,仪式结束时有一顿大餐,享用作为牺牲的牲畜。除了献祭外,神谕也是一种人与神交流的重要形式,一般是在圣殿里进行。在古风时代,体育竞赛会开始成为希腊人在祭祀神明的节日里的主要活动,其举办场所往往同宗教崇拜中心联系在一起。从公元前776年开始正式起算的奥林匹亚竞技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盛大,影响最深远。在这一时期,市场也围绕着圣殿周围或在重要的十字路口发展起来。

进入古典时代,一年之中与宗教有关的公共节日占据了120天以上时间,祭神的仪式往往成为节日最为引人注目的活动。祭神的仪式不是由特定的祭司阶层包办,而是由普通民众直接参与。人们宰杀成群的牛羊,将脂肪和骨头焚烧后祭献给神,肉则烹制后分给众人食用。参加祭祀活动的人经常限制在公民群体之内。只有一些最为隆重的节日,如雅典的泛雅典娜节才向所有人开放,这时宰杀的牛羊成百上千,称为“百牛大祭”。雅典卫城的建筑物布局是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的,各个建筑物处于空间的关键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的雕塑。在这一时期,泛希腊的4个大型竞赛会———奥林匹亚竞技大会,皮蒂亚运动会,伊斯米亚运动会和尼米亚运动会发展到极盛,每年都把希腊人从希腊的每个角落聚集到一起。在这些运动会的影响下,运动场或角力场,渐渐地发展成体育场,开始出现在城市的郊区。这一时期的集市广场,集宗教、政治、商业3种职能于一身。神殿、分散的不同的宗教信仰的祭祀场所、参政院大厅、召开公民大会的地方、法庭,这些建筑一般都沿广场边缘一字排开。至于店铺,都是一些活动的临时性建筑。剧场是与体育场大约于相同时期进入希腊城市的,起初大概只是在公共市场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演出。不久,剧场便建在郊外露天的山坡上。希波战争后,雅典完成了酒神狄俄尼索斯剧场的建设,剧场能容纳全体雅典居民。

希腊化时代,也是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犹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互相融合的一个过程。亚历山大在征服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希腊式城市。在新建的这些城市中,没有一幢建筑特别突出,从而成为控制性的建筑;然而,街道的尺度却很大,往往还围有柱廊。这些宽阔的街道以致公路并非只是轮式车辆或马车的副产品,宗教仪仗队和军队阵列都需要它。城市也开始有了新型的广场:一个整齐的长方形,至少3个周边都围着成排的店铺。建筑物之间通过柱廊互相连接,使广场成为井然有序的整体。在希腊化时期,人们去广场的政治目的少多了,商业的职能明显地占据了优势。广场也因此变成了接近现代观念的公共场所、交易中心。所以,这时期,卫城和庙宇不再是城市的中心,喧嚣的广场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广场往往在两条主要道路的交叉点上。在海滨城市里,它靠近船埠,以利贸易。这一时期,神庙建筑仍然在发展,但是奢华的宫廷建筑大量建造起来。比如亚历山大城中有壮丽的庙宇和王宫。宫殿占全城面积1/4至1/3。王宫的一部分包括有名的亚历山大博物园、图书馆、动植物园、研究院、集会的厅堂以及游览的场所等。希腊化时代的剧场,其实就是合唱队的圆形演出场地,建于山麓坡地上。观众坐在石凳上居高临下,俯瞰剧场。剧场建起柱廊,旁边建有神庙,并建起了石造的永久性舞台与建筑布景。在希腊化时期,竞技体育较其他运动更受欢迎。还有一些传统球类运动:壁球、飞球、三角球、气球和曲棍球。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当时罗马城市之多、之大,娱神、娱人活动之普遍,均是世界古代文明中罕见的。

在最初的城邦时代,罗马受到的外来影响主要来自移居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人和希腊人。伊特鲁里亚人以节庆赛会而快活。男子从事各种男性的运动。他们打猎,在竞技场斗牛,沿着危险的赛程驾驭战车,有时候是四马并驾的车子。他们投掷铁饼和标枪、撑竿跳高、竞走、摔跤、拳击以及格斗。不够英雄气概的人则挥舞哑铃、掷骰子、吹笛子或跳舞。坟墓中的画也描绘着饮酒狂欢的光景。希腊人出现于伊特鲁里亚人之后不久,他们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建立起若干殖民地。他们对拉丁人的贡献有字母表、若干艺术和神话、某些宗教观念和习俗,其他还包括识别罗马神和希腊神———希腊神话中的宙斯、赫俄墨斯和阿耳忒弥斯即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墨丘利和狄安娜。

