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范式”的嬗变

“范式”的嬗变

时间:2022-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范式”的嬗变在传统主流科学的理论视域下,科学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发生并按逻辑演进的特殊知识体系。之后,当科学中的“反常”出现并使人们对旧有的“范式”产生怀疑时,常规科学就会遭遇困境且失去控制,科学因而进入了显著不稳定的危机时期。需要强调的是,“范式”是库恩科学哲学观点中的核心与关键概念,具有多种意涵。

“范式”的嬗变

在传统主流科学的理论视域下,科学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发生并按逻辑演进的特殊知识体系。它建立在逻辑与经验的基础之上,因而是客观的、普遍的、精确的、可以预知未来的;它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因而对人类是有益的甚至万能的。然而,真实的科学确实如此吗?

查尔默斯曾对牛顿体系的创立进行了细致地分析,通过分析表明:“无论是归纳主义者还是否证主义者,他们对科学的说明都是与这段历史不相符的。力和惯性等新概念并不是仔细的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它们也不是通过对大胆的猜想的否证和不断用一个大胆的猜想取代另一个而出现的。对这种新的理论的早期阐述包含了一些论述得并不完善的观念,尽管有一些显见的否证,这些阐述得到了坚持和发展。这种新的理论只有在一种新的物理学体系发明之后才能成功地在细节方面与观察结果和实验结果相吻合,而那种新物理学体系则是众多科学家历经数个世纪的智力劳动和实践活动的产物。任何对科学的说明如果不能考虑这些因素,那么就不能认为它是比较适当的。”[14]因此,无论是逻辑经验主义的累积性发展观,还是波普尔哲学的不断革命的理论,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

在对科学及其形相进行的理论探讨中,库恩最先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率先指出了主流科学形相所塑造的理想科学与科学史之间所存在的不一致。在他看来,我们通常所信赖的那些关于科学发展的传统叙述,往往是违反科学真实历史的。我们目前所深信不疑的“这个先前形成的、甚至由科学家们亲手描绘的科学形象,主要得自对已有科学成就的研究。这些成就被记录在经典著作中,更近期的则被记录在教科书中。每一代新的科学家都从中学会如何从事这一行业。然而……从这些书中所获得的科学观根本不符合产生这些书的科学事业,正如同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不可能从一本旅游小册子或语言教科书中得到一样”[15]

在大多数情形下,科学都被理解为教科书中所呈现出来的观察、定律和理论,而科学方法只不过是“收集这些教科书资料所使用的各种操作技巧,连同把这些资料与教科书的理论概括联系起来所使用的逻辑运作,二者凑合在一起的结果而已”[16],这就导致了对科学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形式化的、而非真实的理解。同时,由于科学被看成是“流行教科书中所收集的事实、理论和方法的总汇……科学的发展就变成一个累积的过程:事实、理论和方法在此过程中或单独或结合着而被加进到构成科学技巧和知识的不断增长的堆栈之中”[17]。但实际上,主流科学形相观点的宣传阵地和权威性来源的教科书及其他普及著作,从一开始就剔除了科学家对其学科的历史感,并未反映出科学的真实面貌。因此,科学教科书按照理想的标准情形所塑造的“这种使科学家有参与感的传统,事实上从未存在过。……科学教科书(以及如此多的老的科学史著作)只会提到一部分过去科学家的工作,即那些很容易看成对书中范式问题的陈述和解答有贡献的部分。部分由于选择,部分由于歪曲,早期科学家所研究的问题和所遵守的规则,都被刻画成与最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革命的产物完全相同”[18]

库恩的目的就是要冲破传统的科学观及教科书模式的束缚,从对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历史考察中,勾勒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大异其趣的科学观”。因此,通过对科学发展史的现实考察,库恩指出,科学并非像逻辑经验主义所描绘的那样,是直线式的累积和连续性的发展过程,也不是波普尔所谓的不断“革命”的过程。真实的科学,是在“常规科学”与“革命时期”的相互交替过程中不断发展与进步着的。它遵循这样一种科学发展模式,即: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

