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

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二、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一本国内权威的国际共运史教材对此有这样的概括:“在1947年以前,各国主要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进行土地改革,消灭法西斯和封建残余,那些原来的王国还废除了君主制度。在这个阶段,国家政权大多是多党联合政府,共产党在政府中还没有取得绝对领导地位。”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时宣布废除君主制。

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

二、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

一本国内权威的国际共运史教材对此有这样的概括:“在1947年以前,各国主要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进行土地改革,消灭法西斯和封建残余,那些原来的王国还废除了君主制度。在这个阶段,国家政权大多是多党联合政府,共产党在政府中还没有取得绝对领导地位。”[38]由于国情不同,特别是国内政治力量对比不同,东欧各国建立人民民主制度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

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可以算作一类,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南斯拉夫1945年3月7日成立的临时政府,为了得到各大国的承认而吸收了流亡在伦敦的王国政府代表参加,实际上是一个联合政府。铁托出任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民主党的米兰·格罗尔出任副总理,伊万·舒伯希奇出任外交部长,战时没有同占领者合作的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也进入了政府。然而,不同党派都有自己的政治目的和依靠对象,在南斯拉夫战后发展方面没有也不可能达成共识。在无法按自己的意愿主导南斯拉夫政治发展的情况下,米兰·格罗尔、伊万·舒伯希奇等政府成员在1945年8月底到10月间先后提出辞职,宣布不参加将在11月举行的立宪议会选举。在这次议会选举中,候选人全都是人民阵线的,一个反对派的都没有,选举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样一来,南共就成了政治生活中的主要领导力量了。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时宣布废除君主制。

阿尔巴尼亚的情况比南斯拉夫的还要简单。全国解放后,共产党在国内既是唯一的政治领导力量也是唯一的政党,它领导人民没收了外国资本,废除了以往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行了土地改革。1946年1月11日,制宪会议宣布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是第二类,它们都实行多党制,其中,后两个国家在一段时期还保留着国王。

1944年12月21日,匈牙利召开临时国会,所有民主党派都有代表参加。其中,共产党代表71名,小农党代表55名,社会民主党代表38名,资产阶级民主党代表12名,无党派人士19名,工会代表19名。在随后建立的临时政府中,政府总理是原匈牙利第一集团军司令,内务、外交、文化、司法、工业、食品等部的部长都由农民党、社会民主党或无党派人士出任,共产党人出任农业部长和福利部长。在1945年11月举行的全国大选中,小农党获得57%的选票,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各获得17%的选票,民族农民党获得7%的选票。在新成立的联合政府中,小农党的佐尔坦(Zoltan Fildy)出任总理,一半以上的部长也由该党出任。共产党人出任一个副总理和内务、福利和交通三个部的部长。1946年2月1日,匈牙利国民议会通过决议废除君主制,建立人民共和国,但总统蒂尔迪、总理费伦茨·纳吉(Ferenc Nagy)都是小农党人。1947年2月,主要由于共产党、社会民主党、民族农民党和工会组成的左翼联盟在首都四十多万群众示威游行的支持下,小农党19个极右的议员被开除。[39]这样,到1947年8月的国会选举时,匈牙利各派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次选举中,小农党因分裂而失去了71%的选民,社会民主党获得14.6%的选票,属于右翼的匈牙利独立党和民主人民党分别获得14%和16%的选票,而共产党获得了22%的选票,成为国会中最大的党。

保加利亚在九月起义胜利后成立的联合政府中,农民联盟、“环节”联盟和工人党各占4个名额,社会民主党和无党派人士各占1个。仅过了一年,1945年8月底,保加利亚举行国民议会选举,祖国阵线获得88.18%的选票,组成了以基蒙·格奥尔基耶夫(Kimon Georgiev)为首的祖国阵线政府。又过了一年,1946年9月8日举行了全民投票,92.7%的选民赞同废除君主制。15日,国民议会宣布保加利亚为人民共和国,共产党人瓦西耳·科拉罗夫(Vasil Kolarov,1877—1950年)当选为临时主席。在10月举行的国民大会选举中,祖国阵线获得70%的选票。在入选国民大会的465名人民代表中,工人党有275名,农民联盟有69名,社会民主党有9名,反对党有99名。在11月22日组成的季米特洛夫为总理的祖国阵线政府中,工人党的代表有10名,农民联盟的代表有5名,社会民主党和“环节”联盟的代表各有2名,无党派人士1名。

