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书的出现和发展

电子书的出现和发展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将购买一定数量的ebook,设专人提供ebook的下载服务,并主动宣传,建立服务机制。目前我国电子书发展主要还是传统出版社利用原有资源将纸质书内容交技术商进行数字化并构建统一平台销售,电子书的主要发行模式还是B2B,B2C模式处于从属地位。

5.1.1 电子书的出现和发展

关于电子书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认为电子书是“将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类似功能的阅读设备阅读使用的新兴阅读媒体”。[1]这个概念强调了电子书作为媒体的属性,把电子书分为以CD-ROM和磁盘为载体的单机型电子图书以及网络型电子图书、电子书阅读器等。第二种认为电子书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传统印刷图书的电子版本,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方式为主要交易方式的网络出版形式。”其二是指“通过Internet下载和显示电子图书的专用硬件阅读设备(进行阅读)”。[2]相比较而言,第二种定义更能体现网络出版的本质,从而将网络出版与电子出版区分开来。

电子书的渊源,大概要追溯到1971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材料实验室的迈克尔·哈特(Michael Hart)决定在其施乐Sigma V主机上开展自己的创意:把所能收集到的、已免于著作权法保护的重要作品电子化,并向人们提供免费下载。这就是著名的“古登堡计划”。此后许多志愿者参与该计划,将一些经典古籍、传世佳作转化为数字格式的电子文档,保存在网站的数据库中。

对于我国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北大方正的周劲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即感知启动、主动探索和着力发展阶段。在感知启动阶段(2000年~2003年),出版社出版少量ebook,更新观念。图书馆开通ebook服务,逐步获取读者对于ebook的需求。在主动探索阶段(2003年~2006年),出版社将设专人开展网络出版业务,与纸质书同步出版ebook,并加快培养网络出版人才,建立盈利模式。图书馆将购买一定数量的ebook,设专人提供ebook的下载服务,并主动宣传,建立服务机制。从感知启动到主动探索转变的基础指标是ebook达到6万种以上。在着力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出版社有了明确的网络出版目标、策略和计划,设置专业部门开展网络出版业务,ebook销售毛利达到图书销售利润的10%~15%。图书馆此时的年度ebook购买预算达到纸书的20%~25%,ebook借阅量达到纸书的20%~30%,并开始利用ebook的优越性开展深度服务。从主动探索向着力发展的转变,其基础指标是ebook达到20万种。[3]

结合业界、学界的观点,本文把电子书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盲目尝试阶段(2000年以前)。随着声势浩大的电子书热潮在全球蔓延,我国也掀起了一股电子书出版运动。著名的如人民网(www.people.com)推出的“人民时空图书平台”和海外学子创办的“博库网”。但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这场电子书运动就走向了尽头。第二阶段,多元尝试阶段(2000年~2003年)。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互联网在一片沉寂中艰难地探求发展之路,而电子书发展则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2001年,北大方正推出Apabi网络出版解决方案,从社会需求、法律问题、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对电子书发展作出试探。但是电子书发展究竟是选择B2B图书馆模式,还是以大众消费市场为目标受众的B2C模式,尚未形成定论。第三阶段,图书馆模式基本确立阶段(2004年~2005年)。以数字图书馆为平台,通过会员制点卡销售实现盈利的图书馆模式在这个阶段基本确立,代表企业如北大方正Apabi、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中华图书网等。图书馆不参与图书出版的上游流程,只将电子书购买,然后提供给图书馆会员。第四阶段,新模式探索阶段(2006年以后)。其实,出版界从来就没有放弃新模式的探索,从长远发展来看,B2C模式才是主流,只有摸索B2B、B2C平衡发展的商业模式道路,电子书产业才能进入正轨。目前我国电子书发展主要还是传统出版社利用原有资源将纸质书内容交技术商进行数字化并构建统一平台销售,电子书的主要发行模式还是B2B,B2C模式处于从属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