罗马在建立了共和制度后迅速崛起,先征服了整个拉丁姆地区和伊特鲁里亚人所占领的广大地区,进而基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广场的重要用途之一是用于宗教集会。罗马城的共同市场(罗马广场)也用作体育和格斗比赛场地。广场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管区,布局形式较繁复,圣祠、庙宇、法庭、议会,威严的柱廊环抱的开阔空间,都是它的组成部分。长方形议事大厅里主要用于贸易交换和司法管理,但是市场上进行的各种活动在这里同样也可以进行。在共和时期,有固定日期的节日约120天,无固定日期的节日占了40多天。在节日期间,人们可以参加许许多多的娱乐活动。这时期,娱乐活动中的宗教因素渐渐淡薄了,但节日依然在宗教日举行,祭神仪式还是在神庙举行,演出活动则会聚集到广场。共和时期的马塞卢斯剧场,代表了与希腊剧场不同的典型的罗马剧场形制。不再建在山坡上,而是建在平地上,同时其结构形制也有了各种变化。恺撒时代,一般在圆形剧场安排角斗表演和狩猎表演,在剧院组织戏剧表演,在竞技场举办战车竞赛和海洋大战。古罗马人也许不怎么喜欢看戏,戏剧的吸引力难以把观众从竞技场上拉回来。

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后,最伟大的城市仍然是罗马。与希腊化原型比起来,罗马广场集中了更为丰富的活动,有序化程度更高。除了是罗马城本身的中心,罗马广场还是整个罗马帝国的中心。大批民众成群结队涌向这里来观看游行行列。巴雪利卡是罗马城市广场上最重要的公共建筑,一般用作市场、公共会堂或法庭。奥古斯都时期,神庙祭祀活动除了一些古老的仪节外,还包括人们纪念伟人的活动。罗马的公共浴池不只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场所,也是供人们玩乐的场所。浴池的分布地区从意大利半岛开始蔓延到帝国诸行省,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的浴场洗浴礼仪和过程也变得繁琐起来。浴场和戏院以及竞技场一样是罗马人社会交往和文化娱乐的中心。但是浴场和它们相比又有一个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在戏院和竞技场里,人们被分成了很多等级,而在浴场里人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做着同样的事情。另外,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的戏剧没有发达却衰微了,相反,在所有的公共娱乐活动中,角斗表演发展成最吸引大众的节目,古罗马人对角斗表演的痴迷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每当举行角斗表演时,罗马人都争先恐后去角斗场观看,形成了万人空巷的景象。从至高无上的罗马皇帝到一贫如洗的贫民,男女老少,都对血腥刺激的角斗表演如痴如醉。一次角斗表演可令罗马人久久不能忘怀。在这时期,产生了供角斗表演的大竞技场。所谓“大竞技场”,其字面意思就是“两边的剧场”。它好像两个管弦乐队演奏区已被向后转至后面而形成角斗场。坐位由一系列从中心向外围辐射,由斜向上的拱顶支撑着,这样可以使观众看得更清楚些。

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前这一段时间,被称之为“中间的世纪”,即“中世纪”。在这一历史阶段,发生了奴隶制崩溃和基督教胜利的重大事件,基督教取代多神成为社会信仰的主导,因此娱神的对象发生了改变,承载娱神活动的场所形态也发生了改变。