具体来说,在前科学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科学共同体与公认的范式,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往往存在着多种相互竞争的理论或解释,因而科学是一种混乱的、多样化的活动。当科学共同体开始形成一种公认的范式,并按这一范式进行科学研究时,科学就作为一种组织化的活动而进入了常规科学时期。这一时期,科学是一项高度累积性的事业,其目的在于“稳定的扩展科学知识的广度和精度”[19],也即“解谜”。之后,当科学中的“反常”出现并使人们对旧有的“范式”产生怀疑时,常规科学就会遭遇困境且失去控制,科学因而进入了显著不稳定的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则是新旧范式更替、或科学共同体重新组合的过程,其中隐含着新的有生命力的范式在竞争过程中的不断涌现。它不仅是累积性进步的时期,而且在本质上不同于常规科学。一旦新的科学范式形成,科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进步。

可见,科学就是通过常规科学的积累和革命时期的“飞跃”而不断演进的。其中,“取得了一个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20]。不同的常规科学,遵循着不同的研究范式。因此,对于一个新理论来说,“无论它应用范围有多么专一,也决不会是对已有知识的一种累积”[21]

需要强调的是,“范式”是库恩科学哲学观点中的核心与关键概念,具有多种意涵。其中首要的是,表达“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22]。在1969年为《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所做的后记中,库恩表明,“范式”一词的使用:一是代表一个特定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二是指这一整体中的一种元素,它可以作为模型和范例来取代明确的规则并作为“解谜”的基础。在后来的《再论范式》一文中,他进一步表明:“‘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逻辑上,都很接近于‘科学共同体’这个词。一种范式是,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反过来说,也正由于他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体,尽管这些成员在其他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23]。可见,库恩的“范式”是一个内涵极为饱满的概念,它既涵盖了科学层面上由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假设和定律及其应用方法构成的整体,也包含科学所生存于其中的历史文化因素。而且,范式是与科学共同体相对应的,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当范式改变,科学共同体也会相应地发生转换。

在这里,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库恩注意到社会历史因素对科学的影响,并明确把非理性因素引入到了科学过程当中。在他看来,新科学的形成与社会历史和心理的因素(如新范式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提出者的国籍、声望、科学共同体进行评价时的价值标准,以及新范式使人们感到完美,因而产生美学感受等)有关。因此,虽然科学家都是理性的,但是在研究对理论或范式的选择时,归根到底还必须考虑社会的、历史的和心理的因素,必须描述一种价值或意识形态的体系,同时也必须分析传递和加强这种体系的体制。因此,在库恩看来,科学的发展不只是理性知识本身的必然结果,而且还受许多偶然因素(历史的、心理的)的影响,这些偶然因素不是理性的、逻辑的东西,而是非理性的东西。

可见,库恩的“范式”科学观既是科学哲学的,也是社会历史的,是对科学的一种综合性观点。有学者将其概括为:科学性质上的范式观、科学理论上的结构观以及科学发展模式上的双相观。即就性质而言,科学是一定的科学共同体按照一套共有的范式所从事的专业活动,而不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庞大知识堆;就科学理论而言,作为范式的科学理论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定律、模型等理论部分,也包括社会心理部分和形而上学部分,而不仅仅是在中性的经验基础上的逻辑构造;就发展模式来看,科学的演进是常规科学时期和科学革命时期的相互交替。

这样一来,库恩就为我们描绘了一种区别于正统主流观点的另类科学观,也为重新审视科学的形相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出发点。首先,由于库恩将范式的形成作为常规科学成熟的标志,而范式又是由学科理论,以及与认识有关的一切精神和物质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科学就不只是一种理论知识的累积,而是包括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具有主观的、建构主义的特征;与此相应,第二,当我们从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整体性视角出发,从科学在人类活动中的相互关联中去考察科学及其变迁时,便会认识到,科学不只是一种静态的知识体系,它还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探求未知、寻求超越的创造性活动;第三,库恩冲破了传统上用“累积性”或“革命性”来表达的单一线性发展模式,而视科学为一个常规科学时期和科学革命时期相互交替的动态过程;科学的不断发展,是以科学革命对旧范式的摧毁和新范式的诞生为动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