罗马尼亚的情况比较复杂。在1944年8月成立的第一届临时政府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地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总理是原国王的副官康·塞纳特斯库(Constantin Sanatescu),政府中的要职均由民族自由党和民族农民党占据,共产党只分得一个部长职位。在同年11月重建的第二届联合政府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地主资产阶级政治势力,政府总理没变,包括共产党在内的民主党派只占据1个副总理和6个部长职位。不过,在12月初民族自由党和民族农民党的代表退出了政府,总理由许诺进行民主改革的尼·勒德斯库(Nicolae R0descu,1874—1953年)接任。1945年2月,在人民群众革命运动的压力苏联的干预下,勒德斯库政府辞职,国王授权民族民主阵线组建新的民主政府。3月6日,由罗马尼亚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彼得鲁·格罗查(Petru Groza,1884—1958年)主持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在这届政府中,除了总理外,民族民主阵线还占据14个部长职位,而右翼的民族自由党只获得一个副总理和三个部长职位。经过三次政府更迭,罗马尼亚的政治格局有了很大的变化,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被赶出政府,民主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罗马尼亚学者认为:“第一个民主政府的组成是群众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标志着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实施我国社会的民主、革命变革纲领过渡……革命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劳动人民将利用国家政权来彻底粉碎反动派,保卫和扩大民主权利和民主自由,彻底实现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并为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准备条件。”[40]在1946年11月19日举行的议会大选中,民主政党获得了79.86%的选票,获得议会414席位中的376个。在随后组建的政府中,格罗查继任总理,一个副总理和内务、工商、司法等4个部长职位由共产党人担任,民族自由党人则出任另一个副总理和外交、财政两个部长。1947年11月,政府中的民族自由党的代表辞职。12月30日,国王米哈伊退位,议会通过法令宣布罗马尼亚为人民共和国。

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三类,资产阶级民主派政党、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并存,在它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大国关系比较复杂。

雅尔塔会议上,波兰问题就是主要议题之一。根据雅尔塔会议做出的战后波兰政府必须包括伦敦流亡政府成员的决定,卢布林临时政府与伦敦流亡政府在莫斯科举行谈判,于1945年6月28日建立全国统一的临时政府。在这届政府中的21名成员中,工人党占7名,社会党和农民党各占6名,民主党占2名,总理是爱·奥苏布卡—莫拉夫斯基(Edward Osóbka Morawski),两名副总理分别由共产党人瓦·哥穆尔卡和资产阶级政党代表斯·米柯瓦伊契克(Stanislaw Mikolajczyk,1909—1997年)担任。这种多党制联合局面持续了一年半,在这过程中,与国家军和流亡政府有关联并且得到西方支持的武装力量同苏联支持的民主力量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另外,曾为德国法西斯服务的反革命匪帮也到处搞暗杀和破坏。1947年1月,波兰举行议会选举,工人党同社会党和民主党组成了民主阵线一起参选并获得了80.1%的选票和444个议席中的394个,农民党获得10.3%的选票和28个议席,劳动党获得4.7%的选票和12个议席,农民党“新解放”获得3.5%的选票和7个议席,其他社会团体获得1.4%的选票和3个议席。2月初,农民党领袖瓦·柯瓦尔斯基当选为议会议长,工人党领袖鲍·贝鲁特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社会党领袖约·西伦凯维兹(Josef Cyrankiewicz,1911—1989年)任政府总理并组建新政府。在新政府的24名成员中,工人党和社会党各占7名,农民党占5名,民主党占3名,劳动党占2名。显而易见,此时波兰政治生活虽然还是多党制,但亲苏联的工人党和社会党已经占了优势地位。

1945年4月初,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了由共产党、天主教民主党、国家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党代表组成的联合政府。无党派人士贝奈斯任总统,社会民主党人费林格(Z.Fierlinger,1891—1976年)任总理,共产党人哥特瓦尔德、西罗基和另外两个无党派人士任副总理。在1946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举行了第一次议会大选中,共产党获得35%的选票,成为议会中最大的党。[41]贝奈斯在6月举行的制宪会议选举继任总统后,授权哥特瓦尔德组建联合政府,这个联合政府一直存在到1948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