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由物质的运动形式及其关系的多样性决定的。既然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因此,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存在、发展和灭亡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就是这样一些研究事物的共同属性或普遍联系的某些方面的崭新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的基础上,还正确地回答了世界是以什么状态存在的问题。前者是唯物论,后者是辩证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按世界本来的面貌反映世界。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它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就是从各方面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因此,学习唯物辩证法,首先要掌握它的总特征。

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关系。

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本性。联系的客观性是由事物及其矛盾的客观性所决定的,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产物,也不是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的体现。它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就必然导致唯心主义。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事物的联系,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联系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普遍的。

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处于相互的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有机的统一体。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都是在一定的联系和关系中存在的,离开一定的关系和联系就无所谓事物的存在;那种所谓绝对孤立、完全不同别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和联系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

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要求人们用整体性的观点、全面性的观点来观察和认识事物,要把世界看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等各个方面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研究个别事物时,不要忘记它同整体、整体中的其他各部分、方面之间的联系,割断联系,就看不清任何一个最简单的事物;抛开整体,就无法认识组成它的各个部分。要科学地、全面地认识事物,就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就要从事物的全部联系的总体出发去认识事物。

2.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事物或现象间的联系不仅是客观的、普遍的,而且是复杂的、多样的、有条件的。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由物质的运动形式及其关系的多样性决定的。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主要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联系,说明了联系的不同性质、特点及其对事物存在与发展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只有把握住这些,才能掌握事物本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同把握联系的条件性紧密相关的,一切联系都是有条件的。既然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因此,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存在、发展和灭亡的。因此,任何具体事物的具体联系也必然依赖于一定的具体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斯大林说:“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1]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也无法理解。

一切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而条件又是复杂的、多样的。概括说来有: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决定条件和非决定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等等。不同的条件,对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具体地、全面地分析各种不同的条件,是我们想问题、做工作的必要前提。

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条件性的思想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既然一切事物的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那么,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必然建立在尊重条件、具体分析条件的基础上,离开条件想问题,是没有根据的空想。不顾条件去工作,就会碰钉子,陷入盲目蛮干的境地。在这一点上,辩证法主张条件论。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条件的变动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创造实现预定任务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客观条件面前,我们又必须反对消极观望、畏缩不前。把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条件统一起来,才能把我们的实践活动不断推向前进。

3.辩证联系观点与系统观点

辩证联系观点与科学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科学的发展证实了客观的、普遍的联系,另一方面,关于普遍联系的思想和寻求事物、现象间真实联系的努力又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的真正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现象间所固有的联系。把人们通常看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考察,发现其中的真实联系,往往会引起科学的突破,发展出一门崭新的科学。在数学史上,由于把三角形和圆联系起来,发展了一种崭新的三角理论。恩格斯针对这个事例写道:“三角学从综合几何学中发展出来,这对辩证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说明辩证法怎样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理解事物,而不是孤立地理解事物。”[2]把粒子性(非连续性)、波动性(连续性)这种看来截然相反的特性联系起来,建立了量子力学。把生物有机体与环境联系起来,建立了生态学。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两门不同学科"接头"处建立起中间科学,或在多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起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综合性科学。这体现了科学整体化的趋势。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就是这样一些研究事物的共同属性或普遍联系的某些方面的崭新学科。现代科学这种整体化的进程,反映出人类对客观世界本来所固有的普遍联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全面和具体了。

系统的观点与辩证联系的观点是一致的。恩格斯早就指出过:“关于自然界的所有过程都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中这一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3]系统论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和现代思维方式,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系统论认为,系统是世界联系的普遍形式。系统由各种要素构成,但系统并不是要素机械相加之总和。在要素与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中,产生了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事物越是处于要素的相关性中,这种整体性就越加重要。整体性原则是系统论的最重要的原则。而辩证联系的观点也要求用整体的观点来认识事物,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因而整体依赖于部分;另一方面,整体的属性、功能并非各部分属性、功能的相加,而是具有新的特性和功能的整体,因而,部分又是整体的部分,部分依赖于整体。不难看出,辩证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是一致的,系统论在许多方面使唯物辩证法得到进一步丰富、深化和具体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