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院的发展嬗变

书院的发展嬗变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宋中期以前,书院发展特别迅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因文化教育缺乏而导致的学子对于学习的迫切需求。书院的发展使宋代教育很好地由战时过渡到平时状态,为文化的复兴做出了贡献。从北宋中期开始,官学重新成为教育事业的主体和中心。南宋书院的数量和分布范围都比北宋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岳麓书院的发展和兴盛直接得益于朝廷和地方的大力扶持和赞助,因此具有半官半私性质。官办书院依靠朝廷拨给、颁赠田产进行发展。

二、书院的发展嬗变

(一)宋代书院的兴衰

北宋初期,社会较为稳定,国家推行尊孔崇儒政策并重新恢复科举考试以取士选才。在这样的氛围下,人民求学热情高涨,并开始主动要求获得学习机会。而北宋初年,各地官学尚未完全恢复,其教育教学功能多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大多数学子的要求。于是,为填补官学教育的缺失,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便开始兴盛起来。北宋中期以前,书院发展特别迅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因文化教育缺乏而导致的学子对于学习的迫切需求。书院的发展使宋代教育很好地由战时过渡到平时状态,为文化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但是,经历了北宋三次大规模兴学运动,各级官学逐渐完善起来,并通过朝廷力量的推动在各地得到相对的普及。从北宋中期开始,官学重新成为教育事业的主体和中心。而且,书院虽然学术气息浓厚,但其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官学一致,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科举取得功名、入仕为官,这就使书院也成为科举的附庸,丧失了独立性和自身特征,其生存空间相应缩小,存在的必要性也大大降低。宋代还颁布法令,规定考生不得离开原籍到其他地方参加科举,这样就限制了书院的生源,加之书院田产丧失也对书院的生存产生了威胁。这样,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书院这种教育形式在北宋后期趋于沉寂。但是,到了南宋,书院重又获得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南宋官学依附科举,教育内容日渐空疏,众多学子厌恶浊劣的官学学风和腐败的科举制度,放弃官学入仕,而师从名家习学实学、追求圣人之道。同时,南宋理学发展,著名学者热衷于在书院开坛讲学,也吸引了各地学子前往。于是,沉寂一时的书院又再一次焕发生机,并且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职能,成为针砭科举弊端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成为南宋时期培养实才的主要文化教育场所。

(二)宋代著名书院

北宋的书院主要分布于东京汴梁附近和江西、湖南等地。南宋书院的数量和分布范围都比北宋时期有了较大发展。许多书院教学与管理独具特色,学术成就斐然,名声远播,并有“四大书院”、“八大书院”之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1.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原为唐人李渤兄弟读书之处,李渤为官后在此修建台榭楼舍,因曾在此驯养白鹿故而得名白鹿洞。唐代学者颜真卿曾于此读书讲学。南唐时修建学宫,成为庐山国学。北宋后,得到朝廷大力资助,经历数次修葺和扩建,并获赐书籍、田产和匾额,逐渐具有半官学性质。南宋时,朱熹主持恢复重建,拨给学田,并亲自定规、讲学。白鹿洞书院建于唐,兴于宋,废于元,延续几百年,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院之一,有“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

img34

图5-4 白鹿洞书院

2.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由当地太守朱洞建立,后几经兴废。宋真宗时书院山长开始由朝廷委派,后又获得朝廷颁赠的田产、匾额等,遂成为办学条件较为优越的书院。岳麓书院的发展和兴盛直接得益于朝廷和地方的大力扶持和赞助,因此具有半官半私性质。两宋之际,岳麓书院毁于兵火,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得以重建。朱熹曾拨置田产,大规模进行扩建,并手书“忠孝节义”匾额悬于讲堂之上。南宋时期,岳麓书院规模庞大,有时学生多达千人。

img35

图5-5 岳麓书院

3.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商丘西北,原为当地名儒戚同文故居。五代时,戚同文便于此开展讲学活动。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当地府民捐资扩建戚氏故居,朝廷颁赐匾额命名应天府书院。因戚氏称睢阳先生,故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真宗、仁宗两朝受到朝廷大力扶持,官方背景日深,因而影响也逐渐扩大。该书院学规和办学经验后为国子监、太学所取,对中央官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改为应天府学,完全成为官学。

4.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太室山麓,原为嵩阳寺,后周时改建为太乙书院,宋太宗赐名太室书院。仁宗景祐二年奉敕修缮扩建,并更名为嵩阳书院,并颁赠学田。据记载,嵩阳书院最为鼎盛时期,学生达数百人,但这只持续了不长时间,仁宗朝即开始衰微。只是在当地知县的扶持下才短暂复兴,但不久又归于沉寂。

5.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石鼓山回雁峰下,原为唐人李宽读书之处。石鼓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郡人李士真援引李宽的传说而出资在旧址之上重建书院。但后来由于接受朝廷颁赐,遂逐渐由私人书院转变为官办州学。因其受到朝廷承认较晚,鲜有知名学者讲学,因此影响相对较小。

6.茅山书院

茅山书院位于江苏句容三茅山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处士侯遗开始在此聚徒讲学,后受江宁知府王随禀奏朝廷赐予田产,但王随死后书院逐渐衰落,生徒散落,其地也为寺院所侵占。南宋时曾修复重建,但其影响远不及前述各书院。

此外,宋代比较著名的书院还有华林书院、雷塘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等。

综上可见,宋代书院根据资金来源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民办、官办、民办官助三种。民办书院依靠私人财力予以维持,一般以家族进行管理。官办书院依靠朝廷拨给、颁赠田产进行发展。民办官助的书院一般由私人主持创建,办学过程中受到朝廷的资助。前者则一般规模较小,影响不大。后两者在北宋中期以后或逐渐衰落,或转为官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