公元2世纪的后半期,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得到迅速发展。基督教认定最大邪恶是罪恶、痛苦、疾病、衰弱和死亡。因此,不仅古罗马种种建筑物连同其中那些异教形象和象征物开始变得令人从精神上感到厌恶,而且其中许多形式,如剧场、竞技场、浴场等,也开始失去其功能价值,原因是这类形式同基督教的整个生活方式是背道而驰的。唯有那些古老的庙宇和长方形会堂,因为能够容纳很多人,很容易改作基督徒的集会场所。教会禁止教友们涉足戏院或公共娱乐场所,并且禁止基督徒参与异教节日的庆祝典礼。一般基督徒认为他们的生活比他们以往信仰异教之神时更郁闷,唯有当他们偶尔秘密地去拜他们以往的神时,生活才有乐趣。到了2世纪,犹太人安息日的严肃气氛,被基督徒的主日崇拜所取代。在主日即星期日,基督徒聚集在一起,开始他们每星期一次的敬拜仪式。到了2世纪末期,主日崇拜仪式渐渐采取天主教弥撒的形式。这种仪式,一部分是取自希腊神秘宗教中的洁净仪式、圣餐仪式,一部分是取自犹太圣殿中的敬拜仪式。借着圣餐仪式以及借着神的胜过死亡的权能,弥撒的内容渐渐丰富,其中包括了祷告、读诗篇、读经文、讲道以及诗歌的背诵,尤其最特别的就是以象征性的“神的羔羊”代替古老基督教中“有血的祭牲”。在此期间在罗马城郊建造了一些基督教的巴雪利卡,如圣保罗、圣洛伦佐、圣乔万尼和圣玛利亚等。到5世纪,那些丑恶的娱乐表演在罗马帝国的中心地带已告结束,但在东部地区又继续了1000年之久。另外,不同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宗教仪式是在庙外举行,拜占庭的宗教仪式则是在教堂内举行。

6—11世纪这500多年间,西方城市复苏。10世纪以后,西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开始普遍兴起。到11世纪,商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并变成城市“贵族”,城镇成为包容商人、手工业者以及市场和新经济方式的地方。11至12世纪,西欧的城市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在这些自治城市中,市民阶层逐步壮大起来,自古希腊、古罗马以后久违的各种世俗文化也重新萌生并发展起来。到了12至13世纪,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促使人口与各种经济活动进一步集聚,城市建设也得到了较大发展。这时候虽然教堂仍是城市中最重要、最中心的建筑物,但是商店、行会、仓库、码头、港口等各类适应新社会生活需求的公共建筑物多了起来,并逐渐增加着它们的重要性。13世纪时,中世纪城市的主要格局和形式已经固定下来,后来的工作也只是对细部加工完善而已。哥特式建筑和中世纪文化,在13世纪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到14世纪时,事情变得已经很明显:想用基督教生活方式来拯救中世纪的城镇会遭到严重反对。

中世纪的城市首先还是教会举行各种仪式的一个舞台。教堂常常占据着城市的最中心位置,并凭借着其庞大的体量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教会根据《圣经》中的事件制定了许许多多的宗教节日,如主显灵节、圣枝主日、复活节、耶稣升天节、五旬节、圣诞节以及天使报喜节、圣母往见节、圣烛节等。中世纪的教堂可以被看作是今天的“社区中心”,是个活动中心。

大教堂是城镇的中心,由于教堂有大量教徒进进出出,它前面需要有个前院。但是,广场不是与街道隔离的独立空间,而是与汇入其中的街道紧密相连的。广场不仅是举行宗教的、世俗的庆典和集会的主要场所,更是举行骑士比武大会的主要场所。在中世纪的较大城市里,教堂广场既可以出现在市中心,也可以出现在城郊,并且,广场周围的公共建筑,教堂建筑最重要,但也会出现政治、商业建筑。另外,中世纪城市的公共广场,即使是大的市场或教堂广场,也仅仅是些传统的广场,其形状常常是不规则的,多采取封闭构图,围合感较强。

除教会外,共同生活的最广泛代表还有行业公会。行业组织都在城市中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商业公会在市政厅或市场大厅,手工业公会则在同业公会大厅。市政厅是自治市活动的中心,它有时也用作市场大厅。到了中世纪末期,一些出自批发商这种富豪阶层的有地位的家族,还开始在市政厅里来举办家庭舞会和宴会。

市场常设在教堂的前面,或是设在教堂附近,占一方块广场或一块楔形空地。在自然发展起来的一些城镇上,市场的形状常常是不规则的,有时是三角形,有时是多边形或椭圆形,有时是锯齿状,有时是曲线状。事实上,中世纪的市场重新起到了古罗马那种广场或市场兼集会场所的作用。

中世纪城市具有走向不规律的道路系统。所有其他的街道都具有多种功能。它们不仅作交通用,而且还引人逗留;被商人所利用,并为集会提供场地。中世纪的人们习惯于户外生活:他们有射击场和滚木球戏场;他们玩球、踢球、参加赛跑、练习射箭。在他们的附近就有进行这些活动的空地。公共喷泉或汲水站也是人们互相交往的地点,是大家会面和聊天的场所,因此,也是该地区传播新闻的地方,不下于茶楼酒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